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資本論

正文 第二十三章 |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四) 文 / 卡爾·馬克思

    集中補充了積累的作用,使工業資本家能夠擴大自己的經營規模。不論經營規模的擴大是積累的結果,還是集中的結果;不論集中是通過強制的道路進行吞併,——在這種場合,某些資本成為對其他資本的占壓倒優勢的引力中心,打破其他資本的個體內聚力,然後把各個零散的碎片吸引到自己方面來,——還是通過建立股份公司這一比較平滑的辦法把許多已經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資本溶合起來,經濟作用總是一樣的。工業企業規模的擴大,對於更廣泛地組織許多人的總體勞動,對於更廣泛地發展這種勞動的物質動力,也就是說,對於使分散的、按習慣進行的生產過程不斷地變成社會結合的、用科學處理的生產過程來說,到處都成為起點。

    不過很明顯,積累,即由圓形運動變為螺旋形運動的再生產所引起的資本的逐漸增大,同僅僅要求改變社會資本各組成部分的量的組合的集中比較起來,是一個極緩慢的過程。假如必須等待積累去使某些單個資本增長到能夠修建鐵路的程度,那末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還沒有鐵路。但是,集中通過股份公司轉瞬之間就把這件事完成了。從此有了資本運作這項業務。集中在這樣加強和加速積累作用的同時,又擴688大和加速資本技術構成的變革,即減少資本的可變部分來增加它的不變部分,從而減少對勞動的相對需求。

    通過集中而在一夜之間集合起來的資本量,同其他資本量一樣,不斷再生產和增大,只是速度更快,從而成為社會積累的新的強有力的槓桿。因此,當人們談到社會積累的增進時,今天已經把集中的作用包括在內。

    在正常的積累進程中形成的追加資本,主要是充當利用新發明和新發現的手段,總之,是充當利用工業改良的手段。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舊資本總有一天也要從頭到尾地更新,要脫皮,並且同樣會以技術上更加完善的形式再生出來,在這種形式下,用較少量的勞動就足以推動較多量的機器和原料。由此必然引起對勞動需求的絕對減少,不言而喻,經歷這種更新過程的資本越是由於集中運動而大量聚集,對勞動需求的絕對減少也就越厲害。

    可見,一方面,在積累進程中形成的追加資本,同它自己的量比較起來,會越來越少地吸引工人。另一方面,週期地按新的構成再生產出來的舊資本,會越來越多地排斥它以前所僱用的工人。

    3、相對過剩人口或產業後備軍的累進生產

    資本積累最初只是表現為資本的量的擴大,但是以上我們看到,它是通過資本構成不斷發生質的變化,通過減少資本的可變部689分來不斷增加資本的不變部分而實現的。

    特殊的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與之相適應的勞動生產力的發展以及由此引起的資本有機構成的變化,不只是同積累的增進或社會財富的增長保持一致的步伐。它們的進展要快得多,因為簡單的積累即總資本的絕對擴大,伴隨有總資本的各個分子的集中,追加資本的技術變革,也伴隨有原資本的技術變革。因此,隨著積累的進程,資本的不變部分和可變部分的比例會發生變化;假定原來是1:1,後來會變成2:1、3:1、4:1、5:1、7:1等等,因而隨著資本的增長,資本總價值轉化為勞動力的部分不是1/2,而是遞減為1/3、1/4、1/5、1/6、1/8等等,轉化為生產資料的部分則遞增為2/3、3/4、4/5、5/6、7/8等等。因為對勞動的需求,不是由總資本的大小決定的,而是由總資本可變組成部分的大小決定的,所以它隨著總資本的增長而遞減,而不像以前假定的那樣,隨著總資本的增長而按比例增加。對勞動的需求,同總資本量相比相對地減少,並且隨著總資本量的增長以遞增的速度減少。這大概就是現代庸俗經濟學所謂的邊際替代。但這種邊際替代是單向的,而且是在總資本量增長而非不變時發生的。誠然,隨著總資本的增長,總資本的可變組成部分即併入總資本的勞動力也會增加,但是增加的比例越來越小。積累表現為生產在一定技術基礎上的單純擴大的那種間歇時間縮短了。為了吸收一定數目的追加工人,甚至為了在舊資本不斷發生形態變化的情況下繼續僱用已經在職的工人,就不僅要求總資本以不斷遞增的速度加快積累。而且,這種不斷增長的積累和集中本身,又成為使資本構成發生新的變化的源泉,也就是成為690使資本的可變組成部分和不變組成部分相比再次迅速減少的源泉。總資本的可變組成部分的相對減少隨著總資本的增長而加快,而且比總資本本身的增長還要快這一事實,在另一方面卻相反地表現為,好像工人人口的絕對增長總是比可變資本即工人人口的就業手段增長得快。事實是,資本主義積累不斷地並且同它的能力和規模成比例地生產出相對的,即超過資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過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

