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三百零五章 敵情不明 文 / 雨天下雨

    第三百零五章敵情不明

    海州,這個地方也算得上是千年古城了,縱然和咸陽、汴京、洛陽這些千古名城無法相提並論,但是勉強也能夠搭上一個『古』字的邊。

    只是當代國內府縣無數,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城沒有一百也有五百了,如果沒有特殊事件的話想要讓人們記住這些小城鎮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海州這個地方名最近就是頻繁出現在蘇系的軍政要員口中以及章裡。

    內閣交通部向秘書處遞交的報告書裡如此說:「日前得知軍方擬建港與海州,我處派員查詢海州沿海各地,得知海州州治正東六十公里外之雲山水深無浪,該地原有小港一座,稍作修繕可堪急用,然為長久計,應當倣傚葫蘆島、營口兩地章程,擴建該地港口為要。」

    原本來說這軍方拿下海州建港口,和內閣那邊應該沒什麼關係的,但是不管這港口是因為什麼原因籌建的,但是如今歸於軍用,但是以後呢,還不是一樣要歸還民用,所以交通部那邊急急忙忙派人去協調也就是情理之中的。

    而為了籌建海州這個海運補給轉運中心,軍方里除了派遣第十九旅大舉壓上準備拿下來該地外,實際上更多的動作是在後方進行。

    九月上旬,海運補給計劃剛通過,統帥部的諸多部門就是聯合派員,包括參謀部交通司、軍械部艦船處、軍需部航運司、海軍處就是聯合派遣了一支人數高達五十多人的技術團隊,用於海州補給轉運中心工作的開展。

    要進行大規模的海運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除了要籌備海運船隻外,還需要對海州那邊的小港口進行緊急的臨時性擴建,增添港口設備,要不然的以現在海州那邊的小魚港可吞吐不了多少物資。

    不過海州港口的緊急擴建問題不算大,因為奉軍可沒打算把這個海州變成一個真正的軍港,甚至都沒打算把它變成什麼大規模的民用港口,它只是要求這個海州能夠在後續幾個月裡正常供應奉軍在蘇北作戰的物資供應。

    這個時代的軍隊作戰消耗雖然很大了,但是和二戰期間依舊是無法相提並論,要不然的話日俄戰爭期間日`軍就不會同時發起多場登陸作戰了,當初日`軍登陸遼東半島的時候,前期圍攻旅順的部隊以及北上奉天的部隊所需的補給可都是依賴於登陸地的那些小港口運輸。

    對於奉軍來說也是一樣,只要海州的港口能夠停泊沿海航行的中小船隻就行了,可沒想過說讓海州停泊上萬噸的大船隻。

    只是這些事情乃是統帥部那些人的事情,和吳佩孚無關,他現在的任務就是拿下海州,至於拿下海州後統帥部的那些人怎麼處理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海州城外,吳佩孚把視線從地圖上收回來:「情況摸的怎麼樣了?」

    雖然說統帥部情報處已經給吳佩孚發來了海州相關情報,稱該州的州治以及屬下之贛榆縣、沐陽縣裡敵軍不多,應該只有一個團左右。目前皖軍在蘇北地區的兵力可謂是雄厚的,但是兵力雄厚也不是說皖軍可以做到隨便每個地方都駐紮成千上萬人了。

    跟軍統帥部情報處的查探,目前皖軍的主力部隊駐紮於徐州,其中包括了段祺瑞親自率領的第四師,另外有次要兵力駐紮於宿遷、清江浦兩地,整條防線大體上是沿著京漢大運河的流向而佈置的,其中的徐州是橋頭堡,宿遷和清江浦則是側後防線。而徐州西南方向的安徽北部地區,則是由張懷芝留守安徽的近萬魯軍駐防宿州一帶。

    在淮北、蘇北地區的皖軍、魯軍的聯合防線寬度長達兩百公里以上,這麼長的戰場寬度自然不可能說到處部署兵力,基本上都是要點防禦,也就是在重要城市佈防,數個主要據點一起形成了整條的防線。

    由此就可以看出來了徐州在這條防線的重要作用,徐州不單單是橋頭堡,更是也是這條防線的中堅節點,一旦徐州失守,那麼就代表著這條防線一分為二,後續魯軍就只能獨自固守淮北、皖軍也只能退縮到清江浦一帶了。

    皖軍北上徐州,把徐州當成了橋頭堡,但是對於徐州之東北的沂州和東部的海州卻是沒有投入太多精力。山東沂州那邊不是皖軍不能提前攻佔,而是等段祺瑞在徐州那邊準備好了好後,奉軍已經是在山東大舉南下,短短數日裡就是連克兗州等山東南部大片地區,面對來勢兇猛的奉軍,段祺瑞也是不敢輕易分兵北上。

    至於海州嘛,那邊地區純粹是被段祺瑞放棄了!

    理由很簡單,那就是補給線過遠!

