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科幻小說 > 地球入侵

正文 第16章 L3(上) 文 / 黑曜聖石

    l3。在五個拉郎格日中,l3這個點顯的孤零零的。不管是處於地月系之間兩個六十度夾角上l4和l5,又或是位於月球兩側的l1和l2。這些引力平衡點都處於月球的周圍。而隔著一個地球和月球遙遙相望的l3,則更像一個被撇在一邊的「壞孩子」。

    確實,在地月空間開發上,l3可以說是最不招人待見的一個地方,或者說是荒涼的地方。在很多科幻小說中,這個地方被人設定為一個出現反月球的位置,很多大反派在這裡潛伏著,密謀著統治全人類的陰謀。當然,制定太空開發計劃的人不會受這種藝思潮影響。今年是2429年,人類進入太空已經四百年了,這個年代,就算是上帝也僅僅能窩在角落裡看著人類在太空上高歌猛進,期盼著有哪個虔誠的傳教士能夠重現中世紀的榮光。人們也許欣賞藝作品,將宗教信仰當成一種化。但是在關乎科學的問題上,沒有正確的理論依托或確鑿的實驗證據,那就都得靠邊站。在太空開發問題上,藝思潮對開發計劃沒有任何影響。

    l3不受待見最大的問題還是這個點自身。在歷史上,人類進入太空時代的大門是在2038年,中國建造起第一座位於海南島的「通天之路」質量加速器所開啟的。而建設這座加速器的契機則是可控核聚變的成功和對月球氦三資源的需求。同時在這座加速器完成後不久,位於l1的地月貨運電磁彈弓也完成了建設。所以,人類在第一次正式的利用太空資源就是從月球上提煉月塵。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中轉站的l1和在月球背面,沒有陽光直射可以保護光學設備進行近月觀察的l2就成為了首選目標。在2081年,位於坦桑尼亞乞力馬扎羅山脈的300公里級重型加速器「地球的紅飄帶」竣工之後,天空工廠的建設也展開了。這個時候直接利用硅酸鹽框架建設衛星骨架的技術還不成熟,月球上的二氧化鈦又成了重要的金屬資源。所以在二十二世紀,第一次太空建設**——也就是被上合民眾稱之為「第一次太空大躍進」的年代裡,位於l1和l2的太空衛星群是第一批被建造出來的。

    但是,l1和l2的引力平衡是所謂的「動平衡」,也就是說,這個地方的人造物體的總量必須對於月球和地球來說屬於「忽略不計」的那種規模。雖然人類的工程總量想達到那個規模還得好好的再折騰上幾百年,但是未雨綢繆這種事情,是個正常人就會考慮。而l4和l5這兩個三角形的頂點是一個穩定的靜態引力平衡點,這裡,是建設大型衛星群的理想場所。

    而既沒有資源,也不是穩定平衡點的l3自然要靠邊站。

    這個局面在十多年前——確切的說是十五年零七個月之前。北約的一次大分裂讓這個姥姥不親舅舅不愛的地方再次被重視起來。在人類還沒有邁出母星的時候。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也僅僅是看起來鐵板一塊。2038年後,中國開始擴散可控核聚變技術,同時開始推動全球氦三燃料配額制度。坐擁唯一一座質量加速器同時是世界上頭號工業國的中國完全有這個能力推動這項制度。畢竟在陸基強激光武器和六個重型航空母艦戰鬥群外加一座海上浮動基地的護衛下,除非用核武器,誰也別想動海南島一根汗毛。而在這個制度下,德法意等歐洲工業國家同美國人的隔閡更加深刻了。而這種隔閡造成的內部矛盾,在北約改組成為一個包含政治,經濟,軍事多方面的聯合體的第一天就存在著。在後面的三百多年內,這種矛盾不停的發酵,轉移,聯合。到最後,竟然發展成了新興太空工業聯合體同地面工農業聯合體矛盾。誰才是北約這個巨大的集團的主宰力量,這種詭異的理由竟然讓雙方幾乎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而在二十三世紀的頭三個十年裡的第二次太空大躍進,也就是l5定居**中,完全自給自足式的第二代太空城市更加劇了雙方的這種隔閡。而一直在兩次太空建設狂潮中縮在後面的中國也開始將分裂出來的東俄羅斯加上中亞,東南亞一票國家全拉進上合組織來。同時他們一針見血的指出,北約的這種發展方式很危險——物理上的距離會造成心理上的距離。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中,中央政令出潼關就成了廢紙,原因就是距離太遠。在沒有非常便捷的天地交通的情況下,大規模建設完全自給自足的太空城市會埋下分裂的種子。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連續兩次缺席了太空定居點的建設**,除了建設太空工廠外,深空採礦,小行星帶勘探,木星測量船。在中國的帶領下,上合紮實的為真正的太空時代打下基礎。當二十三世紀的八十年代,「指向性磁場」這個技術終於被攻破之後,建設太空電梯的最後一個關卡被徹底清掃。然後,整個上合進入了一個長達一百年的高速建設期,在進入二十四世紀的八十年代,上合已經擁有144座四臂風車型第三代太空綜合衛星,遠遠的超過北約的92座。同時擁有一隻小行星帶採礦定期船隊,一艘「迴旋者」級碎星採礦船,兩座超級太空減速器和兩個太空港,一座軌道電梯的巨大實力。

    而北約,雖然同步軌道工業帶和近地空間站多於上合,但是在至關重要的深空採礦上卻一直裹足不前。同時,天地雙方的矛盾也開始激化。在進入二十五世紀的時候,雙方終於分道揚鑣。以十四家太空工業聯合體為首的太空工業財團正式從北約分裂出去,組建外層空間聯盟(d。s。a)。上合將這個勢力稱為「太空圈」。而以地面傳統產業為主的產業者們繼續繼承北約這個稱號。在這次大分裂中,北約喪失了百分之八十的太空工業,百分之六十的太空艦隊。在101座太空衛星中(新世紀建設成的)僅僅有個位數的衛星打算繼續留在北約。而太空圈,在地面上,也僅僅剩下了非洲的南非,東歐的波蘭,南美的阿根廷和亞洲的格魯吉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