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恐怖靈異 > 謎案追兇

《》章 節目錄 第14回 聖嬰大王十四 文 / 天下任縱橫1

    3:6:2。所謂的三班衙役,其實並不一定是三班,有可能是二種,更可能是四五種衙役。??說。更

    只不過這個名詞早在漢朝就有了,就這麼延續了下來,誰都懶得改名詞而已。66297

    所謂的三班衙役,在漢唐時期是這麼分的。

    第一班叫「親隨」,意思是跟在長官身邊的衙役。

    他們負責長官的安全和儀仗,也負責充當升堂時的站班。

    第二班叫「拿人」,顧名思義就是負責抓人,抓的就是罪犯或者是刁民。

    在當時官員很有特權,一旦看某個老百姓不順眼,就說這個人是刁民,就可以不經過審訊直接抓起來關進大牢裡面。

    所謂的刁民就是不服從管教,企圖或者已經開始對抗朝廷的老百姓。

    這種不服從管教的人,是朝廷最不願意看見的人,一般情況下為了殺一儆百,朝廷默許地方官員從重從嚴處理這種人。

    所以這種「拿人」的衙役,老百姓最害怕,生怕自己被這些人抓住了,到時候說也說不清楚。

    第三班叫「獄卒」,就是審訊和看管罪犯的衙役。

    他們對付所謂的犯罪嫌疑人很有一套,保證可以問出所有想要的答應。

    經過他們「調教」出來的罪犯,不但一個個乖乖的,而且什麼都會承認,就算要他們說母豬會上樹,他們是他們的老子生下來的,他們也一定會同意。

    就這樣歷朝歷代所謂的「證詞」就有了,所謂的罪犯也罪名成立了,官員們一個個因為破案得力陞官的陞官,發財的發財。

    而無辜的老百姓被當成罪犯,殺頭的殺頭,坐牢的坐牢,弄得妻離子散、苦不堪言。

    到了後來三班衙役發生了變化,主要是因為責任越來越重,職能細化後人手嚴重不足。

    到了明朝的時候,所謂的三班衙役已經不再是以前的所謂三班衙役。

    雖然名以上還是三班衙役,但是人數和職能上有了很大的區別。

    第一班還是「親隨」,主要負責縣衙長官和其他官員的安全。

    也負責縣衙內部的守衛和巡邏。

    但是他們是三班衙役中人數最少的一種,一般沒有什麼真材實料,只要可以嚇唬老百姓就可以了。

    第二班「拿人」,職能擴大了不少。

    不光要負責抓罪犯,還要負責看管罪犯、巡邏治安、調解小糾紛、升堂站班等等。

    其實這一班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衙役捕快,負責維護全縣治安和公檢法。

    這一班的長官有三人,一個是負責治安和抓捕的捕頭,一個是負責審訊和看管犯人的典獄,還有一個是站班的班頭。

    所謂的「站班」,就是指大人升堂時兩邊站著的衙役。

    他們不但是代表朝廷的威儀,更是升堂官員的直接手下,執行著大人的各項號令,相當於現在法院的法警。

    班頭是這些站班的首領,也是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人。

    一般有些本事的人都會賄賂到這個班頭,班頭在大堂上不但可以左右大人的審判,而且可以控制受刑人的傷害輕重。

    只要錢給夠了,就算堂上長官下令重打五十大板,罪犯也只會傷到皮肉而已。

    要是錢不給夠,或者是有人故意買通的話,就算只是打五板十板,也能讓受刑人終生殘疾甚至於一命嗚呼,這就是站班的衙役的手段和本事。

    第三班叫「役班」,意思是負責收稅和拉壯丁的衙役。

    這些人負責協助戶辦的人,在鄉下收稅和拉人服勞役。

    他們也有自己的本事,第一種本事就是多拿多要。

    到了鄉下他們就是朝廷和衙門的代表,不但態度蠻橫無理,而且要白吃白喝。

    不但要吃好喝好,還要白拿老百姓的東西。

    要是不給的話,他們輕者對老百姓拳打腳踢,重者誣陷當地老百姓抗稅不交,這是要抓起來坐牢的大罪。

    第二種本事就是「三大」,腳大、斛大、稱大。

    所謂的腳大意思是衙役們的腳有力,一腳踢出去特別使勁。

    朝廷收稅分兩種,第一種是收人頭稅,需要老百姓按自己家的人口收稅,交的是真金白銀,需要現錢交納。

    第二種是春秋兩季的糧稅,需要用糧食上繳。

