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三百九十二章 難纏的兩江第七師 文 / 雨天下雨

    「團長,前面兄弟傷亡有些大了,您看是不是?」方慶坤身旁,一個年約三十的上尉謹慎的提出了自己的憂慮。

    方慶坤此時同樣在看著前方的戰線,在他的視線裡,從右翼發起進攻的第一營麾下的一百多人已經衝上了敵軍的陣地,此時正在和敵軍進行慘烈的肉搏戰。

    從表面上看,似乎是奉軍佔了很大的便宜,成片倒下的大多數都是皖軍士兵的屍體,然而雖然己方的傷亡要小於對方,但是肉搏戰嘛,都是一命換一命,哪怕是強悍如陳全這樣的資深老兵,在連續數次擊殺對方後,也是有可能被對方的一個新兵蛋`子給擊殺。

    然而新兵和老兵的價值是不對等了,一個像陳全這樣服役了三年,擁有豐富戰鬥經驗的士兵,哪怕是用皖軍十個新兵的性命來換,實際上都是不值得的。

    再加上此時對面的皖軍的一個連雖然已經傷亡慘重,緊接於崩潰,但是不遠處已經有一個連的皖軍士兵正在急速趕來,到時候體力消耗嚴重,傷亡不小的這個奉軍步兵連極有可能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一個步兵連傷亡數十人的話,雖然會傷經動骨,但是骨架任在,補充一定數量的新兵後不用多久就能夠恢復戰鬥力,然而如果遭到毀滅性打擊,被殲滅半數以上,甚至在戰鬥力被擊潰的話,那麼對於這個連來說,就已經算是徹底廢掉了,哪怕是重新補充了滿員新兵,但是戰鬥力依舊很難恢復到往日的巔峰狀態。

    所以在大部分奉軍主力部隊裡的軍官們而言,一換一那絕對是虧的,哪怕是自己一個人換對方兩個新兵蛋`子,那也是虧大了的事。

    方慶坤略微皺了皺眉,他同樣不希望看到自己的部隊遭到太大的打擊。

    所以雖然心中有所不甘,但是面臨著敵軍的進一步增援,進攻的那個步兵連有可能遭到更大的危險之後,他也是被迫下令,先讓第一營暫緩攻勢。

    隨著他的命令下達,前方發起衝鋒的那個步兵連就是放緩了進攻的步伐。

    當然了,他們並不會說直接轉身就走,而是先暫緩主動發起進攻,不在追擊那些已經開始逃走的皖軍士兵,隨後則是在後方輕重機槍的火力掩護下,逐步退出原來的陣地。

    至於說為什麼會爽快的放棄已經佔領的陣地,那是因為那根本就不算是什麼完整的陣地,雙方進行的都是遭遇戰,而且一接觸之後就是爆發了激烈的戰鬥,所以雙方都是沒有來得及挖掘戰壕,甚至連搶佔某些重要的戰術要點都沒辦法辦到,所以所謂的雙方陣地,其實就是雙方一開始遇上的時候所處的位置,有些部隊甚至直接就在平地上打了起來。

    隨著第一營暫緩攻勢,方慶坤又是下達了新的一連串的作戰命令,他雖然說讓第一營暫緩攻擊了,但是並不代表說他放棄了主動進攻的戰術思維。

    既然一開始的遭遇突發戰裡的正面進攻沒有能夠第一時間把敵軍擊潰,那麼他就是打算採取迂迴戰術,大不了多花一些時間罷了。而多花的這點時間和正面突破所帶來的較大傷亡相比,那根本不算什麼了。

    「對面的皖軍比預料的還有頑強一些,這皖軍什麼時候又冒出來一個兩江第七師了!」方慶坤有些納悶,他先前可是沒有聽說過皖軍裡頭還有一支比較能打的兩江第七師啊,據他所知,目前皖軍裡頭的主力部隊頂多就是兩支而已,那就是第四師和第二混成旅,此外第六混成旅和兩江第六師也有所耳聞,聽說戰鬥力還不錯。

    但是上述四支部隊都是奉軍軍事情報處重點關注的對象,基本一舉一動都是被奉軍的探子所掌控著,其中第六混成旅還在廣東,兩江第六師在安慶,第二混成旅在蕪湖,第四師在金陵。

    方慶坤以為,只要不遇上上述四支部隊,自己打對面的其他省軍還不是收到擒來的,然而從之前搶灘作戰以及現在的遭遇戰看來,這個兩江第七師也不算簡單啊!

    方慶坤暗道一聲:大意了!

