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夫妻本是同林鳥

正文 第101章 調任 文 / 李好

    他大概是認為,只要當官的一聽到這個事兒,就會立刻派兵去鎮壓下去,把該殺的人殺了,就沒有人知道真相了,然後趙水生的死只不過是個小浪花,因為大家的注意力都是在這官逼民反上,或者是張通判認為這一件事,肯定朝廷很快就給鎮壓下來,到時候說不定他這個通判還能立個功呢。m.樂文移動網

    而在轄區出了這個事兒,蔡知府的責任可比他這個下屬通判要大多了。

    而且,儘管趙水生這個同知『死』了,可是也會被認為無能,最後就那麼白白的死了。

    幸虧他們來這個林州的時候,找了一幫身上有武藝的人當家丁,陪著趙水生一起過去了。

    當初趙水生被逼到山崖的時候,其實已經有兩個家丁在那老松樹那邊等著呢,所以趙水生跳下去才能安全無事。

    作為趙水生,比這個更凶險的事兒,都遇到過,所以根本一點兒也不慌張,反敗為勝簡直是易如反掌。

    而李梨花呢,則是故意暈倒,就是為了迷惑那張太太,讓張太太真的以為趙水生是凶多吉少,回去後,好跟張通判慶祝,從而放鬆了警惕,方便趙水生進一步行事。

    「沒想到就是一個小小的同知,就有人為了它來謀害人命,當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趙水生道:「官場上你來我往,也是正常,只不過像張通判這樣的,倒是少見。」

    大部分的官員,哪怕立場不一樣,也只是排擠這個人,真要用真刀真槍的別人給殺死了,絕對是少見,除非是到了圖窮匕見的時候。

    「那倒也是,不過,你也不能太大意了,有時候越是不起眼的人,越是能給你致命一擊!」

    就像有的朝代的皇帝,竟然被身邊的宮女給活活的勒死了,那當皇帝的,怎麼會想到那宮女有這樣的膽子?

    「嗯,我會小心的!」

    孫太太知道張通判倒台了,這心裡,各種滋味上頭,她才提醒同知大人和太太小心張通判兩口子,結果這兩口子就倒霉了,還被押解進京了。難道真的是同知大人朝廷上有人,靠山硬的很?

    為了不引起必要的騷亂,長平縣的那些事兒,一般人都不知道,孫太太也不知道。

    只是她這心裡很忐忑,要知道,她二兒媳婦可是得罪了同知太太,要是同知太太打擊報復,那他們孫家可怎麼辦那?

    孫太太被嚇著了,所以趕緊找到孫老爺,商量對策。

    「老爺,您說,趙同知是不是皇親國戚?怎麼這麼短的時間,那張通判就下台了?那張通判可是在林州將近有十年了。」地地道道的地頭蛇,就這麼下去了?

    要不怎麼說,張通判對同知的位置那麼看中呢?他當了通判都已經十來年了!再不升,說不定就一輩子在通判的位子上呆著了。

    「要是趙太太想起了老二媳婦的那個事兒,豈不是要找我們孫家的麻煩?」

    孫太太覺得這同知家裡,肯定和皇宮裡有什麼聯繫,不然怎麼就這麼厲害?

    孫老爺倒是知道一些內幕,看妻子這麼擔心,就說道:「只要咱們家別惹著了趙同知家裡就成了,他們也不會隨便就要跟人不對付。」

    「可是,老二媳婦那個成事不足的,已經是得罪了人了啊,我真怕!雖然咱們孫家的根基在林州很深,可是連張通判就這麼快的倒台了,咱們孫家,能比張通判還強?」

    孫老爺覺得自己不透露一點兒,妻子肯定是睡覺都睡不著了,於是就稍微跟孫太太說了些。

    孫太太摀住了嘴巴,這,這張通判膽子也太大了吧,怪不得落得這個下場。

    「這張通判的膽子也太大了吧,連朝廷命官都敢殺,還有什麼是他不敢幹的?」

    「所以說,他落到這個下場,也是咎由自取,咱們孫家,只要不做出張通判這樣的事兒,趙同知是不會對付咱們的。」

    可是,這也說明,趙同知是個厲害的,一出手,就把人給打的再也沒有反擊之力了。

    幸虧她最後還找了趙太太,把張太太的事兒,告訴了趙太太,這也算是提醒吧,希望能功過相抵。

    想到這些,孫太太更是不待見自己的二兒媳婦孫二奶奶。

    不能生孩子,又從她弟弟被判了,整天都哭哭啼啼的,誰樂意整天看著個哭喪的臉?

    一天到晚,只會惹事兒,孫太太想著,也是閒得慌,看來,得給她家老二納個妾了,有了妾室,看她著急不著急,還會關心自己娘家的事兒不?

