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三百一十八章 新編兩師 文 / 雨天下雨

    自從1906年袁世凱被刺殺引發北洋四大軍閥起兵以來,趙東雲實際上就走上了一條不進則死的道路。

    猶如逆水行舟一樣,只是有些不同的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而趙東雲如果不繼續前進,那麼根本就沒有後退的路,唯一的下場就是死。

    趙東雲實力是北洋諸多軍閥裡最強大的,從而導致去年開始王英楷、王士珍、段祺瑞等人聯合起來對抗趙東雲,成立了一個事實上的反趙聯盟。

    這種情況下,趙東雲就是被迫更加著急的發展勢力,擴軍,而此舉毫無疑問又是進一步刺激到了王英楷、段祺瑞等人,也導致了他們採取一系列針鋒相對的政策,當初王英楷新編第十一師、第十二師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而趙東雲為了能夠在強敵環繞下繼續爭奪北洋老大的位置,並考慮到近幾年內的東三省的發展潛力實在有限,在看到段祺瑞在南方迅速度崛起後,他就是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先下手為強,果斷的揮兵大舉入關,從而直接引發了奉軍和反趙聯盟的戰爭。

    在入關後的數場戰役裡,趙東雲麾下的奉軍雖然接二連三取得了勝利,但是奉軍的壓力絲毫沒有減少,段祺瑞在南方的快速發展就跟一把懸在頭頂上的刀一樣,隨時都能夠落下來。同時由(長—風於戰爭的持續爆發進一步的擊垮的蘇系財政,從六月份入關再到現在的十月,戰爭已經整整持續了四個月,而且短時間內還看不到戰爭結束的跡象,這也就導致了蘇系財政陷入了一個更加危險的崩潰邊緣。

    在這種情況下,已經不是趙東雲想停就能夠停下來的!

    要麼進行一場決戰把段祺瑞的發展勢頭壓下去,要麼就是當縮頭烏龜坐視段祺瑞,王士珍等人慢慢發展,然後北伐把自己再幹掉。

    而趙東雲選擇了繼續!

    徐州戰役也就是這種國內戰略局勢下的直接產物!

    但是另外一方面來說,這個徐州戰役又是讓奉軍的各種壓力再一次大大增加,兵力的不足,彈藥的緊缺,後勤的困難,而且還有最為關鍵的軍費嚴重不足。

    面臨以上困難,趙東雲再一次拿出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架勢,如今的他可管不上後續的什麼紙`幣超額發行造成通貨膨脹,也顧不上什麼持續的大規模戰爭對自己統治區的持續傷害了,他要的是勝利,如果戰爭失敗了那麼一切都失敗了。

    而這就是趙東雲在如今這個困難局勢下執意還要繼續擴軍的深層原因!

    只是不是每個人都會站在最高的那個角度來考慮問題,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和趙東雲一樣有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很多人對於在今天的困難局勢下還繼續擴軍保持懷疑的。

    然而哪怕是趙東平這樣的人,他們心中可以懷疑,但是他們卻是無法阻擋趙東雲的決定!

    「後續教育部的新兵除了補充各部隊缺額外,再抽調人出來用於籌備第十四師,第十五師!」趙東雲一張口就是兩個師的擴軍計劃。

    這又是讓下面的幾個高層將領們面露驚訝,別說趙東平這樣管錢的人了,就算是方壁永這樣的純軍事參謀將領也是面露慎重,蘇系的財政困難一直都不是什麼秘密,基本上蘇系的武官員都是知道的,而這種情況下如果擴軍一兩個混成旅還勉強可以接受,但是擴張兩個整編的步兵師,這步子會不會邁得太大了?

    只是趙東雲在做出這些重大決定的時候,表面上會聽成部下的意見,但實際上不管是高級將官的任命還是戰略部署還是擴軍的問題上,其實他向來都是獨斷而行。今天這個場合表面上是可以進行討論的,但實際上他已經是不經過部下們的討論就直接下達命令了。

    趙東雲並沒有太多的在乎在座諸多部下們的各種表情,只聽他道:「這兩個新編師的士兵補充工作,教育部務必要在兩個月內完成。所需軍官,部分中高層軍官銓敘處可以再不影響各部隊戰鬥力的情況下從各師旅、各司令部機構內酌情抽調。基層軍官的缺額可由奉天軍校的最近兩期速成畢業生充任。」

    「部隊所需的軍械嘛,由於福廠的產量有限,外購的話我們也資金有限,所以這步槍暫時抽調各巡警部隊裡的福造88式步槍,各巡警團暫時先換舊式步槍用著!」

    「機槍和迫擊炮方面,一個月內可以先調撥少量用於初步的訓練,後續再看情況補齊,火炮嘛!」

    說到這裡,趙東雲也是拖了一個長長的尾音:「和機槍一樣,先抽調少量用於訓練,後續再慢慢補給!」

    趙東雲提出新建兩個師的計劃,自然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經過多天的慎重考慮,自身也是考慮了諸多問題,並一一找出了解決或者代替方案,而且他雖然做出了擴軍決定,但是也沒指望著一下子就把新擴編的部隊滿編,然後就拉出去和段祺瑞決戰了,他只是要開一個頭而已,大不了到時候裝備不齊重武器當炮灰部隊用嘛。

    如今他掌控北方多省,山東、治下人口過億,這麼多人裡頭怎麼也能拉出來幾十萬炮灰士兵吧!

