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黃術

《》【第三卷 】重整河山 【第0300章 】力挽狂瀾扶社稷 文 / 豫東醉客

    「且慢,」旁邊的韓玉婧見蘇臨風要率麾下百員將校一塊前去迎接唐語謙,急忙含笑打斷了蘇臨風的話輕聲提醒道,「謙謙阿姊出生於世代書香門第,恬靜淡然不喜張揚,其實只需你我兩個去迎就好。」

    「咳,一時激動竟然忘記了,」蘇臨風笑著一拍額頭,衝著眾將說,「這樣吧,今天蘇某有貴客到來,諸位不妨先回,發兵之事暫且緩上一緩。」

    帳內眾將紛紛躬身告退,蘇臨風與韓玉婧匆匆忙忙朝轅門走去。

    「謙謙阿姊!」韓玉婧看到唐語謙果然就在營外,急忙叫了一聲跑了過去。

    「呵呵,謙謙姑娘,快快裡面有請!」蘇臨風衝著唐語謙拱了拱手,很是開心地說道。

    「謙謙見過蘇公子,見過玉婧姐姐。」唐語謙落落大方地還禮後和韓玉婧手挽手朝營內走去。

    「嘖嘖,一年不見謙謙阿姊不但長高了個子出落得亭亭玉立,而且稚氣漸褪、大家閨秀的風度與書香世家的氣質盡顯,果然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呀!」韓玉婧挽著唐語謙的手邊走邊小聲讚賞說。

    「哪裡呀,姐姐過獎了。」唐語謙溫婉有禮、端莊恬靜,既有修行中人的超然脫俗又有書香世家的淡然高潔。

    由於唐語謙雖然修為不淺是為韓玉婧的救命恩人,但年僅二八的她不喜張揚且不飲酒,故而蘇臨風、韓玉婧只請來了異花仙子煙玲瓏一塊作陪,並未大擺酒宴請來麾下眾將。

    簡單寒暄敘舊片刻,蘇臨風便吩咐上菜開席、以茶代酒。

    席間,當蘇臨風問到謙謙姑娘這次準備到哪裡遊玩時,唐語謙一臉認真地開口說道:「謙謙這次前來並非為了遊玩,而是特意來找玉婧姐姐與蘇公子的。」

    「哦,謙謙姑娘可有事麼?」蘇臨風見唐語謙不像是在開玩笑的樣子,不由得正色問道。

    「嗯,謙謙這一路上聽說蘇公子統領大軍攻城克地勢如破竹,而且兵馬愈多所向披靡,不知蘇公子是為了自己掃平天下登基稱帝還是為了給那個什麼趙天王趙臬效力呀?」唐語謙眨了眨明淨清澈的大眼睛輕聲問道。

    「這個啊,蘇某確實是打算統領大軍掃平天下,卻不是為了自己登基稱帝,」蘇臨風認真地回答說,「趙天王胸懷天下、愛民如子,如果成為天下之主應是一代明君。所以蘇某決定擁其登基治世。」

    「蘇公子認為那趙臬一定會是一代人主明君?」唐語謙打量著蘇臨風,「換句話說,就是蘇公子不擔心自己歷盡千辛萬苦,到最後卻是扶起了一代害民暴君麼?」

    「其實這個問題昔日的鎮東將軍張超群也曾表示過憂慮之意,對了,張超群將軍現在也在趙天王麾下效力,是為柱國大將軍,掌管所有兵馬!」

    蘇臨風喝了口茶水慢慢說道,「當時蘇某告訴張將軍說,或許趙臬不是最佳人主君王,但他至少比晉仁宗要強百倍,而且趙天王的胸襟氣度、慈愛之心確實無人能出其右.」

    蘇臨風又將自己在新隆府的所見所聞一五一十地給唐語謙介紹了一番,特別強調趙天王的種種聖賢之舉。

    「所以大晉的鎮東將軍也就變成了趙臬麾下的柱國大將軍?」唐語謙細聲反問道。

    「其實這一切都是被晉仁宗給逼的了,就相當於當年的武成王黃飛虎,最後不也一樣棄暗投明、效力新王了嘛!」蘇臨風介紹了一番,然後疑惑看著唐語謙,「莫非謙謙姑娘認為趙天王沒有君臨天下之命麼?」

