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樓蘭情緣

《》正文 第一二一章 蘇秦 文 / 何凌霄

    蘇秦

    一、戰國時期縱橫家

    蘇秦(?-前284),字季子,東周洛陽軒裡人據(今洛陽東郊太平莊一帶),戰國時期的韓國人,是與張儀齊名的縱橫家。可謂「一怒而天下懼,安居而天下熄」。他出身農家,素有大志,曾隨鬼谷子學習縱橫捭闔之術多年。

    與趙秦陽君共謀,發動韓、趙、燕、魏、齊諸國合縱,迫使秦國廢帝退地,至樂毅破齊前夕,《漢書·藝文志》著錄有《蘇子》三十一篇,今佚。帛書《戰國策》殘卷中,存有其遊說辭及書信十六篇,與《史記》所載有出入。

    蘇秦以合縱

    蘇秦相傳為鬼谷子的徒弟。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提倡合縱(聯合其他國家對付秦國)。

    蘇秦從鬼谷子學成之後,出遊數載,一無所成,搞得「妻不下織,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感歎說:「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閉室不出,出其書遍觀之。蘇秦苦讀太公《陰符》之時,每逢困乏欲睡,便用錐自刺其股。這是成語「懸樑刺股」中之「刺股」的由來。蘇秦最為輝煌的時候是勸說六國國君聯合,堪稱辭令之精彩者。於是身佩六國相印,進軍秦國,可是由於六國內部的問題,輕而易舉就被秦國擊潰。

    有說法認為他和張儀兩人彼此呼應,共同達到個人的目的。《史記·蘇秦列傳》載:「是時周天子致文武之胙於秦惠王。惠王使犀首攻魏,秦將龍賈,取魏之雕陰,且欲東兵。蘇秦恐秦兵之至趙也,乃激怒張儀,入之於秦。」

    蘇秦很想有所作為,曾求見周天子,卻沒有引見之路,一氣之下,變賣了家產到別的國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東奔西跑了好幾年,也沒做成官。後來錢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裡人看到他趿拉著草鞋,挑副破擔子,一付狼狽樣。他父母狠狠地罵了他一頓;他妻子坐在織機上織帛,連看也沒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給他做飯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開了。蘇秦受了很大刺激,決心爭一口氣。從此以後,他發憤讀書,鑽研周書陰符,天天到深夜。有時候到半夜,又累又困,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雖然很疼,但精神卻來了,他就接著讀下去。就這樣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識比以前豐富多了。在有所收穫後,重新出遊。至秦,不被用。正好遇見燕昭王廣招開下賢士,蘇秦入燕,深受燕昭王信任。蘇秦認為,燕國欲報強齊之仇,必須先向齊表示屈服順從,將復仇的願望掩飾,贏得振興燕國所需的時間。其次,要鼓動齊國不斷進攻其它國家,以防止齊國攻燕,並消耗其國力,為此,他勸說齊王伐宋,合縱攻秦。公元前285年,蘇秦到齊國,挑撥齊趙關係,取得齊愍王的信任,被任為齊相,暗地卻仍在為燕國謀劃。齊愍王不明真相,依然任命蘇秦率兵抗禦燕軍。齊燕之軍交戰時,蘇秦有意使齊軍失敗,五萬人死亡。他使齊國群臣不和,百姓離心,為樂毅五國聯軍攻破齊國奠定了基礎。之後,蘇秦又說服趙國聯合韓、魏、齊、楚、燕攻打秦,趙國國君很高興,賞給蘇秦很多寶物。蘇秦得到趙國的幫助,又到韓,遊說韓宣王;到魏,遊說魏襄王;至齊,遊說齊宣王;又往楚,遊說楚威王。諸侯都贊周蘇秦之計劃,於是六國達成聯合的盟約,蘇秦為縱約長,並蘇秦任六國相。回到趙國後,趙王封他為武安君。秦知道這個消息後大吃一驚。此後十五年,秦兵不敢圖謀向函谷關內進攻。

