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一百三十章 軍費之困局 文 / 雨天下雨

    朝廷戶部和保定那邊沒有給錢這事可以說是出乎了趙東雲的預料之外,按照他之前的計劃,自己只要把這個混成協練出來,那麼不管是朝廷還是袁世凱看到這麼一支已經成軍的部隊自然是不可能放任不管的,到時候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這個給幾萬,那個給幾萬,最後湊足了錦州巡防營擴編後所需的軍費。

    但是他沒有想到的,這年頭錢不是那麼好拿的,保定那邊就算袁世凱願意,但是段祺瑞,王英楷,王士珍、吳長純他們都清一色的反對,說什麼北洋嫡係數鎮擴編所需都不夠,那裡還有餘錢用來擴編只能算是北洋支系的錦州巡防營啊。

    朝廷那邊就更不用說了,下面各省要編練新軍要想從朝廷那邊拿到錢,難度不亞於登天。

    奉天那邊增祺自己一股腦的想要弄奉天常備軍呢,根本不甘心把錢挪出來發展錦州巡防營。

    這樣一來,就是打破了趙東雲的後續諸多計劃!

    「大人,現在上頭讓我們自籌,這可不好辦啊!」已經被趙東雲任命錦州巡防營第一混成協統領的孟恩遠此時也是滿臉苦色。

    他雖然事先已經知道自己任職的這個所謂『錦州巡防營第一混成協』地位尷尬,但是也沒有想到朝廷、北洋、奉天三方都不願意拿出幾萬兩銀子來支持擴編所需,說這話的時候也是有些後悔了,早知道就該拒絕來當這個混成協統領的。

    趙東雲也是皺著眉頭:「此事的確有些棘手!」

    他說罷後再看了一眼在座的其他幾位手下,錦州巡防營擴編之事關乎第三鎮體系的擴編,自然也和第三鎮的其他高層有關,自從得知請求經費的奏章被否決了後,趙東雲就是召集了手下們進行會議,試圖商討出一個解決錦州巡防營擴編經費的辦法來。

    趙東雲看了在座諸位手下,隨後他把目光落在了掌管第三鎮小金庫的趙東平身上:「趙總辦,現在我們還有多少錢,收支如何?」

    要想解決問題,自然得要先知道自己有多少錢,需要多少錢!

    趙東平聽罷後站了起來,此時的他看起來比數年前健壯了許多,已經看不出來只是個二十歲出頭的小伙子了,相反看起來有二十七八歲的模樣,只見他道:「我們第三鎮的財政一直都是比較緊張的。

    現在我們每個月從朝廷戶部、直隸保定獲得十八萬兩銀子的維持經費,另外奉天那邊每月還會給我們四萬兩的協防費,兩者相加總數為二十二萬兩銀子。

    這個數字,支撐標準編製的第三鎮以及擴編前的錦州巡防營是夠用了的,但是後來我們又裝備了迫擊炮以及加大了重機槍的裝備費用,這一部分的經費上頭沒給,只能我們自己拿,不算前期購置軍械所需,每個月也需要增加大約一萬兩銀子的維持費用。

    錦州巡防營擴編為一個混成協後,同樣不計算購置軍械所需的費用,每個月大約需要增加四萬兩銀子的維持費用。

    此外我軍的訓練強度普遍高於其他友軍,由此增加了槍炮的消耗以及子彈以及炮彈的訓練彈和實彈消耗,同時軍士伙食、軍服也需要進行額外補充,這一方面按照一鎮一協來算,每個月我們又有額外拿出大約兩萬兩。」

    說到這裡後,趙東平停頓了會讓眾人消化自己的話,然後才是說出了匯總的話:「按照現今的收支,我們的正式收入每月為二十二萬,固定支出為二十九萬兩,如果算上其他零碎花銷,將會達到三十萬兩銀子的固定支出,按照上述,我們每個月的缺額將會達到每個月八萬兩銀子。」

    三十萬兩銀子,這就是趙東雲手下第三鎮一萬三千餘人以及錦州巡防營五千多人,總數一萬八千多人的軍隊每個月所需的維持經費!

    等眾人略微消化了後趙東平繼續道:「往常所需購置軍械、擴編所需的經費都是我們自籌解決,而自籌經費方面波動比較大,來源較為穩定的有三個方面:錦州以及遼西各縣支付給我第三鎮的『協防費』每個月約有五千兩,錦州巡防營在錦州、遼中、盤山各地設立的關卡所收取的過船費、過路費目前每月約有四千兩,此外我軍去年開始為遼西各大商旅提供有償保護服務,准許各大商旅的商隊跟隨我軍後勤運輸隊前進,這一方面每個月收入多則八千,少則四千。」

    以上這三個方面有兩個則是地方駐軍比較常見的額外收入了,一般是當地官府支付的協防費,私自設立關卡收取的買路費。至於第三項的保鏢服務,這是基於東北土匪眾多,商旅運貨比較危險的特殊環境下,自從第三鎮進駐遼西各地後,很多商旅都是喜歡跟隨第三鎮的後勤運輸隊一起行動,以躲避土匪的襲擊,後來負責撈錢的趙東平看到商機,乾脆明碼標價提供保鏢服務,除了給一定的錢可以跟隨後勤運輸部隊外,只要給得起錢,甚至都能夠專門安排一支部隊保護你的商隊。

    甚至為了保鏢業務發展擴大,趙東雲還特地在遼西留下部分的小土匪,那些小土匪雖然不礙事,但是對於過往商旅卻是極大的威脅。

    「三者相加,每個月大約能夠獲得一萬五千兩銀子左右,算上這些,我軍缺額在六萬五千兩左右!」

    趙東平說完了這些後就是閉上了嘴巴了!

