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夫妻本是同林鳥

正文 第169章 回程路 文 / 李好

    「娘,我就是不習慣人多。都住在一起。」

    實際上她對祖父的印象並不怎麼好。

    祖父喜歡的是男孩子,對她這個孫女說不上喜歡不喜歡,但是楚楚能感覺到祖父對她有些冷淡。

    只不過她希望的是他們這一房的人單獨過日子,可是也知道不可能。

    「娘,我就是說說,其實三叔和三嬸他們都挺好的。」楚楚說道。

    李梨花道:「咱們這樣的人家,還是相對簡單的,你爹也能說得上話,等你到了田家,田家的人更多,不過田家的門風挺好,所以你不用擔心才是。」

    楚楚點頭,她心裡是有些惶恐,因為過的幾年,她就要及笄了,然後就要嫁人,離開熟悉的家人,去另外一家,雖然這一家是自己熟悉的,可是還是心裡沒有底兒。

    兩家人都要一起回去京城,所以趙水生和田大人和新來的人交割了公務,東西是這一段時間陸陸續續收拾出來的,已經讓一部分人先出發了,這樣也能減輕一些負擔,從安州回到京城,還是走水路方便一些,不過是要從林州出發。

    所以要先從安州出發到林州,再從林州做船回到京城。

    不過,這中間,左布政使劉大人也過來拜託了趙水生。劉夫人年紀大了,跟著在外任上也吃不消,所以劉大人這邊是來了劉大人的二兒子和兒媳婦在這邊照顧劉大人。而劉夫人就要被送回京城。

    正好與趙水生他們同路,所以劉大人就拜託趙水生他們,讓劉夫人跟著一起回京城。

    當然,劉夫人身邊肯定也有接她回去京城的子孫,只不過跟著趙家和田家更安全一些。畢竟這兩家是舉家回京城。

    這不過是小事兒,豈有不答應的道理?李梨花還親自去了劉府一趟,跟劉夫人說了出發的事情。

    劉夫人笑道:「真是麻煩你們了。」

    李梨花說道:「一點兒也不麻煩,您看看有沒有什麼需要帶的,千萬別忘記了。」

    劉夫人年紀算是比較大的,少了什麼東西,也不方便。

    就這樣,收拾完,又吃了好幾次的送行酒,連婉寧郡主都請了李梨花他們,也拜託他們給京城的親人送東西,所以光是這些替別人送東西的東西都佔了兩輛馬車了。

    不過,這些都是人情,順手的事情,倒是沒有什麼妨礙。

    現在是深秋了,要趕在年前回去才是。

    坐上馬車,又迎來了一次的離別,這次離別,恐怕一輩子也不會來這個地方了。

    李梨花和楚楚,還有瑜哥兒在馬車裡,反而是瑾哥兒騎著自己的馬,跟著他父親在外面。

    田夫人陪著劉夫人在另一個馬車上,她家的荀哥兒也是騎著一匹馬,一點兒也不怕冷,倒是興奮的很。

    這次回京,田蒙也是要到京城和父母相聚了,畢竟京城離田家的老家也不算遠。田大人也想考一考自己的兒子學問如何了,再加上也確實是沒有見過這個大兒子了,田夫人心裡也很想念。

    目前,田蒙已經提前去了京城,只等著田夫人他們回去了。

    田夫人的心裡,又高興又有些傷感,因為回京了,女兒蓉姐兒就不容易見面了。

    在這邊,一年也能見個兩三次,特別是她那個胖乎乎的外孫,真是讓人喜歡的不行。

    李梨花他們家,倒是沒有這麼糾結的心情,只是不知道離家六七年,家裡的情況是個什麼樣。

    這些年也是有聯繫,不過都是書信聯繫,也就是三弟妹那次離家出走,才見到他們兩口子的。

    從安州到林州,距離不算遠,用兩天就到達了。

    林州是他們第一次當地方官的地方,不過如今林州有自己的父母官,他們也就不去再念舊了。

    誰知道到了碼頭的時候,黃家和孫家的人都有過來的,是聽到消息給趙水生他們送行的。

    不說別的,大家都知道趙水生不是被貶官回去的,到了京城,更是前途似錦,也只有傻瓜才不知道經營這個關係。

    李梨花還見到黃太太和孫太太兩個人,兩個人給李梨花行了禮,還送了林州的土特產,表示一點兒自己的心意。

    當然,還見到了布政使夫人劉夫人,黃太太說道:「沒想到夫人這麼快就要回京城,也不知道下次見面是什麼時候。」她倒是沒有拜託李梨花他們給她那在京城當伯夫人的小姑子送什麼東西,實際上從那次的事兒後,黃家就減少了給那小姑子的年禮,更不用說,黃家的小姑子還得罪了李梨花,現在讓人家給小姑子送東西,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嗎?

