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樓蘭情緣

《》正文 第一七五章 南宋 文 / 何凌霄

    南宋

    百科名片

    南宋27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宋高宗趙構在臨安(今杭州)重建宋朝,史稱南宋,與金朝東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南宋與西夏、金朝和大理為並存政權。南宋偏安於淮水以南,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經濟發達、古代科技發展、對外開放程度較高,但軍事實力較為軟弱、政治上較為無能的一個王朝。

    目錄

    簡述

    歷史

    北宋末年

    建立

    宋金和約之訂立

    宋室中期狀況

    南宋連蒙滅金

    南宋滅亡

    經濟文化

    經濟

    詩歌

    古詞

    南宋時期名人

    南宋帝王年表

    南宋皇儲

    大事年表

    並存政權簡述

    歷史

    北宋末年

    建立

    宋金和約之訂立

    宋室中期狀況

    南宋連蒙滅金

    南宋滅亡

    經濟文化

    經濟

    詩歌

    古詞

    南宋時期名人

    南宋帝王年表

    南宋皇儲

    大事年表

    並存政權

    編輯本段]

    簡述

    靖康之難後徽宗、欽宗二帝被俘,包括皇后,嬪妃,皇子,公主等皇室成員和機要大臣,宮廷女官,宮廷樂師,廚師等都被金人俘虜北上;而此時,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被欽宗派在外任河北兵馬大元帥,成為僥倖躲過這場劫難而成為皇室唯一倖存的人,在大臣推舉下南京(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登基,後遷都於臨安(但南宋統治者實際上並不承認臨安為首都,稱其為「行在」),恢復宋國號,史稱南宋,趙構便是後來的宋高宗。

    南宋與金國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為界。

    年,金國從開封撤軍,立張邦昌為偽楚皇帝。張邦昌在萬般無奈之下以孟太后之名,下詔立趙構為帝。靖康二年27)五月,趙構正式即位,是為宋高宗。張邦昌以護國有功為名,被封王。張邦昌後來被殺,成為宋朝唯一被殺死的文臣。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國又繼續大舉南侵,於公元1129年金國又立劉豫為帝,國號齊,史稱「偽齊」,以加強對黃河以南地區的統治。南宋派出由岳飛、韓世忠、宗澤、劉光世、張浚等眾多將領指揮抗金北伐,在黃河兩岸曾經擊潰偽齊軍與金國的聯軍。

    宋高宗1138年任秦檜為相,推行求和政策。秦檜削去抗金將領韓世忠的兵權,又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岳雲父子。宋高宗以向金國納貢稱臣為代價,換回了東南半壁江山的統治權。

    南宋在宋孝宗、宋寧宗朝時比較安定。宋寧宗以後,國勢日衰。

    宋元(蒙古)聯合滅金後,南宋所面臨更強大的敵人——元朝。公元1271年,蒙古建國,國號為元,並於1276年攻佔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俘5歲的宋恭宗,滅南宋。後來,南宋光復勢力陸秀夫、文天祥,張世傑等人連續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宋端宗、幼主),後在南崖山建立南宋流亡朝廷,元軍對小皇帝窮追不捨。崖山海戰失敗後,走投無路的南宋流亡政權終於在1279年3月19日隨著陸秀夫背著剛滿八歲的小皇帝跳海殉國而徹底滅亡。

    從建炎元年(靖康二年,1127)到祥興二年(1279),南宋共歷時約152年。

    編輯本段]

    歷史

    北宋末年

    女真族領袖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宋徽宗見遼朝國力減退,便派使者向金提出聯金滅遼事宜。宋攻燕京,大敗而回。金攻陷臨潢府,遼亡。宋付上巨額贖款給金,以換取燕京等地。金借口北宋收容金叛將,分兵南下,趨汴京。欽宗即位,與金人和議,金人解兵北歸。次年,即靖康二年27年),金人南下,攻陷汴京(今開封),擄走兩宗北去,史稱「靖康之禍」,北宋滅亡。

    建立

    年,金國從汴京撤軍,立張邦昌為楚皇帝。張邦昌在萬般無奈之下以孟太后之名,下詔立趙構為帝。靖康二年27年)五月,趙構正式即位,重建宋王朝,是為宋高宗。叛臣張邦昌卻以護國有功為名,被封王。張邦昌後來被殺,成為宋朝唯一被殺死的文臣。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國又繼續大舉南侵。於公元1129年金國又立劉豫為帝,國號齊,持「正統」史觀者稱為「偽齊」,以加強對黃河以南地區的統治。

