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夫妻本是同林鳥

正文 第175章 誰對誰錯 文 / 李好

    沒想到他們剛開口說那些難聽的話,就被這內侍帶來的人給掌了嘴。m.樂文移動網

    「辱罵皇后,罪加一等!」不過皇后在他們來之前也吩咐了,不用把人給弄死了,不然傳出話來,就不好了。

    總之,看到這些人,就知道這一家子都是土包子進城,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別人不陷害他們,他們自己都能把自己給蠢死了!

    看不清形勢,是多麼的可悲。

    梁家一家子這才知道,梁貴人在宮裡的情況不太好,竟然因為犯了錯,被禁足了!這個消息還是有人故意透露給他們的。

    而他們一家子包括梁貴人都被御史給上折子彈劾了,梁貴人的處境就更不好了。

    梁家人嚇得要死,真怕自己被送到牢裡去,之盼望著梁貴人這次能把皇子生下來,自己一家子才能翻身。

    梁家人夾著尾巴做人了。而梁貴人的禁足的時間更是延長了,本來她的家人犯了錯,該罰到她的家人身上,不過,因為梁家人還不夠格讓人處罰,所以都懲罰到梁貴人身上去了。

    不僅禁足了,還從貴人的身份一下子調到了才人的份位上。

    這下子,大家都知道懷了龍嗣的梁貴人成了梁才人。

    本來大家對她一個從宮女爬上來的人都不服氣,別人想要懷孕還沒有這個機會呢,偏偏她一個宮女出身的女人就這麼輕易的得了,想要她流產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沒想到這女人不僅自己會作,連自己的娘家人都這麼的不靠譜,還真是天要滅她,一點兒辦法也沒有。

    那梁貴人成了梁才人,還被禁足,一下子就動了胎氣,過了幾天,就小產了。

    皇上那邊不缺兒子,宮裡宮妃流產的次數多了,他都不在乎了,所以梁才人這樣的,皇帝也就只是知道了,連看都沒有去看梁才人一眼,就跟風過了無痕一樣。

    梁才人在宮裡沉寂了下去。李梨花倒是忙碌了起來。因為趙水生成立了皇子們的先生,所以宮裡的皇后也派人宣她進宮。大概也想看看趙水生這個先生的夫人是個什麼樣子。

    另一方面也是給皇帝做臉,畢竟趙水生教導皇子們,是皇帝親口提出來的。

    當皇后的也不容易,配合皇帝,這一方面做的不好,那就不配母儀天下了。

    李梨花在宮裡呆了那麼多年,這次還是這輩子第一次進宮。

    雖然這個皇宮,和她上輩子的皇宮不一樣,可是那種讓人壓抑的感覺卻沒有什麼不同。

    好在她只是這宮裡的過客,來了之後,就可以回去了,不像上輩子一輩子都是住在宮裡,哪怕到了死,也是和這宮裡一起滅亡的。

    皇后大概看起來三十來歲的樣子,長得很是端莊,見李梨花給她行禮忙讓旁邊的宮女給扶了起來,「給趙夫人賜座。」

    王皇后這次也沒有讓別的嬪妃過來,只是和李梨花聊了些日常家世,知道李梨花他們是從西南省回來的,還很有興趣的多問了些那邊的事情。

    王皇后說道:「本宮和西南省布政使夫人劉夫人是親戚,不知道趙夫人和劉夫人熟悉不熟悉?」

    李梨花說道:「幸得劉夫人在西南省的照顧,才讓臣婦在西南省過的更順暢。」

    這就是熟悉的意思了,王皇后笑著說道:「原來如此,只不過本宮聽說,你們在回來的路上,遇到了梁才人的家眷,和他們發生了一些衝突,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兒?」

    李梨花道:「在回來的路上,臣婦一直在船艙裡,外面的事兒,都是外子去處理的,雖然有些麻煩,可是都不算大,只是臣婦倒是隱隱約約的聽到有說起過梁才人的家眷,不過臣婦和大家都認為,是有人假冒的,畢竟宮裡貴人們的家眷,是不可能做出那種事兒的,所以我們當時只覺得是騙子,因為對方沒有拿出信物或者證據,怕是招搖撞騙,所以就先離開了,之後倒是沒有遇到什麼事兒。」

    這王皇后既然能問出這個事兒來,自然是知道一些的,李梨花說的大部分是真,小部分是假,比如說不認為對方是騙子,他們當時可不覺得對方是騙子。

    王皇后點頭,「也是,這事兒也是本宮沒有管教好梁才人,她私底下托人給她娘家老家帶信,還在京城值班了宅子,本宮在這裡先給趙夫人賠不是了。」

    李梨花說道:「娘娘說的是什麼話,這宮裡的事情千千萬萬,娘娘管的都是至關重要的事兒,如果事事都需要娘娘管教,那娘娘連睡覺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了。臣婦幾個也沒有受到什麼委屈,還請娘娘不要自責了。」

    這位王皇后對她的態度倒是有些超乎尋常的好了,難道就真的是因為趙水生給皇子們授課了?

