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三百零七章 日`本干涉 文 / 雨天下雨

    不管什麼時代,大規模的軍購都是有著濃厚的政治意義,尤其是利益相關國家。

    趙東雲還沒有入關的時候,為了擴軍可是大肆從日`本、德國購入軍火,尤其是以火炮為主,德國那邊不去說,德國人說實話在遠東沒啥影響力,而德國在遠東尤其是中國的利益實際上就是軍火商的利益,這和英國、日`本以紡織品,輕工業商品出口中國為主不太一樣。

    說到這裡,得重點說一說對於各國來說,所謂的遠東利益是不相同的。

    對於當代的超級帝國英國來說,在遠東方向的首要戰略就是扼制俄國的擴張,其次是中國的紡織品等輕工業市場,日`本重工業尤其是戰艦等軍火的市場,一旦知道了英國人的這種遠東戰略,那麼就很好理解英國在遠東方向的諸多外交行為了,包括扶持日`本對抗俄國,向日`本出售戰列艦,歷史上英國人扶持袁世凱統一中國以保障中國的商業環境不受破壞。

    對於日`本來說,當代日`本的核心利益就是自身發展!

    而日`本這樣一個內需有限的島國,其發展就需要外部市場了,當代日`本的核心經濟支柱有三大方面,一個是生絲出口,當代日`本乃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絲出口國,而歷史上1910年日`本的生絲出口總量將會佔據全球百分之七十五的產量,第二個是茶葉出口,日`本乃是當代全球第五大茶葉出口國,第三個就是棉布產業。

    前面兩項對於中國來說關係不大,頂多算是有競爭關係而已,但是當代中國的生絲不管是產量還是質量,其實都遠遠遜於日`本,要不然的話也不會在國際競爭中被日`本生絲即便了,而茶葉的話關係也不大。和當代中國有直接利益矛盾的乃是棉布產業。

    日`本的生絲和茶葉都是銷往歐美列強,但是他們的棉布以及其他輕工業產品銷往的卻是中國,他們裡固然還要和英國等西方國家在中國爭奪市場,但是最大的競爭對手其實還是中國的民族工業。

    這種情況在日俄戰爭爆發後顯得尤為明顯,之前日`本的貨物尤其是棉布都是銷往東三省、直隸等北方省份,但是日俄戰爭日`本貨供應斷絕了後,被中國的大量國產布匹和英國洋布搶佔了市場,尤其是在東三省裡暢銷各地的已經不是原來的東洋布,而是福元紗廠、葫蘆島紡織公司為代筆的北方民族資本紡織企業的國產機布,目前來說,國產布匹在北方地區的市場佔有量達到了六成之多。

    除了棉布等輕工業產品和中國存在競爭外,日`本還需要從中國進口大量的原材料,包括木材、豆餅、煤炭等等,目前東北大豆產業裡的相當多一部分的豆餅其實都是銷往日`本。

    日`本的這種外貿型經濟體系直接影響到了他們的軍政外交政策,這才有了後續和滿清爭奪朝`鮮,日俄戰爭後建立滿鐵,經營遼東半島乃是後續入侵中國,可以說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自於他們的這種外貿型經濟體系,需要市場和原料的來源地。

    而對於1907年的日`本來說,他們對待中國的政策也是相當明確的,為了擴大日`本貨物在中國的市場,同時為了扼制中國的重新崛起,他們就是期望中國能夠陷入混亂,國家都亂了天天軍閥混戰,這民族工業自然也就別想發展起來和日`本貨競爭了,而中國持續混亂的甚至最後分裂的話,那麼對於日`本而言就少了一個強大的鄰國。

    日`本的這種中國政策這和英國支持袁世凱初步統一中國是有著根本性的區別。

    除了英國這個超級帝國和近鄰日`本外,俄國對於中國的態度就是那永無止盡的領土貪慾,斯拉夫人對於擴張領土的**超過了任何一個民族,他們的所作所為就是為了能夠成立一個所謂的黃俄羅斯,至於所謂的經濟利益倒是不大。不過俄國在日俄戰爭吃癟了後,目前已經是把熊爪縮了回去,只是想著從善後借款裡撈取些許經濟利益,再讓趙東雲保持對遠東地區的物資,尤其是高烈度酒的出口,基本上他們就不會說其他的了。

    德國就更是如此了,雖然他們佔據了青島,不過那不客氣的說只能算是威廉二世的面子工程,區區一個青島並不是德國在中國的核心利益,德國在中國的核心利益是什麼:軍火出口!

    從晚清時代`開始,中國就一直有向德國進口軍火的習慣,這種習慣可以說是根深蒂固,其他國家的軍火商想盡了辦法都無法改變,當代也是如此不管是趙東雲還是段祺瑞又或者是南方聯邦,他們都是德**火商的大主顧,最近一年裡德國對華軍火貿易金額將近兩千多萬圓之巨,其中趙東雲一家就是從訂購了高達五百多萬圓的火炮,而南方聯邦更是大手筆,各家加起來訂購了足足超過千萬圓的巨額軍火,只是南方聯邦那群敗家子雖然購買了大量火炮,但依舊被段祺瑞打的節節敗退,導致大量購自德國的軍火落入皖軍之手,要不然你以為段祺瑞的十幾萬大軍是怎麼武裝起來的,基本上都是南方聯邦送人送裝備送過來的。

    這個時代的南方聯邦就是一運輸大隊長!

