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科幻小說 > 無限龍神

正文 第266章 千古一帝,對戰三王! 文 / 霓虹燈泡

    當密集的箭雨灑入馬其頓軍隊衝在最前方的重騎兵隊伍時,結果自然是無比慘烈的。重弩所射出的三稜六槽銅矢每一支都重達百克,在以加速度和慣性作為助力之後,幾乎可以貫穿所有鎧甲。

    據說中古時代的西方在貴族騎士的要求下,教庭以宗教力量宣佈用弩是一種罪行,因為弩可以輕易貫穿騎士的昂貴鎧甲,不管是平射還是曲射。

    但他們面對的,是華夏歷史上專門以『箭陣』聞名戰場的軍隊!

    這一刻,伊斯坎達爾驚恐地看到與自己一同衝鋒的諸多重騎兵的戰馬被無數的箭矢射成了馬蜂窩。有許多馬的前胸甚至直接被那些箭矢活活射穿,傷到了上方駕馬之人。

    而三稜構形使中箭者無法輕易拔出矢頭,身體的任何部位中了箭之後,即使沒有喪命,也會在極大的痛苦中失去部份的行動能力與繼續作戰的勇氣。雖然現如今馬其頓軍都是英靈所化,但『受傷』的概念卻沒有因此豁免。

    因此,僅僅在第一陣箭雨之後,馬其頓重騎兵就已經倒下了四分之一的戰力。

    「看來是你輕敵了啊,征服王!」

    不得不說,征服王之所以此時在身處於箭雨覆蓋範圍內的情況下還能夠有閒心觀察到這些情況,卻是因為現如今他所駕駛的神威車輪已經被吉爾伽美什從王之財寶之中取出的一樣防禦型寶具護住。

    由於僅僅只是箭雨,吉爾伽美什並沒有動用初次對戰雲鋒和貞德時所使用的那一個名為『熾天覆七重圓環』的結界寶具,僅僅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防護罩。

    而此時即便是自己的友軍被殺得大損兵力,這位黃金的王者卻依舊不太在意,只是滿臉嘲諷地看著身旁的紅髮大漢,說道:「本王早就說過,你不應該輕視泥人的!」

    彷彿是在之前的幾次接觸之中習慣了吉爾伽美什那輕佻的語氣,加上此時還在兩軍交戰的危機時刻,征服王只是不滿地瞥了他一眼,便大聲下令道:「重騎兵。舉盾抵擋,一定要堅持衝到敵陣面前!」

    雖然在經過變動之後,騎兵的傷亡速度已經開始大幅度降低,但卻並不是完全停止。畢竟那密集的箭雨即便是騎士的盾牌也不可能完全防禦住一個人。更何況還要防禦一人一馬這種體積。

    再者,他們面對的百萬雄師此時可還是零傷亡!

    「看來這裡得讓本王出手!」

    彷彿是已經看不下去這種一邊倒的戰局一般,吉爾伽美什在『切』了一聲之後,身處於神威車輪之上的他身後便開始浮現出了一個個圓形的金色漣漪。緊接著,那數以百計的金色漣漪之中便開始探出了一件件武器的利刃!

    「死吧,雜種們!」

    位於戰車之上的黃金王者右手虛空一揮,頓時數以百計的寶具群便朝著最前方的負責射箭的兵馬俑們激射而去。隨著一陣陣陶瓷瓦片被打碎的聲音傳來。百萬雄師之中也終於第一次出現了傷亡。

    「那便是古巴比倫的英雄王?」

    雖然己方的士兵出現了些許傷亡。但贏箏的目光依舊十分平靜。只是看著遠處那位黃金的王者若有所思。

    「是啊。英雄王吉爾伽美什!」

    一旁的雲鋒笑著說道:「不得不說,這位最古之王和始皇你卻是有著很多相似之處。同樣收集天下財寶,同樣為長生不老而尋找過秘藥……同樣的,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王。而你是第一個皇帝!」