    蘇秦先仕於燕,其主要活動是,離間齊、趙關係,以減輕齊對燕的壓力。又和趙李兌共同聯合五國以攻秦,後來他又離燕至齊,受到愍王的重用,但蘇秦仍忠於燕,暗中為燕效勞。他所採取的策略是勸齊攻宋,以轉移齊對燕的注意力。於是燕昭王派樂毅突然出兵以攻齊,齊因措手不及而敗於燕。蘇秦因與燕謀齊的活動至此而敗露,齊處以車裂之刑,這在戰國晚期是轟動一時的事件,在許多當時人著述中都有反映,如山東銀雀山出土的竹簡本《孫子兵法·用間》,裡面有「燕之興也,蘇秦在齊」的話,又如《呂氏春秋·知度》,說「齊用蘇秦而天下知其亡」。這些記載表明,戰國時人都知道蘇秦為燕而仕齊,最後使齊亡而興燕,但他自己也為燕而作出犧牲。蘇秦在戰國晚期名聲頗大,《荀子·臣道》把「齊之蘇秦」和「楚之州侯」、「秦之張儀」相提並論。西漢時,蘇秦仍受人稱道,如《史記·鄒陽傳》讚揚他能成為燕的忠臣。《淮南子》也多處提到他,並肯定他有知權謀的長處。司馬遷以為蘇秦在「連六國從親」的過程中,顯示出他的才智過人。

    說齊歸燕地

    燕王晚年,讓位給大臣子之,引起太子平和將軍市被的叛亂。齊國趁機派兵攻燕,僅五十餘天就佔領燕國全境。燕國因此殘破。趙武靈王護送燕公子職回國,立為燕昭王。

    燕昭王廣納賢士,積極準備對齊國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報復行動。蘇秦在這時來到燕國。昭王派他到齊國交涉仍被齊佔領的燕國土地。蘇秦到齊,對齊宣王說:「燕昭王是秦穆公的女婿,有強秦作後盾。齊占燕地,必然是燕和秦都不滿於齊。如果大王能把所佔的燕國十城之地交還燕國,那麼燕和秦反而會感激大王的恩德。大王即可以秦燕為支持,號令天下。天下亦莫敢不從,則齊國霸業可成。」宣王大喜,歸還燕國舊地。蘇秦歸燕。受到燕昭王的重用。

    勸齊愍王伐宋

    蘇秦洞察了昭王想攻齊的意圖,獻計於昭王道:「我們雖然收回了被齊占的土地。然而當年亡國之恨不可以不報。如果使齊西勞於宋,南疲於楚,我們即可趁機發動進攻,一舉滅齊。我請求到齊國說宣王攻宋。」燕昭王遂拜蘇秦為上卿,出使齊國。

    秦國一向與宋國交好,齊伐宋就必須與秦絕交、恰好秦派人到齊國商議共同稱帝的事,蘇秦趁機勸說齊王:「齊秦並立為帝,天下人是尊齊還是尊秦?」齊王說:「當然是尊秦了!」「那麼齊放棄帝號,天下是愛齊呢,還是愛秦?」「當然是愛齊了!」「兩帝並立,共約伐趙,與齊軍獨攻宋,哪一個更有利呢?」齊王回答:「當然伐宋有利!」蘇秦接著勸齊王道:「如果我們同秦一樣稱帝,天下只尊秦國,如果我們放棄帝號,天下就愛齊而稱強秦,共約伐趙又不如單獨伐宋。所以,我主張放棄帝號以順應天下。」

    齊王聽從蘇秦建議,聯合趙國在阿地會盟,約定共同抗秦,秦齊關係惡化。蘇秦趁機勸齊王攻宋:「宋國國君荒淫無度,天下共憤,如果我們揮師西擊宋,正是奉天討罪的壯舉,大王必然賢名震於諸侯,且可得到實際的利益,使齊雄踞東方,成為中原諸侯之長。」齊於是攻宋。燕為了取得齊的信任,派兵協助齊國。宋在聯軍攻擊下,割淮北地求和,而齊國實力也因戰而衰弱。

