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樓蘭情緣

《》正文 第一四九章 南朝 文 / 何凌霄

    南朝

    目錄

    南朝概述

    南朝歷史作用

    南朝的經濟

    宋(公元420—479年)

    齊(公元479—502年)

    梁(公元502—557年)

    陳(公元557—589年)

    詞語解釋

    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南朝概述

    南朝歷史作用

    南朝的經濟

    宋(公元420—479年)

    齊(公元479—502年)

    梁(公元502—557年)

    陳(公元557—589年)

    詞語解釋

    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南朝概述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東晉之後建立於南方的四個朝代的總稱。/|自公元420年東晉王朝滅亡之後,在南方先後出現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而它們存在的時間都相對較短。其中最長的不過五十九年,最短的僅有二十三年,是我國歷史上朝代更迭較快的一段時間。此時,中國正處於南北分裂的時期,在我國歷史上南朝與北方的北齊、北魏、北周等朝代合稱為「南北朝」。

    南朝繼承了東晉的領土,其範圍為中國南方——秦嶺淮河以南的地區。其中:劉宋最大,北疆達到黃河;南陳只有江陵以東、長江以南的狹小國土。

    南朝歷史作用

    南朝是繼東晉之後,由漢族在南方建立起來的朝廷。雖然南朝的4個政權各自存在都只有幾十年,但作為漢族政權在南方的統治,為漢族文化在秦嶺淮河以南地區的傳播作出貢獻,同時在南方興起了建康、江陵、揚州、成都等大城市,南方工商業也得到發展。所以,南朝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客觀上為華夏文明的發展和傳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南朝是中國詩史上詩運轉關的重要時期。清沈德潛《說詩晬語》捲上說:「詩至於宋,性情漸隱,聲色大開,詩運一轉關也。」與魏晉詩人不同,南朝詩人更崇尚聲色,追求藝術形式的完善與華美。梁蕭子顯所說「若無新變,不能代雄」(《南學傳論》),就是這種追求新變趨勢的理論總結。謝靈運所開創的山水詩,把自然界的美景引進詩中,使山水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他的創作,不僅把詩歌從「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來,而且加強了詩歌的藝術技巧和表現力,並影響了一代詩風。鮑照的樂府詩,唱出了廣大寒士的心聲,他在詩歌藝術上的探索與創新也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山水詩的出現,不僅使山水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為中國詩歌增加了一種題材,而且開啟了南朝一代新的詩歌風貌。繼陶淵明的田園詩之後,山水詩標誌著人與自然進一步的溝通與和諧,標誌著一種新的自然審美觀念和審美趣味的產生。

    南朝的經濟

    南朝對南方的經濟進行了大開發,南方人口大量增加。464年,宋國戶口90萬6千餘,人口468萬南朝青瓷托盞余。發達地區如會稽郡,人口就有35萬。到了陳宣帝時,人口為60萬戶,隋滅陳,得戶僅50萬,口200萬。

    南朝時,南方的商業和手工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另外,閩江、珠江流域也得到了初步的開發。

    宋(公元420—479年)

    宋朝的開國皇帝劉裕是東晉末年發展起來的新興力量。他在與東晉四大家族的鬥爭中取得了勝利,於公元420年他廢掉了晉帝,自立為王,國號宋。為區別於後世趙匡胤建立的趙氏宋朝,史學家長稱之為「劉宋」。由於劉裕出身貧寒,又看到了東晉因大族屢屢興兵反抗而使其滅亡的教訓,故而在他登基後,不再重用名門大族。其用人也多為貧寒出身,兵權則主要交於自己的皇子,所以沒重蹈東晉發生大族割據的覆轍。然而,由於皇子相互間的爭權奪利,最後以至與相互殘殺,這是劉裕始料未及的。前四二二年,劉裕卒,宋少帝、文帝相繼即位。其帝劉義隆在位的三十年間,是劉宋最繁榮的一段時期,這時南方的經濟、文化才真正有所發展。公元四五零年至公元四五一年,宋文帝貿然北伐,與北朝的魏國交戰,反而被北魏太武帝率領騎兵集團大舉穿插突擊,短短兩個月就由黃河北岸攻到了長江北岸,使南朝損失比北朝更為慘重;而北朝的遠征軍將士染病者頗多,國人對此也頗為怨恨,北國政治隨即陷入混亂。南北雙方無能力再發生大戰。從此,南北方相對穩定下來。公元四五四年,文帝薨。文帝死後,宋孝武帝、宋明帝先後為帝,但他們倆都是有名的暴君,其不僅對諸將疑忌,而且兄弟間相互殘殺,政治一度混亂。在此期間,南兗州刺史蕭道成趁政治混亂之機而形成了較強的勢力。四七九年,蕭道成滅宋,建立齊。至此,宋朝宣告滅亡。

