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兩百八十八章 濟南攻堅戰(一) 文 / 雨天下雨

    山東濟南,顧藍玉身著他的將官常服,佩戴著中`將銜的肩章,他接任陳光遠擔任第三師師長後,也是順勢升為中`將銜。

    如今包括奉軍在內的北洋軍對於軍銜的控制還是比較嚴格的,年初北洋正式頒發新式軍銜後,整個北洋體系裡被授予陸軍上`將軍銜的只有兩個人,那就是段祺瑞、王士珍兩人,至於王英楷和趙東雲那時候已經擔任大總統和副總統,所以他們自身是沒有授銜的,而趙東雲入住京師後,改組統帥部並自認為『大元帥』,這個大元帥其實也不是軍銜,而是一種職務。

    除了兩位上`將之後,中`將的人數也不多,當時授銜的時候,只有師長以上的高級將領才被授予中`將軍銜,比如第一師師長盧永祥、第三師師長陳光遠、第五師師長張懷芝、第七師師長王占元、第八師師長王汝賢、第九師師長林永權、第十師師長徐邦傑、榆關防務司令孟恩遠等少數幾人而已。其他的混成旅旅長、步兵旅旅長、騎兵旅旅長以及其他各種亂七八糟的人基本上清一色的少`將。

    至於各軍閥省軍的將軍們的軍銜在陸軍部銓敘部門裡登記的軍銜大多數也是少`將、甚至上校等。

    當然各軍閥也是有著自己的任命,比如段祺瑞就私底下授予過他的幾個兩江陸軍的師長為中`將銜,但是這種地方軍銜是得不到外界承認的。

    後續中央又是對一批將領晉陞了軍銜,比如張懷芝升任第三軍軍長後,王英楷就是按照段祺瑞、王士珍的前例升任他為上`將,同時引入加銜制,升任王汝賢為陸軍中`將加上`將銜,升任吳鳳嶺為陸軍中`將加上`將銜,唐山戰役前夕升任盧永祥為陸軍中`將加上`將銜,以及對其他的一批將領加銜。

    所謂的加銜,比如說陸軍中`將加上`將銜,就是說你的職務軍銜還是中`將的級別,但是可以享受上`將的禮儀待遇,而目前王英楷時代以及目前趙東雲時代的加銜制還僅限於將官階層。

    通常是給少`將加中`將,中`將加上`將銜,暫時還沒有出現上校加少`將銜這種事。

    趙東雲入住京師後,對自己的手下大肆封賞,先是晉陞孟恩遠為陸軍上`將,後又升任徐邦傑為陸軍中`將加上`將,升顧藍玉為陸軍中`將。

    然而儘管已經大肆封賞了,但是奉軍體系內的中`將級別的將領還是屈指可數,含金量還是非常高的。

    顧藍玉現在可是很滿意自己的現狀,不但升任中`將而且還擔任了第三師師長這個奉軍主力師的師長之位,在奉軍內的地位已經隱約僅次於孟恩遠,徐邦傑之下了。

    如果自己在後續南下戰役裡表現良好,那麼下一個軍長之位就有可能是他了,不過現在談後續南下作戰還為時尚早,現在他要做的就是,盡早把濟南給拿下來,然後把山東納入己方掌控之中。

    顧藍玉有這個想法,其他的奉軍將領們大多也是有著類似的想法,想要在後續作戰中立下大功,從而獲得重用。

    「如今我們的首要任務還是突破敵軍的黃河防線!」下方的第五旅旅長孔眺北一邊說著還一邊看著顧藍玉,看著顧藍玉肩膀上的中`將軍銜肩章,不經意間就是露出了羨慕的神情。

    要知道之前他孔眺北也是第三師師長的有力競爭人選,但是霸州戰役的時候第三師整體表現不佳,第五旅的表現也只能算得上平平,不但導致第三師師長陳光遠被調離原職,孔眺北的進一步陞遷也是受到了影響,而於此同時顧藍玉卻是表現上佳,這在第三師師長競爭之中,孔眺北因此敗北。

