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雲中歌

正文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5) 文 / 桐華

    劉詢袖中的手不自禁地拳到了一起,力持鎮定地說:「田千秋的事情,是臣辦事經驗不足,是臣的錯。王叔自幼在天家長大,見識氣度都非臣所能及,臣在市井中長大,有時候行事不免偏激,臣日後會改,會好好跟著王叔辦事。」說著就向劉弗陵重重磕頭。

    劉弗陵想起身,身子一軟,沒坐起來,輕歎了口氣,「詢兒,你過來。」

    劉詢聽到劉弗陵的「詢兒」,心頭竟是莫名一酸,他這一生,幾曾真正做過孩子?

    他扶劉弗陵從榻上起來,行到大殿一側,只看整個牆上掛著一幅碩大的羊皮地圖,繪製著漢家江山。山巒、河流、大地、城池都用不同的顏色標注出來,各地的人口也在一旁有註明,讓看者陡然生出俯瞰天下的感覺。

    劉弗陵問:「江山為何多嬌?」

    劉詢回答得很快,「因為人。很多人喜歡看崇山峻嶺,黃河咆哮,臣卻自小就喜歡看河道上的船來船往。艄公的號子,漁女的歌聲,還有河岸兩邊的叫賣聲,都讓我覺得歡喜。沒有人的河流太安靜,沒有人的城池是死城,沒有人,就沒有秀麗江山。」

    劉弗陵點頭,「因為百姓,才有江山,所以治理江山一定要有一顆仁心。善待百姓,讓百姓安居樂業,江山才能秀麗壯美。」

    「仁」字上,他已經全然輸給了劉賀,劉詢不敢多說,只道:「臣謹記。」

    劉弗陵語聲忽然轉硬,隱有寒意,「但光有『仁心』還不夠。如果是太平之世,如果只需要守江山,『仁』治天下,好事一件!像文帝和景帝,二位先帝讓天下百姓享了三十多年的太平富裕。可現在內有權臣弄權,外有夷族進犯,還需要『狠心』,才可保社稷安穩、江山太平。」

    劉詢猛地側頭看向劉弗陵,與劉弗陵眼光一觸,只覺得他眼內鋒芒刺人,竟生畏懼,立即又低下了頭。

    劉弗陵道:「朕自八歲登基,自問行事,無愧天下百姓。」

    劉詢說:「皇上是罕見的仁君。」

    劉弗陵卻沒什麼歡喜:「可朕不是個好皇帝!朕有仁心,卻無狠心,行事果斷狠辣不及先帝萬一。」

    劉詢無語。若劉弗陵是先帝,當年三大權臣的爭鬥也許就是另外一個局面,先帝根本不會顧忌百姓死活,衛太子之亂時,長安城血流成河,無數無辜百姓被殺。先帝連對自己的親兒子、親孫子都是寧可錯殺,不可放過,若劉弗陵是先帝,根本不會容他活到現在,那麼也就不會有現在的局面。

    劉弗陵指著波瀾壯闊的漢家江山,肅容對劉詢說:「朕就將這江山交給你了,只望你,心存仁念、手握利劍,治江山,穩社稷,造福天下蒼生。」

    劉詢身軀巨震,不能置信地瞪著劉弗陵,半晌後,他近乎自言自語地問:「皇……皇上是一直都想挑一個果決剛毅的人嗎?」

    劉弗陵微笑著說:「不錯!若選朋友,朕一定會選賀奴,可江山社稷不容朕用個人偏愛做主。怎麼了?你不想要嗎?」

    劉詢忙跪下磕頭,人卻依舊有點怔怔,「臣……臣謝皇上!」又立即反應過來,稱呼不妥,改口道:「詢兒叩謝皇爺爺大恩。」

    劉弗陵站得時間有點久,已經力盡,回身向榻旁行去,腳步虛浮,劉詢忙站起,扶著劉弗陵坐回榻上。

    劉弗陵說:「你去告訴於安,命他們都進來。」

    劉詢起身到簾外,依言轉述。

    一會後,幾個人從外面魚貫而入。

    劉詢一看來人,忙站了起來。

    手握西北兵權的趙充國將軍、負責京城治安的雋不疑,還有太僕右曹辛延年。趙充國是劉弗陵的人,滿朝都知。辛延年有點令劉詢意外,雋不疑則令他震驚。

    三人齊齊跪到劉弗陵榻前聽吩咐,劉弗陵指了指劉詢,「從今日起,你們一切行事全聽劉詢吩咐。霍光若同意讓劉詢登基,很好!霍光若不同意……」

    趙充國定聲說:「臣等也會讓他同意。」

    劉弗陵問劉詢:「你可聽到了?你可有信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