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夫妻本是同林鳥

正文 第65章 光宗耀祖 文 / 李好

    因為住的地方,沒有什麼認識的人,所以趙水生過了會試,也不過是自家人慶祝慶祝,李梨花賞了下人們賞錢。還有來搶著報喜的,也一一給了打賞。

    不過,趙水生也結識了一些同年,帶著人過來家裡吃飯過。

    這些人很多都是家在外地,然後來京城只能住客棧的。

    看趙水生在京城還有宅子,不用說,心裡是羨慕的。想著自己什麼時候也能在京城有座房子。

    只不過他們這些人中間,有些人是會試沒有過的,之後就要回鄉了。雖然落榜了,有些失落,可是只要人還在這個世上,三年後再來一次,機會不是沒有。反正當了舉人,也不差那幾個錢了。

    這樣請客用了幾天的功夫,接著被回請,李梨花也認識了一些同陪著自己的丈夫來春闈的太太們。

    年紀大的,都當祖母了,年紀小的,有的是才新婚。

    趙水生這個年紀,不算大也不算小,總得來說,還是偏年輕一些。

    還有些真的是少年進士了,還沒有娶親呢。

    這樣的人,如果皇家的公主看上了,就極有可能成為駙馬爺。

    當然,一般的功勳之家,既然都考上了進士了,自然不樂意尚公主,不然這讀書的功夫全浪費了。就是大夏,考取進士的貴勳子弟,原則上是不尚主的,也是給貴勳面子。

    只是不知道周朝會不會也是這樣。

    很快,殿試就到了,殿試只有一天,當場考,當場收卷,且有時候皇上還會問一些問題給這些貢士們。

    趙水生最差也不過是個二甲進士,所以李梨花一點兒也不擔心。

    等黃昏的時候,趙水生回來了。

    「總算是考完了。」趙水生歎道,兩輩子都沒有這麼的考過,當個進士還真是不容易,前前後後,花了將近有六七年了。不可謂時間不長。他這還算是短的,有的是用幾十年了。

    李梨花說道:「要不要洗洗歇息歇息。」

    「不用,今天看到皇帝了,年紀已經不小了。」年紀不小了,說明皇子們已經很大了,奪嫡的鬥爭開始了。

    李梨花也想到了這裡,問道:「依你看,這奪嫡會不會最近幾年就要開始?」

    如果是這樣,還不如外放呢,至少不會牽扯到奪嫡的事件上去。

    「最近幾年應該無事,除非是那皇帝已經病入膏肓了。」趙水生說道。

    看今天皇帝開口說話,中氣很足,除非是有人奪宮,不然還能好好的活幾年。

    先留在京城裡,多結實些人脈也是好的,如果到時候情況不好,再外放,總比一開始就外放要好的多。

    殿試的結果沒幾天就出來了,趙水生竟然成了第二名榜眼!

    進入了一甲那是鐵定能留在京城了。而且直接授予翰林修撰、編修,根本不需要跟二甲,三甲一樣,需要考庶吉士,然後三年後再授官。

    翰林院修撰是直接授予狀元郎的,是從六品,而翰林院編修是七品。

    趙水生就被授予了翰林院編修,成了翰林院的一員。

    好在翰林院的編修只不過主要是誥敕起草、史書纂修、經筵侍講,特別是史書纂修,這方面需要的人多,也不會摻合到奪嫡事件中。

    只要熬得住寂寞,三年後,肯定是有收穫的。

    而且今年皇帝因為心情好,給一甲前三名都賜了宅子,於是趙水生和李梨花在京城就多了一個去

    處。

    皇帝賜了宅子,只要不是犯事兒了,就會一直在你的名下。且考慮到他們要在翰林院當差,所以賜下的宅子,都是離翰林院特別近的。走路一刻鐘就能到的。

    簡直是方便的不能再方便了。所以科考考得好,還是很有好處的。

    隨著趙水生被賜了宅子,他又是第二名榜眼,於是關注他的人就多了起來。李梨花這邊就有好幾家送了下人過來,說是他們初到京城,人手肯定不夠,人家就把下人送過來了。這種情況,不收還真是得罪人。