    宋高宗在位初期年輕力壯,有意抗金,收復河山,重用主戰派,以李綱為相、宗澤鎮守汴京。曾多次大敗金兵,令局面稍為穩定。但後來趙構沒有對抗金朝的決心,罷免了李綱、宗澤等人。

    後來金兀朮揮軍南下,高宗南逃至杭州,並乘船出海避難。宋將韓世忠率八千精兵,利用黃天蕩優勢力挫十萬金兵。金兀朮歷經辛苦,火燒宋軍船隻,才能狼狽北返。從此金人不敢輕言渡江。高宗定都於臨安(今杭州)。

    宋金和約之訂立

    宋高宗趙構,由於害怕軍人戰勝回朝會專橫難制;而且亦擔心欽宗回朝繼承其死後的帝位(當時高宗因不能生育而絕後),所以在1138年任秦檜為相,向金推行求和政策。秦檜削去首先抗金將領韓世忠的兵權年宋金初次協議,南宋取回包含開封的河南、陝西之地年,金朝撕毀協議,金軍分三路大舉南侵,重占宋朝首都開封,宋軍在許多抗金名將指揮下,取得輝煌戰果。尤其是岳飛在郾城與金兵將領兀朮會戰,力挫金兵,乘機進兵朱仙鎮,收復了黃河以南一帶,與開封只有四十五里。後來,高宗聽取了秦檜意見,以十二面金牌下令岳飛班師回朝,岳飛服從命令。在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父子。宋高宗以向金國納貢稱臣為代價,換回了東南半壁江山的統治權。

    宋室中期狀況

    宋室也曾由劉光世、張浚、韓侂胄、虞允文等眾多抗金將領指揮抗金北伐,在黃河兩岸也曾經擊潰偽齊軍與金國的聯軍,收復淮河兩岸不少失地並簽訂多項條約。

    在4年12月,張浚北伐失敗後,簽訂《隆興和議》(又名《幹道和議》),張浚被殺把原本向金稱臣改為叔侄關係,金為叔,宋為侄,金改詔表為國書,歲貢改為歲幣,減少貢獻,割讓秦州及商州,維持疆界。絹貢獻由二十五萬減至二十萬,歲幣減至二十萬銀兩。

    在1206年,韓侂胄北伐,後來被金擊退。在1208年,簽訂《嘉定和議》。兩國改為伯侄關係,宋由貢獻歲幣及絹由二十萬增至三十萬,宋賠償三百萬軍費。金放棄佔領的大散關、濠州,獻上韓侂胄首級。

    南宋在孝宗、寧宗朝時比較安定。但是,寧宗以後,奸佞當道,政治**,國勢日衰。

    南宋連蒙滅金

    年七月,宋寧宗接納真德秀的奏議,決定從此不再向金貢納「歲幣」,而此時,金朝已遭受蒙古帝國的打擊,被逼由燕京遷都至開封。為了擴大疆土以彌補被蒙古侵佔的地域,金以宋不再納歲幣為名,出兵南侵,南宋則與蒙古聯手協議擊退金軍,南宋可獲河南作回報。

    在1232年,宋攻下金的鄭州及唐州等地。金哀宗在汴京失守後逃往歸德,再逃至蔡州。哀宗向宋理宗提議聯手抗蒙,向理宗說明「唇齒相依,唇亡齒寒」的道理。但即位不久的理宗在國家及民族仇恨和恥辱下,及在朝臣的建議,並沒有理會哀宗要求,繼續伐金。宋在公元1234年,金國蔡州被蒙宋聯軍攻陷,金哀宗自縊,金滅亡。南宋在蒙古族滅亡金朝後,失去金朝作為屏障,令南宋面臨比金更強大的蒙古南下威脅。

    南宋滅亡

    年,蒙軍首次南侵,被擊退。蒙軍並不甘心失敗,於次年九月和第三年兩次南侵,其前部幾乎接近長江北岸。由於宋軍奮勇作戰,打敗蒙軍,再一次挫敗蒙軍度江南下的企圖。而後,南宋軍民又在抗蒙將領孟珙、余玠等人的指揮下,多次擊敗蒙軍,使其不得不企圖繞道而行年,蒙古帝國蒙哥汗在占戰合州受宋軍的流矢所傷因而死於軍中。其弟忽必烈正於鄂州與宋軍交戰,聽到消息後,立即準備撤軍以便奪取大汗之位,而此時南宋權臣賈似道派人與忽必烈議和,以保太平。這樣忽必烈直接返回北方自立為汗。