    南朝-宋帝王世系表

    武帝劉裕(420-422)420年稱帝在位2年

    少帝劉義符(422-424)

    文帝劉義隆(424-453)

    孝武帝劉駿(453-464)

    前廢帝劉子業(465)

    明帝劉彧(465-472)

    後廢帝劉昱(蒼梧王)(473-477)

    順帝劉準(477-479)

    齊(公元479—502年)

    齊是四個朝代中存在時間最短的,僅有二十三年。齊高帝蕭道成借鑒了宋滅亡的教訓,以寬厚為本,提倡節儉。他共在位四年,在他臨死前,要求其子武帝繼續統治其方針,並且不要手足相殘。武帝遵其遺囑,繼續統治國家,使南朝又出現了一段相對穩定發展的階段。武帝死後,齊國的皇帝又走上了宋滅亡的老路,他們紛紛殺戮自己的兄親、叔侄,至東昏侯時,因其疑心過重,幾乎將朝內大臣全部處死。這樣一來齊國的江山又被動搖了。公元五零一年,雍州刺史蕭衍起兵攻入建康,結束了齊的統治。

    南齊-唐寓之暴動

    南齊時庶族地主企圖擠入士族行列,享受封建特權而發動的暴亂。南朝庶族地主為了免除所承擔的賦役,往往向官吏行賄,在政府的黃籍上注入偽造的父祖爵位,改成百役不及的士族。()劉宋以來,這種改注籍狀,詐入仕流的庶族地主很多,自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至宋後廢帝元徽四年(476年),揚州九郡的黃籍上,被檢查出詐注戶籍的就有七萬一千餘戶。蕭齊政府為了增加直接控制的戶口,提高賦稅收入,擴大徭役的負擔面。齊高帝蕭道成即位的第二年(建元二年,480年),專門設立校籍官,置令史,指派虞玩之主持黃籍的清查。齊武帝蕭頤即位後,繼續清查,鑒定士族的真偽。那些被認為有「巧偽」的戶籍,都須退還本地,名為「卻籍」;核查出本應服役納賦而戶籍上造假的,便恢復原來的戶籍,繼續承擔賦役,稱為「正」籍。後來甚至要把被卻籍者罰充遠戍,這種做法危及曾在戶籍上弄虛作假的庶族地主的切身利益,於是爆發了唐寓之事件。

    唐寓之(?∼486年),富陽人,世代圖墓為業,僑居桐廬(今浙江桐廬西武帝永明三年(485年)冬,他在新城(今浙江新登東)一帶結黨四百餘人。次年正月,利用會稽太守王敬則去京城建康「朝正」(正月朝拜皇帝)的機會,舉兵暴動,首先攻下富陽。三吳地區(即今江蘇南部、浙江東部)的被卻籍者紛紛參加,眾至三萬。卻籍的民戶,大都是北來僑民,他們的戶籍本為白籍,因此暴亂者被稱為「白賊」。唐寓之又攻下桐廬,進佔錢唐(今浙江杭州西南)、鹽官(今浙江海寧南)、諸暨、餘杭等縣,並在錢唐稱帝,置太子,改國號為吳,建元興平。以錢唐新城為皇宮,縣廨為太子宮,設置百官,以寒門出身的錢唐富人柯隆為尚書僕射、中書舍人,兼領太官令、尚方令。唐寓之還派其將領高道度等進攻東陽郡(今浙江金華),殺東陽太守蕭崇之和長山令劉國重並遣將孫泓進攻山陰。齊武帝急派禁兵數千,戰馬數百討伐。唐寓之臨時組合的軍隊,一戰即潰,寓之被殺,各郡縣相繼被平定。事後,參與暴亂的不少民丁,被罰修白下城(時為南琅邪郡治所,故址在今南京金川門外),或發配到淮河一帶作戍卒十年。