    反正他們家也沒有什麼可圖的,也就是個小小的翰林院編修,又打聽了狀元郎和探花郎都有人送下人,於是李梨花也沒有推辭,接受了,畢竟人家連賣身契都一起送過來了。

    一共送了十幾個下人,李梨花都讓瓶兒登記在冊,然後按照他們的特長分了工。

    御賜的宅子竟然有四進,他們的人手明顯不夠,所以送來的人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了。

    只是人多了,開銷也多,如果真的靠趙水生的俸祿,那絕對是不夠用的。

    不過,趙水生已經有所安排,帶了信回去,從族裡找人,專門來經營鋪子了,這在任何時候都常見的。畢竟沒有規定當官的親屬還不能開店的。

    再說趙家莊這邊,等趙水生高中榜眼的消息傳來,整個趙家莊都沸騰了!榜眼啊,那可是第二名,就比狀元少一名,是他們趙家莊的!

    趙裡正和幾個趙家族裡的長輩們這次是直接把祠堂大開,一起跪拜了祖宗牌位,因為祖宗的保佑,他們趙家出了個榜眼,那可是榜眼啊,文曲星下凡都不過如此。

    老趙頭也激動的想要哭,他這一輩子都沒有想到有今天這樣的好事兒,水生真是太給他長臉了!

    如今走在哪裡,誰不叫他一聲趙老太爺啊。他很誠心的給祖宗們磕了頭。又想著水生不知道還回不回來。

    其實呢,中了進士,朝廷是給了這些進士時間,可以回鄉祭祖的,只要趕在規定的時間內回來當差就可。尤其是一甲進士,那真正的是光宗耀祖啊。

    只不過回不回去,也不是強行規定的,有的人因為時間不充裕,或者別的原因,不回鄉,也不會被人說嘴,畢竟這回鄉是屬於衣錦還鄉,要不是因為有事兒,誰不想回去揚眉吐氣呢?

    只是趙水生覺得回去一趟太麻煩,還有妻子和女兒呢,所以就不打算回去了,只是帶了信回去,說在京城裡事情忙,沒有時間回去。

    他對於衣錦還鄉這個事兒,不感興趣。

    另外,也請老趙頭過來京城住,讓三弟趙土生兩口子有時間就包自家爹送過來,這邊是四進的房子,絕對夠人住的。

    何翠姑心動的不得了,京城啊,她一輩子還沒有去過,現在直接去了,小叔子還當官,且還有皇上賞下的房子,不去白不去啊。

    所以她明示暗示的跟老趙頭說,想要老趙頭去京城住去。

    「三弟妹都快生了,哪裡有那個時間讓三弟送爹你過去京城,還不如我和金生一起送爹去二弟那裡去呢。」何翠姑說道。

    老趙頭對於京城還是很嚮往的,不過他想了想,就對趙金生和趙土生說道:「水生才到京城,聽說京城什麼東西都貴,咱們這些當親人的,可不能過去給他添亂,就這樣,我還是留在趙家莊,你們誰要去,就自己掏錢!」

    何翠姑心碎了,老趙頭不去,他們作為長子,和長媳,哪裡能丟下自己的爹,而去京城呢?

    真要這樣做了,恐怕連門都進不了的,這老頭子啥時候這麼為老二打算了?

    老趙頭現在算是明白了,不能給水生拖後腿。本來在京城,當官的那麼多,聽說還有王爺之類的,水生在京城,也肯定是才當官,什麼都不如別人,他們過去了,一點兒忙也幫不上,只能是添亂,還有各種開銷,這不是給二兒子增加負擔嗎?二兒子要是不好了,他這個老太爺也當不好了。

    所以老趙頭決定不去京城了,在鄉下也能過的很好。

    他兒子都是進士老爺了,這什麼賦稅根本就輪不到他們頭上,在鄉下過的還舒服些。

    何翠姑的一番打算成了空,只能是暗自傷神那。

    朝廷裡給了這些進士們將近兩個月的時間來回鄉,跟到任,因為趙水生沒有回鄉,所以時間上很充裕。

    李梨花已經把後宅給整理妥當,各處當差的也已經登記在冊。御賜的宅子就是不一樣,各處都是景兒,雖然只有四進,但是卻精緻玲瓏,竟然還有一處荷花池,只不過四周是一圈的抄手遊廊,坐在遊廊裡,就可以欣賞荷花了。