    合縱攻強秦

    蘇秦在齊國,繼續作削弱齊的工作。他勸齊王大興土木,縱情享樂,對外則大肆戰爭,廣樹仇敵。齊秦關係惡化,再加上齊攻宋國,秦王非常震怒。蘇秦勸齊王先採取軍事行動,以打擊遏制秦勢力的發展。同時也想使齊的力量進一步被消耗。

    齊王對燕懷有顧慮。蘇秦為燕辯解說:「燕國國小力弱,一向依附於強齊,而齊之所以能號令天下,也正是有了燕的支持。這種友好關係是燕國人心所向,怎麼會對齊有異心?」齊王釋然。於是,蘇秦出使,為齊王合縱攻秦而奔走。

    蘇秦分別遊說韓趙魏燕四國國君,各自出軍兵糧草,以攻秦國,推選趙國宰相奉陽君為合縱長,而齊國實際上卻是合縱的真正組織者和指揮者。齊國名義上合縱攻秦,其實不過是借齊制秦,使其不能抽身救宋,齊好再次攻宋。蘇秦極力主張強攻秦國,然而齊既不賣力,趙韓魏燕自然也都互相推讓而逡巡不進。因此聯軍始終未與秦發生大規模的戰爭。儘管如此,齊勞師襲遠,仍然大損國力。

    合縱反攻齊

    齊王發動攻秦的同時,展開了對宋的第二次進攻。這實際上使其他四國聯軍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既無法合力攻秦,又不能馬上撤兵回國。於是各國對齊都暗懷不滿。本來蘇秦此時南下,明著合縱攻秦,暗中卻在積極為燕聯繫反齊的同盟軍。蘇秦見各國離心,便暗中勸在魏國的孟嘗君:「昔日您在齊國時,為齊立下蓋世之功,而齊王暗昧,不但不重用,而且使您背井離鄉,遠來歸魏。今又棄信義於不顧,**聯軍各國。燕軍有攻齊意,趙國也早對齊懷恨,如果聯合起來東擊齊國,則中原勢大,魏和先生您也定會名動天下。」孟嘗君答應了蘇秦的建議。

    蘇秦又勸說齊王同秦求和:「魏趙距秦近而齊地距秦遠,如果我們五國合縱不能擊敗秦,魏趙為了保存國家就肯定要向秦求和,秦一旦同其他國家聯合,定會連橫來攻打齊。望大王早作準備,先與秦談和,以免形勢被動。」齊王以為蘇秦說的很有道理,便搶先與秦做出友好的表示,並打算用親秦的韓聶做宰相。

    趙國奉陽君正忙於合縱攻秦,見齊王未商量就先與秦交好,大為惱怒,便聯合魏燕要對正忙於攻宋的齊國開戰。齊王慌忙從宋撤軍,並答應送給奉陽君土地,奉陽君才停止了攻齊的行動。

    蘇秦拘於趙

    奉陽君得到齊王關於土地的許諾,與齊的關係又和好起來,而蘇秦在暗中進行的對齊趙關係的離間活動,也被奉陽君察覺。於是奉陽君把蘇秦拘留在趙國,限制其行動。

    蘇秦向燕王求救,並打算繼續進行離間活動。燕王向趙奉陽君提出嚴重抗議,奉陽君釋放蘇秦,然而蘇秦卻再也不能找到機會在趙活動。他想去見齊派至趙的使臣,趙不許。蘇秦無奈,離開趙入齊。

