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資本論

正文 第一章 |商品(九) 文 / 卡爾·馬克思

    第二種形式比第一種形式更完全地把一種商品的價值同它自身的使用價值區別開來,因為例如上衣的價值現在是在一切可能的形式上與它的自然形式相對立,上衣的價值現在與麻布等同,與鐵等同,與茶葉等同,與其他一切東西等同,只是不與上衣等同。另一方面,在這裡商品的任何共同的價值表現都直接被排除了,因為在每一種商品的價值表現中,其他一切商品現在都只是以等價物的形式出現。擴大的價值形式,事實上是在某種勞動產品例如牲畜不再是偶然地而已經是經常地同其他不同的商品交換的時候,才出現的。

    新獲得的形式使商品世界的價值表現在從商品世界中分離出來的同一種商品上,例如表現在麻布上,因而使一切商品的價值都通過它們與麻布等同而表現出來。每個商品的價值作為與麻布等81同的東西,現在不僅與它自身的使用價值相區別,而且與一切使用價值相區別,正因為這樣才表現為它和一切商品共有的東西。因此,只有這種形式才真正使商品作為價值互相發生關係,或者使它們互相表現為交換價值。

    前兩種形式表現一種商品的價值,或者是通過一個不同種的商品,或者是通過許多種與它不同的商品構成的系列。在這兩種情況下,使自己取得一個價值形式可以說是個別商品的私事,它完成這件事情是不用其他商品幫助的。對它來說,其他商品只是起著被動的等價物的作用。相反地,一般價值形式的出現只是商品世界共同活動的結果。一種商品所以獲得一般的價值表現,只是因為其他一切商品同時也用同一個等價物來表現自己的價值,而每一種新出現的商品都要這樣做。這就表明,由於商品的價值對像性只是這些物的「社會存在」,所以這種對像性也就只能通過它們全面的社會關係來表現,因而它們的價值形式必須是社會公認的形式。

    現在,一切商品,在與麻布等同的形式上,不僅表現為在質上等同,表現為價值,而且同時也表現為在量上可以比較的價值量。由於它們都通過同一個材料,通過麻布來反映自己的價值量,這些價值量也就互相反映。例如,10磅茶葉=20碼麻布,40磅咖啡=20碼麻布。因此,10磅茶葉=40磅咖啡。或者說,一磅咖啡所包含的價值實體即勞動,只等於一磅茶葉所包含的1/4。

    商品世界的一般的相對價值形式,使被排擠出商品世界的等價物商品即麻布,獲得了一般等價物的性質。麻布自身的自然形式是這個世界的共同的價值形態,因此,麻布能夠與其他一切商品直接交換。它的物體形式是當作一切人類勞動的可以看得見的化身,一般的社會的蛹化。同時,織,這種生產麻布的私人勞動,也就82處於一般社會形式,處於與其他一切勞動等同的形式。構成一般價值形式的無數等式,使實現在麻布中的勞動,依次等於包含在其他商品中的每一種勞動,從而使織成為一般人類勞動的一般表現形式。這樣,物化在商品價值中的勞動,不僅消極地表現為被抽去了實在勞動的一切具體形式和有用屬性的勞動。它本身的積極的性質也清楚地表現出來了。這就是把一切實在勞動化為它們共有的人類勞動的性質,化為人類勞動力的耗費。

    把勞動產品表現為只是無差別人類勞動的凝結物的一般價值形式,通過自身的結構表明,它是商品世界的社會表現。因此,它清楚地告訴我們,在這個世界中,勞動的一般的人類的性質形成勞動的特殊的社會的性質。

    相對價值形式和等價形式的發展關係

    等價形式的發展程度是同相對價值形式的發展程度相適應的。但是必須指出,等價形式的發展只是相對價值形式發展的表現和結果。

    一種商品的簡單的或個別的相對價值形式使另一種商品成為個別的等價物。擴大的相對價值形式,即一種商品的價值在其他一切商品上的表現,賦予其他一切商品以種種不同的特殊等價物的形式。最後,一種特殊的商品獲得一般等價形式,是因為其他一切商品使它成為它們統一的、一般的價值形式的材料。