    年,忽必烈下令攻打南宋的重鎮襄陽,是為襄樊之戰。宋軍利用漢水把資源源不絕送入城內,才能堅守城池。守將呂文德及呂文煥堅守城池六年,賈似道派了範文虎及李庭芝援助,但兩者之間不和。賈似道封鎖了所有蒙古南侵消息,皇帝並不知此事。公元1271年,忽必烈在中原建國號為元。在1272年,張順,張貴兩兄弟的義兵曾血戰元軍。在1273年,樊城失守,襄陽城破,在宋軍繼續巷戰,呂文煥最終投降,六年的襄陽保衛戰結束。

    年元軍攻佔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俘5歲的南宋皇帝恭宗。南宋(主體政權宣告)滅亡。

    後來,南宋殘餘勢力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傑等人連續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軍對小皇帝窮追不捨,不斷逃亡至南方,經過香港,端宗因病逝世,而另立幼主,逃至新會至南海一帶。文天祥在海豐兵敗被俘,張世傑戰船沉沒,走投無路的南宋殘餘勢力終於在1279年3月19日隨著崖山海戰失敗及陸秀夫負剛滿八歲的小皇帝跳海而死而徹底滅亡,四十多年與蒙古-元朝的抗衡完結。

    編輯本段]

    經濟文化

    經濟

    宋朝從960年趙匡胤立都東京開始,歷經三百多年。中國在宋朝尤其是南宋時期,由於耕種土地減少與絲綢之路的阻斷,被迫轉向以商業經濟尤其是遠洋貿易為主的商業經濟模式,商人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最大的解放,並最終取得了商業經濟的大繁榮,開始出現早期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當時南宋的經濟總量已佔世界的50%。南宋的時候,最大的城市臨安的人口已經突破了百萬,而此時歐洲還在中世紀黑暗的統治下過著悲慘的生活。宋朝時發明的指南針,使航海技術跨入了海洋時代,遠洋的商船有6層桅桿,4層甲板,12張大帆,可以裝多人,航行於世界各地,令世界各國的人民驚歎不已。

    宋朝的滅亡,以及遊牧民族對宋朝先進生產關係的毀滅性打擊,使一直處於上升階段的東方先進文明,從此逐漸轉向衰弱,並最終沒落於世界主流舞台之後。

    南宋政權與金政權長期對立,南北隔絕,南北文化僅僅通過雙方邊界民間的榷場交易和官方互派使者之類狹窄的途徑,進行有限的交流。由於南宋文化整體水平高於北方,故這種交流主要表現為南宋文化對北方文化的輻射。北方的理學、文學和史學等領域都受到了南宋文化的一定影響。

    南宋文化在北方影響最大的是南宋的特色文化。

    大約在南宋開禧年間前後,也就是在金王朝遷都汴京前後,理學著作陸續傳入北方,像尹焞《論語解》、胡安國《春秋傳》、張九成《論語解》、林之奇《尚書全解》、夏僎《柯山書解》、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張栻《癸巳論語解》、呂祖謙《左氏博議》、劉子翬《聖傳論》、葉適《水心別集》等一大批南宋理學名著,都傳至北國,引起趙秉文、麻九疇、楊雲翼、李純甫、王若虛等北方一流文人的廣泛關注,產生了很大影響。趙秉文、麻九疇甚至「自稱為道學門……」(《陵川集》卷二十六《太極書院記》)。

    南宋理學著作直接促進了北方理學的興起和發展。一方面,北方文人編纂、翻刻南宋理學家著作,如有位叫傅起的文人將張九成《論語解》《孟子傳》《中庸大等書經刪節後彙集成《道學發源,以廣流傳,趙秉文、王若虛分別為之作《道學發源引》《道學發源後序》,予以宣傳。趙秉文自己還親自動手,著有刪集《論語》《孟子》解各十卷。另一方面,一些北方學者開始撰寫理學類著作,表現出自己的思考。像麻九疇隱居遂平西山,潛心研究《易》學和《春秋》,享譽一時,趙秉文撰有《易叢中庸揚子發微》《太玄箋贊》等多種著述,闡發他對道的理解,可惜這些著作都已失傳。南宋理學之所以能在北方盛行一時,是因為它適應了金源統治的需要。南宋理學家有關《論語》《孟子》等儒家經典的闡釋,現實政治性相對較弱,與金源統治者尊崇、提倡儒家經典的思想基本一致,如金世宗令人翻譯五經,要讓女真人「知仁義道德所在」,金熙宗本人「頗讀《論語》《孟子》《尚春秋左氏傳》」。在這種背景下,南宋理學自然能暢通無阻。