    此暴亂雖很快平定,庶族地主反檢籍的鬥爭並沒有停止。永明八年,蕭齊政權被迫停止檢籍,並宣佈「卻籍」無效,對「卻籍」而被發配戍邊的人民准許返歸故鄉,恢復宋末升明(477∼479)以前戶籍所注的原狀。許多庶族地主和商人因而取得士族所具免賦役的特權。

    梁(公元502—557年)

    梁朝的建立者蕭衍擅長文學,499年被任命為雍州刺史,他乘齊國內亂,發兵奪取了皇位,建立了梁朝。蕭衍是為梁武帝,共在位四十八年。在武帝時期,北方的魏國已經衰落,再無能力對南方形成威脅。這本應為南方發展的大好時機,但武帝卻昏庸無能,縱容大臣剝削人民,卻又以自己節儉為借口,對一些忠臣的建議置之不理。公元五四八年,從東魏投降梁的大將侯景倒戈。他以武帝從子蕭正德為內應,進攻梁國。次年,侯景攻陷台城。此時,梁武帝早已餓死於城中,其子蕭綱即位,是為梁簡文帝。公元五五一年,侯景殺死簡文帝,因此梁已完全處於崩潰的邊緣。王僧辯,陳霸先等南朝將領集結餘部,終於打敗了侯景。公元五五七年,在討伐侯景的戰爭中發展起來的陳霸先滅梁,後又在權力爭奪中,殺掉了原先的上司王僧辯,於是建立了陳。至此,梁宣告滅亡。

    南朝-梁(502-557)帝王世系表

    武帝(464-549)502年稱帝在位48年。武帝蕭衍,502年廢南齊皇帝自立,建立南朝*梁,蕭衍信奉佛教,生活簡樸,但政治昏庸,549年死於侯景叛亂,時年86歲。

    簡文帝(503-551)549年即位在位2年。簡文帝蕭綱,武帝第三子,在位2年死,時年49歲。

    元帝(508-554)552年即位在位3年。元帝蕭繹,武帝第七子,在位3年被殺,時年47歲。

    敬帝(543-557)555年即位在位2年。敬帝蕭方智,元帝子,在位2年被陳霸先廢,558年被殺,時年16歲。梁亡。

    陳(公元557—589年)

    公元557年,陳霸先南北朝地圖廢梁敬帝,自立為帝,建立陳,是為陳武帝。此時,中國南方經過了多年的戰亂,經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家,便注定是短命的。陳武帝與其繼承者文帝、宣帝先後消滅了王僧辯、王僧智等反對勢力,又在建康附近打敗北齊軍。陳朝疆域以太建(569∼582)時為最廣。太建五年伐北齊,得和、南司、衡、巴、羅、定、揚、霍、合、江、西楚、東廣、淮、涇、南譙、東豫、光、建、譙、仁、潼、安、朔、青、冀等州,不僅恢復了淮南故土,而且也恢復了淮北的部分州縣。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陳的統治,但畢竟由於國力衰微。中國歷史上朝代名與皇帝之姓重合者,僅南朝陳一家。公元五八三年,陳宣帝卒。其子後主陳叔寶即位,此時北方已被隋朝統一,全國的統一也已指日可待。公元五**年,隋文帝楊堅滅陳,結束了中國長達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南朝陳(557年~589年)帝王世系表