    自陳功與過

    蘇秦入齊之後,燕昭王對他產生了懷疑,因為他以時機未到為辭,幾次勸阻燕昭王對齊的進攻,於是昭王打算讓別人替換蘇秦回國。蘇秦感到非常委屈,向燕王寫信申辯。這封信可以說是他對自己一生功過的一個評說。他說:燕和齊仇恨由來已久。我為燕齊的邦交奔走,本來就難以獲得各方面的信任。齊是燕國的心腹大患,我在齊國,大可使齊不謀攻燕,小可使齊趙關係破裂,以此為大王的大事作準備。五國伐秦,燕雖然出兵出糧,但一來免去齊稱帝燕稱臣的恥辱,二來沒有齊趙攻燕的禍患。後來奉陽君接受齊的封地,將我扣在趙國。大王救臣下出於水火,現在齊趙都不謀攻燕,燕得以修飭國力,我雖無功,但自以為可以免罪了。我作為燕臣,在齊國活動,本來就會有流言蜚語。我如在齊顯貴,燕國大夫就不信任我,我在齊作賤,世人就看不起我。我如受齊王重用,燕大夫就會對我抱有希望,希望達不到又徒增埋怨。齊國如有不利於燕的地方,就把責任都歸到我頭上,天下人不攻齊,就說我善於為齊謀劃。我的處境也可以說是夠危險的了。我不畏死報效於大王,大王卻懷疑怪罪於臣下,我實在感到恐懼。儘管我自以為可以列於天下公卿之中也無可愧疚,如大王只是重用有才的賢人,我願在齊與他認真合作;如大王不放心我,我就回燕侍奉大王,以寬解大王的憂慮。燕昭王終於沒有撤換蘇秦。

    合縱失敗及蘇秦身亡

    六國合縱,本來就是從各自的利益出發,所以根基不深。秦國派犀首出使齊國、魏國,一起征伐趙國,以此來破壞六國合縱,蘇秦離開趙國,合縱瓦解了。

    齊國乘燕國新立易王,佔領了十座城池,燕王讓蘇秦討還。蘇秦遊說齊王:燕王是秦國的女婿,您奪取燕國領土,就是引來秦國的精兵麼!所以齊王歸還了燕國的這些城池。

    燕文侯死,易王立,蘇秦與文侯夫人有染,被易王發現,蘇秦畏懼被誅,遂離開燕國到齊國去,受到齊宣王重用。其後,宣王死,湣王立,多有與蘇秦爭齊王寵信的大夫刺殺蘇秦,蘇秦傷重。齊王捉拿賊人,但不得。蘇秦將死時,要求齊王以蘇秦作亂為名,在他死後車裂他於市中,使賊人出現。齊王用其計,果得賊人,誅殺了賊人。後來,蘇秦為間諜在齊為燕做事洩露,齊國憎恨且憤怒燕國。

    生報死仇

    燕易王的母親,是燕文侯的夫人。與蘇秦私通。燕易王知道這件事,卻對蘇秦的待遇更加優厚。蘇秦恐怕被殺,就勸說燕王:「我留在燕國,不能使燕國的地位提高,假如我在齊國,就一定能提高燕國的地位。」燕王說:「一切聽任先生去做吧。」於是,蘇秦假裝得罪了燕王而逃跑到齊國。齊宣王便任用他為客卿。

    齊宣王去世,齊湣王繼位後,齊國大夫中有許多人和蘇秦爭奪國君的寵信,因而派人刺殺蘇秦,蘇秦當時沒死,帶著致命的傷逃跑了。齊王派人捉拿兇手,然而沒有抓到。蘇秦將要死去,便對齊王說:「我馬上就要死了,請您在人口集中的街市上把我五馬分屍示眾,就說:『蘇秦為了燕國在齊國謀亂』,這樣做,刺殺我的兇手一定可以抓到。」當時,齊王就按照他的話做了,那個刺殺蘇秦的兇手,為了邀功,果然自動出頭露面了,齊王因而就抓捕他殺了。燕王聽到這個消息說:「齊國為蘇先生報仇,作法也太過份啦。」

    蘇秦死後不久,他為燕國破壞齊國的一些事實才洩露出來。

    蕩蕩身後事

    蘇秦為了惡化齊趙邦交,使齊廣樹仇敵,再勸齊王攻宋。公元前286年,齊滅宋。齊國力也漸漸疲衰。同時由於奉陽君向齊索要封邑,齊趙關係又出現裂隙。蘇秦頻繁的活動,終被齊王和齊大夫發覺。齊王將蘇秦車裂於市。蘇秦死時,年五十餘歲。蘇秦死後,燕趙魏秦韓五國聯合,在燕將樂毅的帶領下大舉攻齊,連陷城池七十餘座。齊王出逃,被殺。齊國後來雖然又奪回國土,國力卻大衰,從此一蹶不振。而燕趙魏秦四國之所以發動這場戰爭,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蘇秦生前活動的緣故。

