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節目錄 213 嶄露頭角之日俄再戰 文 / 荊條疙瘩
德軍和日軍同時在東西兩線,向蘇軍發起了聯合攻擊,一時間天空戰機如雲,地面到處是火海,天上和地下同時在進行著血腥地撕殺。
先來看一看日軍的遠東方面。日軍佔領蘇聯的遠東地區,經過第一次貝加爾戰役,已經在赤塔州一帶站穩了腳跟。為了適應對蘇作戰,山本五十六上台後,撤銷了原倭國關東軍司令部,成立了倭國遠東方面軍,司令部設在伯力(哈巴羅夫斯克)。任命山田乙三大將為司令官,笠原幸雄中將為參謀長,總兵力為13個師團約50餘萬人,如果把偽滿洲國的6個師團和守備隊算上,總兵力已經超過60萬人。步兵全部是中國造的抗日-1型系列武器,日軍很喜歡這種常規步兵武器,不僅在彈藥方面同日軍兼容,在提高火力的同時還保留了日軍傳統的刺刀。射擊精度也沒有因為火力的提高有大幅度地下降,畢竟倭國是個資源貧乏工業還不算發達的島國,由三八大蓋改良的半自動步槍再合適不過了。
除了常規步兵,還配屬了第2、3、8、9共四個飛行團,擁有97式轟炸機二百餘架,」雞」式戰鬥機一百餘架,以及其他各類的輔助機型。倭**方曾經欲向中國購買先進的殲-5、強-5、轟-5,遭到中**方的拒絕;第1、2、7三個戰車團,有半數的坦克是中國造的仿59式坦克,其它坦克都是曾經被中國繳獲以後,經過一系列的技術改造,各方面性能都得到提高的日制97式坦克,中國裝甲部隊換裝淘汰後又返銷給日軍,綜合性能略遜蘇制的t-34型坦克;17個野戰重炮聯隊,擁有重炮3000千餘門;以及100餘架配屬給戰車團的,從中國進口的直-5型武裝直升機,完全效仿中國裝甲部隊同武裝直升機的協同模式。在第一次貝加爾戰役中,日軍嘗到了武裝直升機的甜頭,儘管武裝直升機的損失也不小,但是在取得整個戰役勝利的因素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倭國海軍的」蒼龍」號和」翔鶴」號兩艘航空母艦,同兩艘戰列艦和十幾艘驅逐艦組成的戰鬥群,也由千島群島駛入鄂霍次克海,在尼古拉耶夫次克(廟街)附近的海域游弋,準備支援第二次貝加爾戰役中的倭國陸軍。
在這次戰役中,一線進攻的部隊全部為日軍。本來鑒於偽滿洲**在第一次貝加爾戰役中的出色表現,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將對滿洲**十分欣賞,因此倭國遠東方面軍司令部,決定投入四個師團的滿洲**,並且作為精銳的一線主力和主攻部隊。另外兩個師團的滿洲**,一個負責偽滿皇帝所在地庫頁島的防衛,另一個師團部署在中國邊界上監視我東北邊防軍。
偽滿洲國治安大臣於芷山,已經暗中歸順了新政府,聽到這個消息後十分著急,立即派出心腹將情況匯報給我軍情報部遠東站,隨後立即轉給了東北軍區司令員周遠。()周遠司令員分析了目前遠東的局勢,決定同偽滿洲**聯手上演一出苦肉計,迫使倭國人改變主意。中國東北軍區邊防軍,主動挑起邊界爭端,多次同駐守遠東邊境的偽滿洲**交火,多次炮擊蘇聯遠東境內的日軍。還在黑龍江上擊沉兩艘滿洲國水警巡邏炮艇,造成了一定的人員傷亡。