    楚楚很喜歡這裡,不過李梨花已經告誡楚楚和伺候楚楚的人,一定要把她看好了,不准翻過這欄杆,水池雖然好,可是是容易發生事故的地方。

    小孩子年紀又小,喜歡玩是天性,可是不能因為這個,就把自己置身與危險之中。

    把這些瑣碎的事情都弄好後,這又要開始宴請了,畢竟是有了御賜的宅子,關係好的,親近的都要請過來,名義上是賞園子,實際上就是人脈開始走動了。

    翰林院的以後的趙水生的同僚,這要請,還有趙水生他們這一科的主考官,相當於是他們的座師了,也要請,至於人家給不給這個面子,那是人家的事兒,下不下帖子,可就是你自己的事兒了。

    於是趙水生和李梨花就開始寫請帖,趙水生寫男客的,李梨花寫女客的。

    請帖也是讓人認識自己的一個方法,畢竟上面有自己寫的字,所謂字如其名,可不就是這樣?

    對這個,李梨花是很有信心的,她的字絕對拿的出來。

    請帖是發出去了,這是第一次在京城這些人面前露面,務必要給人一個好印象。

    趙水生的座師是內閣大學士溫如庭,他主持了這一屆的會試,是這一屆所有進士的座師。

    所以他要去上門赴宴,也得挑選著來。

    溫大人接到了榜樣趙水生的請帖,滿意的點點頭,這個趙水生的字寫的相當的不錯。等會試的結果出來後,他還專門把趙水生的卷子找了出來,可以說,這一屆的舉人當中,就數趙水生的字是最好的。

    以後在翰林院可以幫忙起草各種文書了。這字氣勢鴻博,溫大人還以為趙水生是個四五十歲的人,結果最後才知道,這趙水生不過是二十幾歲的人,就有這個功底,可見不一般。

    溫夫人也拿著帖子過來找溫大人,這段時間,請他們夫妻上門的宴多的不得了,她哪裡能做得了主,都是讓自己的丈夫拿主意,畢竟這是官場上的事兒。

    不過今天拿了這個請帖,溫夫人就詫異了,她好像聽人說過,這一屆的榜眼是寒門出身,怎麼榜眼的妻子寫字也這麼有風骨?

    「老爺,趙榜眼的請帖,我們去不去?」溫夫人問道。

    「去,怎麼不去?」既然覺得趙水生不錯,那就去一趟,在官場上都不容易,他這一去,也是給趙水生撐了面子了。

    「看來老爺很是看重這個趙榜眼了。」溫夫人笑著說道,「可巧,我也覺得趙榜眼的妻子也是不錯呢,老爺,您看看這字,不錯吧。」溫夫人把請帖給了溫大人,讓他看一看。

    溫大人看了,更是吃驚了,這位趙榜眼的妻子的字也絕對不差啊。

    「聽說趙榜眼夫妻兩個都是寒門出身,這一筆字練得真不錯。」溫夫人誇道。

    所謂一舉成名天下聞,趙水生成了榜眼,就有人扒拉他的身世,比如,以前只是個種田的小子,但是因為娶了一個童生家的姑娘為妻子,就開始發奮圖強,只用了三年時間,就從一字不識成了秀才,要不是中間守孝,恐怕當年就能成為舉人,第二年就是進士呢。

    不過,即使是因為守孝耽誤了三年,可是人家一直都是一次就過了,比那些考過許多次的要好多了。

    「老爺是說,趙榜眼之所以會識字,都是他妻子所教?」溫夫人不敢置信的問道。

    「據說是這樣,可見人的天賦是多重要,這趙水生如果從小就能讀書識字,說不定咱們大周就會又出現一個少年進士了。可惜啊,可惜!」

    「老爺這話說的,怎麼不說,這趙榜眼的妻子是個賢妻?要是她什麼都不教趙榜眼,也沒有人說她不對,可是卻教了,這就說明趙榜眼的妻子是個眼光開闊的,難怪人說,娶妻娶賢,有個好妻子,真是能省多少心那。」