    就社會總資本來考察,時而它的積累運動引起週期的變化,時而這個運動的各個因素同時分佈在各個不同的生產部門。在某些部門,由於單純的積聚,資本的構成發生變化而資本的絕對量沒有增長;在有些部門,資本的絕對增長同它的可變組成部分或它所吸收的勞動力的絕對減少結合在一起;在另一些部門,資本時而在一定的技術基礎上持續增長,並按照它增長的比例吸引追加的勞動力,時而有機構成發生變化,資本的可變組成部分縮小;在一切部門中,資本可變部分的增長,從而就業工人人數的增長,總是同過剩人口的激烈波動,同過剩人口的暫時產生結合在一起,而不管這種產生採取排斥就業工人這個較明顯的形式,還是採取使追加的工人人口難於被吸入它的通常水道這個不大明顯但作用相同的形式。隨著已經執行職能的社會資本量的增長及其691增長程度的提高,隨著生產規模和所使用的工人人數的擴大,隨著他們勞動的生產力的發展,隨著財富的一切源流的更加廣闊和更加充足,資本對工人的更大的吸引力和更大的排斥力互相結合的規模不斷擴大,資本有機構成和資本技術形式的變化速度不斷加快,那些時而同時地時而交替地被捲入這些變化的生產部門的範圍不斷增大。因此,工人人口本身在生產出資本積累的同時,也以日益擴大的規模生產出使他們自身成為相對過剩人口的手段。這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規律,事實上,每一種特殊的、歷史的生產方式都有其特殊的、歷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規律。抽像的人口規律只存在於歷史上還沒有受過人干涉的動植物界。

    過剩的工人人口是積累或資本主義基礎上的財富發展的必然產物,但是這種過剩人口反過來又成為資本主義積累的槓桿,甚至成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存在的一個條件。過剩的工人人口形成692一支可供支配的產業後備軍,它絕對地隸屬於資本,就好像它是由資本出錢養大的一樣。人口不足的發達國家用失業救濟金(源自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養著,人口過剩的發展中國家則放任他們餓死。過剩的工人人口不受人口實際增長的限制,為不斷變化的資本增殖需要創造出隨時可供剝削的人身材料。隨著積累和伴隨積累而來的勞動生產力的發展,資本的突然擴張力也增長了,這不僅是因為執行職能的資本的伸縮性和絕對財富——資本不過是其中一個可伸縮的部分——增長了,也不僅是因為信用每當遇到特殊刺激會在轉眼之間把這種財富的非常大的部分作為追加資本交給生產支配。這還因為生產過程本身的技術條件,機器、運輸工具等等,有可能以最大的規模最迅速地把剩餘產品轉化為追加的生產資料。隨著積累的增進而膨脹起來的並且可以轉化為追加資本的大量社會財富,瘋狂地湧入那些市場突然擴大的舊生產部門,或湧入那些由舊生產部門的發展而引起的新693興生產部門,如鐵路等等。在所有這些場合,都必須有大批的人可以突然地被投到決定性的地方去,而又不致影響其他部門的生產規模。這些人就由過剩人口來提供。現代工業特有的生活過程,由中等活躍、生產高度繁忙、危機和停滯這幾個時期構成的、穿插著較小波動的十年一次的週期形式,就是建立在產業後備軍或過剩人口的不斷形成、或多或少地被吸收、然後再形成這樣的基礎之上的。而工業週期的階段變換又補充新的過剩人口,並且成為過剩人口再生產的最有力的因素之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