中國境內的各種媒體也推波助瀾,競相報道東北遠東地區的衝突,譴責倭國和偽滿洲**向中**隊挑釁。並且煽動民族情緒,在哈爾濱、瀋陽、長春、北京等城市,還爆發了市民和學生的示威遊行,敦促中**方採取必要的行動,收復曾是屬於中國的領土。
一時間謠言四起,蘇聯塔斯社也跟著渾水摸魚,暗示中蘇之間似乎存在著秘密聯盟,中蘇要給日軍兩面夾擊等等。滿洲邊境局勢劍拔弩張,東北軍區煞有介事地炫耀武力,每日強-5型強擊機群,沿著邊境低空飛行,強烈的爆破音嚇得對面日偽軍屁滾尿流。成群的武裝直升機也頻繁起落,地面坦克部隊也頻繁調動,搞得滿洲邊境烏煙瘴氣,一派要開仗火的緊張景象。
本來東北軍區將幾十萬精銳部隊,以及大量的裝甲部隊、炮兵部隊佈置吉黑兩省境內。東北各個機場也雲集了大批的先進戰機,倭**方就已經心驚肉跳了。我軍在滿洲邊境一鬧騰,日軍真的懷疑我軍要趁火打劫,一時難以確定我軍的意圖,所以倭國遠東方面軍司令部,派出特使到瀋陽同我軍接洽,探聽我軍的真實意圖。通過談判溝通我軍表示,只要日方停止危害邊境和平的行動,我軍將停止一切敵對行動,保證不向蘇聯遠東境內採取軍事行動。並且呼籲中日雙方保持冷靜,採取克制和對話來化解邊境緊張局勢,使日軍的緊繃的神經稍稍得到放鬆。雖然得到了中**方不進攻的承諾,但是倭國遠東方面軍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將還是不太放心,不能自己的角衝著蘇聯人,光溜溜的屁股卻亮給了中國人。所以,又將部署從新做了調整,將滿洲**的5個師團用來防禦中國,只將滿洲**的第203師團作為二線預備隊,又調來了兩個朝鮮師團也作為二線預備隊。這樣一來,便基本上達到了同滿洲**上演苦肉計的目的,負責向蘇軍進攻的一線部隊全部換為日軍。
蘇軍也是痛定思痛,在第一次貝加爾戰役中,領略了直升機在快速奇襲方面的優勢。日軍充分利用直升機襲擊甚至機降,將蘇軍的後勤補給線切斷,導致了蘇軍在第一次貝加爾戰役中慘敗。因此,在向中國提出的援助清單中,武裝直升機和防空武器佔了很大比重,中國造的仿59式坦克大部調往西線對付德軍,東線只有一部分是仿59式坦克,大部分都是蘇聯新研製出的t-34型坦克。蘇聯人在骨子裡還是沒瞧得起小倭國,如果沒有希特勒在西線鬧騰,日軍決不敢輕易發動大規模的進攻。蘇聯的工業和資源還是比小倭國要發達和豐富,蘇軍步兵的常規武器是**莎衝鋒鎗(ppsh41),使用71發彈鼓和30發彈夾,7.62mm口徑,可以半自動和全自動射擊。但是,自動武器對彈藥的消耗是巨大的,對後勤供應的依賴程度也是很高的,這也是第一次貝加爾戰役中,儘管蘇軍的武器較日軍先進,但是一旦被切斷了後勤補給線,必然要陷於崩潰的境地。
外貝加爾方面軍是蘇軍遠東戰略軍團。1941年9月15日在外貝加爾軍區基礎上組建。下轄第17和第36集團軍。爾後,陸續編入方面軍的有;在外貝加爾方面軍空軍各兵團和部隊基礎上組建的空軍第12集團軍(1942年8月),,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預備隊第53集團軍,近衛坦克第6集團軍。但是在衛國戰爭初期,斯大林在外貝加爾方面軍抽調了16個師(11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3個坦克師,1個摩托化步兵師)和2個旅(步兵旅和炮兵旅)奉命派赴蘇德戰場,總兵力約30萬官兵,火炮和迫擊炮2000餘門,坦克1400餘輛,使外貝加爾方面軍的實力有很大的削弱。