    《漢書·藝文志》縱橫家類有《蘇子》三十一篇,當是蘇秦作品或後人所記有關他的事跡的彙集,其中似也包括蘇代、蘇厲的一些遊說之辭。《蘇子》是縱橫家類中篇幅最多的一部,可見從戰國到西漢,縱橫家中屬於蘇氏弟兄的作品或有關材料份量很多,流傳也最廣。漢以後該書已亡俠。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縱橫家書》,其中有十一篇蘇秦上燕王或趙王書,不見於《戰國策》、《史記》等傳世的古籍,另有兩篇其部分內容見於《戰國策》,這十三篇是現在瞭解蘇秦事跡的重要新材料。六國合縱,本來就是從各自的利益出發,所以根基不深。秦國派犀首出使齊國,魏國,一起征伐趙國,以此來破壞六國合縱,蘇秦離開趙國,合縱瓦解了。齊國乘燕國新立易王,佔領了十座城池,燕王讓蘇秦討還。蘇秦遊說齊王:燕王是秦國的女婿,您奪取燕國領土,就是引來秦國的精兵麼!所以齊王歸還了燕國的這些城池。燕文侯死,易王立,蘇秦與文侯夫人有染,被易王發現,蘇秦畏懼被誅,遂離開燕國到齊國去,受到齊宣王重用。其後,宣王死,湣王立,多有與蘇秦爭齊王寵信的大夫刺殺蘇秦,蘇秦傷重。齊王捉拿賊人,但不得。蘇秦將死時,要求齊王以蘇秦作亂為名,在他死後車裂他於市中,使賊人出現。齊王用其計,果得賊人,誅殺了賊人。後來,蘇秦為間諜在齊為燕做事洩露,齊國憎恨且憤怒燕國。

    蘇秦墓位於淄川區經濟開發區南蘇村。墓塚封土高約5米,直徑20米,長約40米,佔地約平方米,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墓南原有一橋,名曰蘇相橋,為古般陽二十四景之一。

    明縣志按《史記》記載:「蘇秦為燕說齊,齊王用之,因與齊大夫爭寵刺殺之,乃葬於此」。

    蘇秦戰國時東周洛陽人,著名縱橫家,東事師於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戰國時期,諸侯紛爭,群雄爭霸。蘇秦連橫說秦惠王「書十上說而說不行」。憑著堅強毅力終於在燕國打動燕文候而一舉成名。促成了六國之王結盟於洹水,蘇秦也成了一人而佩有六國相印的風雲人物,取得了榮華富貴。蘇秦的行為惹惱了齊國的大夫們,被齊國所收買的刺客刺殺,於是將此葬於此。

    歷史考證

    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經過整理後,定名為《戰國縱橫家書》,共27章,全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十四章,是蘇秦的書信和談話,提供了有關他的信史料,可以由此辨別《戰國策》有關史料的真偽,並糾正《史記.蘇秦列傳》的錯誤。

    據考證,蘇秦的年代在張儀之後,即燕昭王的時代。與張儀的連橫同時對峙的為犀首,即公孫衍的合縱。蘇家五兄弟─蘇代、蘇厲、蘇辟、蘇鵠、蘇秦,蘇秦的年紀最小。他從師於齊,學習縱橫之術。並遍翻所有藏書,找到一本「《太公陰符之謀》」,伏案苦讀多年,自認其術己足遊說當世的君主。

    燕昭王(前335年—前279年在世,前308年-公元前279年在位)即位後,以前國遭喪亂,為了圖強雪恥,大力招攬賢者。蘇秦在這時自周前往燕國。他為燕昭王建立的第一件功勞,是遊說齊宣王歸還了因燕喪所奪取的十城。燕國送質子到齊國,蘇秦為使,此時為齊湣王七年(前294年),齊國國政由田文主持。蘇秦在齊,頗受善待,與田文友好,後返回燕國。

