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一百四十九章 這是屬於北洋的時代! 文 / 雨天下雨

    從庚子年到乙巳年增祺一直都是比較倒霉的,庚子年的時候俄軍一路西進,把增祺手下的好幾萬軍隊打了個稀里嘩啦,隨後增祺走了不少關係才沒被免官,而後幾年一直都是想要做出一些成績來挽救自己的政治生涯。

    比如招撫土匪以及編練常備軍,這些都是增祺試圖恢復對奉天局勢的掌控而做出的努力,然而隨著日俄戰爭的爆發一切都是化為了泡影。

    這還不算,趙東雲強勢抵達錦州後,幾乎把整個遼西都納入防區,到了1905年之後幾乎是全盤接管了奉天防務,不僅如此,就連奉天常備軍裡的馮德麟等將領也是得看趙東雲的臉色。

    手中沒有強力軍權的增祺也就成為了徒有虛名的盛京將軍,過去一年來他能夠幹的是也就是救濟難民之類的了。

    長久積累下來,無所事事的增祺自然讓朝廷不滿,進而召回京城述職,然而這表面上似乎只是回京述職,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朝廷對增祺的不作為是非常不滿的,這一次增祺回京後估計是沒有什麼希望調回盛京來了。

    所以儘管還沒有什麼風聲說增祺會遭到免職,但是對盛京將軍之位有窺視之心的人卻已經是相繼行動了起來,其中行動最快的自然是近在錦州的趙東雲。

    「這一次你去京師要做什麼你自己也應該清楚的!」趙東雲讓趙東平坐下後道:「我也就不多說了,不過你要記得京師不是錦州也不是保定,去了京師就把你往日的那些派頭都給收起來,不要讓人以為我趙東雲手下的人都是跋扈之輩。」

    趙東平點頭道:「三哥您放心,這一次去京師我就是去裝孫子送錢,就算別人打我一巴掌我也會笑著!」

    趙東雲聽罷卻是低哼一聲:「我是讓你低調,不是讓你丟我的臉面!」

    趙東雲繼續道:「你要時刻記得,你是代表我去京師的,什麼不能做,什麼必須做就要仔細思量好了,另外你也不用太過擔心,我已經給晨濱叔去了電報,到時候他也會和你一起去京師,待人待物都學著點!」

    趙東雲知道自己這個堂弟平日裡依靠著自己的權勢,不管是在錦州還是在保定,那都是沒有太大顧忌的,除了北洋少數大佬能夠讓趙東平忌憚外,大多時候是不把其他人放在眼裡的,然而這一次去京城,可是打算去賄賂朝中權貴,所以得收起往日的囂張氣焰保持低調,但是低調的同時也不能任人欺凌,好歹他代表的可是趙東雲的臉面呢。

    那些朝中權貴成事不足但是敗事有餘,要是袁世凱舉薦他任職盛京將軍的時候,那些朝中權貴來幾句『趙東雲年紀過輕、資歷不足』之類的話,那麼可就不太妙了,所以趙東雲是把他們給餵飽了先。

    四月初,增祺收了趙東雲贈予的兩萬兩程儀後,增祺臨走前舉薦趙東雲在他回京述職期間署理盛京將軍一職,次日朝廷上諭回復准其所奏。

    由此趙東雲就成為了增祺回京述職期間的署理盛京將軍了,而這個時候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署理』是臨時性、短暫的只在增祺回京述職期間有效,一旦等增祺述職完畢返回盛京,他的這個署理盛京將軍自然也就作廢了,當然了以上可能性太小,較大的可能性是增祺述職後被免官或者調任到其他地方,朝廷再調任一位大員前來就任盛京僵局。

    歷史上,增祺回京期間是由奉天府尹兼盛京戶部侍郎廷傑署理盛京將軍一職,一月後由戶部尚書趙爾巽接任,現在趙東雲實際上是擠佔了廷傑的位置。

    同樣的,盛京將軍之爭實際上在增祺離開奉天的那一刻起,才正式先開了序幕,之前趙東雲署理盛京將軍不過是前奏而已。

    增祺回京後,趙東雲的送錢計劃照常進行,不過還沒有掀開正式盛京將軍之位的爭奪序幕,他們都在等著增祺被朝廷正式撤去盛京將軍之位。然而等了大半個月卻是沒等到增祺被撤職,而是傳來了增祺丁憂的消息。

    好吧,儘管這個消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外,但是不管是丁憂還是調任,增祺走人是肯定的了。

    一時間裡,朝內瞬間就是傳出了風聲,要推薦趙爾巽接任盛京將軍,然而這個輿論風向還沒有形成主流呢,袁世凱就是上了一道奏章正式舉薦趙東雲接任盛京將軍一職,他說:今東省日俄勝負未分,稍有不慎將由戰禍之危,新任將軍身兼彈壓遼西、控衛京畿重任,需慎之慎之。