    孔眺北的聲音落下後,接替顧藍玉擔任第六旅旅長的裴連英也是開口道:「如今張懷芝的第五師以及安徽省陸軍沿著黃河防線部署,如果要正面渡江的話恐怕難度很大,如今最好的辦法還是繞過正面戰場,從側翼渡江!」

    「如果繞行的話,短了效果不大,對面的敵軍很容易就能夠快速機動到我們的渡江位置,如果繞行距離過大的話,就會影響後勤部隊的運輸,行軍的時間也過長,繞一個大圈渡江作戰的話恐怕對部隊的考驗還是比較大的!」孔眺北接口道:「按照我的意見,還是應當大橋鎮那邊進行突破,那邊的敵軍部署不多,渡江還是相對容易一些的!」

    此時顧藍玉卻是道:「在濟南正面渡江難度太大,我軍雖然兵力佔據了優勢,但是也要盡量避免無謂的傷亡,要盡可能的保存力量以應對段祺瑞的兩江部隊。」

    蘇系奉軍的敵人可不僅僅只有一個張懷芝,南下作戰中更大的敵人其實是段祺瑞,段祺瑞如今佔據兩江多日,趙東雲發起入關作戰的時候,人家段祺瑞也沒有閒著,所屬的部隊已經南下浙江南部和江西,雖然南方聯邦部隊節節抵抗但是根本抵擋不了段祺瑞的部隊。

    不管奉軍拿不拿得下山東,遲早是要和段祺瑞對上的,拿下了山東繼續南下就是進軍蘇北了,段祺瑞肯定是要抵抗的,而拿不下山東的話,段祺瑞也是要慢慢派遣援兵北上山東的。

    所以只要在政治層面上沒有解決趙東雲和段祺瑞之間的矛盾,那麼兩家發生大規模戰事是肯定的。

    在這種情況下,南下山東、兩江方向的第二軍就必須在前期作戰中謹慎為上,盡可能的保存實力以迎戰段祺瑞的兩江部隊。

    顧藍玉考慮了諸多部下的意見後,就是向頂頭上司第二軍軍長徐邦傑提出了作戰計劃,和顧藍玉以往的作戰計劃一樣,這個作戰計劃的核心也是『迂迴』兩個字。

    而且迂迴的距離比以往的作戰計劃都要遠,顧藍玉建議派遣主力繞過濟南,然後在濟南西南側三十公里外的趙官鎮一帶進行渡江。

    而和以往考慮只是派遣偏師渡江不同,這一次顧藍玉是建議用主力部隊渡江,只在濟南正面留下少量部隊進行牽制,然後主力部隊渡江後直接殺向濟南

    的南方,同時也能切斷濟南和南方地方的聯繫。

    徐邦傑看到這個作戰計劃後,又是著急了第二軍的大量高級將領進行了討論,最後對計劃進行小規模休整後執行。

    於是乎八月九號,徐邦傑麾下的第二軍主力悄然離開正面戰場,然後向西南方向前進,進行迂迴渡江的部隊眾多,包括第三師、第十師之第十九旅,而正面戰場之留下了第二十旅用作伴攻。至於準備增援山東戰場的第一混成旅,如今剛才廊坊出發呢,要走到濟南來少說也的十天半個月,徐邦傑可不打算等那麼久,因為等的越久,張懷芝從安徽回調的部隊也越來越多,段祺瑞抽調北上的部隊也越來越近。

    八月十一號,徐邦傑第二軍在趙官鎮一帶的黃河上架設浮橋,然後主力迅速渡江,對面的張懷芝麾下的部隊也是發現了第二軍的迂迴渡江,並派遣了部隊緊急趕來攔截,不過被先頭的第三師所屬第五旅輕裝渡江後擊潰,當第五旅佔據了河對岸後,第二軍的大量主力部隊以及火炮部隊也是開始渡江。

