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三百一十三章 吳陳莊激戰(二) 文 / 雨天下雨

    第三百一十三章吳陳莊激戰(二)

    安玉龍沉默了片刻後道:「如今我們的辦法只有一個了,那就是準備**包和集束手`榴彈,衝上去直接炸掉他們,只要把這幾個機槍堡壘給敲掉了,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安玉龍這麼說,但是下頭的幾個尉官卻是都不約而同的露出了沉重之色,用**包和技術手`榴彈炸掉?這說的輕鬆,問題是你怎麼越過這好幾百米的距離,然後把**包扔到人家堡壘裡去啊?難道要用人命去填?

    「這樣的話我們也是沒有其他辦法了,只是怎麼衝上去?」身旁的一個中尉也是開口道。

    「正面沖自然是不妥當的,我軍將士雖然勇猛不畏犧牲,但是能夠避免傷亡還是要避免傷亡!」安玉龍可是很清楚,如果傷亡太大的話,哪怕是打了勝仗估計自己也會被送上軍事法庭的。

    奉軍打仗可是從來都不靠什麼人命去填的,奉軍入關以來,雖然每場戰役都有所傷亡,但實際上總體的傷亡數字不算太大,哪怕是如今這場徐州戰役裡發起的全線進攻,也不是日俄戰爭時期的那種死亡衝鋒。

    奉軍打仗更講究的是靈活性的迂迴進攻,很少說發起正面死亡衝鋒的!

    安玉龍打開了隨身攜帶的簡易手繪地圖,然後指著上面道:「如今你們第二連的陣地距離敵軍堡壘大約四百米,這四百米都是開闊空地,面對敵軍至少三挺重機槍的交叉火力,我們根本無法正面發起衝鋒!」

    別看人家只有三挺重機槍,但是在這種開闊的四百米空地裡,非要正面衝鋒的話,把他的第三營全部填進去都是不夠的。

    「但是你們看這裡,左翼這邊敵軍雖然也部署了至少一個連的步兵火力,但是敵軍的機槍火力受到射界的因素,最有只有一挺機槍能夠掩護這裡,如果我們集中兵力攻擊這裡,那麼極有可能突破該地。」安玉龍繼續道:

    「於此同時,正面也要發起伴攻,迫擊炮和重機槍的火力壓制也不能挺,製造出我們正面進攻的假象,這樣的話,我們抽調兩個連的兵力,在迫擊炮和重機槍火力的掩護下,那麼對敵軍左翼發起強襲,儘管傷亡會大一些但是比正面衝鋒要小的多,而只要攻克了敵軍左翼,那麼我們就可以從左面出發,躲避敵軍的正面機槍交叉火力,繼而派遣少量士兵攜帶**包突進,只要跑過這大約五十米的距離,那麼就能夠把敵軍的這三個機槍堡壘一一炸毀!」

    安玉龍如此說著,但是那些下屬們依舊是臉色不太好看,安玉龍說的輕鬆,但是攻擊敵軍左翼的設想之前也不是沒有想過,但是他們預計從這裡進攻同樣會遭到重大的傷亡,雖然說傷亡比正面進攻要小一些,但是這種傷亡依舊是第二營無法承受的。

    所以第一連的上尉連長就是在安玉龍話語落下後,深吸了口氣道:「營長,如此的話,進攻部隊怕是要……」

    他話還沒有說完,旁邊的另外一個上尉連長就是心急插口道:「這樣強攻,恐怕傷亡至少半數以上啊!」

    安玉龍沉著臉:「諸君難道還有其他的辦法?」

    低下的幾個軍官們聽了這話,一個個都是沉默了!

    要是有其他可行的進攻辦法,他們早就把對面的皖軍機槍堡壘給拿下來了,何必等到團長趙東植親臨發飆呢!

    安玉龍也是深吸了口氣:「自從我部入關作戰一來,經歷大小戰役數十場,不管是直軍還是魯軍在我第三師兵鋒之下都是潰不成軍,今天一戰,難道你們就失去了信心?」

    「第三營八百將士都是靠著大帥的餉銀養家餬口,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今天是需要他們為大帥效忠的時候了!」

    說道這裡,安玉龍又是看向了在座的諸位軍官:「士兵們投軍是為了養家餬口,而我等投軍為的什麼?為的是讓國家和民族重新崛起!如今我奉軍十萬大軍南下即將一統中國,為了共和大業,難道面臨小小的困難諸君就要退縮嗎?」

    安玉龍的話說的簡單而直白,讓在座的其他軍官們一個個都是面色難堪!

    是啊,他們這些年輕人投軍是為了什麼?