    實際上趙東平還有許多隱蔽以及私底下的收入沒有說出來,比如說剿匪的收入以及和日`本以及俄國的軍械貿易收入,之所以沒說是因為這些收入不屬於固定收入,這個月有但是興許下個月就沒了。此外以上這些隱蔽收入大多數也是用來購置軍械以及充當緊急備用的小金庫,不可能拿出來充當部隊的日常花銷!

    而且那些隱蔽的收入,比如和日`本以及俄國的軍械貿易收入,雖然在第三鎮

    高層裡已經不算什麼秘密,但是依舊不能公開拿出來說。

    如果算上那些隱蔽收入的話,其實趙東雲手裡頭的資金還是非常富裕的,前期的剿匪收穫加起來少說也有四十萬兩銀子,和俄國的軍事貿易和日`本的軍事貿易每個月都能夠給趙東雲帶給至少三十萬兩銀子。

    不過賺得多花的也多,前期的剿匪也是需要支出的,成本就得十萬銀子,所以純利潤實際上只有三十萬左右,而且這玩意是一次性收入,以後就沒了。

    而和俄國以及日`本的貿易也是有著成本的,比說說上個月就被劫走了十萬兩銀子的軍械,比如說趙東雲多次打擊遼河一帶的土匪,以肅清貿易的走私通道,同時參與運輸軍械的士兵軍官們也得分去部分銀子,總不能讓人家冒著生命的危險走私軍械而不讓人家賺幾十兩銀子而已。

    這些成本排除了後,現在日俄兩國的軍械貿易實際上到趙東雲手上的每個月只有二十多萬左右。

    按照常規來說,這二十萬用來填充第三鎮的缺額是多太多了,但是這錢並不是第三鎮的常規收入,而是額外收入,不能列入常規花銷裡頭去。

    因為這一部分錢趙東雲還得用來購置軍械,擴編軍隊,單單是前期為了裝備迫擊炮、重機槍以及擴編錦州巡防營,趙東雲就前後花了至少六十萬兩銀子以上,可以說他把軍械貿易和剿匪的收入基本都投入了進去。

    剩下的幾十萬則是按照老規則儲備在第三鎮小金庫裡頭以備不時之需,不到生死關頭時絕對不能動用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趙東雲是有錢但是又是不夠錢花的!

    「按照我看啊,戶部和保定那邊估計是沒有辦法的了,但是能不能從奉天那邊弄一批過來?」說話的是陳光遠:「他增祺不是天天說著要讓我們幫他練奉天巡防營嘛,只要他答應給錢,我們不妨幫他練!」

    這簡單說就是出賣勞動力了!增祺要想練奉天常備軍都想瘋了,早就求過趙東雲派人過去幫他編練新軍,但是對於利人不利己的事情不管是趙東雲還是第三鎮其他軍官都是興趣缺乏,根本就沒搭理他。

    而這年頭要編練新軍如果沒有專業人士幫忙,就靠增祺以及他手下的那幾個半吊子,給他十年都練不出來一支合格的新軍。

    不過王占元卻是反對了:「秀峰兄此言卻是過了,如果他給我們幾萬兩銀子我們就幫他練一個奉天常備軍,那其他各省還不得齊齊倣傚,如此不用幾年功夫滿天下都是新軍了,還要我等被洋人何用?」

    王占元這是站在了北洋整體利益來考慮問題,北洋現在最大的憑借是什麼?就是這一支北洋新軍!而各省編練新軍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了,為什麼普遍都弄不出來呢,就算弄出來也是半吊子的水平呢?除了經費以及各省督撫方面的因素外,其實也和北洋方面的不支持有關。

    北洋體系和張之洞為首的南洋,岑春煊為首的兩廣等南方身份可都是死對頭,有病了才會去幫他們練兵!

    所以歷史上北洋成軍多年後,南方各省的新軍依舊只是個半吊子,除了經費等因素外,主要的原因就是北洋不願意派人去幫他們練兵。

    而縱觀北洋擴軍的路子,其實士兵,軍械這些都是次要的,擴軍的支柱一直都是那些多年培養出來的專業軍官以及技術士兵,只要用這些骨幹搭起來一個架子,半年時間就能夠編成一支新軍,但是沒有這些骨幹的話,重頭搞起五六年都成不了事。

    基於以上理由,袁世凱以及趙東雲一直都不肯派人去奉天巡防營幫他們練兵的!

    陳光遠卻是反駁道:「子春兄怕什麼,當年朝廷讓督憲大人幫著編練京旗常備軍的結果怎麼樣難道你們不知道?你說現在的京旗常備軍是朝廷的還是我北洋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