    交糧食的時候,要把糧食放進官方指定的斛裡面稱重。

    衙役們總是把糧食倒得滿滿的,掉在地上的還有冒尖的糧食都要充公。

    這還不算完,倒滿了的斛還要狠狠地踢上一腳,灑出來的糧食也算公家的。

    不夠滿的話還要老百姓繼續往斛裡倒糧食,然後倒得滿滿的時候又踢上一腳。

    反覆幾次折騰之後,才給大家正式稱重。

    灑在地上的糧食,就是他們私下的勞動成果了。

    所謂的斛大,就是指他們私下修改官方的收糧工具,把斛暗中做大了,導致老百姓吃虧不少。

    但凡有老百姓懷疑斛的大小的時候,他們就會以懷疑朝廷,企圖煽|動老百姓抗稅為由把對方抓起來,逼得大家對此敢怒不敢言。

    所謂的稱大,就是在秤砣上做文章。

    大多數的衙門收稅的時候都有好幾套秤砣。

    收糧的時候用大秤砣代替規定的較小的秤砣,這樣一來老百姓要多交不少的稅糧。

    加上前面的腳大和斛大,每年老百姓至少要多交近三成的稅糧,這已經成為了一個慣例。

    當老百姓交納人頭稅的時候,衙役們就以老百姓手裡的銅錢不好收為理由,要老百姓換成碎銀交納人頭稅。

    兌換銅錢的錢莊和衙役們已經串通好了,不但在兌換的時候白銀成色上有問題,而且擅自改動銅錢和白銀的比例。

    一般來說官方的規定兌換價格是一兩上等白銀兌換二千文銅錢。

    可是到了真的兌換的時候,錢莊開出的價格一般都是一兩銀子兌換二千五到三千文銅錢。

    老百姓是敢怒不敢言,只好吃了這個虧。

    但是兌換來的銀子不是上等白銀,衙役們說要「折色」,也就是說要打折。

    成色好一點的**折,成點差一點的七八折,甚至於有的銀子說只有五成,就是說要打五折。

    再加上衙役在稱銀子的秤砣上也做了手腳,換上了較輕的秤砣,明明一斤的銀子稱起來不到十二兩,足足少了四分之一。

    古代一斤十六兩,「半斤八兩」的成語就是這麼來的。

    衙役們把老百姓的銅錢用官方的標準價格兌換成白銀,再從商家用上等白銀兌換成成色不足的次等白銀,再把這些次等白銀當做官方白銀兌換給老百姓,這樣一來一去每年幾乎可以賺一倍的錢。

    朝廷不吃虧,衙門也不吃虧,衙役們當然也不會吃虧,吃虧的只有老百姓。

    每一年老百姓要上交比名義要繳納多出近一倍的實際糧錢稅收,當是苦不堪言了。

    一旦遇上災荒或者新官上任的話,老百姓的日子就更加難過了。

    怪不得老百姓視地方衙門猶如仇人,恨不得咬死這些官員和衙役。

    三班衙役不但是衙門的門面,更是衙門的爪牙和工具。

    要是沒有了這些衙役,老百姓不會害怕地方衙門,不會怕當官的人。

    為了震懾地方老百姓,為了大家的安全和威嚴,絕大多數的官員只好任由衙役欺壓當地老百姓。

    比起憤怒的老百姓和大家的不理智,官員們只好縱容手下人胡作非為。

    明明知道這些衙役仗勢欺人,利用機會盤剝老百姓的財產,但是官員們只好當做不知道。

    因為他們知道手下人要是不撈夠的話,就會不干或者消極怠工,不配合的話衙門就會治安混亂,完不成上級交代的人物,這樣的話自己就會前途不保。

    就這樣一些本來善良忠厚的讀書人,當上地方官不久就變得隨波逐流,漸漸地學壞,甚至於成為了一個貪官。

    所以官場就是一個大熔爐,把一個個本來好好的有為青年,變成了一個個唯利是圖的貪官。

    這種官員比比皆是,幾乎遍佈了全國各地每一個衙門,老百姓怎麼能夠不仇視衙門呢?要想改變這種情況,只有徹底改變衙門內部的風氣,把這些蛀蟲全部趕走,或許才有可能有所改善。

    但是哪一個官員有這麼大的勇氣和精力這麼做?又能堅持多久呢?說不定風氣沒有改變,這個官員不是被大家趕走了,就是被人暗殺了。

    這種事情不是沒有過,也不是沒有人這麼幹過。

    總有一些自以為是的人,或者是木頭疙瘩不聽招呼,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後不是被殺就是被罷黜。

    一些人甚至於到了陰間或者回家吃老米的時候,還是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誤。

    謎案追兇4:!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