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樓蘭情緣

《》正文 第四十章 萬年歌(一) 文 / 何凌霄

    「瞧你那沒出息的樣,你還是不是個男人啊,遇事毫無主見,萎萎縮縮的,我怎麼會嫁給你啊,真是前世做錯了事。既然你沒主見,那就只好我來做主吧,我們還是趁他們兄弟倆沒做出決定之前,回到家中把那件寶貝帶走。」李氏一臉無奈的說道。

    「那要帶到哪去呢?」先祖非常疑惑。

    「我聽說當今大王喜愛玉器,對上等古玉更是親賴有佳,我看我們這件寶貝定是上等玉璞,我相信自己的判斷力,我們不如就將此物獻於大王,興許大王高興之下會給你個一官半職也說不定呢。」李氏眼神中流露出憧憬之情。

    「我說娘子足智多謀吧,恐怕姜尚在墳墓裡還要爬起來說句「既生尚何生香啊」這樣的名句。」先祖拍馬道。

    原來這李氏名聞香,出身也算可以,娘家良田數百頃,在他們李家莊也是數的上的大戶人家,李尚香從懂事起便開始讀書識字,十歲時已能將姜尚所著《萬年歌》倒背如流(註:《萬年歌》,全稱《乾坤萬年歌》,相傳為周朝開國功臣,一代傳奇人物姜子牙所著,全書共770字,是「三大預言奇書」中最早出現的,另兩大預言奇書分別是唐朝太宗皇帝時期,天相學家李淳風、袁天罡所著《推背圖》;明朝太祖皇帝時期,謀臣劉伯溫所著《燒餅歌》。

    《萬年歌》從宇宙起源開始,構架出萬年之久的歷史行進。

    姜子牙通過拆字、解字預設了歷代王朝的動亂興替年份及帝王姓氏,一一神奇應驗。此書穿透《萬年歌》編織的文字迷宮,探微鉤玄,旁徵博引,以精確的史實對其作通俗的評釋解析,文字激揚,充滿思辨和趣味,一部《萬年歌》蘊意無窮,它不僅覆蓋過去了的歷史,還隱藏著許多未來的秘密,亟待後人見證。

    姜子牙的時代距離我們非常久遠了,歷史的記憶迷失在一個神人混雜的封神世界,在這樣的一個世界裡出現預言未來的《乾坤萬年歌》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說了這麼一大堆,想必大家現在都很想知道這《萬年歌》到底寫的些什麼東西,是怎麼預言未來的。那本人就把這《萬年歌》的原文及解析都寫給讀者看吧,就當雜文來讀消磨消磨時光,說不定還有讀者會對它感興趣呢。原文如下:

    太極未判昏已過。風後女媧石上坐。三皇五帝己派相。

    承宗流源應不錯。而今天下一統周。禮樂文章八百秋。

    串去中直傳天下。卻是春禾換日頭。天下由來不固久。

    二十年間不能守。卯坐金頭帶直刀。削盡天下木羊首。

    一土臨朝更不祥。改年換國篡平床。泉中湧出光華主。

    興復江山又久長。四百年來更世界。日上一曲懷毒害。

    一枝流落去西川。三分社稷傳兩代。四十年來又一變。

    相傳馬上同無半。兩頭點火上長安。委鬼山河通一占。

    山河既屬普無頭。離亂中分數十秋。子中一朱不能保。

    江東復立作皇洲。相傳一百五十載。釗到兔兒平四海。

    天命當頭六十年。肅頭蓋草生好歹。都無真主管江山。

    一百年前擾幾番。耳東入國人離亂。南隔長安北隔關。

    水龍木易承天命。方得江山歸一定。五六年來又不祥。

    此時天下又紛爭。木下男兒火年起。一掃煙塵木易已。

    高祖世界百餘年。雖見干戈不傷體。子繼孫承三百春。

    又遭離亂似瓜分。五十年來二三往。不真不假亂為君。

    金豬此木為皇帝。未經十載遭更易。肖郎走出在金猴。

    穩穩清平傳幾世。一汴二杭事不巧。卻被胡人通佔了。

    三百年來棉木終。三閭海內去潛蹤。一兀為君八十載。

    淮南忽見紅光起。八雙牛來力量大。日月同行照天下。

    土猴一兀自消除。四海衣冠新彩畫。三百年來事不順。

    虎頭帶土何須問。十八孩兒跳出來。蒼生方得蘇危困。

    相繼春秋二百餘。五湖雲擾又風顛。人丁口取江南地。

    京國重新又一遷。兩分疆界各保守。更得相安一百九。

    那時走出草田來。手執金龍步玉階。清平海內中華定。

    南北同歸一統排。誰知不許乾坤久。一百年來天上口。

    木邊一兔走將來。自在為君不動手。又為棉木定山河。

    四海無波二百九。王上有人雞上火。一番更變不須說。

    此時建國又一人。君正臣賢乘輔拔。平定四海息干戈。

    二百年來為社稷。二百五十年中好。江南走出釗頭卯。

    大好山河又二分。幸不全亡莫嫌小。兩人相見百忙中。

    治世能人一張弓。江南江北各平定。一統山河四海同。

    二百年來為正主。一渡顛危猴上水。別枝花開果兒紅。

    復取江山如舊許。二百年來衰氣運。任君保重成何濟。

    水邊田上米郎來。直入長安加整頓。行仁行義立乾坤。

    子子孫孫三十世。我今只算萬年終。剝復循環理無窮。

    知音君子詳此數。今古存亡一貫通。

    乾坤萬年歌試解

    1、太極未判昏已過風後女媧石上坐

    道家認為,所有有形之物,都生於無形,這就是所謂的「無極生太極」,無形為無極有形為太極,「判」是分辨的意思,「太極未判」也就是「太極」還沒能被分辨出來,也就是「太極」還未形成出來,也就是「無極」,即世界起源之初的混沌狀態。西方的《聖經》《創世記》中說上帝在創世之初,「大地是一片黑暗」,說法也是相似的。現代宇宙論者也都認為宇宙是起源於「無」的,也都同意道家的宇宙起源觀點——「有生於無」或「無中生有」,即在什麼也沒有的原始狀態中,產生了最基本的粒子,然後再一層一層的形成萬物。所以現代科學與道家理論在宇宙起源上是一致的。萬年歌就是從宇宙起源說起的。「昏」就是混沌狀態,「昏已過」就是在「太極未判」階段過去之後,萬物開始逐漸的從混沌狀態中形成出來的意思。這句話這樣說——太極未判,昏已過。

    中華民族傳說自己的祖先是伏羲和女媧,傳說他們繁衍出中華民族。在遠古時代,伏羲首先創造姓氏,並自己取姓為「風氏」,「後」是君主的意思,「風後」就是說伏羲是遠古時代的君主。中華民族傳說女媧摶土造人,又傳說女媧曾經補天。「風後女媧石上坐」,大致意思就是說伏羲和女媧時代還是原始的石器時代,連君主都是坐在石頭上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