蘇軍外貝加爾方面軍,專門為貝加爾戰役組成了總指揮部,外貝加爾方面軍參謀長扎哈羅夫任司令員,統一協調指揮貝加爾湖地區的防禦作戰。司令部設在了烏蘭烏德,並以烏蘭烏德作為戰略支撐點,沿烏達河和色楞格河,建立起堅固的最後防線。並在烏達河南岸的基任加、彼得羅夫斯克、霍穆爾希比爾、塔爾哈巴台、恰克圖等許多城鎮,都建立起堅固的堡壘,儲存了大量的彈藥、食品和淡水,做好了同日軍打艱苦的巷戰準備。蘇軍統帥部給這些堡壘司令官的命令是:不許後退一步,戰至最後一人。
蘇軍的基本戰略目的是,利用這些堅固的防禦工事,最大限度地遲滯和消耗日軍。等到日軍打到烏達河和色楞格河的最後防線時,沒有更多的力量發動總攻,屆時蘇軍便有發動反擊的極好機會,一舉將日軍趕回音果達河以東,收復赤塔以至於整個赤塔州。這是蘇軍外貝加爾方面軍司令馬林諾夫斯基上將,得到了大本營的通知,將有6個」華光-1」型火箭炮營,5個由中國造高射炮和高射機槍組成的防空營,2個155重炮團,2個152加榴炮團,2個清一色由中國製造的59式坦克組成的裝甲團,2個直-5型武裝直升機大隊,用於加強外貝加爾方面軍的防禦後,才作出的防禦計劃。在此之前,曾經向大本營提出增援的要求,結果遭到了拒絕,稱在短時間內派不出一兵一卒,沒想到這麼快在態度上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彎。
1943年7月25日,第二次貝加爾戰役打響了,日軍分三路向蘇軍展開猛烈的進攻。中路,也就是主攻方向,日軍集中了半數的兵力,重點攻打彼得羅夫斯克,直指烏達河北岸的烏蘭烏德。南路,派出兩個師團的兵力,穿越貝加爾湖以南的丘陵山地,沿蘇蒙邊境向伊爾庫斯克迂迴攻擊,同時保障中路主攻方向的側翼。北路日軍約一個師團和一個戰車團,準備一路打到烏達河邊,並準備強度烏達河,直取烏蘭烏德以東的霍林斯克,對烏蘭烏德東面構成包圍。日軍還派出為數不少的小部隊,滲透到蘇軍戰線的後方從事破壞,顯然這一招是在同中**隊作戰中學到的,只不過是花費了無數鬼子的生命代價交的學費。
日軍的炮火鋪天蓋地,大批的飛機也開始對蘇軍的目標狂轟濫炸,在坦克的掩護下的步兵採取多路突襲,向蘇軍的各個堡壘展開猛烈的進攻。
蘇軍的炮火也不示弱,在日軍的攻擊道路上也築起一道彈幕,密集的炮火將突擊的日軍坦克和步兵覆蓋。蘇聯空軍的戰鬥機同日軍的飛機,在空中展開激烈地爭奪,不時地有雙方被擊落的飛機拖著濃煙墜下。
在大戰展開的當天,蘇日軍隊的指揮官們,在戰場上都看到了一個奇特的景象。交戰的雙方從天上到地下,幾乎所有的武器都是一樣的,除了敵我識別的標誌。整個戰場成了中國武器的試驗場,看得蘇日兩**隊的指揮官心裡隱隱作痛,有一種被出賣的恥辱感。交戰的雙方都使出了全力,旗鼓相當的火力中,蘇日兩軍殺得難解難分。雙方重炮群對轟,成群的戰機捉對廝殺,坦克攪在一起混戰,步兵在密集的彈雨中血戰。