    溫夫人對這趙太太的印象就很好了,可以說,這都可以成為一段佳話了。

    溫大人笑道:「這話說的,老爺我覺得我家夫人才是真正的賢妻呢。」

    溫夫人聽了笑道:「老爺誇我,我可沒有覺得不好意思。就是不知道,這次的宴會,那趙榜眼的太太能不能弄好。「溫夫人倒是有些期待了。

    本來還想著,自己作為師母,可以派人去幫忙幫忙,不過她打消了主意,說不定真的有驚喜呢。

    於是溫夫人真的是驚喜了,來到御賜的榜眼府,一切都井井有條,下人們各司其職,絲毫不見忙亂,趙榜眼的妻子在二門迎接客人,說話也大方得體,一點兒也不小家子氣,把有些想來看看鄉下來的村婦出醜的都給弄得無話可說。

    溫夫人心道,這位趙太太的行為舉止,禮儀方面一點兒也不差,且比有些人都強多了,那些想看笑話的,這下子算是消停了。

    因為溫大人和溫夫人都來了,得到消息後,那些原本不想來的,也都緊跟著就過來了,可以說是賓客滿堂。

    李梨花知道,這是溫大人夫妻給他們做臉面呢。

    「趙太太,坐下歇歇。」溫夫人和藹的招呼李梨花過來。

    李梨花給溫夫人行了禮,「師母。」

    「好孩子,過來到我這邊來,你家小閨女呢?」溫夫人問道。

    「孩子還小,怕她不懂事,所以讓丫鬟們陪著她在屋子裡。」李梨花笑著回道。

    「這就是你的不是了,我們大家都想看看榜眼的千金呢,見面禮都準備好了。」溫夫人假意嗔怪的說道。

    其他的人見溫夫人這樣說,都附和,畢竟溫大人的官位還是很高的。且現在也是桃李滿天下了。

    李梨花就吩咐人把楚楚給帶了過來,溫夫人一見楚楚,就喜歡上了,一把抱了過來,而楚楚在這個場合,一點兒也不怯場,溫夫人問什麼,她就回答什麼,童言童語,弄得溫夫人和旁邊陪著的夫人都特別高興。

    溫夫人給了楚楚一個見面禮,楚楚看自己的娘,見自己的娘微微點了點頭,才接過來,然後對溫夫人說道:「謝謝奶奶。」

    「喲,真是個乖巧的好孩子。」她可是第一次聽人喊她奶奶,她的孫子都是叫祖母的,這奶奶冷不丁的聽起來,還特別的舒服。

    溫夫人自己沒有女兒,也沒有孫女,所以對楚楚這個小女孩兒就特別喜歡。

    大家看溫夫人這樣,都知道是在給趙榜眼家裡做面子呢,原來的三分熱絡也變成了七分了。

    總之這次是賓客皆歡。京城裡的一些人對趙榜眼家裡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人家雖然是從小地方來的,可是卻不比一般人差,行事都很有分寸,第一次辦宴席,也辦的有聲有色,還不出亂子。

    所以倒是把小瞧了的心思收了起來。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皇上能把人定為榜眼,本身就說明人家很優秀,先前是不瞭解趙榜眼的妻子,以為是無知村婦,可是通過這次的宴席大家都改變了看法。

    再加上從別人處知道這位趙太太還親自教自己的丈夫讀書認字,對趙太太的印象有好了不少。於是李梨花在京城不說是十分吃的開,也不會走到哪裡被人排擠了。

    當然,也有例外,畢竟一個人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歡,但是整體來說,他們這開頭很是不錯。

