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開拓美洲大陸

《》正文 第二十六章 大興教育 文 / 齊國大王

    ]](ps:謝謝v蒼天、雨之憂鬱、暴打布老虎、longbao.的打賞,今天心情很差,導致狀態不佳,暫且一更。)

    規劃的事就這麼定下了,劉銘也是分身乏力,現在龍城處在發展的重要階段,一時間興起了鐵廠、陶瓷廠、紡織廠、集市、商業街等等,每一樣都必須他親自指導安排;龍城缺人才,根本就沒有獨擋一面的人才;

    移民而來的同胞,多數為文盲,而原印第安人剛剛從原始社會走出,雖然有少數人經過劉銘培養,但是實在難堪大用;劉銘恨不得將自己分身五個,那樣就輕鬆很多;像這樣他每天要跑五個地方,而且每個地方他都無法放下心來。總是怕施工的人不懂,搞錯了。

    人才啊人才,劉銘無處可尋;相比劉銘這裡苦惱,而西海岸地區的英國人卻發展越來越快;這裡要說到五月花號。

    1620年9月6日,五月花號船載有包括男、女及兒童在內的102名清教徒由英國普利茅斯出發,在北美建立了第一塊殖民地普利茅斯殖民地

    該船因為制定的五月花號公約而聞名。

    全船乘客102名,其中,分離派教徒35名,余為工匠、漁民、貧苦農民及14名契約奴。11月第一天在普利茅斯地方上岸。在登陸前,即11月21日由分離派領袖在船艙內主持制定一個共同遵守的《五月花號公約》,有41名自由的成年男子在上面簽字。

    其內容為:組織公民團體;擬定公正的法律、法令、規章和條例。此公約奠定了新英格蘭諸州自治政府的基礎。

    新英格蘭其實就是指後世的加拿大和美國西海岸的大部分州。移民過去的大部分為知識分子,受到國內迫害,所以逃亡美洲。

    距離五月花號公約已經第安人的幫助下勢力達一個州大約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擁有大量的基礎機械,同時由於與荷蘭良好的關係,大量的開展移民。

    就發展速度和發展的狀況來說,比劉銘的幾大基地要好很多。唯一的缺點是缺乏人口,不到五千的人口使之很受限制。

    不過劉銘的優勢也很明顯,有系統的支持可以大量的產糧產兵,雖然不是很先進,數量上擁有較大的優勢。然而明顯人才將抑制龍城發展,即使有逆天神器他的根基還是非常薄弱。

    人才的問題可以用教育解決,雖然不能解決燃眉之急,但是為了長遠發展,必須要考慮。如今人口達第一大城,大量的小孩還是無所事事,雖然當初劉銘辦了座學校和一些夜校,但規模太小,而且都是劉銘親自教學。

    後來事物多了他根本沒時間去了,所以教育也逐漸荒廢。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教育」成為常用詞,則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事情。19世紀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有識之士開風氣之先,排除頑固勢力的干擾,成功創辦新式學校;

    隨後清政府迫於形勢壓力,對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1905年末頒布新學制,廢除科舉制,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新式學堂,西學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

    教育開啟民智,是國力增加之根本。借鑒於清末的新式學堂,劉銘準備新建三級學校。大中小三等,即大學、中學、小學;興教育對於財政來說是巨大壓力,特別是義務教育。不過劉銘不怕因為目前他最多消耗糧食,然而糧食依靠得天獨厚的優勢根本就沒有問題。

    20萬人口,有大約4萬到5萬左右的適齡上學青少年。他們並沒有作為勞力使用,常常閒在城市中;如果不重視會對龍城造成巨大影響;四萬多人,至少得十個學校才能包括。

    劉銘也沒有想一下子將所有人都塞到學校去,先把年齡小一點的集中起來管理;

    學校的興建倒是簡單,龍城不缺空地,而且建築材料也充實;大約一個月可以建一所大型小學。劉銘在龍城南部比較清靜的地方作為選址,1萬多平米的土地都用來作為學校的地址。

    由於是平房所以建築面積比較大;移民來的同胞中有些老人曾經作為長工給士紳建過房子,劉銘讓之來監督工程。

    學校預計修70個教室,和一個運動場地,還有20間辦公房。房子按照最簡約的構造開建,由於有水泥工程速度超快。大約一個月大致的房子建好,房梁也安上了。

    不過窗子成了問題,本來按照傳統做法窗子就用紙窗,可是龍城的麻紙太粗糙了,擦屁股都嫌咯著了。麻紙目前應用不廣,劉銘當初配方不合理,導致紙張無法寫字,還大量堆積在庫房。

    劉銘想了想準備一步到位,直接將玻璃搞出來。玻璃在歐洲秘方早已流傳出來,原本為威尼斯商人的暴力工具,如今歐洲人基本都能造了。只要學過高中化學的都知道玻璃是怎麼來的,然而原料配比如何,劉銘不清楚。

    和造紙一樣,雖然可以造但造出來的肯定難堪一用;還需要以後慢慢改進,目前能造出來就是進步。

    玻璃製造劉銘懶得管,直接告訴陶瓷廠地技師方法,讓他們自己試驗,看能不能造出來,同時丟下大把的黃金獎勵引起眾人的探究心理。

    教育非重在建築,還需要大量的有實際效果的教材、教學方法,和教師。劉銘當初搞的夜校,雖然當地的印第安人多是進去看看熱鬧,學的人不多,然而在那種環境確實出來了一些人才;

    他們大約都是20左右,思想靈活,初步掌握了漢語,對於很多問題已經有自己的思考。劉銘將他們作為了第一批正規學校的老師和管理者。當然還有華人移民,作為華人對漢語當然有天生的優勢。

    大約二十多個秀才願意到學校教書,劉銘便把他們安排在了學校。學校雖然未建好,但是已經開始開課了,大多在村莊裡,劉銘當初建的時候還有很多空著,所以臨時拿來當教室用。

    想當初劉銘小學的時候也是如此,那時候小學還很破,常常颳風下雨就會有倒塌的危險;有一次真的塌了,學校又不能停,以後很長一段時間便在村民家裡上課。

    學校教材是劉銘編的,和後世的學校一樣小學五級,分為了語文、數學、體育、藝術;語文,數學,體育還好,劉銘基本上可以編出來;比如語文,劉銘插入了大量的兒童寓言、神話和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至於藝術劉銘就無能無力了,沒有編教材到時候就讓老師隨意發揮了。

    每一本教材是珍貴的,因為紙張都是用的巴拿馬搶的,並不多,基本上每個教師只能用一本,學生沒有;至於教育器材比如粉筆,沒有,這裡比中國貧困山區的教育更艱難,教師只能拿著木炭來寫字了。劉銘不是神,對於這些也無能為力。

    強健其體魄,開啟其智力,作為了教學目的,足夠了,其他硬件以後慢慢提升。學校提供午飯晚飯,免費的,劉銘把上學作為了義務教育,規定10歲以下六歲以上的必須上學,對於城主的規定要求,眾人無法抗議,倒也沒有什麼不樂意的,只是有點奇怪為什麼非要上學。

    劉銘沒有解釋,教育為本,當教育普及了人們自然就懂了;就這樣龍城的教育如此艱難的開始了,至於效果也許至少得等一個二三十年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