    值得注意的是,北方學者不是簡單地追隨或者附和、發揮南宋理學家的言論,更多的是展開對南宋理學家的思考。在南宋,批評理學家的僅有鄭厚等個別人,其《藝圃折衷》排斥孟子,離經叛道,被朱熹等人斥為「邪說」(《朱子語類》卷一二三)。在北方,李純甫推揚鄭厚之論,以鄭厚的傳人自居,自稱「自莊周後,惟王績、元結、鄭厚與吾」(《歸潛志》卷一)。他信奉佛教,為了批判理學,特意針對南宋人的《諸儒鳴道集》撰寫《鳴道集,「就伊川、橫渠、晦翁諸人所得者而商略之,毫髮不相貸,且恨不同時與相詰難也」(《中州集》卷四),因而常有一些偏激之論。除李純甫之外,對宋儒展開詰難的還有王若虛。他的《五經辨惑》、《論語辨惑》、《孟子辨惑》主要是針對宋儒而發,特別是針對南宋理學家而發。張九成、朱熹、胡安國、呂祖謙、葉適等人都是他的辨駁對象。不過,他比鄭厚、李純甫要正統一些,他的詰難也更加中肯準確。如對待鄭厚,他像多數宋人一樣,批評鄭厚偏頗失當:「鄭厚小子,敢為議論,而無忌憚。湯武、伊周至於孟子皆在所非,或至詆罵。至漢祖蕭曹平勃之徒,則尊為聖賢而亟稱之,復以歐公譏病唐太宗為薄,佞夫之口,其足憑乎?」與宋儒不同的是,他能擺脫宋人那些不切實際的高論或牽強附會之說,從人之常情出發,重新審視宋儒的觀點,表現出更加務實的傾向,取得了突出的成績。《論語·鄉黨篇》記載的主要是孔子飲食起居的日常生活,張九成《論語解》等著作卻從中發掘微言大義,誇大其辭,認為《鄉黨》能與《春秋》相表裡,說什麼「不學《鄉黨》,無以知《春秋》之用;不學《春秋》,無以知《鄉黨》之神」(《橫浦集》卷四《鄉黨統論》)。王若虛嚴辭批評其穿鑿迂曲、夸誕不實。他對宋儒的批評,正如《四庫提要》所說,「足破宋人之拘攣」。

    南宋文學相應帶動北方的發展。這在小說和詩文評方面較為明顯,因為小說和詩文評的政治性相對較弱,讀者面較廣。洪邁的《夷堅志》以鬼神怪異為主,北傳時間較早,淳熙十三年86)章森出使金國,北方的接伴使就關心地問道《夷堅志》「自《丁志》後,曾更續否」(《賓退錄》卷八)。由此可見《夷堅志》在北方的巨大影響。在這種心理的期待下,後來便有了元好問的續作續夷堅志》的問世。胡仔的《苕溪漁隱叢話》是南宋最重要的詩話之一,可謂是詩話的資料庫。該書傳入北方後,受到人們的歡迎和重視。北方最著名的《滹南詩話》與《苕溪漁隱叢話》關係就非常密切。《滹南詩話》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資料來源於《苕溪漁隱叢話》。王若虛的辨駁相當一部分是針對包括胡仔在內的南宋人而發。也就是說,南宋詩話是《滹南詩話》寫作的重要背景和前提。此外,南宋的杜詩研究也在北方有較大的反響。趙次公的《杜詩證誤》、無名氏的《千家注杜詩》、鮑彪的《杜詩譜論》、杜田《注杜詩補遺正謬》、徐宅《門類杜詩》等杜詩研究著作先後傳入北方,直接推動了北方杜詩學的發展。元好問正是在南宋杜詩學的促進下,編纂《杜詩,率先提出杜詩學一詞,從而翻開杜詩研究的新篇章。