    對於雲鋒的說法,贏箏只是偏頭瞥了他一眼,便把視線轉回到了戰場之上,喃喃說道:「看上去,他所收集的財寶比朕的要多!」

    「這就是英靈之座的問題了!」

    雲鋒攤了攤手,說道:「吉爾伽美什作為歷史記載之中的第一個王,雖說有著『收集了天下所有寶物』的文字描述他的生平事跡,但事實上他所統領的國家領土僅僅只是一個名為『烏魯克』的都市城邦而已,要說『天下』的話卻是誇大其詞了!」

    「不過。因為記載著他生平事跡的《吉爾伽美什史詩》可以說是世界各地史詩、傳說、神話的最初源頭,所以因為有著這一點因果存在,他的寶庫內便擁有著所有史詩、傳說、神話中出現寶具的原典,就連黃帝斬蚩尤所使用的軒轅劍的原型也存在,但是大多數的武器他都根本不知道其真名。只能用其當作子彈來投射,更別說加以使用……不過這也足夠讓他成為一個棘手的敵人了!」

    「的確是個棘手的傢伙!」

    聽完雲鋒的介紹之後,贏箏點了點頭表示認同!

    「不過此人氣質雖然就歷史溯源比朕久遠,但僅僅坐擁一座城池也敢稱王,卻是可笑!」

    聽到贏箏對吉爾伽美什給予這樣的評價,一旁的雲鋒也只能是不可置否地笑了笑。而就在這個時候,由於伊斯坎達爾所率領的馬其頓軍重騎兵不對已經接近了本陣只有不到一百米的位置,雲鋒卻是看到贏箏將右手緊握的乾坤宇宙鋒往身前一橫,隨後……

    「弓弩手散開,戰車出擊,步兵掃尾!」

    在贏箏下達了這個命令之後,原本位於本陣最前方的弓箭手全部在射完最後一輪箭雨,拖住了敵方重騎兵腳步之後,趁著這個空隙從地上爬起來。而後便看到後方排列得整整齊齊的的步兵陣又一次散開,隨後好幾輛戰車便從陣中衝出,影響了奔襲而來的騎兵。

    此時看去,那些戰車都為雙輪、單轅結構,前駕四馬,車輿為橫長方形,前面與兩側有車欄防護,後面留門以備上下。車輿右側置一面盾牌,車輿前掛有一件銅弩和銅鏃,而車輪的軸心則向外眼神著跟隨車輪滾動旋轉的錐刺。

    站車上,駕車的兵馬俑只有一人,而兩邊各站一人手持長矛。當戰車與重騎兵衝撞到一起的瞬間,對方的單個騎兵根本不敢與四馬同驅的戰車硬碰硬,可若是從旁邊繞過,便不是被車上兵馬俑送出的長矛刺死,就是馬腿被那車軸延伸出去的旋轉錐刺斬斷。

    一時間。戰鬥又回到了之前一邊倒的情況。

    至於英雄王使用王之財寶的攻擊……此時這位黃金的王者正看著百萬雄師本陣之內,猶如蛇瞳般的雙目之中充斥著無比憤怒的神色!

    因為此時他發現,自己以王之財寶投射出去的寶具群,根本就沒能夠擊打到那些在他眼裡看來僅僅只是泥人傀儡的軍隊身上,而是……

    直接被吸走了!

    是的,此時在敵方大軍的本陣之中,赫然有十二個身高十米以上的巨型銅人屹立在那裡,每每他從王之財寶投射出一樣寶具,那些銅人只要張嘴一吸,所有的寶具變會被其吸入腹中消失不見。

    十二金人像。這便是贏箏除開轆轤背手劍與乾坤宇宙鋒之外的第三件寶具!

    歷史對秦始皇曾經有著『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的記載。因此作為秦始皇的第三件寶具,十二金人像的能力便是能夠將所有被定義為『武器』的東西,在沒有人手持使用的時候。全部吸走!

    不得不說,這個寶具簡直就是王之財寶的剋星!