    在六月份的時候,接到了老家的來信,老趙頭不來了,家裡所有的人都沒有來。

    老趙頭讓他們在京城裡不要惦記家裡家裡一切都好,讓他們放心。

    趙土生是準備等張芸兒生完孩子後,孩子大一些了,再來京城過來。

    這樣以來,少說也得一年的功夫。李梨花準備了東西,讓人都朝老家送了。這樣隔得遠一些,大家關係反而還好一些。

    李梨花知道自己那位大嫂肯定在收到消息後,想要過來,只不過只要老趙頭不來,她就來不了。

    在京城過日子,真要有個何翠姑,還真是不得消停了。

    七月過後,趙水生就在翰林院當差了,最開始不過是讓他把史書整理整理,簡直是清閒之極。完全就是在消磨時間,不過翰林院的史書很是全面,看這些史書,更有助於瞭解這個世道,趙水生並不覺得枯燥。

    又不知道誰傳出來,趙水生的字寫的相當的好,所以很多起草文書,都是讓趙水生來做的。

    在翰林院,先就是熬資歷,趙水生倒是一點兒也不著急。

    繡鋪老闆劉大姐給李梨花來了一封信,她一個遠房的表妹,原來是江南一帶的繡娘,只不過前不久就已經不在繡坊干了,劉大姐知道李梨花在京城,所以也想在京城開一家繡鋪。

    給李梨花寫信,是希望到時候李梨花能幫一幫她這位表妹一些忙,畢竟京城的地界,她比較熟悉,還是當官的,比一般的老百姓要強的多了。

    李梨花給劉大姐回信,建議還是先不要過來京城,因為京城賣的好的都是有名的大繡鋪,達官貴人們也已經形成了習慣,喜歡在固定的繡鋪做東西。

    再者,普通老百姓需要買繡品,也是很方便,在京城開繡鋪,如果沒有特別大的銀錢,和好的位置,那是不可能賺到錢的。

    她在京城才剛剛立足,真的要有什麼找麻煩的,真是擺不平。李梨花建議,不如先到府城或者省城開一個,等打開了局面,再到京城也不遲。

    總之,好過一開始就來京城這邊開舖子,那樣很不划算。

    劉大姐接過了這個回信,對她表妹說道:「我就說了,先不要去京城好了那京城大官多的很,隨便一個,就是一品大員家的家僕,咱們哪裡爭得過他們?」

    人生地不熟,還鋪面都沒有,真要去竟成了,恐怕就是虧本的買賣了。

    劉大姐表妹歎道:「我還以為自己有一手的手藝,結果在做生意方面,完全是兩眼一抹黑,只以為京城只要能開舖子,就能賺錢,誰知道竟然有這麼多的事兒。」

    「可不是這樣?我認識的趙太太,她家男人也是才當官,什麼都還沒有弄明白呢,還是等以後再說吧,先咱們在縣城再開一個好了。我本來想著,給趙太太也分幾成干股,看來現在是不成了。」

    說不定趙太太以後就不回來這邊了,唉,人的命,天注定,不一樣就不一樣,人家用了幾年的功夫,都去京城當官太太去了,而她呢,卻還是在開繡鋪,果然讀書人就是不一樣啊。

    李梨花正在算家裡手頭上的錢,在京城裡,總不能坐吃山空,每年有米鋪的分成,還有地裡租子的收成,這次趙水生中了進士之後,又買了一些地,如今手頭上也有好幾百畝的地了。這些都是在老家的。