    或者更是看重皇上對趙水生的看重吧,畢竟皇后也是有自己的兒子的,能多為自己的兒子爭取一個大臣,也是好事兒。

    王皇后還真是有這個打算,她知道這趙大人府裡就只有趙夫人一個妻子,連一個通房也妾室也沒有,這麼些年夫妻恩愛,有一女二子,過的很是美滿,所以施恩給趙夫人,那麼趙夫人對自己這個當皇后的印象也就好了,到時候真的要到了這立太子的時候,也能為自己的兒子說說話。

    別看自己的兒子是嫡出,可是歷來皇室中,最後登上皇位的,一大半不是嫡出的皇子,反而是那些庶出的。

    王皇后這邊拜見完了,太后那邊也來人請了,王皇后陪著李梨花一起過去了,太后倒是沒有說什麼別的話,只是閒聊了幾句,然後有了賞賜,李梨花離開宮裡的時候,則賞賜就是一大堆了。

    李梨花上轎子的時候,回頭看了眼這巍峨的宮牆,這就是捆住了很多女子的一個天底下最華麗的牢籠了,她這輩子很幸運,沒有跟這個皇宮沾上關係,在宮外面過著自在的日子。

    這次進宮,皇后和太后面上看起來是婆媳和睦,可是李梨花如何看不出來,這婆媳兩位是面和心不合?

    當初太后也是從皇后直接升上太后的,也被別的妃子的皇子逼宮過,自然知道當皇后是多麼的不容易。

    可是人的地位不同了,這想法就不同了。

    因為她現在是婆婆,而皇后又不是自己中意的,太后的心眼也有些偏。

    真是不是自己的痛苦自己不知道體諒。

    她想起自己當皇后的那些日子,和皇上的生母太后就很不和睦,幾乎是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那位太后陷害自己不知道有多少次,因為皇上寵著燕貴妃,所以每次都給燕貴妃做臉,給自己難堪,宮裡的人都知道太后不喜歡自己,所以還是有很多人是站在燕貴妃那邊。

    李梨花知道,太后是不滿意自己當著這個皇后呢,想把自己拉下馬,而給她中意的妹子的女兒讓路。

    可惜,到最後太后死的時候,她都沒有如願,而李梨花則是把太后的妹子的女兒給遠遠的嫁到了邊塞去。

    楚宣那時候可是一句話也沒有說,在當皇帝的眼裡,女人都不算什麼。

    唉,進了皇宮,就想起這亂七八糟的事情了。

    劉夫人說她和太后有些交情,可是剛才王皇后說和劉夫人也有些親戚關係,這倒是複雜了。

    不知道劉家到底和誰更親近一些。

    對了,太后和西南省都指揮使的長子王逸之的母親也認識,聽說當初王逸之的母親還救了她一命。

    李梨花想著,該不該和劉夫人說說呢?或許劉夫人更是知道這裡面的情況。

    劉夫人倒是沒有瞞著李梨花,她來趙府的時候,見李梨花問她這個事兒,就說道:「也不是什麼不能說的事兒,我和王皇后的母親是表姊妹,和太后呢,太后年幼的時候,我們的父親是在一起外任,我的年紀比太后大一些,當初是以姐妹相稱的。」劉夫人還比太后大七八歲呢,不是什麼閨中好友,可是這交情是有的。

    「當初太后給皇帝選皇子妃,找我問過王皇后的情況,太后當初是很中意王皇后的。」

    既然中意,現在卻有了隔閡,這中間肯定是出了什麼事兒。

    「其實這事兒也不算什麼事兒,你也知道,王皇后所生的皇子不是長子,不過太后對嫡子還是很盼望的,她想要一個嫡長孫,可是王皇后卻前兩胎都生的是女兒,婆媳之間就有了一點兒小矛盾,那時候皇上還沒有被立為太子,因為沒有嫡出之子,讓先帝爺的心思就有些動搖,太后這心裡就埋怨起了王皇后。矛盾就是這麼一點點的積累起來的。等王皇后終於再次懷孕的時候,太后就更重視了,結果王皇后生產的時候難產,不過好多穩婆都摸過胎,說皇后這一胎很有可能是男胎,太后要嫡長孫的心思很重,就說了保住孩子的話。」

    剩下的話,劉夫人就不便說了,可是李梨花也猜出來的,定然是太后這保孩子不保大人的話,讓王皇后知道了,心裡就不痛快了,對太后的心結更重了,畢竟誰也不想自己變成第一個被捨棄的人,尤其是前面還有矛盾的婆母。

    後來王皇后不僅把孩子生下來了,自己也好轉了,表面上沒有什麼,可是到底是存了疙瘩,和太后的婆媳關係就不如以前那麼好了。恐怕兩人都是心知肚明的,不過是維持表面上的平和罷了。

    這倒是比自己當初的婆媳關係要好的多了,那位可是直接想把自己給弄下去,好讓別人佔了自己的位置。

    「其實太后和王皇后要是能好好談一談,關係就能更緩和一些,只是兩人都不想自己先低頭,所以就弄成了現在這樣。不過太后對王皇后這個皇后還是滿意的,王皇后對太后的孝敬也從來不會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