當天,中路日軍便攻陷了彼得羅夫斯克,北路日軍也突破了蘇軍防線,南路日軍進展不順,在霍穆爾希比爾幾次攻擊未果陷入苦戰。大批的日軍以小隊為單位,繞過蘇軍的堡壘防線,潛入了貝加爾湖以南的丘陵山區,以蘇聯西伯利亞大鐵路沿線為目標,從事偷襲和破壞活動,最終目標是伊爾庫斯克。
在霍穆爾希比爾德廢墟中,哈什卡少尉率領一個排的蘇軍,同日軍進行著激烈的巷戰。憑著機動靈活的戰術,全排四十餘名戰士才僅僅陣亡2人,重傷1人,輕傷5人。蘇軍所用的武器不是**莎衝鋒鎗,也不是蘇軍步兵最常用的莫辛.納甘式步槍,而是中國抗日戰爭是最常用的武器」二十響」。
哈什卡少尉在蘇德戰爭爆發時,是烏克蘭某集體農莊社員,猶太族,共青團員,被西姆萊的德軍俘獲後準備槍殺時,被我漢光實業公司的移民官解救。哈什卡同一部分猶太青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被送到華北軍區進行集中整訓,學習先進的戰爭理論和中國抗戰經驗,其中就有以城市為依托進行巷戰,大量消耗敵人有生力量的科目。最經典的戰例,就是原華北集團軍第10師,創下的保衛石家莊的戰例。在這次保衛戰中,我軍守城部隊用的都是」二十響」,輕便靈活和彈藥充足等優勢,在巷戰中讓鬼子吃盡了苦頭。根據中蘇軍方簽訂的援助條約,大批的俄籍猶太人隨同武器裝備一同來到蘇聯。由於蘇軍的戰鬥骨幹損失較大,哈什卡也被授予少尉軍銜,作為戰鬥骨幹補充到蘇軍,並且充當巷戰教官。所以,大批的」二十響」也隨同賣給了蘇聯,再一次地給小倭國以重創。
哈什卡少尉叼著一支中國產的香煙,正在訓斥一位蘇軍的上士班長:」怎麼搞的!我跟你們講過多少次了,打巷戰時我們不是步兵,不是突擊部隊,我們所要做的就是,不擇手段地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所以我們主要是以偷襲為主,不管是敵人的步兵、炮兵、裝甲兵、輜重隊,狠狠幹一傢伙就趕緊跑。你倒好,居然率領戰士們反擊,就你們那幾個人,這幾支短武器不是送死麼!你的勇氣固然可嘉,但是同時也愚蠢到家了!」
哈什卡少尉把全排分成三個組,並且分析了目前的戰場形勢。他告訴戰士們,雖然倭國鬼子佔領了外圍陣地突入城內,但是蘇軍由於有了中國連人帶裝備一起援助的炮兵,尤其是」華光-1」型火箭炮的密集火力,使日軍的後續部隊增援十分困難,難以迅速擴大戰果。因此,我們的任務就是用短槍和手榴彈,盡可能多地殺死近距離的鬼子,用反坦克手雷炸毀鬼子的坦克。需要注意的是,鬼子的坦克有許多中國產的59式,正面攻擊根本沒有任何效果,用手雷炸它的後面薄弱之處。
蘇軍士兵在廢墟中靈活同鬼子周旋,甚至在射擊的時候連頭都不露,手一伸」嘩」地就是一梭子,緊接著就是幾顆空爆手榴彈,然後便溜之大吉,不給鬼子的狙擊手任何機會。隨著蘇軍發動的反擊,突入城內的日軍又被蘇軍的坦克趕了出來,如此反覆爭奪多次,日軍付出了重大傷亡也未能將霍穆爾希比爾德攻克。一個月後,在日軍炮火的猛烈而密集的轟擊下,守衛霍穆爾希比爾德的蘇軍傷亡殆盡,日軍才踏上這塊被鮮血浸透的焦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