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資本論

正文 第六章 |流通費用(五) 文 / 卡爾·馬克思

    不管儲備的形成是自願的還是非自願的,也就是說,不管商品生產者是有意保持儲備,還是因為流通過程本身的狀況阻礙商品的出售,使他的商品形成儲備,問題的實質好像不會有什麼改變。不過,弄清自願儲備和非自願儲備的區別,對於解決這個問題是有益的。非自願儲備是由流通停滯造成的,或者同它是一回事,而這種停滯是商品生產者無法知道的,是違背他的意志的。自願儲備的特徵是什麼呢?和以前一樣,賣者力圖盡快地使自己的商品脫手。他不斷把產品當作商品來兜售。如果他把產品留著不賣,這個產品也只是商品儲備的可能的而不是現實的要素。對他來說,商品本身仍舊只是商品的交換價值的承擔者,並且只有拋棄商品形式,取得貨幣形式,然後才能起這種承擔者的作用。

    商品儲備必須有一定的量,才能在一定時期內滿足需求量。這裡要把買者範圍的不斷擴大計算在內。為了滿足比如一天的需要,市場上的商品必須有一部分不斷保持商品形式,另一部分則流動著,轉化為貨幣。在其他部分流動時停滯的部分,會和儲備164量本身的減少一樣不斷減少,直至最後完全賣掉。因此,在這裡,商品停滯要看作是商品出售的必要條件。其次,儲備量要大於平均出售量或平均需求量。不然,超過這個平均量的需求就不能得到滿足。這部分需求可視為隨機性因素造成的。馬克思的時代,還沒有後來的概率論和數理統計,但馬克思已經把握了這門學科的思想精髓。另一方面,儲備因為不斷消耗,所以要不斷更新。這種更新歸根到底只能從生產中得到,只能從商品的供應中得到。這些商品是否來自國外,是與問題無關的。更新以商品再生產所需要的時間為轉移。在這個期間,商品儲備必須夠用。至於儲備不是留在原來的生產者手中,而是經過了從大商人一直到零售商的各種各樣的儲藏庫,這僅僅改變了現象,而並不改變事情本身。從社會的觀點看,只要商品沒有進入生產消費或個人消費,資本的一部分就仍舊處於商品儲備的形式。生產者本身為了使自己不直接依賴於生產,為了保證自已有一批老顧客,總想保持一批與平均需求相適應的存貨。購買期限是適應於生產期間的,商品在它能夠由同種新商品替換以前,在一個或長或短的期間內形成儲備。只是由於有了這種儲備,流通過程從而包含流通過程在內的再生產過程的不斷連續進行,才得到保證。

    必須記住,對w的生產者來說,w』——g』可以已經完成,雖然w仍然在市場上。如果生產者本人想把他自己的商品保存在倉庫內,直到把它賣給最後的消費者,他就必須使二重的資本發生運動,一次是作為商品的生產者,另一次是作為商人。對商品本身來說,——無論是作為單個商品來看,還是作為社會資本的組成部分來看,——儲備的費用不管是由生產者自己負擔還是由從a到z的一系列商人負擔,事情是不會發生變化的。

    既然商品儲備不外就是儲備的商品形式,這種儲備在一定規模的社會生產中,在它不是作為商品儲備存在時,是作為生產儲備165(潛在的生產基金)或者作為消費基金(消費資料的儲存)存在的,所以,保管這種儲備所需要的費用,也就是儲備費用,即用於這方面的物化勞動或活勞動,不過是社會生產基金或社會消費基金的保管費用的一種變形。由此引起的商品價值的提高,只是把這種費用按比例分配在不同商品上,因為這種費用對不同種商品來說是不同的。儲備費用仍然是社會財富的扣除,雖然它是社會財富的存在條件之一。