    共出過5個皇帝。

    武帝陳霸先高祖(557年~559年)從村官到皇帝的政治道路,主要作為平定大小亂,為陳朝打下江山。早年擔任建康守油庫小吏的時候,受貴族賞識,平步青雲,廣東一帶平叛有功而聲名鵲起。通過平定「侯景之亂」,功高一世的陳霸先漸漸控制了梁朝的政權,並於太平二年(557年)禪梁稱帝,稱帝后平叛之戰主要有三:「平王僧辯餘部之戰」「平蕭勃之戰」「平王琳之戰」。

    文帝陳茜世祖(560年~566年)在位7年。性格沉敏雅量。父陳道譚,字子華,初為梁吳興太守。555年,佐周文育平定杜龕、張彪。授會稽太守。陳武帝即位,立為臨川王。後率軍駐南皖。559年,武帝死,宣皇后與中書舍人蔡景歷等定計秘不發喪,召其還朝,立為帝。改元「天嘉」,566年改天康。曾平湘州王琳、臨川周迪、豫章熊曇朗、東陽留異、建安陳寶應之亂。天康四月癸酉崩,享年44歲。卒謚文帝,廟號世祖。他在位時期,勵精圖治,整頓吏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使江南經濟得到了一定的恢復。這時陳朝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國勢比較強盛。是南朝歷代皇帝中難得一見的有為之君。

    廢帝陳伯宗(566年~568年)文帝長子。永定二年(558年),陳伯宗為臨川王世子。次年文帝即位,立為皇太子。天康元年(566年帝卒,即皇帝位,以叔父安成王瑣為司徒、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次年改元光大。光大二年(568年),又進瑣為太傅、加殊禮。國家大師皆決於瑣。尚書僕射列仲舉、中書舍人劉師知等謀奪瑣權,不成,均被殺。瑣遂專政。後瑣以宣太后名義宣稱文帝遺志廢其為臨海王,自立為帝。太建二年(570年)卒。史稱廢帝。

    宣帝陳頊高宗(569年~582年)在位14年。性格寬容有謀。陳茜的弟弟。他本來是廢帝陳伯宗的輔佐大臣,後廢掉了陳伯宗,自立為帝。他在位期間,興修水利,開墾荒地,鼓勵農民生產,社會經濟得到了一定的恢復與發展。573年,派大將吳明徹乘北齊大亂之機北伐,攻佔了呂梁和壽陽,一度佔有淮、泗之地,但最後被北周奪走。

    陳後主陳叔寶(583年~589年)在位時大建宮室,生活奢侈,日與妃嬪、文臣游宴,製作艷詞。隋兵南下時,恃長江天險,不以為意。

    詞語解釋

    :南朝

    :nan潮

    :ㄣㄢˊㄔㄠˊ

    基本解釋

    ◎南朝420—589nan潮

    therndynasties]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的總稱

    南朝四百八十寺唐·杜牧《江南春絕句》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宋·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詳細解釋

    (1)我國南北朝時期,據有江南地區的宋、齊、梁、陳四朝的總稱。因四朝都建都於建康,即今南京市,故後人或借指南京。

    :唐周賀《送紹康歸建業》詩:「南朝秋色滿,君去意如何?帝業空城在,民田壞塚多。」

    :清陳恭尹《秋日西郊宴集》詩:「欲灑新亭數行淚,南朝風景已全非。」詳「南北朝」。

    (2)泛稱位於南方的南宋、南明。

    :宋范仲淹《奏為契丹請絕元昊進貢利害》:「今有見虜主親信,須指揮夏州令楊守素入南朝勾當,必是動有關報。今來虜使卻言北朝並不子細。」《宣和遺事》後集:「金人已渡河,乃呼曰:『使南朝若遣二千人守河,我輩怎生得渡哉。』」明夏完淳《大哀賦序》:「何意南朝天子,竟投大將之戈。」

    :清孔尚任《<桃花扇>小引》:「《桃花扇》一劇,皆南朝新事。」田漢《看成都京劇團演<楊八姐盜刀>》詩:「雉尾娥眉膽氣豪,如飛雙騎轉南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