    這前面的話表面說盛京將軍的人選很重要,需要謹慎選擇,但是有時候政治家的話是不能看表面的,因為袁世凱這話的潛意思就是:遼西是我北洋給朝廷守著,如果這位置不給我手下的將領,老子就要從遼西撤兵了,到時候日俄兩軍打到京師可別怪我。

    然後又是毫無顧忌的直接舉薦趙東云:時值東省危局之際,非善於兵事之人不可。二品候補道員趙東雲,自赴錦後即練兵兩萬,肅匪撥亂,捍遼西控京畿頗有所功,如此國之棟才大可任一將軍矣。

    袁世凱舉薦趙東雲的目的非常簡單,就跟後世袁世凱大力推動徐世昌去當東三省總督一樣,袁世凱要的是把奉天乃是整個東北都納入北洋體系勢力範圍內。

    也許對於趙東雲來說就任盛京將軍可以讓他成為封疆大臣之一,進而獲得可以大幹一場的地盤,然而對於袁世凱而言,趙東雲的地盤就是北洋的地盤,趙東雲的第三鎮和錦州巡防營就是北洋的軍隊,所以支持趙東雲出任盛京將軍是符合北洋的利益的,是符合他袁世凱的利益的。

    面對袁世凱的強勢舉薦,朝中一事輿論紛紛,不過隨後笑納了趙東雲十萬兩銀子的慶親王奕劻也是對袁世凱的奏章附議後,趙東雲出任盛京僵局一職就成為了定局。

    整個過程比趙東雲想像的還要簡單的多,一點也不想那些陰謀小說裡寫的那樣充滿了勾心鬥角。

    在爭奪盛京將軍的過程中,實際上和趙東雲自身是關係不大的,發揮主導力量的是袁世凱,準確的說一開始趙東雲並沒有想過去爭奪盛京將軍職位,而是袁世凱看到了把奉天納入北洋體系的機會後,把趙東雲推上了前台去爭奪盛京將軍一職。

    甚至趙東雲派人去京師賄賂,都是袁世凱暗示提點的!

    當趙東雲往京師砸了幾十萬兩銀子後,擺平了那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諸多朝廷權貴後,袁世凱的一封舉薦奏章就是把這事給定了下來,沒有給趙爾巽以及其他所謂的競爭者一絲一毫的機會。

    從中也可以看的出來,這個時代的北洋體系是多麼的強悍,它已經不僅僅是掌控了北中國數省,更是把嚴重影響了中央朝廷的各種重大決策。

    日俄戰爭前還好,北洋體系雖然實力強大但是也沒到可以決定其他省份封疆大臣的程度,但是隨著日俄戰爭的爆發,北洋體系的實力幾乎是一天一個台階,這從北洋體系的軍事力量發展就可以看得出來,日俄戰爭前北洋不過四鎮新軍,然而現在已經有六鎮常備軍,此外再加上京旗常備軍、錦州巡防營以及其他幾支旁系軍事力量,那麼1905年初的北洋已經是擁有十萬可戰之士。

    任何人在反對袁世凱的時候,都得先考慮北洋所擁有的強悍軍事力量。

    五月七號,朝廷正式批准了增祺的丁憂,同一天內加趙東雲兵部右侍郎銜,委『鎮守盛京等處將軍』,任兼任北洋常備軍第三鎮統制、錦州巡防營督辦,同時接替增祺兼奉天巡防營督辦、奉天督練公所督辦等一系列兼差。

    這個時候,趙東雲的官職要說起來就比較麻煩了,他是『鎮守盛京等處將軍』,加銜是『兵部右侍郎』、品級按照盛京將軍來算就是『從一品』,然後他還有一個新軍軍銜『上等第二級,秩同副都統』此外還有一大堆的職位,比如北洋常備軍第三鎮統制、錦州巡防營督辦,奉天巡防營督辦、奉天督練公所督辦、第三鎮隨營學堂督辦等等。

    清末的官員,尤其是那些封疆大臣一般都是身兼數個甚至十幾個職位的,北洋大佬袁世凱是這樣,現在的趙東雲也是這樣。

    而和趙東雲同一時期外放就任封疆大臣的劉永慶也是如此,四月和五月國內出現的政治動盪可不止奉天一省,江蘇那邊也是出現了分省事件,年初朝廷在江蘇北部設立了江淮省,但是遭到了大量官紳的反對,最後四月份被迫撤銷,緊接著設立江北提督一職。

    袁世凱在推動趙東雲爭奪盛京將軍的時候,也是把北洋體系內的老將劉永慶推到了江北提督這個位置上,而且授官的時間都是五月七號同一天。

    也就是說五月七號這一天裡,北洋體系裡一下子就多出了兩位封疆大臣來,由此足以證明1905年期間北洋體系的強悍,橫掃朝局不敢說,但是已經可以影響朝政大局了。

    1905年這是屬於北洋的時代!

    當朝廷電諭發送到錦州這裡後,面對著一大群下屬們的恭賀,趙東雲卻是已經思考著該怎麼收拾增祺留下的這個爛攤子了。rg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