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資本論

正文 第十三章 |機器和大工業(一十四) 文 / 卡爾·馬克思

    如果機器佔領了某一勞動對像在取得最終形式前所必須經過的初期階段或中間階段,那末,在這種機器製品還要進入的那些仍保持手工業或工場手工業生產方式的部門中,對勞動的需求就隨著勞動材料的增加而增加。例如,機器紡紗業提供的棉紗又便宜又多,使得手工織布業者最初不用增加開支就可以利用充分的時間工作。這樣一來,他們的收入增加了。於是人們紛紛擁向棉織業,直到這些被珍妮機、環錠精紡機和走錠精紡機比如說在英486國招喚出來的80萬織工最終又被蒸汽織機擠垮為止。同樣,由於機器生產的衣料充足,男女裁縫和縫紉女工等等的人數也不斷增加,直到縫紉機出現為止。

    機器生產用相對少量的工人所提供的原料、半成品、工具等等的數量日益增加了,與此相適應,對這些原料和半成品的加工就越分越細,因而社會生產部門也就越來越多樣化。機器生產同工場手工業相比使社會分工獲得無比廣闊的發展,因為它使它所佔領的行業的生產力得到無比巨大的增加。

    採用機器的直接結果是,增加了剩餘價值,同時也增加了體現這些剩餘價值的產品量,從而,在增加供資本家階級及其僕從消費的物質時,也增加了這些社會階層本身。這些社會階層的財富的日益增加和生產必要生活資料所需要的工人人數的不斷相對減少,一方面產生出新的奢侈要求,另一方面又產生出滿足這些要求的新手段。社會產品中有較大的部分變成剩餘產品,而剩餘產品中又有較大的部分以精緻和多樣的形式再生產出來和消費掉。換句話說,奢侈品的生產在增長。大工業造成的新的世界市場關係也引起產品的精緻和多樣化。不僅有更多的外國消費品同本國的產品相交換,而且還有更多的外國原料、材料、半成品等作為生產資料進入本國工業。隨著這種世界市場關係的發展,運輸業對勞動的需求增加了,而且運輸業又分成許多新的下屬部門。

    在工人人數相對減少的情況下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增加,487使那些生產在較遠的將來才能收效的產品(如運河、船塢、隧道、橋樑等等)的工業部門中的勞動擴大了。一些全新的生產部門,從而一些新的勞動領域,或者直接在機器生產的基礎上,或者在與機器生產相適應的一般工業變革的基礎上形成起來。不過,它們在總生產中所佔的比重,即使在最發達的國家,也不是很大的。它們所僱用的工人人數的增加,同它們對最粗笨的手工勞動的需求成正比。目前,這類工業主要有煤氣廠、電報業、照像業、輪船業和鐵路業。根據1861年的調查(在英格蘭和威爾士),煤氣業(包括煤氣廠、機械設備的生產、煤氣公司的經理處等)有15211人,電報業有2399人,照像業有2366人,輪船業有3570人,鐵路業有70599人(其中包括大約28000個比較固定的「非熟練的」掘土工人以及全部管理人員和商業人員)。所以,這五種新工業總共有94145人。

    最後,大工業領域內生產力的極度提高,以及隨之而來的所有其他生產部門對勞動力的剝削在內含和外延兩方面的加強,使工人階級中越來越大的部分有可能被用於非生產勞動,特別是使舊式家庭奴隸在「僕役階級」(如僕人、使女、侍從等等)的名稱下越來越大規模地被再生產出來。現代服務業中的保姆為其服務的家庭做飯,是一種勞動,但屬非生產勞動;而在餐館和食堂裡做飯,就像麵包房裡的工人做麵包一樣,屬生產勞動。根據1861年的人口調查,英格蘭和威爾士的總人口為20066224人,其中男子9776259人,婦女10289965人。從中減掉不宜勞動的老幼,所有「非生產的」婦女、少年和兒童,再減掉官吏、牧師、律師、軍人等「意識形態的」階層以及所有專門以地租、利息等形式消費別人勞動的人,最後再減掉需要救濟的貧民、流浪者、罪犯等,大致還剩下800萬不同年齡的男女,其中包括所有以某種方式在生產、商業和金融等部門供職的資本家。在這800萬人中,488全部紡織廠的僱傭人員和煤礦、金屬礦的人員加在一起是1208442人;全部紡織廠的僱傭人員和冶金廠、金屬手工工場人員加在一起是1039605人;二者都少於現代家奴的人數1208648人。請看機器的資本主義應用獲得了多麼輝煌的結果!

