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節目錄 209 蘇德日備戰 文 / 荊條疙瘩
從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至今已經過了近四個年頭。
蘇德戰場上,蘇聯的首都莫斯科,早已成為德軍的大後方,交戰的雙方戰線基本穩定在烏拉爾山一線,誰主動地發動攻勢,誰的損失就越慘重,在反覆的拉鋸戰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蘇德雙方也看出這種均勢,在打破這種平衡的因素出現之前,都暫時停止發動大規模的攻勢,咬緊牙關慢慢地拼實力,目前主要是在進行空中爭奪。
在遠東地區的蘇日戰場,日軍佔領了西至赤塔,北至阿爾丹河流域,以及東面鄂霍次克至海參崴的整個海岸線。蘇德戰爭爆發後,為了支援蘇聯以維持平衡力量,中蘇修建了橫穿蒙古的戰略公路,這條大動脈對維持蘇聯的抵抗德國,以及遠東的日軍的戰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國內蒙境內的包頭、二連浩特,是這條戰略公路的起點,也是援蘇物資的集散地。倭國人對於這條公路恨之入骨,但是懾於中**隊的強大而敢怒不敢言,想方設法要切斷這條支撐蘇聯的大動脈,同樣蘇聯人也竭盡全力要保衛這條生命線。
雙方曾在1942年初,在貝加爾湖附近進行過激烈地交戰,志在必得的蘇軍外貝加爾方面軍的部隊,曾一度打到了斯科沃羅季諾。由於後勤補給線遭到日軍武裝直升機,沒白天沒黑夜地,持續地,不計代價地打擊。倭國空軍的轟炸機也對西伯利亞大鐵路,進行了不間斷地轟炸封鎖,大量的戰爭物資不能及時運到前線,在日軍隨後發動的強大反擊面前,再也無力抵擋而全面崩潰,退回了貝加爾湖以西,整個戰線再次陷於膠著狀態。斯大林一怒之下,撤去了方面軍司令科瓦廖夫中將的職務,換上馬林諾夫斯基上將接替,遠東地區出現了一段暫時平靜。
倭國人認為,蒙古境內的路段,無論如何是動不得的,即使同中國交涉也不會有結果。德國的希特勒的面子夠大的,也被中國以民間貿易為由,軟軟地頂了回來,中國人是鐵了心要發戰爭財。但是在蘇聯境內,中國人就鞭長莫及了,除非斯大林邀請中國參戰,目前這種可能性幾乎為零,中國人巴不得有這樣的機會,但如果是真的是這樣,對蘇聯和倭國都是天大的麻煩。()
因此,倭國人經過一年多的準備,準備於1943年7月發起了第二次貝加爾湖戰役。為了一舉將蘇軍擊敗,日軍集中了五十餘萬兵力,三百餘架飛機,五百餘輛坦克。其中,中國產的新式坦克占一半,向貝加爾湖方向展開猛烈的進攻,意圖切斷蘇聯境內的中蘇戰略公路,使蘇聯失去一個最有利的戰略補給線。為了加強和擴大戰役的效果,倭國首相山本五十六派外務大臣東鄉茂德,在1943年初便秘密出訪德國,同倭國駐德國大使大島浩活動於德**界尋求支持,並秘密地向德國元首希特勒遞交了一份」德日攜戰計劃」。計劃中主要是請求德日兩軍聯手,從東西兩個方向上同時展開攻擊,使蘇聯措手不及首尾難顧,順利地達到戰役的目的。
希特勒看完倭國人的計劃後陷入沉思中,目前德國的蓋世太保已經完成了分裂蘇聯被佔領土的工作,將被佔領的蘇聯西部國土分裂為烏克蘭、白俄羅斯、愛拉立聯邦(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俄羅斯四個國家。不僅成立的相應的政府機構,還建立了由德軍訓練的軍隊,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新生的國家羽翼日漸豐滿,使德軍獲得了強有力的戰略夥伴。這些由德國扶持的國家政府,都同德國簽訂了軍事同盟,在德國的庇護下割據一方同蘇聯為敵。因為他們十分清楚,如果不徹底擊敗蘇聯,這些分裂出來的領土也不保,早晚有一天會被斯大林給活宰了,所以他們對抗蘇聯的勁頭,甚至比德軍更有積極性。德軍的重點已經轉移到了北非,同蘇聯的戰線基本穩定在烏拉爾山一線,交戰的部隊主要是以各僕從國的部隊,德軍暫時還不想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但是,倭國提出的計劃也很誘人,且不說都是軸心國成員,理應在戰略上相互配合。單單從兩面夾擊蘇聯,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比單方面的進攻要少傷亡許多士兵。
希特勒召開軍事會議,並且邀請了中**事顧問團的薛**少將,專門討論同倭國聯手進攻蘇聯的計劃。德軍的元帥們大多支持這個計劃,認為這是打破蘇德戰場平衡的最佳時機,曼斯坦因元帥主動請戰,要求擔任這次戰役的總指揮。
曼斯坦因元帥的初步想法是,以至少二十個僕從國師的兵力,有重點地向蘇軍烏拉爾山防線,在大量的火炮和飛機的支援下,發起持續而猛烈的突擊,給蘇聯人造成一種德軍將要突破防線的感覺。但是這個看似猛烈的突擊只是佯攻,意在吸引蘇聯人的注意力。而以十個德國陸軍師,一個裝甲師,一個武裝直升機團,秘密向烏拉爾河集結,向蘇聯的哈薩克斯坦境內發動突然襲擊。同時,海軍在裡海也實施登陸作戰,分別佔領裡海邊的阿特勞和阿克套,配合陸軍渡過烏拉爾河,直接威脅蘇軍烏拉爾山防線的側翼。這樣,即使蘇軍的烏拉爾山防線不崩潰,德軍也將佔領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的大片土地和資源,兵鋒直指中東的石油產區。