    清末時代的年輕軍官們,除了少數是從大頭兵做起的外,其實相當多的都是年輕學生報考軍校後從軍的,其中固然有清朝廢除科舉他們試圖從軍謀取功名,但是受到甲午、庚子國恥而報銷國家和民族的想法更多。

    去年共和以後奉天軍校可謂是迎來了報考高峰,今年年初奉軍軍校春季招生,一共有來自全國各地五千餘人報考,先不提最終錄取了多少人,只說這些考生們,這些考生基本上來之全國各地,有其他軍閥轄區甚至南方聯邦的人,他們有的是前清秀才這種傳統書生,有的是讀過新式學生的各地中學生,但是這些人都有著相同的特點,那就是除了對功名的渴望外,大多是有著報效國家,創立共和這種理想的年輕人。

    沒有理想的人是不會在戰爭時期千里迢迢跑去瀋陽報考軍校的!

    畢竟如今可是戰爭時期,而在戰爭時期從軍可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情,然而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年輕人主動投軍啊!

    如果是說普通農村子弟,他們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為了吃飽飯,拿餉銀養家,而對於軍官而言,實際上絕大部分都是因為理想二字。

    也許從軍數年後他們的理想就會逐漸轉變為對陞官發財的渴望,但是對於這些剛從軍校畢業沒有多久的年輕尉官而言,大多數人還是抱著理想的。

    當即,一個上尉連長就道:「安長官說的是,如今戰局陷入僵局,正是需要我等報效國家和民族的時候到了!」隨著他轉頭看向安玉龍:「長官,我

    我請求率本部充當進攻之主力!」

    看著這個年輕的上尉,安玉龍心中暗自點了點頭,這個上尉名為龔徹厚,和這年頭的奉軍其他尉官們一樣,此人非常年輕,今年不過二十歲,此人出身江蘇宿遷,乃是趙東雲的同城老鄉,十七歲就是考中了秀才,日俄戰爭時期不顧家人勸阻,質疑投身軍旅,並在1906年前往瀋陽考入當時還是奉天武備學堂的奉天軍校速成班,畢業後任職第三師,成為一名中尉排長,今年就是升任上尉連長,這個時候他才二十歲呢。

    此人不僅平日裡作戰指揮靈活,而且由於是秀才出身平日的為人說話也是帶有濃厚的傳統儒家書生的影子在。

    這對於舉人出身的安玉龍來說很對胃口!

    安玉龍自己也是傳統讀書人出身,而且是屬於早年成名的那種,但是清朝停止科舉了後他沒了繼續考進士的可能,當初為了生計而投入盛京將軍府擔任案,然後被趙東雲看重親自推薦到了奉天武備學堂速成班學習了幾個月,緊接著又是進入了進修班學習,乃是當今奉軍裡極少數的進修生一員。

    傳統讀書人出身的他自然也就對龔徹厚這樣的後輩有著較大的好感,當即他就是道:「好,龔上尉只要此戰中立下大功,屆時我修書一封,再找上幾個前輩們一起推薦,或許能夠讓你參加陸軍大學的入學考試!」

    聽罷這話,那龔徹厚也是面露期待,他知道安玉龍口中的陸軍大學實際上也就是指進修班,雖然說趙東雲把進修班改設為陸軍大學,但是很多人依舊把陸軍大學稱之為進修班。

    陸軍大學的招生比較特殊,他不面對社會公開招生,也不接受考生自行報考,它的生源主要來之於奉軍內部的舉薦,而考生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那就是奉軍現役軍官,雖然沒有特指,但是普遍都是上尉、少校這兩個等級的軍官們。第二個就是必須獲得高級將官的推薦。當然了也不是舉薦了就能上,你還得進行入學考試,考過了才能正式就讀。

    而進了如今年的這個陸軍大學,就代表著能夠成為奉軍裡極為特殊的進修生中的一員。

    進修生這個身份對於很多奉軍的中低級軍官們而言,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因為一旦成為了進修生,先不說以後能不能順利晉陞為將軍,但是一畢業至少也是一個少校,後續有實力有機會的話,晉陞為少`將其實要比其他人容易的多。

    安玉龍雖然說自身軍銜不高,但他本身就是進修生中的一員,如果他再找上幾個進修生前輩一起聯名舉薦的話,讓龔徹厚獲得入學考試的機會不難,當然能不能考進去就是依靠龔徹厚自己的能力了。

    其他的幾個年輕尉官們聽罷這話,也是面露期盼之色,他們也不是沒有想過自己也能夠讓上頭看重並舉薦去參加入學考試,但說實話這種機會相當難得,奉軍裡如今的中低級軍官那麼多,只有表現的相當出色才能夠引起上頭的重視並修書一封進行舉薦,而尋常尉官們其實很難得到這種機會。

    就算是安玉龍要舉薦龔徹厚,自身的舉薦書份量也是不夠的,他還得找幾個進修生前輩們一起聯名,這樣才有可能,而你要想讓安玉龍拉下面子找其他進修生的前輩進行聯名舉薦,這難度自然也是不小的。

    安玉龍是原本就極為欣賞龔徹厚,加上今天情況有些特殊,龔徹厚站出來願意表示擔任主攻任務,他安玉龍也就順水推舟,給他龔徹厚一個機會了。

    懷著對陸軍大學的期待,龔徹厚就是拔出了自己的軍`刀,然後率領著他的第二連朝著對面皖軍左翼發起了進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