    7、工人隨機器生產的發展而被排斥和吸引。棉紡織業的危機

    政治經濟學上一切頭腦健全的代表人物都承認,新採用機器,對那些首先成為機器競爭對象的舊有手工業和工場手工業中的工489人產生災難性的影響。他們幾乎全都為工廠工人的奴隸地位歎息。那末,他們打出的大王牌是什麼呢?這就是:機器在其採用時期和發展時期的恐怖過去之後,最終是增加而不是減少勞動奴隸!是的,政治經濟學正沉醉於一個令人厭惡的定理,一個連每個相信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永恆的自然必然性的「慈善家」都感到厭惡的定理:即使已經建立在機器生產的基礎上的工廠,經過一定的發展時期,經過或長或短的「過渡時期」,也會讓比它當初拋向街頭的更多的工人進廠受苦!

    誠然,有些例子(例如英國精梳毛紡織廠和絲紡織廠)已經表明,到了一定的發展程度上,在工廠部門極度擴展的同時,所使用的工人人數不僅可能相對地減少,而且可能絕對地減少。1860年,根據議會的命令對聯合王國所有的工廠進行過一次專門調查,在郎卡郡、柴郡和約克郡工廠區中屬工廠視察員羅·貝克管轄的地區,共有652家工廠,其中570家擁有:蒸汽織機85622台,紗490錠(不包括並紗錠)6819146個,蒸汽機27439馬力,水車1390馬力,僱用94119人。而到1865年,這些工廠擁有:織機95163台,紗錠7025031個,蒸汽機28925馬力,水車1445馬力,僱用88913人。可見,從1860年到1865年,這些工廠的蒸汽織機增加了11%,紗錠增加了3%,蒸汽馬力增加了5%,而與此同時僱用的人數卻減少了5.5%。在1852年到1862年期間,英國的毛紡織業獲得了顯著的發展,然而所使用的工人人數卻幾乎沒有變化。

    「這表明,新採用的機器以多麼大的程度排擠了以前各時期的勞動。」

    根據某些經驗過的事實,工廠工人就業人數的增加往往只是表面的,也就是說,這種增加並不是由於已經建立在機器生產基礎上的工廠擴大了,而是由於附屬部門逐漸和它合併。例如,1838——1858年期間,機械織機及其使用的工廠工人的增加,就(不列顛)棉紡織工廠來說,完全是由於這個生產部門的擴大,而在另外一些工廠中,則是由於過去用人的肌肉力推動的織毯機、織帶機、織麻布機等等現在採用了蒸汽力。因此,這些工廠工人的增加只是491表明就業工人總數的減少。最後,在這裡還完全撇開了這種情況,就是除金屬工廠外,到處都是少年工人(18歲以下的)、婦女和兒童在工廠人員中遠居優勢。

    然而我們知道,儘管機器生產實際地排擠和潛在地代替了大量工人,但隨著機器生產本身的發展(這種發展表現為同種工廠數目的增多或現有工廠規模的擴大),工廠工人的人數最終可以比被他們排擠的工場手工業工人或手工業工人的人數多。假定每週使用的500鎊資本中,在舊的生產方式下不變部分佔2/5,可變部分佔3/5,也就是說,200鎊用於生產資料,300鎊用於勞動力,比如說1鎊雇一個工人。由於採用機器生產,總資本的構成發生變化。假定現在這個資本分為4/5的不變部分和1/5的可變部分,或者說,用於勞動力的只有100鎊。這樣,過去僱用的工人就有2/3被解雇。如果工廠生產擴大,使用的總資本在其他生產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由500鎊增加到1500鎊,那末現在就要僱用300個工人,和工業革命以前同樣多。如果所使用的資本繼續增加到2000鎊,那末就要僱用400個工人,比採用舊的生產方式時多1/3。使用的工人人數絕對地增加了100人,相對地,即同預付總資本相比,卻減少了800人,因為2000鎊資本在舊的生產方式下能僱用1200個工人,而不是400個工人。可見,就業工人人數的相對減少和絕對增加是並行不悖的。上面假定,隨著總資本的增加,資本的構成保持不變,因為生產條件保持不變。然而我們已經知道,隨著機器體系的每一進步,由機器、原料等構成的不變資本部分不斷增加,而用於勞動力的可變資本部分則不斷減少,同時我們還知道,在任何其他的生產方式下,改良都不是這樣經常進行,因而總資本的構成也不是這樣經常變化。然而這種經常的變化也經常地被間歇時期和在492既定技術基礎上的單純量的擴大所中斷。因此就業工人的人數也就增加。例如,在1835年,聯合王國的棉、毛、精梳毛、亞麻、絲等紡織廠的工人總數只有354684人,可是到1861年,僅蒸汽織機佔用的織工(8歲以上的各種年齡的男女)就有230654人。當然,如果考慮到1838年不列顛的手工織布工人以及和他們一起工作的家屬還有80萬人,這種增加也就不算大了;而且這裡還根本沒有提到亞洲和歐洲大陸上被排擠掉的那些手工織布工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