    二戰裡德軍進攻蘇聯,蘇軍在開始幾個月裡不斷潰敗的時候斯大林還不是照樣缺槍少炮,但是人家怎麼玩的?

    兩個士兵用一支步槍,前面拿槍的士兵戰死後再後第二個士兵撿起槍支繼續作戰,哪怕是沒有子彈也不怕,只要能夠消耗敵軍的子彈和炮彈,那麼這個士兵就已經發揮出來了應該有的炮灰價值。

    而且這種炮灰士兵的使用成本很低,因為他們在戰爭上的存活期很少會超過一個月,嗯,到時候連軍餉都省了,至於撫恤金,你聽過軍閥混戰的時候有軍閥給士兵家屬發撫恤金的?不管別人發不發,反正趙東雲是不發的。

    雖然趙東雲

    有心把新編的部隊當炮灰部隊用,不過最基本的條件還是要的,建軍過程也不會輕鬆多少。

    在新編軍隊的諸多問題中,最容易解決的就是兵員了,入關前趙東雲雖然掌控著偌大的東三省,論起面積來大是夠大了,但是那時候整個東三省的人口也就千把萬,要從裡頭招募足夠的兵員其實難度也不小,所以奉軍剛入關還沒有打下京師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直隸各地募兵了。

    後續隨著奉軍逐步南下,奉軍的募兵站也是一路開到了直隸、山東、河南三省各地,這幾個月來的募兵工作可謂是相當喜人,尤其是在南直隸、山東、河南三大地區,由於有著大量的人口基礎,哪怕是有著百分之一的人來當兵,那麼也能夠輕鬆招募到數十萬新兵,所以儘管實際募兵比例遠遠不到百分之一,但奉軍在這幾個月來還是招募了至少不下十萬的新兵。

    這些新兵相當多部分都是用來補充現有的各部隊,尤其是投降而重新的幾個師,比如第一師、第八師、第十一師、第一混成旅,這些部隊投誠重編之處,基本上兵力只有滿編製的一半以下,而所欠缺的兵員都是由最近幾個月新招募的士兵補充的。

    而你看奉軍各部隊雖然說重武器缺口非常大,但是兵員卻是一直保持著滿編就可以看得出來,對於奉軍而來,新兵補充不存在太大問題。

    同樣是人員,軍官就比士兵難補充多了,尤其是中高級軍官!雖然奉軍接納了諸多原來在直系、豫系、魯軍甚至皖軍的投誠軍官,但是其中直接任用的以高級將官和基礎軍官為主。

    出於防範投誠軍官的考慮,在接納直系等投誠軍官的時候,奉軍是有著一整套的流程,對於少`將以上的將官,比如第一混成旅旅長鮑貴卿、第一師師長盧永祥這兩個人,出於千金買馬骨,引誘更多的敵軍高級將領投降,所以趙東雲是對這兩個原職留任,依舊讓他們充任第一混成旅旅長,第一師師長,要不然的話人家投誠了你直接把人家軟禁或者開除之類的,那麼很多留戀權勢的人也就不會再考慮投誠趙東雲了。

    除了高級將官外,中級軍官,也就是校官階層,這一層次的軍官也不能胡亂安排,當然原職留任是不可能的,但是基本都是保留原軍銜然後調任奉軍其他部隊,少量會擔任營長之類的主官,不過絕大部分都只能擔任副職,比如副團長,旅參謀,軍部、統帥部裡的各級參謀、科長之流。

    而尉官級別的基礎軍官嘛,就沒有太多顧慮了,因為這些最底層的軍官實際上還沒有資格插手北洋內部派系之爭,他們只是隨波逐流而已,不過原則上可以直接對這些人直接調用,然後任命為排長,連長,但實際上由於奉軍的戰術體系和北洋其他軍閥有相當大的不同,所以這些軍官往往還會被派遣到奉天軍校接受臨時性的再培訓,經過一月的短期培訓後,再分配各部隊。

    只是雖然投誠軍官也不少,然而要補充奉軍內部龐大的軍官缺口還是相當大!

    基層軍官的補充主要還是依靠奉軍軍校的畢業生,尤其是速成班的畢業生,奉天軍校雖然一度廢除了速成班進而開始正式班,但實際上各種名目的速成班一直都是存在著,除了專門針對投誠軍官的再培訓速成班外,還有針對士兵晉陞為軍官後的速成培訓班,此外還有面向社會招募的三月期速成班。

    除了步科、騎科、炮科、工科、輜重科這些傳統速成班外,其實還有各種各樣專業科目的速成班,比如通訊班、測繪班、氣球班等等。

    以上的各種名目速成班從一月期到三月或者半年不等,雖然這些速成班的學生專業素質非常有限,但是依舊極好的補充了奉軍日益緊缺的軍官,尤其是基層軍官的缺口。

    再加上奉天軍校的1906屆正式班也會提前畢業,所以近期以及未來兩個月裡,奉軍的基層軍官的缺口還是勉強可以填不上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