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夫妻本是同林鳥

正文 第96章 到任 文 / 李好

    林州知府蔡大人,見了趙水生。網值得您收藏……

    趙水生是作為他的副手來林州的,只不過蔡大人知道,這位趙同知的座師是閣老溫如庭溫大人,不是屬於沒有靠山的,所以對趙水生合適客氣。

    蔡大人從中了兩榜進士後,一直在外任,從來沒有當過京官,於是對趙水生這種京官下地方上的,很是有些羨慕。

    他如今也正在謀劃任期滿了,就去京城活動,最好是能留在京裡,所以對在京裡有人脈的趙水生就特別的熱心。

    蔡大人也不是沒有座師,只是他不像趙水生一樣,和自己的座師感情很好,尤其是他座師的學生也有好幾百呢,想要提攜他,現在更不可能了,因為他座師早就已經致仕了。

    「趙兄才剛來,可以先歇息幾天,等把家裡的事兒都辦好了,再來上差,這邊也不急。」蔡大人說道。

    趙水生也不是非要上趕著要辦差事,家裡的事兒確實要幾天的時間,於是趙水生謝過知府蔡大人,先回家去了。

    蔡大人回去後對蔡夫人說道:「剛來的同知一家,看看有什麼需要我們幫助的,你遞個帖子過去看看。」

    蔡夫人說道:「難道這才來的同知是公侯之家出來的人?」要不然怎麼丈夫還要她一個知府夫人先去跟人家打招呼呢?應該是那同知太太來拜訪她這個知府夫人吧。

    蔡大人說道:「此人是從京城戶部出來的,人脈比我們這些外任的官差要多的多,你好好跟趙同知的太太搞好關係,沒有壞處。」

    「既然這樣,不如老爺直接送人過去,不是更好?」一般外面的事兒,都是男人做主的,只要男人高興了,女人就不起什麼作用了。

    「此事萬萬不可。」蔡大人忙否定了這個方法。

    「難道那同知太太是個母老虎不成?」要不然怎麼會不妥當呢?

    「這趙同知和他太太是屬於患難夫妻,趙同知能有今天,也多虧了他太太,京城裡也不是沒有人送人,可是都沒有送出去,所以,你就不要送了。」來了一個副手,蔡大人肯定會通過幕僚去瞭解的。

    一般上峰送下屬女人,這是常事兒,但是也有人不送的,送東西,就要投其所好,而不是隨便送,以為自己喜歡的,對方也喜歡,那就是送的不值當。

    「還有這種事兒?」蔡夫人算是見識了,真有男人不偷腥的?

    「你別不把我說的話當回事兒,當初戶部尚書的夫人就給趙同知家裡送過人,不過卻沒有送出去,戶部尚書的大兒媳婦是當今太后的侄女兒,你看你有沒有人家的面子大。」

    聽到蔡大人這樣說,蔡夫人歇了給趙家送女人的心思,畢竟,她再是林州知府的夫人,也比不上人家尚書夫人,還有尚書夫人的兒媳婦靠山那麼硬的,人家就沒有把人送出去,她哪裡還能不自量力?

    不送人就不送人,免得到時候弄巧成拙。

    所以李梨花在收拾東西的時候,接到了知府夫人蔡夫人送來的林州的一些特產,另外還送來了一個林州這邊的廚娘,那送人來的媳婦笑著給李梨花行了禮,「我們夫人怕趙太太初來乍到,飲食上有些不習慣,所以給趙太太送了一個廚娘,您試試看,這廚娘的手藝特別好,如果不滿意的話,就直接給我們夫人送回來。」

    李梨花笑著說道:「我正好也要找個林州這邊的廚娘,蔡夫人剛好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了。」