    皇上賞賜了一個宅子,那邊的宅子就一直空著,他們也不打算租給別人住,李梨花和趙水生商量,把那宅子賣掉,然後再添一些錢,在京郊買個小莊子。

    趙水生道:「不急,等王二這趟生意回來了,咱們手頭上就有錢了。」

    趙水生是個膽大的,不希望自己手頭上緊巴巴的,弄得妻子為生計操心。

    而王二,雖然以前是個什麼都不幹的游手好閒的人,可是別說,趙水生看出這王二有一股子闖勁兒,適合南來北往的跑生意。他也正需要這樣的人。

    趙家族裡,他不是沒有想過,可是沒有一個合適的,畢竟當初都是在趙家莊種地,真要讓他們出來闖蕩,肯定是賠本的多,趙水生不想浪費那個時間和精力。

    何況,王二是個講義氣的。趙水生已經讓王二順著水路去江南,然後販賣絲綢去了。

    本來京城這邊的茶葉比較貴,可是現在不是春天,茶葉就不怎麼好,但是絲綢,如果能從江南運到京城這邊販賣,那麼就是好幾倍的利錢。

    這一來一去個幾趟,幾千兩的銀子就會到手,所以趙水生才讓李梨花別急著把那宅子給賣掉。

    李梨花說道:「既然這樣,那宅子就給王二一家子住不正好?」

    王二就相當於是趙水生的門人了。

    「等王二回來後再說吧,他現在也沒有娶親,覺得自己隨便找個地方,反而更自在些,你給他看看,有沒有合適他的姑娘,他也該成親了。」

    這是要自己當媒婆了。要是自己身邊有合適的人,她倒是不介意給他找找。

    可是她身邊一個也沒有,丫鬟們都年紀不到呢,瓶兒和知春都是小姑娘,別的丫鬟,都是別人送的,品行如何,她還不太瞭解,所以不能隨便說給王二。

    「對了,要是王二把絲綢給運了回來,到哪裡販賣?」要是賣不出去,豈不是一直存著了?

    趙水生道:「京城這個地方,需要絲綢的鋪子多的是,不用他們跑腿去江南,直接送貨上門,他們自然高興,還省了運費。何樂而不為呢?王二是個能說會道的,你放心,他誤不了事兒。」

    「以後這些事兒,你就不用操心了,家裡的錢會越來越多。」他這麼努力是為了什麼?還不是想把日子越過越好?

    總不能當了京官,卻窮的妻子和孩子都要為生計操心,那樣真是太沒有用了。所以趙水生早早的就做了打算,也把王二給一起帶了過來,讓王二把京城的鋪子都跑了個遍,又結識了幾個江南的絲綢商人。

    這樣人脈有了,錢他這裡也能拿的出來,自然以後就是錢生錢。

    有個王二替他賺錢,他能省不少事兒。

    有能耐的人,就是自己不出手,有的是人幫他解決各種問題,手底下有的是人供他使喚。

    即使是成了趙水生,這一點也不會改變。

    其實,要說賺錢,李梨花也有的是方法,只不過,現在有男人在前面擋著,她樂得輕鬆自在。

    錢的問題解決了,本來因為在京城應該過的很順當了,誰知道那趙春花竟然不聲不響的給尋來了。

    話說,趙春花自從知道自己的二弟中了進士後,那個得意的勁兒,簡直恨不得飄起來。雖然她和她二弟的關係不怎麼樣,可是打斷骨頭連著筋,到底是親姐弟呢。

    於是趙春花滿心希望自己二弟回來,把她爹帶走,然後她就可以一起跟著去京城了,當進士老爺的姐姐。聽說叫什麼姑太太,身邊也有人伺候。

    可是她爹竟然說不去了,把她給鬱悶的,興沖沖的,直接一盆水下來,沒把趙春花給憋屈死了。

    她想說服她爹,可是她爹這次就是鐵了心不去,還告誡他們幾個,誰都不准去,不准給水生兩口子惹麻煩。

    但是去京城已經成了趙春花的一個很強烈的願望,於是她自己做了一個決定,就是帶上賣地的所有的錢,再帶上自己的一兒一女,竟然就這麼朝京城出發了。

    好在她自己本人長得不怎麼樣,又是太平的世道,竟然讓她給走到了京城,這一路上,也是做了馬車,花了些錢,到了京城,不知道趙水生住在哪裡,可是這不是有嘴巴嗎,她弟弟是榜眼,誰不認識,於是就有好心的一個差役把趙春花和孩子們送到了這裡。

    李梨花聽瓶兒說這個事兒,還真是吃了一驚,趙春花這個女人能耐了啊,竟然自己找上門來了。

    知春說道:「這位姑太太怎麼事先也不打聲招呼就過來了?」太沒有禮貌了,就這麼的上門了。

    李梨花心道,就是不打招呼,人到了你跟前,你總不能把人給趕跑了。

    「讓人進來吧。」李梨花倒是要看看這個能耐的趙春花想要幹什麼。

    「二弟妹啊,我可算是找到你了!」趙春花一見到李梨花就要嚎哭。

    李梨花說道:「你先自己哭一陣,我再過來。」

    趙春花立刻不嚎了,李梨花說道:「既然這樣,瓶兒,你帶著他們去洗漱洗漱。」

    風塵僕僕的,不管她是什麼目的,李梨花不信自己解決不了。

    連皇帝都有幾門窮親戚呢何況他們?