    早知道這個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兩江第七師還有些戰鬥力的話,他一開始就會保持十分的謹慎態度,而不會和先前那樣,雖然各種戰術部署都沒有出錯,但是他的潛意識裡還是有著極大的輕敵思維。

    而這種輕敵思維已經讓他在之前的搶灘作戰以及現在的遭遇戰裡受到了不小的麻煩,他一個第三十三團總兵力也不足三千人,如今總傷亡已經兩百多人,接近百分之十的傷亡比例了。

    這個比例對於奉軍這種比較典型的近代軍閥部隊而言,已經是快要到了傷亡承受能力的極限,第三十三團之所以還能夠主動發起進攻,主要還是依靠較高的士氣以及訓練。

    但是哪怕是第九師這種奉軍主力部隊,也是有一個極限的,如果傷亡率過大的話,那麼就會嚴重影響到部隊的戰鬥力,一個搞不好,以後這第九師就得淪為二流了。

    為了避免部隊過大的傷亡,方慶坤很快就是放棄了直接正面突破的想法,而是轉換戰術,準備派遣部隊迂迴包抄進攻。

    第九師雖然在奉軍裡頭並不以迂迴進攻而聞名,但是第九師作為一支中規中矩的奉軍三大主力部隊,除了林永權外,其他的中高級軍官戰術素養還是比較高的,一些營團級別的小規模迂迴穿插包抄戰術也是使用的比較頻繁,而且往往都是收效較大。

    當方慶坤對兩江第七師重視起來,並開始轉換進攻的戰術後,戰場上的局勢立馬就是發生了變化。

    奉軍第一營的部隊暫緩了進攻,然而第二營卻是開始沿著雨花胡邊上朝著西南方向進行迂迴。

    對面的皖軍指揮官也是發現了這

    一點,並且也是調遣了相應部隊進行攔截。

    看到這一點,方慶坤心裡頭又是暗罵一聲,這皖軍裡的普通省軍什麼時候變得那麼機靈了,竟然能夠一眼看出來自己的迂迴穿插戰術。

    不過看出來又如何,問題是你能擋住嗎?

    整個一個營向前突進迂迴,對面的皖軍如果要擋下來,至少也得派遣一個營,而且雙方運動的過程中,對部隊的組織能力考驗是相當高的。

    同樣是一個迂迴穿插作戰,但是讓兩支不同的軍隊來執行,那麼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裡頭並不考驗什麼裝備水平,甚至都不在考驗士兵的槍法准不准,體能好不好,而是更考慮部隊的組織能力。

    就如同後世裡的解放軍,他們為什麼能夠頻繁的執行穿插包圍戰術,就是因為他們的部隊組織能力非常高,相反,那些國民革命軍卻是很少有部隊敢執行這種戰術,為什麼,因為他們把部隊派出去後,天知道他們能不能順利成編製的抵達。

    奉軍部隊的組織能力雖然不如那些後世聞名的強軍,但是就當代國內範圍來說,其水平還是一等一的,至少比皖軍、南方聯邦強得多,完善的軍隊組織,較高的軍官素質,士兵的訓練水平較高,這些就是當代奉軍為什麼能夠入關擊潰直軍、魯軍,橫掃直隸、山東、江北、河南的理由所在。

    趙東雲練出來的這支奉軍準確上來說,和段祺瑞麾下的皖軍是同一個層次的產物,只不過奉軍的老北洋部隊較多,當初前清滅亡後,完全按照北洋新軍標準編練的部隊一共才幾支啊,北洋常備軍七鎮、奉天常備軍兩鎮,加起來才這麼九鎮而已,但是趙東雲一個人就掌控了三個鎮,其他的段祺瑞,王英楷,王士珍他們都只有一個鎮而已。

    可以說,這三個鎮的才是趙東雲崛起的真正原因,而不是說趙東雲本身是穿越者,就能夠開主角光環給麾下的部隊瞬間提高好幾倍的戰鬥力。

    三個鎮的老骨幹部隊,就足以為後續擴張的奉軍提供大量的高素質軍官,同時再加上入關後幾乎接受了直軍的大半精華,又使得奉軍的軍官群體水平、老兵數量進一步增加。

    前清時代培養的新軍軍官,有半數都是在奉軍裡效力,剩下的才是分別在皖軍、晉軍、鄂軍以及南方聯邦部隊裡效力。

    而這些,才是奉軍能夠掌控北方中國,壓著段祺瑞打的根本原因。

    並不是說因為趙東雲弄出來了幾個新式戰術,再搞出什麼迫擊炮和裝備輕機槍就讓奉軍能夠橫掃天下了,武器方面只是一個次要原因而已。

    依賴素質較高的軍官和大量的老兵,方慶坤可以發動難度較大的迂迴攻勢,然而當兩江第七師第二十五團也派遣相應的部隊前往攔截的時候,兩江第七師組織能力較差的弱點就是暴露無遺。

    雖然對面的奉軍軍官們竭力想要維持部隊的攔截步驟,但是依舊無法讓前往攔截的那個營順利組織起來,很快其中的兩個步兵連距離就是發生了脫節。

    這個時候,前線的奉軍指揮官們卻是清晰的看到了這個機會,於是乎下一瞬間,還在進行快速跑動迂迴的奉軍第一營就是迅速調轉槍口,然後朝著皖軍的兩個步兵連直接的空襲發起了突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