    「該死的雜種!」

    既然知道自己的寶具已經被克制,吉爾伽美什自然不會繼續這種送錢的舉動。但是此時此刻馬其頓軍隊的重騎兵已經被始皇麾下派出的戰車完全壓制,如果他們再不做些什麼扭轉戰局的話,那麼便可以說是大勢已去了!

    「既然攻不破敵陣,就直取對方的核心!」

    這一刻,眼看著己方軍隊節節敗退的saber卻是高舉手中的不可視之劍,在神威車輪不斷遊走在戰場中的同時,她也目光凝重地看向了那高站在巨型雕像上的兩個人影!

    「ex……」

    不得不說。就像是戰車能夠碾壓重騎兵一樣,rider的神威車輪也因為能夠不斷發出雷電的緣故,完全碾壓著對方的戰車。所以現如今馬其頓軍隊只能以神威車輪開路,因此即便此時此刻saber已經打算解放自己寶具的真名,但是卻也要將神威車輪移動的速度和方向也算入自己接下來一擊的因素之內!

    「calibur!」

    一道光柱從saber的聖劍上激射而出。直奔站在巨型雕像上的兩個人影。可雖說這一擊是足以毀滅掉海魔那種高達上百米之龐然大物的招式,但是面對襲來的黃金色光柱,雲鋒和贏箏卻並沒有躲避的意思,更沒有露出任何擔憂的神色,因為……

    「神鼎鎮九州!」

    在光柱即將轟擊在巨型雕像身上之前,站在雲鋒旁邊的贏箏直接將手中的乾坤宇宙鋒劍尖朝下,如同她腳下的雕塑一般,將這把劍駐在了地上。同時在喊出那五個作為真名解放的咒文之後,頓時在兩人身邊的八方位置,就浮現出了四陰四陽一共八個銅鼎。

    在這八個鼎之中,三足為陽,四足為陰。八個鼎出現在八方之後,直接就形成了一個大範圍的防禦結界,直接將saber發射的光柱擋在了外圍,頓時光流四射,在傷到許多兵馬俑的同時,也誤傷到了許多馬其頓軍隊的士兵!

    「居然防住了excalibur的攻擊?」

    saber一臉驚訝,「那是什麼級別的結界寶具?」

    九州鼎,作為華夏五千年歷史之中由夏禹鍛造,用於鎮守九州的寶物,其全力釋放的情況下甚至能夠把整個國家都籠罩進去。可實際上秦始皇已經將九鼎之中鎮守中央的一尊陽鼎鑄成了手中名為『乾坤宇宙鋒』的寶劍,所以防禦力和防禦範圍都有所削弱。

    但在配合乾坤宇宙鋒這個『原九鼎之一』寶物的情況下,這個寶具卻也是能夠達到防禦住聖劍excalibur真名解放這種地圖炮的攻擊。

    而此時此刻,贏箏麾下的戰車已經衝過重騎兵,開始與馬其頓軍隊後方的步兵方陣接觸。同時百萬雄師無數步兵也紛紛將手中的長戟的刃尖平指向前方,列陣衝殺了出去!與馬其頓軍隊只知道馬其頓方陣的『呆板』陣法不同,贏箏麾下的百萬雄師卻是僅僅以能夠做到靈活變化的『十大陣圖』來應對,並以人數上的優勢,沒過多久便將其主力盡數包圍在了中央。

    「這應該就是他們的底牌了吧!」

    看著依舊陷入自己麾下雄師戰陣之中的三位王者和殘餘的兵力,贏箏這一次卻是將乾坤宇宙鋒歸入自己腰間的劍鞘之中,而後……

    她將自己腰間的那把較長的古劍,名為『轆轤背手劍』的寶劍解下,左手握著劍鞘,將其斜背在了自己的背上。

    「既然底牌已經出來了,那麼就用朕的寶劍來結束這場戰鬥吧!」

    ps:第二更送到,那麼……大家猜猜始皇帝最後一件寶具的能力是什麼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