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開拓美洲大陸

《》正文 第二十二章 大集 市 文 / 齊國大王

    (ps:謝謝v蒼天、暴打布老虎、聖靈ソ騎士、天山共醉的打賞,突然多了幾位新朋友,非常感謝他們的支持。看了看收藏實在令大王有點傷心,今天居然還少了;求收藏啊,大王清明沒有休息就是碼字,大家多給點支持啊)

    (ps:謝謝v蒼天、暴打布老虎、聖靈ソ騎士、天山共醉的打賞,突然多了幾位新朋友,非常感謝他們的支持。看了看收藏實在令大王有點傷心,今天居然還少了;求收藏啊,大王清明沒有休息就是碼字,大家多給點支持啊)

    經過新來的華人回去商量討論,大部分人準備進入龍城將要建的紡織廠和鐵廠,等到正式招人時便去工作。

    還有一部分人走經商之路,這裡面大部分人都是單身年輕人,親人早在戰亂中丟失,當然也有小部分人當初也是在南洋做做小商販的。

    劉銘對這樣一群人給予重望,希望他們能盤活龍城的經濟;對於每個人準備幹的事劉銘都一一指點同時不管在物資人力上都給予極大支持。畢竟他們都是無產者,來到龍城啥都沒有全靠龍城救濟。

    每人根據項目不同給予了不同力度的支持;比如準備開成衣店的,劉銘對之是熱烈歡迎,只要紡織廠上線後,會有大量的布匹出現,不過可以只能是麻布。

    棉花目前美洲還沒有,棉花是印度特產,將來需要在印度大量引進。明帝國也種棉花不過規模不大,而遼東的後金人倒是喜歡棉花,用之還製造棉甲;

    當前還未打通太平洋通道的劉銘並無精力來搞棉花;以後很長一段時間龍城將大力發展麻布業。

    染坊的事劉銘不懂,不過隨之來的民間高手有懂的,只要在物產豐富的美洲找到原料一切不是問題。

    大約有30多人準備開作坊,這些人或多或少有些家傳絕技,所以很快就能豐富龍城的產品。最令劉銘驚喜的是還有懂得制陶瓷器的師傅,龍城一直使用金屬器皿,然而金屬器皿太貴,無法普及所以好多人根本用的是骨制的碗灌。

    陶瓷是中國一項獨家秘方,劉銘從中挖掘出人才,當然不會放任自流隨即把這個項目收歸到龍城所有。為了支持陶瓷產業的發展劉銘把它列為與鐵廠和紡織廠同等重要的地位,後來甚至還專門在龍城的學校開了一個陶瓷班,希望感興趣的人來學習將之發揚光大;

    後來龍城的瓷器確實在自由的氛圍下一舉突破各種難題,取代中原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瓷器產地。當然這是後話。

    紡織廠的事還需要麻省的人來協調處理,畢竟麻都是產於那裡,要整合好才能開工。制麻布前文說過,技術上沒有難題,各種小型機械劉銘其實在巴拿馬城採購過,要知道西方的主要布匹很大一部分是麻布,對這方面的機械他們也研製很多。

    不過呢絨製品也是英國人貿易的主要產品,他也採購不少,這東西摸著挺舒服的且挺保暖。

    鐵廠的事關係到龍城重要問題,劉銘對之比任何事都重視;以前他熟悉高爐煉鋼的流程,但是理論和實際有巨大差距大,而且當初還有水泥沒有製出來,所以最開始劉銘只是用原始的方法熔鐵水;

    如今水泥從麻省運來大量,每月有一到兩噸,產量比以前提升不少;雖然沒有現代工廠日產幾噸那麼誇張,也暫時滿足建造高爐的需要。

    有大量實踐經驗的賀家伯,自從上次露臉過後劉銘便惦記上了;藉著鐵廠招人的機會,首先把他拿來當免費勞工使用;雖然他不懂現代高爐技術,一臉憨厚但並不意味著他遲鈍,反而對劉銘的新式煉鐵鍛鋼的方法很感興趣,吸收也很快;

    雖然有些專業詞彙讓賀家伯無法理解,但他大致明白了劉銘的意思。說是現代煉鋼技術,其實怎麼可能。最多搞出個十九世紀的煉鋼技術,距離現代還差得遠。不過現在說什麼都還早,只有等實體高爐建好再說。

    劉銘按照中型鋼廠建設,產量設計為年產5000噸;5000噸甚至是個初步難以達到的數值;清末十九世紀張之洞大練鋼鐵建成東亞最大的鋼鐵廠,年產量也不過10萬噸;但是現在後世國家年產已經達5億噸。

    這個鋼鐵廠需要多少人運作?劉銘估計了下在沒有現代機械的情況下可能需要大約三千到四千人,這個數目不多,龍城現在已經有足夠的人力資源。

    從無到有可見是一個艱辛的過程即使劉銘熟悉所有流程,還有一些熟練的鐵匠也無法降低施工的難度。

    高爐建多高?怎麼施工?怎麼運送鐵礦石?沒有機械怎麼粉碎鐵礦石?另外更為致命的是,龍城沒有量度工具。用尺還是用米?這裡馬上就顯示出龍城的底蘊實在是薄;劉銘當初只引入了阿拉伯數字,計量啥的他又不是科學家,根本哪來重視。

    工具發展到機械,就需要各種計量單位,要不然怎麼精確的記錄設計和實驗呢?還好劉銘的苦惱並沒有多久,很快就有木匠工人,製作出了古代的裁衣尺,古人六尺為步,1尺=10寸,1丈=10尺,倒是容易搞出這個工具。(明朝的計量單位)

    解決這個問題雖然依然後很多難題需要步步攻克,當在劉銘的提示,發揮古代鐵匠獨有的智慧,耗費一個月算是把高爐的初步模型定了下來,模型當然只是用泥巴捏的。先設計好,再施工明顯是一個科學的方法。

    設計好高爐,龍城的技術水平一下從原始社會跨入了工業時代初期的水準;很多機械也在劉銘的指點下初具模型,雖然製造還有很遠的路然而只要繼續努力發展,不久就能成為現實。

    當劉銘日夜忙碌著鐵廠,突然腦海傳來一成不變冰冷的聲音:恭喜您步入堡壘時代;他馬上高興的跳了起來,嚇得周圍人茫然的看著他,劉銘趕緊解釋:「沒事沒事,大家繼續。」眾人才繼續手頭的工作。

    劉銘馬上到高爐工地外面,察看系統鑄幣廠的事。這件事他一直惦記著,終於到了看結果的時候;系統顯示的皇家鑄幣局,可以運送。

    心中懸起的大石頭此時才放下。劉銘一陣激動,這意味龍城新的時代即將到來,一個繁榮的商業時代,統治大平原的軟侵入方式的到來。你想北美所有印第安人都用龍城的貨幣交易,使用龍城的糧食,通過龍城生存,那時候統治美洲還遠嗎。

    鑄幣廠的建設還要與劉銘另一項大計劃同時進行,就是大集市的建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