    詩歌

    南宋的詩歌成就很高,尤、楊、范、陸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其中范成大曾出使過北方,途中寫下了著名的使金絕句七十二首,只是他的這些詩歌在北方無人論及。四大家中有直接可靠文獻記載的僅有楊萬里一人詩歌傳入了北方。誠齋體以自然界為表現對象,獨樹一幟,受到李純甫等人的喜愛。李純甫公開稱讚誠齋體「活潑剌底,人難及也」,可是在李純甫現存詩歌中,幾乎看不出絲毫誠齋體的影子,倒是在稍前的王庭筠、趙秉文詩中有一些近似誠齋體的寫景之作。隨著金王朝國勢的日益危殆直到滅亡,輕鬆活潑的誠齋體越來越不適應金末的現實,注定要被人們所冷落。元好問在《又解嘲》詩中說:「詩卷親來酒盞疏,朝吟竹隱暮南湖。袖中新句知多少,坡谷前頭敢道無?」其中的竹隱、南湖,據錢鍾書先生解釋,是指南宋推崇並效仿誠齋體的詩人徐似道和張鎡。該詩意思是說,徐似道和張鎡那些新巧的詩歌在蘇、黃二人面前,還值得一提嗎?元好問借蘇、黃二名家來彈壓徐、張二人的新巧,不免有以大壓小、多此一舉之嫌,他也許是借彈壓他們來彈壓其背後聲名顯赫的誠齋體。在元好問的詩歌中,也沒有效仿誠齋體的跡象,說明誠齋體在北方的實際影響越來越小。誠齋體之外,陸游的詩歌也很可能傳入北方。清人翁方綱將陸游與元好問並列,稱「天放奇葩角兩雄」,但除錢鍾書《談藝錄》拈出他們兩句相似的詩句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直接的文獻可以證明元好問讀過陸詩,或受到陸詩的影響。受敵對政權的限制,政治性特別強的陸游詩歌不可能為北方文人所公開接受。總體來看,高揚愛國主義旗幟的南宋詩歌與金源的官方意識嚴重牴觸,對北方詩歌沒有產生多少直接的作用。

    古詞

    詞體由於自身性質與詩歌不同,向來被視為小道,所以相對自由一些。出身北方的辛棄疾詞雖然多抗金復國之言,傳回北方後,反而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金亡第二年,劉祁即稱讚其功業文辭,後來元好將辛詞推崇到很高的地位,稱「樂府以來,東坡為第一,以後便到辛稼軒」。應該說,辛詞對元好問為首的金末詞壇產生了實質性的影響。元好問詞之所以被認為「足以追配稼軒」,就在於它得益於稼軒詞的沾溉。

    在各體文學樣式中,南宋散文成就成就較低,遠不及北宋,加之北方人難以接受散文中強烈的民族情緒,所以在北方影響很小,王若虛曾提及孫覿的《謝復敷文閣待製表》,從文體的角度予以嚴厲批評,並據此得出「宋自過江後,文弊甚矣」(《滹南集》卷三十七)的結論。

    史學方面,南宋王稱《東都事略》、胡寅《讀史管見》、呂祖謙《大事記》《呂氏家塾通鑒節要》等書傳入北方,其中後三種都是《通鑒》學方面的著作,可見這類著作在北方影響較大。北方蔡珪、蕭貢、完顏璹等人非常喜愛《資治通鑒》,各有專長,所以南宋《通鑒北方便受到人們的關注。趙秉文為呂祖謙未能最終完成《大事記》而深感惋惜,在詩中說:「傷哉絕筆《大事記》,讀經未了已亡身。」(《滏水文集》卷九《和楊尚書之美韻》)。金亡之後,北方的《通鑒展很快,出現了元好問所說的「武臣宿將講說記誦」的熱門現象,隨之還出現了《陸氏通鑒詳節》、《集諸家通鑒節要》等《通鑒》學著作。

    除以上幾方面之外,南宋的政治制度、禮儀文化、藝術等方面對北方也會有一定的輻射作用。

    編輯本段]

    南宋時期名人

    天祥

    朱熹

    辛棄疾

    岳飛

    韓世忠

    楊萬里

    劉克莊

    李清照

    秀夫

    編輯本段]

    南宋帝王年表

    南宋1127年—1279年(包括流亡皇帝)

    廟號謚號姓名在位時間年號備註

    高宗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趙構1127年2年(共35年)建炎1127年30年、紹興1131年2年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弟。內禪皇位