    「不,」唐語謙看了看煙玲瓏,然後對蘇臨風說,「蘇公子和玉婧姐姐未把謙謙當外人,那麼謙謙可以有話直說麼?」

    「哦,謙謙姑娘有話儘管直言無妨,」蘇臨風明白唐語謙的意思,「這位煙玲瓏亦非俗人,也是蘇某夫婦帶往新隆的,不是外人。」

    「嗯,那麼謙謙也就在此直言不諱了,」唐語謙輕聲說道,「謙謙以為蘇公子要麼自己掃平天下登基稱帝,要麼就不要攻克洛陽,反正是不宜扶佐趙臬那人君臨天下,免得將來蘇公子和玉婧姐姐追悔莫及!」

    「這個?」蘇臨風與韓玉婧面面相覷,很是震驚。

    「其實,末將也是這個意思!」煙玲瓏見唐語謙率先開口談及此事,也就鼓起勇氣向蘇臨風建議說,「末將以為蘇將軍麾下猛將百員、精兵二十萬,完全可以擺脫趙臬、問鼎天下,而不是替趙臬效力!」

    「不不不,這樣不行、這樣不行,」蘇臨風連連搖頭,「趙天王待蘇某甚厚,而且趙天王胸懷坦蕩、愛民如子,蘇某決不能背而叛之!」

    「玉婧姐姐,你的意思呢?」唐語謙見蘇臨風執意不肯自立為主,於是扭頭看著韓玉婧。

    「夫君他不但沒有稱帝的野心,而且也確實不是當皇帝的料兒,」韓玉婧歎了一口氣認真地說,「但凡為帝者要城府深似海且需平衡方方面面的利益,像夫君這種嫉惡如仇、見不得人間不平事的性子,根本不能統率群臣、執掌天下!」

    「這個倒也是。」煙玲瓏對於蘇臨風這個稜角分明的性子倒是頗為認同。

    「真是非常抱歉吶,不是蘇某固執不納謙謙姑娘的相勸良言,而是,而是蘇某確實不是君臨天下的料兒!」蘇臨風很是慚愧地衝著唐語謙拱了拱手,「多多見諒,謙謙姑娘!」

    「嗯,其實蘇公子這樣做也在謙謙的意料之中,不過謙謙想要以盡情誼提醒一下而已,」唐語謙淡然一笑,「唉呀,可能這就是命吧,蘇公子和玉婧姐姐將來必然會有滔天之悔的!」

    蘇臨風聽唐語謙這樣說,慢慢放下茶盞沉吟良久,仍然不忍心背叛趙天王而自立!

    唐語謙見蘇臨風太過仁慈執迷不悟,知道天意如此也就不再多說,次日一早便告辭離開。

    蘇臨風和韓玉婧一直將唐語謙送出營外十多里,這才拱手作別。

    「玉婧姐姐,以後若是需要謙謙幫忙時不妨默念三遍此咒,謙謙自會知曉!」即將分別之時唐語謙悄悄將一枚刻有符咒的玉件遞到了韓玉婧的手裡。

    「好的,姐姐記下了!」韓玉婧將那玉件小心翼翼地藏在袖中,與唐語謙揮手作別.

    坐鎮新隆府的柱國大將軍張超群接到蘇臨風的戰報,得知蘇臨風攻克犁陽城以後得到米糧百萬石,而且又巧敗十萬趙國精銳鐵騎,一下子總兵二十萬而且光騎兵就有近十五萬之多,大喜之下立即找到了趙天王。

    趙天王自然更是喜出望外,與柱國大將軍張超群商議了片刻,決定讓張將軍再調撥各地兵馬十萬一並交給蘇臨風統領,催促蘇臨風盡快拿下洛陽。

    只要蘇臨風此舉攻克洛陽,趙天王就可以登基稱帝、封賞群臣武將,同時也好造福天下蒼生百姓.

    接到趙天王的嘉獎,得知柱國大將軍張超群又調撥十萬兵馬交給自己,蘇臨風也就更加堅定了幫助趙臬君臨天下的信念——趙天王果然是人主明君,竟然如此胸懷坦蕩、用人不疑。

    等那十萬兵馬星夜趕來,蘇臨風一下子手握三十萬精兵強將,於是立即率領大軍浩浩蕩蕩直逼京師洛陽。

    三十萬大軍捲起漫天煙塵一路所向披靡,奉令阻攔蘇臨風的大晉府兵們無不望風而逃或者是乾脆歸順投降,所經郡縣城池更是主動大開城門、獻上糧倉.

