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資本論

正文 第四章 |貨幣轉化為資本(六) 文 / 卡爾·馬克思

    我們前面所考察的經濟範疇,也都帶有自己的歷史痕跡。產品成為商品,需要有一定的歷史條件。要成為商品,產品就不應作為生產者自己直接的生存資料來生產。如果我們進一步研究,在什麼樣的狀態下,全部產品或至少大部分產品採取商品的形式,我們就會發現,這種情況只有在一種十分特殊的生產方式即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上才會發生。但是這種研究不屬於商品分析的範圍。即使絕大多數產品直接用來滿足生產者自己的需要,沒有變成商品,從而社會生產過程按其廣度和深度來說還遠沒有為交換價值所控制,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仍然能夠產生。產品要表現192為商品,需要社會內部的分工發展到這樣的程度:在直接的物物交換中開始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分離已經完成。但是,這樣的發展階段是歷史上完全不同的社會經濟形態所共有的。

    如果考察一下貨幣,我們就會看到,貨幣是以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高度為前提的。貨幣的各種特殊形式,即單純的商品等價物,或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貯藏貨幣和世界貨幣,按其中這種或那種職能的不同作用範圍和相對佔優勢的情況,表示社會生產過程的極不相同的階段。但是根據經驗,不很發達的商品流通就足以促使所有這些形式的形成。資本則不然。有了商品流通和貨幣流通,決不是就具備了資本存在的歷史條件。只有當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所有者在市場上找到出賣自己勞動力的自由工人的時候,資本才產生;而單是這一歷史條件就包含著一部世界史。因此,資本一出現,就標誌著社會生產過程的一個新時代。前面說的,為賣而買的職業貿易的出現,算不算資本的出現呢?如果不算,那就只好這樣解釋:為了能夠出售商品,個體勞動者也需要購買原材料,也可以看成是為賣而買,儘管這裡不單純是流通過程,還包括生產過程,儘管這裡沒有涉及上述意義上的資本。因此,如果職業貿易者除欺騙買賣雙方和付出長途販運的辛勞外,沒有僱傭自由工人,即使為賣而買,也不算資本的出現。一個比較好的做法是將這裡的資本,稱為現代資本,以有別於以往的商業貿易資本和高利貸資本。

    現在應該進一步考察這個特殊商品——勞動力。同一切其他商品一樣,勞動力也具有價值。這個價值是怎樣決定的呢?

    同任何其他商品的價值一樣,勞動力的價值也是由生產從而再生產這種特殊物品所必需的勞動時間決定的。就勞動力代表價值來說,它本身只代表在它身上物化的一定量的社會平均勞動。勞動力只是作為活的個體的能力而存在。因此,勞動力的生產要193以活的個體的存在為前提。假設個體已經存在,勞動力的生產就是這個個體本身的再生產或維持。活的個體要維持自己,需要有一定量的生活資料。因此,生產勞動力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可化為生產這些生活資料所需要的勞動時間,或者說,勞動力的價值,就是維持勞動力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資料的價值。但是,勞動力只有表現出來才能實現,只有在勞動中才能發揮出來。而勞動力的發揮即勞動,耗費人的一定量的肌肉、神經、腦等等,這些消耗必須重新得到補償。支出增多,收入也得增多……今天一些勞動輕的管理人員(包括公務員)其收入卻比干重活的工人還多。當然,有一些管理人員提供了複雜的腦力勞動,其收入應當更高,但遠遠不是所有的管理人員都提供了複雜的腦力勞動。)勞動力所有者今天進行了勞動,他應當明天也能夠在同樣的精力和健康條件下重複同樣的過程。因此,生活資料的總和應當足以使勞動者個體能夠在正常生活狀況下維持自己。由於一個國家的氣候和其他自然特點不同,食物、衣服、取暖、居住等等自然需要也就不同。另一方面,所謂必不可少的需要的範圍,和滿足這些需要的方式一樣,本身是歷史的產物,因此多半取決於一個國家的文化水平,其中主要取決於自由工人階級是在什麼條件下形成的,從而它有哪些習慣和生活要求。因此,和其他商品不同,勞動力的價值規定包含著一個歷史的和道德的因素。正是由於歷史的和道德的因素,發展中國家的工資低,這一點已成為發展中國家具有的一種競爭優勢,但決不是值得驕傲的優勢。但是,在一定的國家,在一定的時期,必要生活資料的平均範圍是一定的。