    孝宗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趙伯琮(原名)、趙瑗、趙瑋、趙慎2年89年(共27年)隆興3年4年、乾道5年73年、淳熙1174年89年太祖趙匡胤的次子趙德芳的六世孫,高宗養子。內禪皇位

    光宗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趙惇1189年94年(共5年)紹熙1190年94年孝宗第三子,有精神疾病。被逼退位

    寧宗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趙擴1194年—1224年(共30年)慶元1195年—1200年、嘉泰1201年—1204年、開禧1205年—1207年、嘉定1208年—1224年光宗次子

    宗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趙與莒(原名)、趙貴誠、趙昀1224年—1264年(共40年)寶慶1225年—1227年、紹定1228年—1233年、端平1234年—1236年、嘉熙1237年—1240年、淳祐1241年—1252年、寶祐1253年—1258年、開慶1259年、景定1260年—1264年太祖趙匡胤之子趙德昭的九世孫。寧宗弟沂王嗣子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趙孟啟(原名)、趙孜、趙祺1264年—1274年(共10年)鹹淳1265年—1274年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宋理宗弟嗣榮王趙與芮之子﹐宋理宗的侄兒

    恭帝孝恭懿聖皇帝趙隰(顯)1274年—1276年(共2年)德祐1275年—1276年度宗次子,宋端宗趙是的弟弟,宋末帝趙昺的哥哥,投降蒙古

    端宗(流亡皇帝)裕文昭武愍孝皇帝趙是276年—1278年(共2年)景炎1276年—1278年宋度宗的庶長子、宋恭帝的哥哥,病逝

    幼主(流亡皇帝)趙昺1278年—1279年(共1年)祥興1278年—1279年宋度宗幼子。投海自盡

    編輯本段]

    南宋皇儲

    君主皇儲與君主關係皇儲謚號在位期間備註

    宋高宗趙構

    趙敷庶子,獨生子元懿太子1130年潘賢妃所生,1130年,苗溥、劉彥正逼迫高宗退位,擁立趙敷為傀儡皇帝,宰相張浚聞知,便殺死劉彥正等人擁立高宗復位。趙敷被廢位後封魏國公,不久後便受驚而死

    趙慎族侄宋孝宗2年宋高宗養子,宋太祖七世孫,秦王趙德芳的六世孫,父親為秀安僖王趙子偁。由於高宗的唯一兒子元懿太子夭折後再沒有嗣子,所以只好從其他宗族中選擇後繼者

    宋孝宗趙慎

    趙愭嫡長子莊文太子5年7年郭夫人所生,早亡

    趙惇嫡子,次子宋光宗1171年89年郭夫人所生,孝宗內禪,以太子即位

    宋光宗趙惇1趙擴嫡長子宋寧宗1194年李皇后所生,光宗內禪,以太子即位

    宋寧宗趙擴1趙詢族侄景獻太子1205年-1220年宋太祖四子秦王趙德芳九世孫

    宋理宗趙昀1趙祺侄子宋度宗1260年-1264年理宗弟嗣榮王趙與芮之子,宋理宗的侄兒,以太子即位

    宋度宗趙褀

    次子宋恭帝趙顯恭帝1274276

    備註:度宗次子,全皇后所生,是端宗的弟弟,末帝趙昺的哥哥。即位前被封為嘉國公等爵位年1月18日元丞相伯顏兵臨臨安城下,被迫投降。被封瀛國公,1289年被忽必烈強迫去西藏出家,法號和尊年因觸犯文字獄輩賜死,享年53歲。

    長子端宗趙是愍孝皇帝127278

    備註:度宗長子,母親楊淑妃年在福建即位改元景炎。曾封建國公,吉王,益王等爵位年2月乘船逃跑時龍舟傾覆落水染疾而亡。年僅10歲。

    三子末帝趙昺末帝1278279

    備註:端宗落水而死,登基後改元祥興年3月在崖山海戰中被元軍擊敗,全軍覆沒。丞相陸秀夫背著8歲的趙昺跳海自殺。母親俞修容,曾封信國公,廣王,衛王等爵位。

    編輯本段]