    通過張通判事件,這林州的大族們,對趙同知的態度,就多了一層敬畏,不像開始一樣,雖然也敬著,但是有些漫不經心。

    可是,看看人家這次的事兒辦的,簡直是太漂亮了,從死到生,手段那是高明的很!

    不管是他事先知道了張通判的計劃,還是人家臨時應付,反正現在的結果是,趙同知穩穩當當的當著他的同知,而張通判卻成了階下囚。

    如果是提前知道了張通判的計劃,那說明人家是走一步看三步,如果是臨時應對,那說明人家聰明的很,所以不管從哪一方面來說,這趙同知就得罪不起啊。

    趙水生在林州彷彿沒有費什麼勁兒,就已經站穩了腳跟。

    而林州知府衙門卻少了一個通判,在新的通判過來之前,蔡大人就讓趙同知代任。同時也給吏部寫了公函,請求吏部派一個人過來當通判。

    通判屬於正六品,或者是平調,或者是下屬的官員上調成通判。

    最後朝廷裡定下了另一個縣的縣令過來當了這個通判。

    此人是另一個州府的縣令,不屬於林州地界,從七品的縣令成為六品的通判,那絕對是高昇了。

    新來的通判姓連,已經快五十歲了,屬於年歲大的官員,連大人在外地當了七八年的縣太爺,本來因為升職無望,誰知道竟然一下子就給提成了林州的通判。

    連大人連孫子都有了,內眷估計都有十幾個,屬於人丁興旺的人家。

    連通判和知府大人同知大人見了面,大家才知道,這位原來是同進士出身,怪不得在縣令的位置上呆了七八年。

    向來同進士陞官沒有進士快,人家一看你的履歷,上面寫了某某年的同進士出身,這好的陞遷機會,就給了別人了。

    好在這位連大人沒有自暴自棄,穩穩當當的當了那麼多年的縣太爺,終於有了這個機會,升為了通判。

    也是因為張通判倒台的時間太不對了,不是官員調動的時候,吏部找了半天,也沒有找著一個合適的人,而這位連大人的任期也差不多到了,又有人想要安排自己的人在連大人的縣裡當縣太爺,於是就把連大人給提拔了起來,也好給人騰地方。

    至於為什麼不把那人提為通判,那是因為安排的人資歷不夠呢,連個從七品都還沒有撈著,一下子就是正六品,那不引起人的注意才怪。

    就是趙水生,也是從從五品升為五品同知的,那還是他在戶部呆了好幾年呢。

    所以,就當連通判是屬於幸運吧。

    連通判不是個多事的人,大概初來乍到,官位又比蔡大人和趙水生低,所以雖然年紀比兩人大,可是一點兒也不倚老賣老。

    等李梨花見到這位連太太的時候,看見跟在她身後的兩個年輕的媳婦,亦步亦趨的伺候著這位連太太,她最初以為是那位連通判的妾室,最後才知道,是連太太的兩個兒媳婦。

    這在外人面前就使喚兒媳婦這麼順手,可見是平時就是這樣,給連太太當兒媳婦真是不容易啊。

    時間長了,才知道連通判也是寒門出身,這位連太太也是連通判的患難妻子,連通判直到四十多歲才中了進士,中了進士,就去外任,一個地方就呆了那麼多年,兩個兒子長大了,就娶了當地富商的女兒。

    因為這個,連太太覺得這兒媳婦配不上自己的兒子,畢竟她兒子可是官宦人家的公子。可是要娶書香門第的人家的女兒,卻沒有人上門。畢竟連家的根基太淺了。

    且連太太有些左性,做她的兒媳婦,那不是勤等著要受罪嗎?

    所以高不成低不就的,最後就娶了富商家的女兒,因為這富商家裡,不管怎麼說,都是有錢的。也彌補了連家寒門出身,銀錢不足的缺點。

    就因為娶了這樣的兒媳婦,連太太覺得商賈家裡,肯定沒有規矩,於是就自己給這兩個兒媳婦立了規矩,什麼嚴格就弄什麼,一直到現在,連太太要出去應酬,還要把兩個兒媳婦帶著,讓她們在她身後伺候著。

    林州這邊,還真沒有人把兒媳婦都帶在身後,讓人給姨娘一樣的伺候當婆婆的。

    可是連太太卻一點兒也不覺得不對勁兒,而連太太的兒媳婦,大概是已經習慣了,麻木了,連別人怪異的眼光都跟見不到一樣。

    大家是在蔡夫人這邊聚著的,連太太看蔡夫人的年紀,也是當婆婆的人了,就問道:「蔡夫人,怎麼不見你家兒媳婦在你身邊伺候著?」

    作者有話要說:其實呢,同進士比那些一輩子考不上的舉人還是強些啊,只是由來就被人看低,悲催。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