    等到離洛陽不過百餘里地時,加上幾支歸順投降的大晉府兵,蘇臨風的麾下已經有雄兵近四十萬,百戰猛將也就二百多員!

    「諸位,晉朝氣數已盡,此次務必一舉拿下洛陽,迎候趙天王君臨天下!」看著中軍大帳內兩百多員猛將,蘇臨風豪氣頓生。

    「一舉拿下洛陽,迎候趙天王君臨天下!」

    「一舉拿下洛陽,迎候趙天王君臨天下.」

    兩百多位戰將更是熱血沸騰、吼聲如雷,知道此役之後終於能夠圓了自己刀槍搏得萬戶侯的夢想.

    洛陽城內人心惶惶,百姓們雖然已經知道帶兵威逼京師的「反賊頭目」就是那個曾經俠肝義膽、欺官而不慢民的蘇臨風,但朝廷的榜文告示還是讓他們慌恐不已——

    那些榜文告示列下了蘇臨風所犯的纍纍罪行,除了縱兵殺戮擄掠以外,蘇臨風還喪心病狂地數次帶兵進行屠城.

    宮禁之內,晉仁宗與滿朝文武大臣們更是猶如驚弓之鳥一般惶惶不可終日。

    除了一些人老成精的大臣早已想方設法將家眷悄無聲息地送離了洛陽,大部份文臣武將根本沒有得來得這樣去做。

    當然,也有別大晉棟樑、廟堂重臣的手腕兒更為高明,人家不等蘇臨風率兵圍城就乾脆攜家帶小地逃到了趙國或者是大涼國,根本懶得繼續搭理晉仁宗。

    當貼身小太監把這些消息極為秘密委婉地透露給晉仁宗時,晉仁宗自然是頗為憤恨。

    不過,讓晉仁宗更為憤恨恐慌、坐臥不安的則是太師上官摩的無情離去——

    那個太師上官摩見數位弟子盡皆敗在蘇臨風的手下,就連十萬胡人鐵騎都灰頭土臉地乖乖滾回了趙國,再加上如今蘇臨風兵威大盛眾將無人敢攖其鋒,他不但沒有率領弟子竭力拚命以報君恩,反而竟然說什麼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居然毫無氣節地帶領座下弟子揚長而去.

    如今大晉各路兵馬要麼不堪一擊,要麼是尋找千般借口遲遲不來勤王救駕,要麼是像楊虎威、王世博那些手握重兵鎮守邊關的將軍,乾脆說什麼趙涼兩國虎視眈眈,根本無法分兵回師!

    晉仁宗又急又怒偏偏又無計可施,於是只好再次召集文武群臣商議大事。

    「諸位愛卿,如今賊勢甚大、進逼京師,朕當如何處之?」晉仁宗眼巴巴地看著滿朝的文武大臣們。

    平日爭權奪利、唇槍舌劍的大臣們皆是低頭不語。

    「諸位平日一個個高談闊論,說什麼食君之祿、分君之憂,說什麼君憂臣辱、君辱臣死,如今大***山岌岌可危,朕每天皆是寢食難安,諸位卻是箭穿雁嘴、鉤搭魚腮,難道諸位就是這樣為君分憂的麼?」

    晉仁宗看著下面黑壓壓的紅袍紫袍們,不由得很是悲痛地大聲斥責道。

    「稟聖上,如今之計唯有遷都以避反賊鋒芒為是。」晉仁宗的斥責聲終於得到了回應,終於有文臣開始出班躬身奏道。

    「稟聖上,其實,其實如果傚法劉禪,聖上亦是不失公侯之位,至少是龍體無虞。」武將一列中也開始有人出班表示忠心。

    「臣附議,如今那反賊蘇臨風擁兵四十萬,一旦攻克洛陽的話必然造成生靈塗炭、太廟宗祠不保,聖上更是恐難全身而退,與其玉石俱焚倒是不如.倒是不如傚法劉禪以保太廟的好.」向來忠心耿耿的皇室宗親之臣再次展示出可昭日月的赤子之心!