    趙春花過來,無非是想跟著他們一起過日子,這寡婦當的,還真是強勢,也不知道何家的人會如何想。

    想當年,她家也有遠房的親戚來投奔,她娘也是既提供房子,又是每個月還發月錢,總之,在那些大戶人家家裡,這都不算一回事兒。

    可是,這位趙春花,誰知道她能幹出什麼噁心的事兒來?

    從桐城縣那麼遠的地方都過來了,難道這中間有人幫著她?

    不然就憑她一個人,是無論如何找不來的。

    李梨花只用了一小會兒,就已經打聽清楚了,原來這趙春花還真是喜歡狐假虎威,拿著趙水生的名頭,竟然有一家商隊,還真的把人給帶到了京城,畢竟趙水生成了榜眼的事兒,全桐城縣都知道。不過是順帶帶一個女人去京城,多簡單的一個事兒。到時候說不定還能用上這個人情呢。

    「哦,這麼說來,那商隊的人,怎麼沒有親自把你們送到這裡來?那樣豈不是就更是人情

    了?」李梨花說道。

    「呵呵,我哪裡能讓這些人佔我二弟的便宜,在城門口的時候,我就把人給甩開了,這樣他們就不能拿著這個人情說事兒了。」

    這還真像是趙春花幹得事兒,把人用完了,就立馬甩掉。說的好聽,是為了他們著想,你要是當真,那就是可笑了。

    「既然大姑姐你過來一趟,那就在這裡住上幾天,等日子到了,我自然會找人送你們回去。」李梨花也不跟她廢話,她沒有功夫養著趙春花,趙春花本身就不是個省事的,和這樣的人生活在一個屋簷下,她真的做不到。

    「二弟妹,你怎麼說這樣的話,我這麼大老遠的跑來,屁股還沒有坐熱呢,你就讓我走,你也太黑心了!」

    李梨花說道:「大姑姐的婆家還在呢,你公公婆婆都好好的,丟下他們,是為不孝,大姑姐,你兄弟做官,可是最忌諱不孝,你可不要給他為難。」李梨花說道。

    「既然知道是我兄弟說了算,那你就別在這裡給我扯淡,等我兄弟回來了,我跟我兄弟說。」哼,到時候,她兄弟同意了,這李梨花不同意也得同意。

    趙水生是回來了,也知道趙春花不聲不響的就跑過來了,他的意思自然和李梨花是一樣的,不留趙春花在這邊,也沒有那個必要。

    他有一百種方法說服趙春花回去,可是他覺得不需要浪費口舌,直接把人強行送回去就得了。這次是家裡人不注意,讓她溜了。下一次就沒有那麼容易了,且知道他們這邊的態度,真的要再跑來,那是自己給自己找罪受。

    就是趙春花的一兒一女,趙水生對趙春花的兒子何壯說道:「你今年也快十歲了,舅舅不說你什麼,可是你已經到了懂事的年紀,你娘自己這樣胡來,你為什麼不攔著呢?「

    如果何壯是個能扶得起來的,他不介意拉扯一把,何壯出息了,趙春花就不會眼睛只盯著別人了。

    何壯應該說,是個比較老實的孩子,聽他二舅舅這麼說,眼眶紅了,「二舅,是我不好,我跟我娘回去!」

    「你想不想讀書識字?」趙水生問道。

    「我想!」何壯抬起頭來,眼睛都發亮。他想和二舅舅一樣,讀書讀出來,而不是跟他娘一樣,處處都指望著別人,眼睛只盯著別人的口袋。

    作者有話要說:今天還是三更一起發啊。謝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