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八十九章 錦州剿匪(二) 文 / 雨天下雨

    趙東雲為了剿滅以練兵和繳獲軍資,把剿匪的方向主要分為兩個方向,首先是錦州以西,也就是遼西走廊周邊,這一部分由於土匪不多,所以他只派遣了第九標第一營為主力,同時還抽調騎兵一隊用於偵察,這一個方向預計不會有什麼大規模戰事,該部剿匪部隊被稱之為剿匪西進支隊。

    這一次剿匪的重點是在錦州北部,那裡地形複雜,不但有小範圍的平緩地形,也有山地,如果是用常規戰爭的角度來看,這種地形是適合山地部隊或者步兵部隊作戰的,至於騎兵的話,很難發揮出高機動。

    然而現在的不是常規戰爭,而是剿匪,他們也用不著數百里奔襲,加上那些土匪幾乎清一色的騎匪,所以是採用步騎相結合的方式,並命令騎隊第三標統帶孟恩遠負責剿匪事務,全面指揮『剿匪北進支隊』。

    到了九月上旬,孟恩遠手中的『剿匪北進支隊』可以用來剿匪的兵力已經有兩個騎兵營,一個新軍步兵營,另外還有錦州巡防營兩個步隊,一個騎兵機槍隊,一個臨時組建還處於測試狀態的迫擊炮隊。

    由於兵力眾多,而且面對的土匪也不是杜立三,馮德麟那種擁有數千人的巨匪,多是數十或者百餘人的中小規模土匪,所以兵力也不用太過集中,以兩個騎兵營為核心,各自配屬兩挺機槍後,形成左右兩翼,而孟恩遠則是率領步兵主力隨後攻堅。

    兩個營的騎兵主要還是用來分散偵查,打小股土匪的,為了避免傷亡他們是不會去攻克那些大規模的土匪老巢。

    此外他們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用來攔截土匪逃跑。

    而後面的那個攜帶了機槍和迫擊炮的步兵營才是攻堅主力,畢竟這年頭的騎兵雖然也是玩下馬步戰,但那不是騎兵的優勢所在,,騎兵的優勢一個在於衝鋒的爆發力,另外一個則是高速機動能力,不過這年頭的騎兵也很少玩馬刀對砍這種事了,揮舞著馬刀列隊衝鋒這種事在拿破侖戰爭以後已經不是騎兵的主要應用戰術了。

    現在人們玩騎兵基本都盯著機動性這一點上,畢竟騎兵的機動性在裝甲車輛出現以來是不可代替的,肩負著偵查、追擊、包抄等重要任務。

    這也是導致騎兵編製越來越小,騎兵活動大多以騎兵連為主,主要執行偵查、擾襲等戰術任務,已經很少進行正面作戰了。

    北洋新軍的騎兵部隊相對於步兵來說保守了許多,雖然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德法騎兵部隊的影響,但是編制上依舊顯得非常保守,西方騎兵現在已經採用小團大連制,一個騎兵團直轄數個騎兵連,每個騎兵連百餘人到兩百人之間,中間是沒有營這個編製的。而北洋常備軍裡頭依舊存在騎兵營這個編製,是標轄營,營轄隊(連),而每個騎兵隊只有數十騎。

    相對於步兵和炮兵等兵種的編制來說,北洋騎兵的編制大體還停留在拿破侖戰爭時期。

    當然了,這說的只是編製落後而已,並不代表北洋騎兵的戰術應用還停留在那個時候,現代的北洋騎兵在戰術應用上和各國騎兵沒有多大差別,唯一不同的是,各國騎兵用騎兵連為基本單位執行戰術任務,而北洋新軍則是用人數更多的騎兵營去執行相同的任務。

    說白了就是北洋新軍就是仗著自己馬多人多,加上對列強的傳統畏懼心裡,生出我一個騎兵干你不過就用兩個的心思。

    由於北洋騎兵部隊的戰術應用甚至日常訓練都是以營為單位,所以孟恩遠率領部隊剿匪的時候,兵力配置也是以營為基本單位。

    縱然孟恩遠的騎兵還存著著指揮層次過多不利已指揮的情況,但是孟恩遠的騎兵部隊還是按照傳統方式來配置了。

    把兩個騎兵營派出去後,孟恩遠就是在後頭親自率領步兵跟隨。

    由於這一次的作戰並沒有什麼固定的敵人,基本上是以掃蕩模式為主,所以孟恩遠的部隊前進的寬度非常大,將近兩千人的部隊組成了寬大三十餘公里的橫掃通道,如果加上騎兵的外圍延伸偵查範圍,那麼孟恩遠率領的剿匪部隊的控制寬度幾乎達到了五十公里以上。

    這種戰場寬度對於正規作戰來說是不可能的,但是孟恩遠進行的也不是常規作戰,而是非正規的剿匪作戰,所以要求做到的是面廣,以求形成一張巨網搜索敵人,一旦遇到敵軍就迅速集中兵力殲滅,而滅掉後繼續前進。

    孟恩遠的這種撒網式戰術隨便碰上一股強悍的敵軍,不用多,就算敵人隨便來個三五百人的精銳騎兵,那麼就能夠把孟恩遠的部隊各個擊破,但他面對的不是敵國精銳騎兵啊,而是土匪,那些土匪們就算是實力大一些,擁有數百人規模的土匪也基本幹不過孟恩遠手下隨便一個步兵隊。

    要是在野戰隨便四五十人的一個排就能夠擊敗數百名土匪。

    正規軍和土匪的差距不在於個人有多麼勇武,甚至火力都是不重要的,真正的差距在於紀律,作為一支典型的近代化軍隊,北洋新軍所能夠依靠的無非就是紀律而已!