希特勒聽完曼斯坦因元帥的意見,在內心裡還是十分贊同的,在遠東日軍的攻勢配合下,相信德軍所遇到的抵抗激烈程度,將會大大地被削弱。
希特勒轉向薛**少將說道:」讓我們還是聽一聽來自孫子兵法的故鄉,我們中國朋友的意見吧!薛,您認為曼斯坦因元帥的意見是否可行?」
說實在的,來自未來的薛**少將,聽完曼斯坦因元帥的話感到十分不安,如果真的佔領了土庫曼斯坦和裡海,將直接威脅到中東國家。那裡有中國渴望已久的石油,至今中國還未騰出手來,在中東國家發展勢力。雖然目前中國同德國的關係不錯,但是誰又知道是否有一天,中國同德國因為利益而開戰呢?薛**少將心裡暗自在盤算,是否將德日的計劃,有選擇地透漏給蘇聯一部分,使戰爭的平衡不致於過早地被打破,這樣不符合中國的利益。
聽到希特勒的提問,薛**少將定了定神答道:」曼斯坦因元帥的意見很好,避免在烏拉爾山一線強攻,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但是,按照我們中**隊的打法來說,在主攻方向集中優勢兵力,意志堅定地實施突破。我認為與其在裡海實施登陸作戰,不如集中力量突破烏拉爾河防線,畢竟渡過一條河流要比渡海登陸方便得多。況且,最重要的是帝國軍隊不僅要有突破的力量,還要保持擴大戰果的突擊能力,只要佔領在烏拉爾河入海口處的阿特勞,帝國的軍隊便可得到陸地和海上的雙重支援,對於鞏固突擊成果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樣,便可以達到向北威脅蘇軍烏拉爾山防線,向南沿裡海東海岸威脅蘇聯的西南部地區,帝國軍隊可以根據自己的力量隨時發動攻擊,此次戰役至少可以奪得哈薩克斯坦地區大片的土地。本人的拙見僅供元首和曼斯坦因元帥參考。」
薛**少將不僅巧妙地建議德軍遠離中東地區作戰,還要盡快地讓蘇聯知道德國將要進攻的消息,加強對阿克套和鹹海之間的防禦力量。希特勒也有點不放心,擔心自己的兵力後勁不足,在蘇聯人強大的反擊面前吃不住勁,最後雞飛蛋打白忙活一場。按照中國人的打法,雖然顯得有些保守,但是十分穩妥,只要在阿特勞站住腳,蘇聯的西南部將再無寧日。最後,希特勒決定,將阿特勞作為主攻方向,同時海空軍對阿克套實施佯攻,任命曼斯坦因元帥指揮這場有限的進攻作戰。
就在德、日、蘇三國埋頭備戰的時候,中國也跟著忙得不可開交,海陸空的運輸線突然繁忙起來,大批的戰爭物資訂單雪片一樣飛來,海內外無數個工廠又開始加班加點地滿負荷運轉起來。由於戰爭的破壞和巨大的消耗,各個交戰國的生產能力都滿足不了戰爭的需要,包括德國在內都需要從中國進口物資。尤其是糧食,對於個交戰國來說,甚至比武器彈藥還重要,這是保證戰爭機器運轉的特殊能源。世界糧食出口大多來自中國和美洲國家,只有這些國家沒有受到戰爭的影響,其中中國的糧食出口量占一半以上。
中國國內政治穩定,世界各國的人才,為了躲避本國的戰爭,紛紛通過各種渠道來到中國,為中國的工農業發展注入了巨大的生機。再加上來自未來的優良品種,先進的種植技術和化肥的應用,使我國糧食產量翻了幾番。不僅滿足國內的需求,所有的戰備糧庫都已飽和,還有大量的餘糧可供支配,相應地使我國的一些依靠糧食的產業,例如食品、蛋禽、酒類、肉類等產業迅速發展。每年從戰備糧庫替換出的陳糧,除了直接出口到一些國家外,大多都以成品的形式出售,而且備受世界各國的歡迎,為我國的農民帶來可觀的財富。
為了有效地利用境外資源,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在工業部部長王鐵的建議下,政務院出台了《中國境內資源管理條例》,嚴格限制在中國境內的能源、礦產、木材、水源等資源的開發,人民議會也在著手制訂相關的法律。在有計劃地限制國內資源開發的同時,國內只扶持高科技含量的工廠產品,諸如電子、航空、汽車、造船等工業,一些低技術含量的加工工業,提高了建廠生產審批的標準。因此,中國的國內企業,都把目光放到境外,紛紛在海外投資開發,利用當地的資源就地生產產品,相當比例的戰略物資直接從海外的生產基地,運往世界各個交戰國賺取外匯。
由於中國跨國企業採用的大多都是二十一世紀的先進技術,並且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保護生態環境的國家,在技術上至少要領先世界各國半個世紀,使之在經濟的各個領域都無法同中國競爭。而且沒有像後世那些不道德的發達國家,把那些把高污染和高耗能的項目移到發展中國家,從長遠來說這是一種目光短淺加損人不利己的齷齪行為。在任何一個國家的土地上,只要看到一處風景幽雅,鳥語花香,青山綠水,空氣清新的地方,十有**是中國人的居住地,或者是中國人的跨國企業,有的國家乾脆把中國的工廠稱為公園,同這個時空中英國和美國的煙囪林立,粉塵滾滾的工廠形成鮮明的對比,所有國家都歡迎中國的跨國企業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