    這年頭不僅僅奉軍受到補給問題的困擾,其他軍閥部隊尤其是皖軍同樣如此,皖軍在蘇北地區的作戰中,其後勤供應嚴重依賴於京杭大運河等水網,你從段祺瑞的蘇北防線部署就可以看得出來,人家根本就是沿著運河一路部署防線的。

    從揚州到清江浦,再到宿遷、徐州,這一路上都是運河通暢的地區,上述幾個地方的皖軍能夠利用運河及時的得到大量補給。

    如果說皖軍離開上述幾個地方,一股腦投入海州那地方就等於是主動放棄了後勤補給優勢,到時候就和從山東南下的奉軍一樣,估計得數著子彈打仗了。

    而且海州也不是什麼重要的工業基地,財賦重地,段祺瑞也就是隨便派了一個團到海州應應景了。

    而皖軍的真正主力部隊則是雲集徐州一線,準備迎戰奉軍從山東南下的第二軍、從商丘東進的第一軍。

    奉軍如果不是為了建立海運補給中心,估計也不會派遣一整個第十九旅到海州這地方來,而到了海州後,吳佩孚發現對面的皖軍還不笨,知道集中兵力固守一處,不給自己各個擊破的機會。

    「番號已經是

    是查明白了,是兩江陸軍第五師的一個團!」

    聽到這個兩江陸軍第五師後,吳佩孚眉頭一皺:「怎麼回事?他們的第五師不是在江西嗎?」

    相對於對南方聯邦部隊的番號不清,編製雜亂,北洋數大軍閥的部隊番號和編製一般都比較正規,儘管戰鬥力有強有弱,但是部隊的番號一般都是比較正規,奉軍佔據了中央軍番號就不說,段祺瑞麾下的皖軍除了第四師、第二混成旅用的是中央陸軍番號外,其他部隊大部分都是用『兩江陸軍』為前綴,通過招降收編,新編等方式,累計編有兩江陸軍第一師到第六,另外還有若干個有地方省份前綴的混成旅,比如江北混成旅,浙江第一混成旅,江西第一混成旅等。

    而這些部隊的動向也是奉軍情報處的重點關注對象,根據情報處的情報,這兩江陸軍第五師半個月前還在江西和南方聯邦打著呢,就算當時段祺瑞立即調這個部隊北上,在沒有鐵路的情況下,哪怕是用著內河運輸,但是除非這個第五師長了翅膀飛過來,不然的話也不可能這麼快抵達蘇北駐防海州。

    「可確認了是兩江第五師?」吳佩孚問道。

    「的確是他們的第五師!」

    吳佩孚嘀咕著,那些情報處的官員一個個都是飯桶,還說海州這地方沒什麼敵軍,只有千把人雜牌呢,可是現在卻是冒出來了一個兩江第五師,雖然前頭只有一個團,但是誰知道後頭還有沒有跟多的第五師呢。

    不過雖然對於敵人的身份感到意外,但是仗還是得繼續打,吳佩孚道:「把敵軍第五師的消息呈報上去,另外再讓炮營準備好,下午我們就發起進攻!」

    哼,來的如果是一整個兩江第五師的話,吳佩孚興許還會謹慎一些,畢竟兩江陸軍的戰鬥力就算差,但是一萬多人也是個麻煩事,畢竟他的第十九旅雖然得到了師屬炮兵營的配屬,但是兵力也不過五千多人而已。

    但是對面的卻是只有區區一個團而已,而且也沒有什麼重火力的支援,所以吳佩孚可不打算在這樣的敵人面前玩什麼謹慎。

    下午時分,在第十炮兵團第二炮兵營的十六門野戰炮以及第十九旅的六門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的轟炸下,吳佩孚指揮第十九旅的步兵們發起了進攻,進攻的相當順利,當天晚間,第十九旅就已經宣告徹底攻佔該城,吳佩孚晚上就是直接住進了海州城。

    駐防的敵軍第五師一步兵團在抵抗不住後,除了少量傷亡以及投降外,大部分則是向南逃往,吳佩孚雖然想要追擊但是夜色降臨,而且他的任務也不是殺傷多少敵人,而是控制海州,然後繼續東進控制沿海港口,所以也就讓那個皖軍的步兵團順利逃走了上千人。

    只是吳佩孚這邊打的順利,但是京師統帥部裡的幾個將軍們卻是有些皺眉。

    「兩江第五師出現在了蘇北,怎麼之前一點消息都沒有!」方壁永有些怒火:「安處長,你的情報處每個月好幾萬的經費都花到那裡去了,這麼大的事都能沒察覺到?」

    安於同一邊沉默著不開口,心中也是詛咒著段祺瑞,這個段祺瑞肯定是弄了混淆視聽的手段,秘密從江西前線抽掉了部隊北上增援。

    「如今又出現一個第五師,這樣的話皖軍在蘇北那邊豈不是要超過七萬之數!」石陽林說著也是皺眉:「雖然作戰處這邊也預料到敵軍會有所增援,但是如今變數怕是超過了預期!」

    「一個第五師不算什麼,怕就是怕之前皖軍的相關情報都是被人家段祺瑞給糊弄了,現在徐州那邊到底有多少敵軍,段祺瑞的第四師在那裡?還有兩江的其他幾個師都在什麼方向?」方壁永再一次看向安於同。

    安於同也是被問的有些愣了,說實話現在他還真不敢打包票說徐州那邊有多少敵軍,就連段祺瑞的第四師是不是還在徐州他內心裡也是有了問號。

    但是今天這種場合裡,他可不能說什麼都不知道,要不然他的這情報處處長也別想當下去了。

    所以他硬著頭皮道:「根據我們的諜報,徐州那邊目前有兩江陸軍第一師、第二師以及段祺瑞親自率領的第四師!」

    他說是這麼說,但是方壁永和石陽林他們卻是已經有了疑惑,不敢一股腦的相信情報處的情報了!

    這個事情匯報到趙東雲手裡的時候,趙東雲也是皺眉,雖然他不太相信段祺瑞會玩什麼花樣,但是本著謹慎為上的原則,他道:「前方敵情不明,我看徐州那邊還是要穩一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