    也許那些悍匪們血性非凡,能夠勇敢的揮舞著騎槍馬刀衝擊新軍陣地,但是等待他們的下場必然是被亂槍打死。

    當孟恩遠率領的剿匪部隊北上後不久,就是開始傳來捷報,陸續打擊並殲滅了數股小規模的土匪,打死打傷土匪百餘人,繳獲新槍十餘桿,雜式老槍百餘桿,另外馬匹六十餘匹,己部僅傷五人。以上這些戰果只是公開戰報上的戰果而已,是要存檔留存的,並通過電報送往保定讓袁世凱過目的。

    後世人如果研究這一場剿匪戰事,那麼只會從各種官方資料上看到打死打傷土匪多少,繳獲槍支馬匹多少,俘虜多少悍匪,絕對不會找到任何有

    關第三混成協繳獲了多少財貨的官方資料。

    因為在正式戰報之外,任何有關匪資繳獲的事情都一律歸屬軍械科科長趙東平所領導的『剿匪北進支隊後勤部』掌管,就連剿匪支隊的軍事指揮官孟恩遠都無權管轄,該小組以趙東平為首,另外抽調了軍械科、軍需科、教育科等多人組成,除了這些主管人員外。

    而和普通的後勤機構不同的是,這個剿匪北進支隊後勤部除了擁有掌管事的主官外,還轄有直屬部隊,趙東平特地抽調了第三混成成輜重第三營下屬的一個隊給趙東平,另外還臨時抽調了其他幾個部隊的大量長夫,加上在錦州當地僱請的部分民夫,組成了大約六百餘人的後勤運輸部隊。

    他們的任務一方面是自然是擔任剿匪北進支隊的糧餉彈藥供應,而另外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接管所有戰利品,尤其是那些浮財。

    畢竟這並不是私底下的搶`劫行為,而是一場花費諸多軍費的公開搶`劫活動。

    為了順利防止剿匪部隊的大規模貪污,後勤部基本上往每個隊以上的部隊都安插了相關人員,而且趙東雲破天荒的把第三混成協執法科下屬那個還沒有成型的的憲兵營抽調了兩個憲兵隊下來,嚴格執法仿製軍隊的私自貪污行為。

    同時也是防止下面部隊搶紅了眼,掃蕩土匪還好,要是一個搞不好弄出什麼搶`劫富戶之類的事情就不好了。

    第三混成協好歹是朝廷正規軍,而且處於建軍初期,不管是袁世凱還是趙東雲自己都非常注重紀律,要是第三混成協有什麼擾民甚至搶`劫富戶之類的事,把第三混成成搞的烏煙瘴氣,袁世凱可不會給趙東雲什麼好果子吃。

    當然嚴防死守也是不行的,總不能把搶`劫到的錢都充公不是,所以同時趙東雲還宣佈,剿匪作戰過程中的繳獲三七開,其中七成充入協本部金庫用以購買軍械擴軍所用,剩下三層則是用於給參與行動的軍官、士兵們發放『剿匪補助金』。

    如此雖然還無法完全避免士兵的私自貪污行為,不過這年頭的北洋新軍紀律還算是不錯的,加上又有剿匪補助金的發放,所以很多士兵們也樂意光明正大的拿那三成的搶`劫錢財。

    「樹春兄玩騎兵還是有一手的,如今不過八天時間就已經連打帶趕,把大小三支匪徒剿滅,打死打傷百餘人,自身不過只傷了五人,如此我北洋裡頭和樹春兄那般的騎兵悍將,怕是找不出幾個來了!」陳光遠看著這戰報,語氣裡絲毫不吝嗇對孟恩遠的仰慕。

    一旁的趙東雲聽罷也是可以感受到陳光遠的羨慕。

    這一次剿匪,北進支隊的指揮官人選當初陳光遠自然也是候選人之列,不過後來因為剿匪主力是騎兵,所以趙東雲選擇了孟恩遠去當指揮官,這讓陳光遠頗為無奈。

    這裡頭的主要原因就是陳光遠不僅僅是步兵軍官,而且他在第三混成協甚至在當今整個北洋新軍裡頭,陳光遠的名聲不在於打仗多厲害,而在於他整編舊軍和練兵的本事。

    也許是整編舊軍的名聲太多了些,這就導致趙東雲在用他的時候,也是多用在練兵上,甚至下意識的不讓陳光遠上前線去。

    趙東雲道:「這不過是剛開始罷了,後頭還有的打,希望他不要讓我失望!」

    說罷了這句,他卻是轉口道:「現在恩遠去了北邊,如今松山那邊也沒個人鎮守,這兩天你把整編錦州巡防營的事務都交代一二,然後把你的標署搬到去松山那邊吧!」

    陳光遠一聽,臉上當即浮現喜色,他沒有想到趙東雲竟然會讓去松山那等重要之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