    既然人家一片好意,接受了就接受了,而且是正大光明的送的人,也不會還包藏禍心。

    再說,他們和知府家裡無冤無仇的,接受了人家的一片好意,也是以後兩家好好相處的意思。

    要是這個時候,李梨花給拒絕了,那麼知府夫人心裡會怎麼想,那就不一定了。

    好在那廚娘也是很本分的,在廚房裡做了一頓林州的家常菜,李梨花他們吃了,味道真是不錯。

    不過李梨花也送了蔡夫人回禮,從京城帶了不少京城的特產,先給蔡夫人家裡送過去了。

    相互之間回禮,這交情就來了,李梨花還讓送禮的人交代了,現在家裡還沒有整理好,等一切都

    弄好了,到時候會請大家在新宅子裡吃酒。

    因為蔡夫人開始和趙同知家裡接觸了,剩下的知府衙門裡的下屬官僚們,也開始跟趙家來走動,畢竟除了知府大人,就數同知大人的官最大。

    好意林州的一些大族的人家,也分別派了人送了東西。

    李梨花讓人把送的禮登記在冊,有的是需要送回禮的,有的根本不需要。但是呀做到心中有數才是。

    這新宅子大,他們從京城帶的人口,相對的就有些少了,比過兩個人都沒有打算再買些什麼人,夠用就成。一些空房子,只讓人每天打掃,並不是非要住人不可。

    主要是門禁得管嚴了,上上下下四個主子,幾十個下人,也還算是可以。

    到了林州,除了蔡夫人送了一個廚娘以外,沒有別人再送什麼人,畢竟趙水生現在是同知,只比知府大人的官小,不收人也沒有人敢說什麼。

    不像才在京城的時候,各方面的人都給他們送人,不接受還不成。

    果然是官越升越好,起碼少了很多人強行給你安排什麼人。

    趙水生在三天後,就去衙門裡上差去了。他們兩人安排的是,下一個休沐日,請大家過來吃酒。

    因為是在林州第一次露面,所以哪些人該請,哪些人需要坐上席,都得分清楚了。

    請帖已經送了出去,採買的管事也已經在陸陸續續的把東西採買回來。

    到了休沐日的時候,趙宅開了中門,客人陸陸續續的到達。

    李梨花在二門上這邊來迎著女客。大家都是第一次見到李梨花,不過因為對方是同知太太,所以態度都特別好。

    大人物總是最後一個出現,知府夫人蔡夫人被人簇擁著過來了。李梨花行了個禮,請蔡夫人進去花院子裡。女客的酒席設在後花園,可以邊吃邊看風景。

    蔡夫人笑著叫了一聲李梨花妹妹,這是表示關係好的意思。

    大家看知府夫人和同知太太關係融洽,就是不需要站隊的意思,於是就更放開了。

    要說這林州,還是頗有幾個大族,幾代上都有在各地做官的,百十來年下來,人口越來越多,族人們在自己的祖宅,都佔了半條街。

    有黃姓大族,還有孫姓大族,另外還有幾個也是林州的望族,不過沒有黃家和孫家的勢大。

    如今黃大奶奶和孫二奶奶都跟在蔡夫人的身後,黃大奶奶是個二十來歲的婦人,給人的印象就是未語先笑,對李梨花說道:「今天我算是見識到了,京城裡的東西果然不一樣,一會兒我可要多吃一些,趙太太可不要笑話我。」

    李梨花說道:「能得到你們的誇獎,也不枉我家的廚子把它們做出來了,說到這裡,還要感謝蔡夫人,如果不是蔡夫人給我送了一個林州的廚娘,我還不知道林州有這麼多的美食,不說飯菜,就是點心,也有那麼多種,一點兒也不必京城的差。」

    誇了林州的東西,是林州本地人,都心裡高興,尤其是說到不比京城的差,那可是很高的評價了。

    蔡夫人也笑了,說道:「趙太太能喜歡,那廚娘也沒有白送。」

    這趙太太可真會說話,一會兒功夫,和大家都熟悉起來。

    黃大奶奶如今在黃家,可是在主持中饋,能今天過來,也是給趙家的體面。

    孫二奶奶有些無精打采的,好像有什麼心事兒,就是笑,也像是強顏歡笑。

    蔡夫人被迎到了上首,點了幾出戲,今天請的有戲班子,不過大家一聽,感覺這唱的和平時聽得不一樣。

    李梨花解釋道:「這個戲班子是從京城來的,剛好家裡的下人認識這班主,所以就把人請過來了,如果各位覺得還聽得過去的話,就是他們的造化了。」

    「難怪不一樣,竟然是京城來的,聽說宮裡的娘娘們也喜歡聽戲,趙太太,您說這是真的嗎?」黃大奶奶問道。

    李梨花笑著說道:「宮裡的太后娘娘喜歡聽祥慶班的人唱戲。其他的我倒是不清楚。」太后喜歡聽戲,這在京城也不是什麼秘密。既然她們想知道,李梨花也沒有什麼可隱瞞的。

    黃大奶奶嘖嘖出聲,「那祥慶班肯定唱的很好,什麼時候,這祥慶班也到我們林州過來,也讓我們能聽一聽才好呢。」

    李梨花說道:「這次的這個德慶班的名角,就是和祥慶班是一個師傅出來的。應該也不錯。」

    「難怪呢,我說怎麼這麼好聽呢。原來和祥慶班是同出一個師傅呢。我得要多點幾出了。」黃大奶奶已經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這位同知太太,在京城應該不是受排擠才來的,要不然也不會這麼輕鬆的說那祥慶班,還有太后娘娘。

    看來,以後對這位同知太太更應該客氣一些。

    大家在趙家都是滿意而歸。黃大奶奶剛到了屋,就被她婆婆叫了過去,黃大奶奶知道,這是要問問趙家的底細了。

    他們在京城裡也有人,只不過到底只是聽別人說的,和見到本人不一樣。

    黃大奶奶換了一身的衣服,然後娶了正堂見自己的婆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