    基於德**火商的利益,那就是讓中國的戰爭繼續下去吧,打的越慘烈越好,當然了他們也不會說刻意去左右什麼,反正不管誰打贏了最後還是得找德國人購買軍火,也就是說,甭管中國局勢變的怎麼樣,反正這軍火市場還是德國人的,連英國人都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德國人大批大批賺槍炮的銀子。

    而法國、美國、意大利之流基本上可以忽略,他們在中國並沒有什麼核心的利益,非要說有的話就是中國的商業市場了,所以美國叫嚷著門戶開放,而法國人在兩廣地區和英國人進行激烈的商業競爭。

    而縱觀列國的遠東戰略以及對華政策,那麼就會發現,當代能夠想要阻擋中國事實統一,並且有能力這麼做的實際上只有一家,那就是日`本!

    先不提日`本會不會派遣干涉軍這麼去做,至少目前日`本扣下蘇系購買的軍械就已經足以證明,日`本已經對趙東

    雲逐步南下統一中國有了阻撓的意思。

    「他們不僅僅扣下了我們的這批軍械,而且我方駐日代表已經確定,這一批軍械已經離港駛往上海,毫無疑問日`本人是把我們訂購的軍械移交給了段祺瑞!」軍械部的趙東平此時此刻待在趙東雲的辦公室裡。

    趙東雲也是臉色深沉,這一批軍械還是奉軍入關前向日`本訂購的,足足有三十多門七十五毫米火炮,而起其中有十多門日本最新式的三十八年式75毫米野戰炮。

    日`本在日俄戰爭期間可是向德國訂購了足足五百多門火炮,不過當初德國的庫存量沒有多少,產量也不算多,所以實際到貨的並不多,日俄戰爭後期日`本又像德國購買了該炮授權專利自行仿製生產,這就是後世非常出名的三十八年式野戰炮了。

    隨著這兩年日`本兵工廠的大規模批量生產,日`本的三十八年式野戰炮批量裝備部隊後,替換下來的那些三十一年式野戰炮、過山炮則是大規模的拋售給了中國諸多軍閥。趙東雲就是購買了不少,另外聽聞日`本的三十八年式野戰炮已經成熟,所以也是提出購買了一批,日`本人之前是同意了,但是那時候日`本人還沒有想到趙東雲竟然會這麼快入關,而且入關的諸多戰役裡打的頻繁獲勝。

    這個時候,出於扼制趙東雲繼續擴張,同時扶持段祺瑞的考慮,日`本人扣下這一批軍火也就是在情理之中了。

    「外交部難道之前一點消息都沒有得知?」趙東雲對於外交部在此事上的毫無表現也是嚴重不滿,這麼大的事情之前外交部竟然是一點都不知道,等到日`本人把這批軍械直接發往上海後才是匆匆得知,而這個時候已經是晚了,估計這會人家段祺瑞已經是在上海歡天喜地的接受了這一批軍械。

    陸微祥也是一臉沉色:「此前日`本人那邊一直沒有提及過,而且該批軍械在抵達港口之前一直都是順理的,一直到他們驅趕了我們的軍械代表這才獲知!」

    貨物既然已經沒了,趙東雲也知道不可能讓日`本人再掉過頭來給自己,事實既然已經造成,那麼徒然生氣也是不可行的,當即他轉頭對趙東平道:「我記得我們還欠了他們不少軍械款吧!」

    趙東平當即點頭道:「上月到貨的日`本軍械只支付了第二批款子,尾款二十萬圓還沒給!」說到這裡,他想了想又道:「這一批被扣下的軍械我們前頭給的定金是三十萬!」

    趙東雲道:「嗯,把尾款先扣下,具體的外交部你們和日`本人去談!」

    貨物雖然沒有了,但是趙東雲可不打算讓自己的定金也打水漂了,哼,日`本人敢做初一,他就敢做初二!

    隨後他繼續道:「日`本這邊以後恐怕是很難購買到軍械了,而我們目前的火炮尤其是長身管的大口徑火炮頗為緊缺,外交部這邊多和德國聯絡,另外法國和俄國那邊也可以去談一談,我就不信有錢他們不來賺!」

    日`本人既然不賣給趙東雲軍火,那麼趙東雲就找其他國家買,只要有真金白銀在手,什麼買不到啊!

    只是如今的軍械被扣本身來說不算什麼,趙東雲更加擔憂的是背後所透露的意思!

    次日,趙東雲臨時召開了軍事會議,然而這一次會議只是對正在進行的徐州戰役說了三言兩語,然後趙東雲就是談起了東三省防務,尤其是鴨綠江防務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