    價值形式發展到什麼程度,它的兩極即相對價值形式和等價形式之間的對立,也就發展到什麼程度。

    第一種形式——20碼麻布=1件上衣——就已經包含著這種對立,但沒有使這種對立固定下來。我們從等式的左邊讀起,麻83布是相對價值形式,上衣是等價形式,從等式的右邊讀起,上衣是相對價值形式,麻布是等價形式。在這裡,要把握住兩極的對立還相當困難。

    在第二種形式中,每一次總是只有一種商品可以完全展開它的相對價值,或者說,它自身具有擴大的相對價值形式,是因為而且只是因為其他一切商品與它相對立,處於等價形式。在這裡,不能再變換價值等式(例如20碼麻布=1件上衣,或=10磅茶葉,或=1誇特小麥等等)的兩邊的位置,除非改變價值等式的全部性質,使它從總和的價值形式變成一般的價值形式。

    最後,後面一種形式,即第三種形式,給商品世界提供了一般的社會的相對價值形式,是因為而且只是因為除了一個唯一的例外,商品世界的一切商品都不能具有一般等價形式。因此,一種商品如麻布處於能與其他一切商品直接交換的形式,或者說,處於直接的社會的形式,是因為而且只是因為其他一切商品都不是處於這種形式。(實際上從一般的能直接交換的形式決不可能看出,它是一種對立的商品形式,是同不能直接交換的形式分不開的,就像一塊磁鐵的陽極同陰極分不開一樣。因此,設想能夠同時在一切商品上打上能直接交換的印記,就像設想能夠把一切天主教徒都變成教皇一樣。對於把商品生產看作人類自由和個人獨立的頂峰的小資產者來說,去掉與這種形式相聯繫的缺點,特別是去掉商品的不能直接交換的性質,那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事。蒲魯東的社會主義就是對這種庸俗空想的描繪;我在別的地方曾經指出,這種社會主義連首創的功績也沒有,在它以前很久,就由格雷、佈雷以及其他人更好地闡述過了。在今天,這並不妨礙這種智慧以「科學」的名義在一定範圍內蔓延開來。沒有一個學派比蒲魯東學派更會濫用「科學」這個字眼了,因為「缺乏概念的地方,字眼就及時出現」。計劃經濟也試圖「去掉商品的不能直接交換的性質」,甚至是去掉商品的交換性質。)

    相反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則不能具有商品世界的統一84的、從而是一般的相對價值形式。如果麻布,或任何一種處於一般等價形式的商品,要同時具有一般的相對價值形式,那末,它必須自己給自己充當等價物。於是我們得到的就是20碼麻布=20碼麻布,這是一個既不表現價值也不表現價值量的同義反覆。要表現一般等價物的相對價值,我們就必須把第三種形式倒過來。一般等價物沒有與其他商品共同的相對價值形式,它的價值相對地表現在其他一切商品體的無限的系列上。因此,擴大的相對價值形式,即第二種形式,現在表現為等價物商品特有的相對價值形式。

    (3)從一般價值形式到貨幣形式的過渡

    一般等價形式是價值的一種形式。因此,它可以屬於任何一種商品。另一方面,一種商品處於一般等價形式(第三種形式),是因為而且只是因為它被其他一切商品當作等價物排擠出來。這種排擠最終限制在一種特殊的商品上,從這個時候起,商品世界的統一的相對價值形式才獲得客觀的固定性和一般的社會效力。

    等價形式同這種特殊商品的自然形式社會地結合在一起,這種特殊商品成了貨幣商品,或者執行貨幣的職能。在商品世界起一般等價物的作用就成了它特有的社會職能,從而成了它的社會獨佔權。在第二種形式中充當麻布的特殊等價物,而在第三種形式中把自己的相對價值共同用麻布來表現的各種商品中間,有一種商品在歷史過程中奪得了這個特權地位,這就是金。還有銀。因此,我們在第三種形式中用商品金代替商品麻布,就得到:

    d、貨幣形式

    20碼麻布=2盎斯金

    1件上衣=2盎斯金

    10磅茶葉=2盎斯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