    勞動力所有者是會死的。因此,要使他不斷出現在市場上(這是貨幣不斷轉化為資本的前提),勞動力的賣者就必須「像任何活的個體一樣,依靠繁殖使自己永遠延續下去」。因損耗和死亡194而退出市場的勞動力,至少要不斷由同樣數目的新勞動力來補充。因此,生產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總和,要包括工人的補充者即工人子女的生活資料,只有這樣,這種特殊商品所有者的種族才能在商品市場上永遠延續下去。

    要改變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獲得一定勞動部門的技能和技巧,成為發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訓練,而這就得花費或多或少的商品等價物。勞動力的教育費隨著勞動力性質的複雜程度而不同。因此,這種教育費——對於普通勞動力來說是微乎其微的——包括在生產勞動力所耗費的價值總和中。對於非普通勞動力來說,這種教育費雖然不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只要勞動者受到了教育,那麼他實際上就能用與未受教育的勞動者同樣的生活資料每天提供受到了教育的高級勞動力。

    勞動力的價值可以歸結為一定量生活資料的價值。因此,它也隨著這些生活資料的價值即生產這些生活資料所需要的勞動時間量的改變而改變。

    一部分生活資料,如食品、燃料等等,每天都有新的消耗,因而每天都必須有新的補充。另一些生活資料,如衣服、傢俱等等,可以使用較長的時期,因而只是經過較長的時期才需要補充。有些商品要每天購買或支付,有些商品要每星期購買或支付,還有些商品要每季度購買或支付,如此等等。但不管這些支出的總和在例如一年當中怎樣分配,都必須由每天的平均收入來擔負。假如生產勞動力每天所需要的商品量=a,每星期所需要的商品量=b,每季度所需要的商品量=c,其他等等,那末這些商品每天的平均需要量=(365a+52b+4c+其他等等)/365。假定平均每天所需要的這個195商品量包含6小時社會勞動,那末每天物化在勞動力中的就是半天的社會平均勞動,或者說,每天生產勞動力所需要的是半個工作日。生產勞動力每天所需要的這個勞動量,構成勞動力的日價值,或每天再生產出的勞動力的價值。假定半天的社會平均勞動又表現為3先令或1塔勒的金量,那末1塔勒就是相當於勞動力日價值的價格。如果勞動力所有者按每天1塔勒出賣勞動力,勞動力的出售價格就等於勞動力的價值,而且根據我們的假定,只是一個假定一心要把自己的塔勒轉化為資本的貨幣所有者是支付這個價值的。

    勞動力價值的最低限度或最小限度,是勞動力的承擔者即人每天得不到就不能更新他的生命過程的那個商品量的價值,也就是維持身體所必不可少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假如勞動力的價格降到這個最低限度,那就降到勞動力的價值以下,因為這樣一來,勞動力就只能在萎縮的狀態下維持和發揮。但是,每種商品的價值都是由提供標準質量的該種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決定的。

    認為這種由事物本性產生的勞動力的價值規定是粗暴的,並且象羅西那樣為之歎息,那是一種極其廉價的感傷主義:

    「在考察勞動能力時,撇開生產過程中維持勞動的生存資料,那就是考察一種臆想的東西。誰談勞動,談勞動能力,同時也就是談工人和生存資料,工人和工資」。

    誰談勞動能力並不就是談勞動,正像談消化能力並不就是談消化一樣。誰都知道,要有消化過程,光有健全的胃是不夠的。誰談勞動能力,誰就不會撇開維持勞動能力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生活資料的價值正是表現在勞動能力的價值上。勞動能力不賣出196去,對工人就毫無用處,就像旅館裡沒有租出去的房間對旅館老闆毫無用處一樣。不僅如此,工人就會感到一種殘酷的自然必然性:他的勞動能力的生產曾需要一定量的生存資料,它的再生產又不斷地需要一定量的生存資料。於是,他就和西斯蒙第一樣地發現:「勞動能力……不賣出去,就等於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