    「臣附議,傚法劉禪、保全太廟!」

    「臣附議,傚法劉禪、以保聖上!」

    「臣附議.」

    一見皇親國戚都開始出班奏請聖上放棄抵抗、傚法劉禪,其他文武大臣們也就更加釋然放心、冠冕堂皇地開口相勸。

    幾個平時深得皇上寵信的大臣更是添油加醋地向皇上介紹著蘇臨風的種種凶殘冷酷,甚至不惜將胡人大啖人肉的事兒強加到蘇臨風的頭上,然後一臉忠貞地慷慨陳辭,說什麼也不能讓聖上受辱——故而還是主動傚法劉禪的好.

    怪不得古人有雲,說什麼只有亡君沒有亡臣,江山不保則君王必死,而那些大臣們卻可以再依新朝!

    看著平常安享優渥俸祿、自視為朝廷肱股棟樑的滿朝文武這個時候竟然沒有一個人謀定退敵良策、或者是願意統兵上陣殺敵,反而多是勸說自己去帝號出城投降,晉仁宗悲痛之下勃然大怒。

    盛怒之下的晉仁宗把那些文武大臣們罵得狗血噴頭,堅決表示寧死不向反賊投降,如果哪位大臣想要投靠反賊的話,不妨在城破以前留下腦袋出城去罷.

    眾臣面面相覷,沒有料到昏庸如斯的皇上到了危急關頭竟然還有這等氣魄,於是一個個不敢再言投降之事,紛紛低頭不語。

    「咳咳,老臣願與聖上分憂,願與大***山共存亡!」一直冷眼旁觀、未曾開口的兵部尚書甄愛國這才一甩袍袖躬身奏道。

    「哦,愛卿這是?」晉仁宗愣了一下,想到兵部甄尚書剛才確實沒有開口奏請傚法劉禪,不由得坐直了龍體滿含期冀地打量著甄愛國。

    「君憂臣辱、君辱臣死,老臣恪守此訓決不敢忘!」

    兵部尚書甄愛國一身凜然正氣地朗聲奏道,「蘇臨風那廝雖有賊兵四十萬,但不過是一些烏合之眾罷了;而目前拱衛京師的御林軍就足有二十萬之多,個個皆是大晉的精銳戰神;再說洛陽糧草不缺、城固池深,切切不可妄自輕薄、輕言投降!」

    「愛卿此言甚善!想吾太祖當年布衣起兵、創此大業,豈能輕易拱手讓人!」晉仁宗一臉激動地看著甄愛國,然後又瞄了一下其他眾臣,故意說道,「大晉有卿這樣的忠貞之臣,朕心甚慰!」

    「謝聖上!」甄愛國再次凜然大義地高聲奏道,「老臣願意全權負責京師防務安危,城在臣在、城破臣亡,懇請聖上將此重擔全部壓到老臣的肩上!」

    其他文臣武將見一向熱衷於爭權奪利、排除異己的老賊真是到了危險關頭竟然會有這份忠烈氣節,一個個不由得暗自深感慚愧——看來節義之臣雖然稀少,但大晉還是有的啊!

    「好!大晉有愛卿這等忠烈之臣實乃大晉之幸、黎民之幸也!」晉仁宗見甄愛國如此大義凜然、堅決與城池共存亡,立即是龍顏大悅,「從即日起,拱衛京師的二十萬御林軍與九門守將皆由愛卿全權指揮!」

    「謝聖上,老臣定當肝腦塗地不負聖望,指揮御林軍固守京師、等待勤王府兵,然後一舉擊潰賊人,擒殺蘇臨風!」

    兵部尚書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眼含熱淚地高聲奏道,「昔日廉頗雖老尚能破燕敗魏;如今老臣雖然主持兵部久不帶兵,仍能縱馬執戈上陣殺敵,誓與京師共存亡以報君恩!」

    「愛卿.」晉仁宗見甄愛民如此忠貞剛烈、鏗鏘有力,不由得大為感動,「朕賜尚方寶劍一把與愛卿,自今日起無論皇親國戚、文武重臣,但敢有違愛卿之令者,皆可斬之!」

    「謝聖上!」甄愛國接過晉仁宗親賜的尚方寶劍,一身凜然正氣地再次表示願以此命守京師、報君王!「這才是真正的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這才是力挽狂瀾扶社稷的剛烈忠臣!」其他文武大臣見甄愛國於危難之際主動請纓,紛紛躬身施禮、肅然起敬.散朝回府以後,甄愛國的長子甄忠君急切地問父親為何要作獨支將傾之廈的棟樑時,甄愛國狡黠地笑了:「為父一時失策沒有把妻兒家眷送出京師,不得不另闢蹊徑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