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海島大亨

《》章 節目錄 第374章 僱傭軍到緬甸 文 / 委員長的野望

    黨國慶雙十,李彌也決定慶賀一下,慶賀自己接管緬甸的第三個月,心血來潮的李彌決定去視察一下他的新成果:反赤抗俄救校!

    話說李彌8月份從港島出發趕往緬甸時,並沒有直接前往復興部隊的駐地,而是很小心的在泰緬邊境上偷偷約見了復興部隊的指揮官李國輝,運氣不錯,李國輝沒二話的表示願意聽從總統的命令,把軍權交給老領導。()

    不過來到緬甸撈到了部隊指揮權的李彌頭一件事卻是電告常凱申,請常公把為了堅持抵抗而建立復興部隊的李國輝等指揮官調回秦洲島享福,這些軍官實在是勞苦功高,不能繼續呆在偏遠貧窮落後的地方受苦。

    常公做為一個政治老油條,自然清楚一個空降司令的難處,為了保證李彌能順利的控制住軍隊不被下面的軍官架空,常公在李彌抵達之後就將李國輝等復興軍組織者調了回來;好在李國輝等人是黃埔加強忠黨愛領袖國教育後的畢業生,對於常公的忠誠度比較高。而且復興軍雖然勝了幾次把名頭打響了,但是根本處境卻沒有太多改善,依舊缺糧少彈;如果這個時候忤逆常公的心意,以常公的節操,只怕復興部隊立刻就會失去黨國的支持,然後落個彈盡糧絕的下場;經歷過從滇省逃亡又被緬甸軍隊圍攻那種朝不保夕疲於奔命的日子的復興軍,安定下來了就不會再想回到那種生活。

    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李國輝和其它復興部隊的領導選擇了妥協,一干人等轉道曼谷直飛巨港。反正黨國這會正攻略南洋,有的是一顯身手的機會,沒必要耗在緬甸的山溝溝裡。

    不說李國輝等人,再次指揮起老部下的李彌同樣可謂是意氣風發,有什麼比再次擁有軍權更讓人振奮的呢?

    按照原本歷史,李彌在接手復興部隊僅僅半年後就會發動一次********的行動,並且一舉奪下好幾個縣的地盤;大大的鼓舞了常凱申的反攻信心。

    不過這次他並沒有像原時空一樣剛全面掌握軍隊後就發動了反攻行動,因為常公給他的命令是先穩固自己的地盤,然後對國境線那邊發起心戰攻勢,盡可能的從滇省多弄一些華夏人出來,運到秦洲等地用華人充實黨國打下的疆土。

    有了常公的命令,李彌便先向四面擴張驅趕緬甸政府軍,穩固復興部隊的地盤。使復興部隊的勢力範圍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擴張到北到密支那,南抵泰國清邁府,東邊則是寮國山區,面積更是達到20萬平方公里,20萬平方公里可不小了,要知道整個緬甸才67萬平方公里;換句話說李彌一個人就佔了緬甸三分之一弱的土地!

    而呆灣島則是加上金馬等外島也才只有3萬6千多平方公里。如果常凱申還呆在呆灣島上的話,李彌勢力控制的範圍比常公還要大上將近七倍了。只是真發生這樣的情況的話,如此大的實力懸殊肯定會讓常公面上無光,進而心生忌憚,最後必然是想辦法削弱李彌部的實力,把復興部隊整散了事。

    當然,現在的常公不會自斷臂膀,因為他已經轉戰南洋,指揮部隊拿下了眾多島嶼,光常公行轅所在的秦洲就有43萬平方公里,其開疆拓土的豐功偉績自然不會為一支小小的復興部隊所能撼動;也就沒有太多的齷蹉,對於李彌來說,是一件好事。

    復興部隊勢力範圍擴大後,李彌部的名氣也大漲,很多從大陸逃出來的原黨國官兵,政府官員,甚至是佔山為王的土匪還有當地土司武裝紛紛來投,三個月時間隊伍人數就擴張到四萬人。

    有了武裝,就需要保障後勤,為了控制好這麼大一片土地,也為了方便黨國空運補給,李彌在境內修了三座機場,黨國提供的補給源源不斷的通過這三個機場轉送過來,小到彈藥、手動步槍、軍裝、大到75山炮、小口徑高射甚至卡車等物資不斷的充實到復興部隊手中;為了保衛復興部隊的領空,常公甚至調了四架伊爾-2給復興軍充當對地攻擊火力,另外單獨劃了一架c-46給李國輝當座機。