    大事年表

    年,金朝發動滅宋戰役,賓臨汴梁。

    年,康王趙構在相州募兵勤王,岳飛加入了趙構部隊;汴梁淪陷,不久宋欽宗投降,北宋滅亡。

    年,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稱帝,改元建炎,南宋建立。

    年,金朝再次發動滅宋戰役。

    年,杭州改名,並升級為臨安府;苗傅、劉正彥發動兵變,逼迫趙構退位;建康失陷,杜充降金;趙構飄揚入海,在浙東海域躲避金軍的追擊。

    年,金軍北撤,在黃天蕩被韓世宗打敗;岳飛收復建康;劉豫在北方建立大齊國;富平戰役爆發。

    年,秦檜被任命為右相兼知樞密院事,旋即遭到罷免。

    年,趙伯琮被選為趙構養子。

    年,岳飛第一次北伐,收復襄陽地區。

    年,楊ど起義遭到鎮壓。

    年,劉豫政權攻打南宋,被打敗。

    年,淮西兵變;大齊國被金國廢黜;金朝釋放王倫,宋金開始和談。

    年,南宋向金稱臣。

    年,金朝再次進攻南宋;岳飛北伐成功,卻被朝廷勒令回朝;辛棄疾出生歷城。

    年,紹興和議達成;岳飛遭到冤殺;南宋朝廷收將領兵權。

    年,朱熹來到武夷山求學。

    年,軍官施全行刺秦檜,沒有成功。

    年,秦檜逝世。

    年,南宋發行東南會子。

    年,完顏亮進攻南宋;虞允文取得採石大捷。

    年,金宋重新達成和議;趙構退位,成為太上皇;趙慎即位。

    年,南宋發動北伐失敗。

    年,隆興和議制訂。

    年,趙構逝世。

    年,趙慎退位,成為太上皇;趙惇即位。

    年,趙汝愚發動紹熙內禪,逼迫趙惇退位;趙慎逝世,趙擴即位。

    年,趙汝愚罷相;韓侂胄主政。

    年,趙汝愚暴病身亡。

    年,韓侂胄發起慶元黨禁,理學遭到迫害。

    年,趙惇逝世;朱熹逝世。

    年,韓侂胄發動開禧北伐,小勝後敗。

    年,韓侂胄被殺,史彌遠上台;辛棄疾逝世。

    年,陸游逝世。

    年,金朝遭到蒙古進攻,南遷汴梁。南宋從此拒付歲幣。

    年,金宣宗拓地南宋,失敗。

    年,南宋和蒙古展開外交接觸,共同對付金朝。

    年,宋金恢復和平;南宋進入通貨膨脹時期;趙擴逝世,趙昀即位。

    年,蒙古合圍汴梁,金哀宗棄城而逃。

    年,南宋與蒙古共滅金朝;史彌遠逝世。

    年,金哀宗自殺,金朝滅亡。

    年。蒙古開始攻打南宋;窩闊台征討四川。

    年,文天祥考取狀元。

    年,蒙哥親自率軍進攻四川。

    年,南宋贏得釣魚城戰役,蒙哥死在陣前;賈似道出任宰相,並私自議和,編造鄂州大捷。

    年,南宋缺糧。

    年,南宋朝廷開始推行公田法。

    年,趙昀逝世,趙祺即位。

    年,襄樊戰役打響。

    年,元朝建立。

    年,襄陽淪陷。

    年,蒙古大軍進入長江,發動滅宋最後一戰;趙祺逝世,趙隰即位。

    年,賈似道親征,全軍覆沒,賈似道後背打死;南宋朝廷乞和,遭到拒絕。

    年,趙隰、謝道清投降,臨安淪陷,宋朝滅亡;文天祥出任流亡宰相;元朝接收臨安,宋朝皇室被俘北上。

    年,趙是、趙昺逃出臨安;趙是在福州被擁立為新帝;文天祥逃離元朝。

    年,文天祥在南方堅持抵抗;四川全境淪陷。

    年,朝廷遷往崖山,趙是病逝,趙昺即位。

    年,崖山大戰,南宋殘餘力量被消滅;文天祥兵敗被俘;陸秀夫、張世傑殉國;趙昺投海。

    編輯本段]

    並存政權

    由於南宋存在時間達150多年之久,其同時期並存數個政權有個別先後出現了滅亡或被新政權所取代,所以並存政權有多少這個概念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值,要具體到某個時間點,但大體來說在同一時期有西夏、吐蕃、大理、金、蒙古、西遼、高昌回鶻、喀啦汗王朝等。但這其中金,西夏,西遼,以及大理被蒙古直接征服,而高昌回鶻,喀啦汗王朝被西遼征服,吐蕃最終也臣服於蒙古。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