    只有在商品儲備是商品流通的條件,甚至是商品流通中必然產生的形式時,也就是,只有在這種表面上的停滯是流動本身的形式,就像貨幣準備金是貨幣流通的條件一樣時,這種停滯都是正常的。相反,一旦留在流通蓄水池內的商品,不讓位給後面湧來的生產浪潮,致使蓄水池氾濫起來,商品儲備就會因流通停滯而擴大,就像在貨幣流通停滯時,貯藏貨幣會增加一樣。在這裡,不論這種停滯是發生在產業資本家的倉庫內,還是發生在商人的棧房內,情況都是一樣的。這時,商品儲備已經不是不斷出售的條件,而是商品賣不出去的結果。費用仍舊是一樣的,但是,因為它現在完全是由形式產生,也就是由於商品必須轉化為貨幣而產生,並且是由於這種形態變化發生困難而產生,所以它不加入商品價值,而成為在價值實現時的扣除,即價值損失。因為儲備的正常形式和不正常形式,從形式上是區分不出來的,而且二者都是流通的停滯,所以,這些現象可以互相混同,加上對生產者來說,雖然他的已經轉移到商人手中的商品的流通過程發生了停滯,但他的資本的流通過程仍然能夠暢通,所以,這些現象更可以使生產當事人本身感到迷惑。如果生產和消費的規模擴大了,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儲備的規模也會擴大。商品儲備會同樣迅速地被更新和被吸166收,但是它的規模更大。因此,商品儲備的規模由於流通停滯而擴大的現象,會被誤認為是再生產過程擴大的徵兆,特別是在現實的運動由於信用制度的發展而變得神秘莫測時,更是這樣。經濟現象間的因果順序要理清。由於現象的混同,因此計量經濟學的實證研究必須非常小心,否則極易得出似是而非的結論。

    儲備費用包含:1、產品總量的數量減少(例如,儲存麵粉時就是這樣);2、質量變壞;3、保管儲備所需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

    iii、運輸費用

    在這裡,我們不必考察流通費用的一切細目,如包裝、分類等等。一般的規律是:一切只是由商品的形式轉化而產生的流通費用,都不會把價值追加到商品上。這僅僅是實現價值或價值由一種形式轉變為另一種形式所需的費用。投在這種費用上的資本(包括它所支配的勞動),屬於資本主義生產上的非生產費用。這種費用必須從剩餘產品中得到補償,對整個資本家階級來說,是剩餘價值或剩餘產品的一種扣除,就像對工人來說,購買生活資料所需的時間是損失掉的時間一樣。但是,運輸費用起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這裡必須簡短地加以考察。

    社會勞動的物質變換,是在資本循環和構成這個循環的一個階段的商品形態變化中完成的。這種物質變換要求產品發生場所的變換,即產品由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實際運動。但是,沒有商品的物理運動,商品也可以流通;沒有商品流通,甚至沒有直接的產品交換,產品也可以運輸。a賣給b的房屋,是作為商品流通的,但是它並沒有移動。棉花、生鐵之類可以移動的商品價值,經過許多流通過程,由投機者反覆買賣,但還是留在原來的貨棧167內。這裡實際運動的,是物品的所有權證書,而不是物品本身。另一方面,例如在印加國,雖然社會產品不作為商品流通,也不通過物物交換來進行分配,但是運輸業還是起著重要的作用。

    因此,雖然運輸業在資本主義生產基礎上表現為產生流通費用的原因,但是,這種特殊的表現形式並不會改變事情的本質。

    產品總量不會因運輸而增大。產品的自然屬性因運輸而引起的變化,除了若干例外,不是預期的效用,而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禍害。但是,物品的使用價值只是在物品的消費中實現,而物品的消費可以使物品的位置變化成為必要,從而使運輸業的追加生產過程成為必要。因此,投在運輸業上的生產資本,會部分地由於運輸工具的價值轉移,部分地由於運輸勞動的價值追加,把價值追加到所運輸的產品中去。這表明運輸業創造價值或參與價值創造。後一種價值追加,就像在一切資本主義生產下一樣,分為工資補償和剩餘價值。

    在每一個生產過程中,勞動對象的位置變化,以及這種變化所必需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力,——例如,棉花由梳棉車間運到紡紗車間,煤炭由井下運到地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完成的產品作為完成的商品從一個獨立的生產場所轉移到相隔很遠的另一個生產場所,只是在較大的規模上表示同樣的現象。在產品從一個生產場所運到另一個生產場所以後,接著還有完成的產品從生產領域運到消費領域。產品只有完成這個運動,才是現成的消費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