    孫太太同黃太太一樣,除了送些土特產,別的也沒有多送,不過孫家的孫二奶奶卻換了一個人,原來的孫二奶奶竟然不在了。

    這個事兒,李梨花也沒有細細的打聽,主要是都要離開這個地方了,林州的事情和他們就沒有關係了。

    孫家和黃家同樣為林州的望族和大戶,自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法則。

    船終於拋錨,碼頭上的人變得越來越小。一共用了四艘船,他們在第二艘船的二層船艙裡面,因為考慮到會有人暈船,所以治暈船的藥丸都隨身帶著,不舒服的人就不用過來伺候了,暈船的滋味很不好受,他們又不是那種苛刻的主子。

    劉夫人的房間,李梨花給了她一個最大的。

    這次陪著劉夫人回京的是劉夫人的一個孫子,不過到底是男丁,不方便來女眷這邊,李梨花就盡量的把好的東西給了劉夫人。

    倒不是說巴結劉夫人,而是因為在安州的時候,兩家的交情都不錯,何況劉夫人是年紀大的長輩。

    劉家在京城的宅子也不算大,而且幾代下來更是擁擠的很,這也是劉夫人會跟著出來的一個原因之一。京城那地方,寸土寸金的。

    劉大人也不是那種貪婪的人,就是冰敬和炭敬,也只是意思意思。

    劉夫人府上也有各種打秋風的窮親戚,好在劉夫人也不是那種軟綿的,這些年下來,大家也知道劉夫人的底線,輕易不會惹惱了她。

    至於她一個孫女嫁到了廉王府,那也是上頭權衡好,然後指的婚。

    劉夫人倒是對李梨花早早的把女兒的婚事定下來,頗為贊成。不然等孩子長大了,就會被皇室的人盯上,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指婚了。

    皇室的人再好,又有什麼用呢?裡面勾心鬥角的事情多了。

    只要是疼女兒的人家,都不會樂意把女兒高嫁了。

    他們家這個孫女,劉夫人是還沒有做主,就被賜婚了,本來是想多留兩年的,可是被上頭的人看中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兒。

    李梨花讓人送了一鍋鮮美的魚湯過來,這是讓船上的人從水裡直接撈出來,然後現殺現煮的,很是滋補的東西。

    劉夫人也喜歡吃魚,她笑著說道:「這個應該是鮭魚吧,沒想到這個時候還能撈著鮭魚。」

    劉夫人說著,自己先喝了一碗,覺得渾身都舒坦。

    劉夫人讓人去問了,知道李梨花他們也喝著這鮮魚湯了,這才覺得安心一些,雖然是長輩,可是她也不能仗著這個身份就覺得一切都是應該的。

    劉夫人說道:「走,出去透透風去。」

    天天在屋子裡呆著,真是讓人覺得憋悶的慌。

    就有丫鬟給劉夫人拿了帷帽過來,劉夫人說道:「我這把年紀了,還用得著這個幹什麼?」

    實際上現在的風氣沒有那麼嚴,一般成了親的小媳婦,出來不帶這帷帽都可以的。

    大家一出去,都是圍著一群丫鬟和伺候的人,誰又能真正看到這女主子的容貌呢?

    劉夫人比較慶幸的是,她不暈船,不然這一路上就遭罪了,還要拖累趙夫人等人。

    本來就是找人幫忙的,可是要是成了一個麻煩,劉夫人都看不起自己。

    隨後,劉夫人知道趙夫人並沒有和趙大人在一起,也就有了興趣,去趙夫人的房間裡拜訪去了。

    劉夫人見到李梨花,就忙問道:「當初我過來安州的時候,走的是旱路,用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都是那死老頭子倔的很,我說要走水路他就是不答應,浪費了這麼長的時間。」

    結果她的貼身丫鬟櫻桃卻立刻說道:「夫人說話好沒有道理啊,是老爺體諒夫人,夫人說這話,老爺不知道多傷心呢?」然後櫻桃就告訴李梨花,是因為劉夫人早年間做船的時候,那是暈的昏天暗地的,只要一起來就要吐,根本就是躺在床上一直坐到頭的,所以劉大人為了照顧老妻,才選擇了馬車。

    李梨花笑著說道:「那現在夫人怎麼一點兒事也沒有?」

    劉夫人說道:「說到這個,我得感謝你了,你送來的這個藥丸真的很不錯,我吃了,一點兒暈船的感覺都沒有,現在還能到甲板上去逛幾圈,要是在以前,那是不可能的事兒。還是你想的周到。」

    李梨花說道:「也是離開京城的時候坐船,看見大家都暈的厲害,所以才找了一些土方子,讓人做成了藥丸,不過,夫人您正好是對症下藥了,其他的人還是有不管用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