    前292年,齊、趙、秦三國鼎立,竭力爭奪宋國土地時,蘇秦向燕昭王獻策,企圖借助秦、趙之力攻破齊國,由他作為燕的特使派到齊國,以助齊攻宋為名,做間諜工作而達到破齊的目地。蘇秦向燕昭王保證自己「信如尾生」,保證自己按密約行事,守信到死。

    後來蘇秦確實做到了這點,離間齊、趙關係,齊滅宋而國力大損,以至引起五國合縱伐齊。當樂毅破齊之時,他就被齊湣王判以反間之罪而車裂於市。後來鄒陽就說:「蘇秦不信於天下而為燕尾生。」司馬遷也評論說:「蘇秦承擔著反間計的罪名被殺死,天下人都嘲笑他。」

    《中國歷史大辭典》對《蘇秦》詞目是這樣解釋的:

    「蘇秦戰國時東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字季子。自稱「進取之臣」,「以不復其常為進者」(《戰國縱橫家書》五)。早年遊說諸侯。後為燕昭王親信,受命使齊,從事反間活動,使齊疲於對外戰爭,以造成「弱燕敵強齊」的形勢。齊湣王末年任齊相,勸湣王勿與秦稱東西帝,使秦亦廢帝號。與趙奉陽君李兌共同約燕、齊、韓、趙、魏五國合縱攻秦。趙封為武安君。秦因而歸還所奪魏地溫(今河南溫縣西南)、軹(今河南濟源市南)、高平(今河南濟源市西一南),歸還所奪趙地王公、符逾。後燕將樂毅大舉攻齊,其反間活動暴露,被車裂而死。《漢書.藝文志》縱橫家類著錄《蘇子》三十一篇,佚。帛書《戰國縱橫家書》保存其書信和遊說辭十六章。《戰國策》和《史記.蘇秦列傳》所記年代及事跡紊亂,僅可參考。」

    《戰國策》記載張儀與蘇秦是相對立的一縱一橫,互相著文攻擊對方,這和史實不符。後來司馬遷受此影響,在《史記張儀列傳》中將張儀和蘇秦列為同時之人;甚至還說在蘇秦發跡後,張儀受蘇秦激勵而入秦,又記張儀之卒在蘇秦之後,也均與史實不符。據考證張儀在前,蘇秦在後,和張儀同時的是公孫衍、惠施、陳珍等人。蘇秦是張儀死後才在政壇上初露頭角的。在縱橫家中張儀顯然是蘇秦的前輩。《史記》記張儀的年代基本正確,而把蘇秦的經歷提早了約三十年。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受此影響,致使張儀事跡含混不清,因而另行為其作傳,實為必要。

    相關成語

    刺股懸樑

    成語:刺股懸樑

    發音:ciguxuanliang

    釋義:形容刻苦學習。

    出處:《戰國策·秦策一》:「(蘇秦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三引《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

    有關鹽阜地區的土成語

    鹽城人很謙卑,當一個人得意洋洋之時,總是會有人提醒他:神氣六國的做呢啊.神氣六國是一個地道的土成語,就是指蘇秦佩六國相印時的得意之情,蘇秦雖佩六國也避免不了六國為秦所滅的事實,所以這個成語就被引用讓一個人不能太得意,要保持謙卑的心態,虛心接受別人的指教.

    文學作品

    見寒川子長篇歷史戰國縱橫》

    二、西安交大教授

    研究領域或方向

    質量管理、製造系統管理、工業工程等。

    工作簡歷

    分別於1984年,年獲西安交通大學工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93年起在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任教,1995-1996年赴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商學院進行合作研究,2年晉教授。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工程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入選者,陝西省人大代表、西安市政協委員。

    學術及科研成果

    長期從事質量管理、工業工程及製造系統管理的研究,從事企業管理咨詢服務。近5年主持和參加10餘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其中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已完成2項),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1項,主持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1項;主持和參加20多家企業的管理咨詢服務。發表研究論余篇,編(參)著書5本。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