    十三號,渡江後的第三師迅速東進,並攻佔了沿途的主要城市,這個時候,張懷芝也是抽調了主力部隊前往攔截,並在臘山一帶利用構築多時的工事進行防守。

    到了這個時候,雙方才算是正式的爆發了大規模戰事,而且是一場奉軍主導的攻堅戰。

    濟南,北臨黃河,南臨泰山,不過奉軍是從東面渡江迂迴還是從西面渡江迂迴,到時候都需要發起一場攻堅作戰,而對面的張懷芝不可能看到這一點,所以他部署的濟南防線裡,實際上早就預料到了這種情況,要想阻擋奉軍迂迴渡江是不可能的事,但是他卻是可以收縮兵力在濟南城內進行堅守。

    而奉軍要拿下來濟南,就不可避免的打一場攻堅戰,而濟南戰事拖的越久對張懷芝而言越有利,因為張懷芝和段祺瑞的部隊正在不斷北上增援中,沒多拖一天張懷芝手中可用的力量就更多一些。

    第三師輕裝步兵部隊在臘山進攻受阻後,並沒有立即發起強攻,而是等待了後續炮兵部隊以及第十師部隊的抵達,當然更重要的是第三師在連續迂迴渡江多天後,部隊的補給已經開始緊缺,急需補充,同時士兵的體力也是下降嚴重。

    第三師在臘山休整了足足兩天後,這才遲遲到來的一個炮兵團以及兩個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營的支援下對臘山發動了進攻,由此徹底拉開了濟南攻堅戰的序幕!

    臘山前線,隆隆炮聲從響起後就一直沒停下來,雙方的機槍聲時斷時續,嗒嗒聲一直都是持續在空中回傳。

    第三師第十一團第二營的前沿陣地裡,佩戴者少校軍銜的趙東植神色有些緊張看著手中的懷表,看著手中懷表的時針一分一秒的流逝,他拿著懷表的手不知不覺中也是越拿越近,隨著指針停留在五點三十分的時候,趙東植心中暗數了數下後,後方突然就是傳來隆隆巨響,那是後方炮兵團和120毫米迫擊炮營準時發起炮擊的聲音,緊接著無數炮彈劃過天際,越過他們的頭頂落在了對面數百米遠的皖軍陣地。

    一時間裡,似乎整個時間都被爆炸的煙塵所籠罩,趙東植拿出望遠鏡觀看者炮擊的效果,但是眼神卻是不太好,很明顯這一陣的炮擊並沒有取得預想中的效果,雖然對面的陣地上不斷傳來爆炸,但是趙東植卻是一個人影都沒看到,很明顯那些皖軍都躲進了防炮洞裡頭。

    十五分鐘後,炮擊停止了,趙東植的望遠鏡裡已經隱約看見對面的皖軍開始走出防炮洞,因為按照步炮協同的北洋戰術來說,等下就是步兵發起衝鋒的時候,但是趙東植看見卻是冷笑一聲。

    兩分鐘後,已經停止炮擊的奉軍火炮突然再一次開火,而且是打的急速射,短時間內就是再一次向對面皖軍的陣地投射了大量炮彈,剛走出防炮洞準備佈防的皖軍立馬就是被炸的人仰馬翻,士兵們又是趕緊向防炮洞跑了回去。

    然而這個時候,趙東植已經是深吸了口氣,然後抽出了自己的指揮刀:「按照預定計劃發起進攻吧!」

    隨著他一聲令下,第二營的連排長們是齊齊吹響了口中的銅哨,大量身穿青灰色軍服的奉軍士兵們從臨時戰壕裡爬了出來,然後零零散散著朝著前方快速突進,而就在這個時候,一直沉寂著皖軍炮兵也是開火了!

    瞬間裡,奉軍衝鋒的數百米道路上,不斷有著皖軍的炮彈落下並爆炸,而對面的皖軍的重機槍也是響起了嗒嗒聲。

    奉軍的士兵們不斷倒下,爆炸時不時就在身邊響起,然後趙東植依舊揮舞著指揮刀讓部隊發起衝鋒!r1058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