    兵強馬壯又如此受常公賞識,李彌決定幹出一番大事業以報效校長。

    這所反赤抗俄救校就是李彌的一片心血,也是李彌效仿校長的一片苦心。

    為了提高軍隊的忠誠度和軍官的指揮能力,李彌效仿常公也辦起了一所反赤抗俄救校,自任為校長,面向整個南洋招收學員。

    有20萬平方公里的勢力範圍做底,學校第一期就收了200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低層軍官,也有不少本地人。

    沒事的時候,李彌就會常校長一樣,視察這所學校,提高自己的存在感。

    今天也是如此!當李彌溜躂在學員中間時,一個少年引起了他的注意;這次的科目是拆裝中正壹式步槍,這名少年的動作極為純熟。在別的學員還在按步就班的把零件拆下來時,這個傢伙已經把拆開的槍支再次組裝起來。

    如此強勢的表現頓時讓李彌驚訝不已,立刻叫那名少年過來。

    「嗯,你叫什麼名字。」李彌見小士兵長的白清秀,頓又生幾分好感,高興地問道。

    「報告長官,我叫關約。」小士兵見校長親自問話,興奮的大聲回答道。

    「關約?嗯,好名字。你的身手不錯嘛,為什麼參加復興軍?」

    「報告長官,報效黨國是我長久以來的夢想。我是緬甸撣族人,我身上有華夏人的血!」

    「緬甸撣族?」李彌來這裡這麼久了,自然對本地的民族有些瞭解;撣族似乎是跟國內的某個民族屬於同源,只是不明白眼前這個撣族少年跟華夏人又扯上什麼關係了。

    「我的明末流亡到緬甸的漢人!」關約毫猶豫的暴出自己的身世,雖然那已經是兩百多年前的事了。

    「這麼說你和我們還帶血緣關羅。」

    本來就對這個小士兵有好感,而民族的拉近,使得李彌對這個孩子愈添賞識。而在李彌內心裡,隱約感覺到自己發現了一個解決人口不足問題的好方法。

    要是能把這些東南亞的異族都加上華夏血統,並且強迫他們去學習華文,會不會讓黨國憑空多出幾百萬甚至上千萬漢人呢?就算不是漢人,只要是華人那也不錯啊!

    不容他多想,那個小士兵大聲打斷了他隱隱約約的思路:「嗯,我的中文名字叫張奇夫。」

    「好,張奇夫。我現在正式任命你少尉軍官,希望你能竭盡所能,為黨國的光復大業出一份力。」

    有了眾多的好感和那一瞬間的靈感,李彌心裡已經對這個少年士兵產生了信任感,他相信自己是發掘出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張奇夫內心也是激動萬分:「謝謝長官提拔,張奇夫願這黨國事業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李彌在緬甸任用一個孩子擔任軍官,遠在台灣的常公自然不會清楚,也不會去過問。或許李彌在不久以後也忘了這個少年。然而不論是常公還是李彌,都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年僅十七八歲名叫張奇夫的少年,在原本的時空裡會成為一個讓全世界震驚注目的人物,他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東南亞毒品之王坤沙!

    不過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空裡,這個張奇夫未來會怎樣就不得而知了。

    發現了張奇夫這麼個小伙子,李彌感到很開心,不過視察軍校只進行了一半,就被人打斷了。

    「司令,美利堅人又來了!」

    對於這個消息,李彌有些頭疼。

    美利堅人對復興部隊絕對是沒安什麼好心的,早在復興部隊還在李國輝指揮之下時,復興部隊就和緬甸政府軍打了幾場硬仗,新成立的緬甸政府軍壓根不是黨國這些老兵油子的對手,被復興部隊打得大敗而回;特別是最後一場大其力之戰,李國輝指揮復興軍以戰死408人,受傷602人的代價打死緬軍1500餘人,擊傷3000餘人,大其力落入復興軍之手。更重要的是,殘軍終於在緬北獲得經濟相對富庶的根據地。而「兩萬緬軍不敵兩千黨國殘軍」的消息不脛而走,震動了緬甸、泰國、老撾三國輿論,從此有關「黨國戰神」的傳說開始在三國流傳,而泰國、老撾也把與復興軍控制區接壤的地方劃為禁區,輕易不敢招惹,而後來聞名的「金三角」地帶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

    問題是經過大其力一戰,緬甸政府發現打不過復興部隊後,找美利堅大使館,請求華盛頓轉告台北,下令復興部隊向緬甸繳械,或者撤離緬境,否則緬甸將向聯合國提起訴訟。交涉過程中,緬甸政府利用美利堅****心切的心理,強調黨國殘軍力量薄弱,作用不大,駐在緬甸反而可能給「赤色華夏」帶來干涉緬甸內政的理由,況且殘軍在緬甸活動,使仰光不得不分兵應對,削弱緬軍清剿境內武裝的力量。

    有理有劇的要求引起了美利堅國務卿?艾奇遜的重視,當時美利堅國-務院內部反對黨國殘軍滯留緬甸的呼聲很高,認為他們對「牽制華共」意義不大。

    可是正當艾奇遜密令美利堅駐黨國「大使」對常凱申施壓,令李彌部隊向緬方繳械,或趁解放軍大部隊離開雲南之際盡快返回大陸進行遊擊作戰時。金大胖很給力的給了常公一個台階下,棒子戰爭暴發了。

    這場戰爭對美利堅似乎很重要,連聯合國-軍總指揮都親自飛到秦洲島與常公會晤,商討反棒大業。敏感的李彌認定這是所部繼續生存的良機,遂趁美利堅海軍少將格雷夫斯?埃斯金前往曼谷遊說泰國出兵棒子之際,與之取得聯繫,表示自己的隊伍可以進軍滇省,牽制解放軍於大西南,阻撓其介入棒子戰爭。

    兩人會面後,埃斯金對李彌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原則上表示會努力說服華盛頓給予李彌部隊支援,並且可以勸說泰國政府,讓其同意黨國的軍援通過泰國境內轉交給李彌部,但同時表示必須在李彌獲得台北正式任命,並將所有軍隊轉境到華夏滇省境內時才能進行空中補給。

    兩人談判的時候,棒子戰爭開打已經快一個月,其時美利堅和南棒軍隊被壓制在釜山動彈不得,隨時都有崩盤的可能,而聯合國-軍尚在準備當中無法提供援助;更糟的是美利堅國內的波多黎各島又發生叛亂,甚至連總統都遭遇刺殺,感覺在四面樹敵的美利堅也在全世界尋找盟友對付赤色政權;敢打敢拚的復興軍很快通過格雷夫斯?埃斯金走入杜魯門的視線。

    在刺殺中失去了重要器官的杜魯門正惱怒不已,要求情報局特事特辦,盡快搞定復興部隊;於是美利堅情報局就以對付國際****集團為由找到常凱申,提出要對復興部隊提供支持,以打擊華共、緬共、泰共在東南亞的滲透。

    這個時候李彌的復興軍正好受常公指示在緬甸擴張,對軍火補給等物資需求量很大,而常公受到鐵錘集團不許與華共交火這條協議的牽制,同時也在忙著吞併趙魏二島,實在是騰不出手來支持李彌部。美利堅人的提意正中常公下懷,也就是說早期復興部隊的軍援都是通過美利堅空軍的運輸機空投過去的。

    可是現在問題來了,當初李彌是同意進入滇省牽制華共,美利堅才願意對其提供援助的。可是現在美利堅已經提前履行了約定,給復興軍提供了空中支援。而李彌部卻遲遲按兵不動,不肯再回華夏境內,反而在緬甸境內大打出手,大有吞併緬甸的架勢。

    情報局的人這下坐不住了,你黨國在南邊夥同澳洲和荷蘭國吞併親共的印泥國我們已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現在你放在****不打,卻想要吞併一直在打擊緬共的盟國緬甸,良心大大的壞!

    於是情報局的人隔三岔五的就跑到復興軍的總部駐地,要求李彌出兵滇省。

    可校長給李彌的最新命令是就地鞏固地盤,伺機從大陸運些豬崽出來。並沒有要求復興軍立刻入滇同****作戰。

    李彌是黨國的李彌,不是你美利堅的李彌;復興軍也是黨國的軍隊,得聽總統的指揮;更何況現在黨國已經一統南洋三洲,能騰出手來支援復興部隊了,美利堅的軍援對於復興軍來說可有可無。

    因此李彌對美利堅人的出現相當頭疼。

    「又是埃斯金先生的特使嗎?你們好好招待他吧!我就不去了,他要是問起來,你們就說我去前線視察去了!」李彌決定來個眼不見為淨。

    誰知道來報信的副官卻給了李彌一個否定答案:「不是的,司令;這次來的是一個什麼鐵錘集團的人,他拿著總統的命令前來;還帶了一些白人士兵!」

    「老頭子派來的美利堅人?」李彌一愣,事先怎麼沒有收到半點風聲!

    「走,帶我去看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