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七十九章 超編的護衛隊 文 / 雨天下雨

    錦州李氏莊園南院自從被當作第三混成協司令部後,就先後入駐了數十名第三混成協司令部的工作人員,這裡頭主要以第三混成協直轄各辦事機構為主,比如軍械科,執法科這些部門的主官以及辦事人員,,另外就是趙東雲自己和他的護衛隊了,這些人林林總總加起來超過百號人,其中趙東雲的護衛隊就佔了五十多號人。

    這個親衛隊實際上也是不符合北洋常備軍的常規編製,前說過北洋常備軍的大部分機構都集中在了軍一級上,而在鎮、協這兩級上是沒有軍需、軍械之類機構的,甚至也沒有親兵隊、親軍衛隊之類的編制,只有在協本部或鎮本部裡擁有相關馬弁、護兵。

    其中鎮本部擁有兩名護目(也就是護衛隊正目),另外八名馬弁(騎兵)、十八名護兵(步兵),加起來不過二十八人而已。而步兵協裡就更少了,只有護目一名,馬弁四名,護兵九名,加起來剛好是一個棚十四名。

    步兵協所擁有的護衛隊數量實際上和步兵標的護衛隊數量是一樣的,而步兵營裡頭的護衛隊則是少了四名騎兵。

    這樣看起來的話,那麼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來協、鎮這兩個級別的直屬護衛隊是過於稀少的,根本無法有效執行包圍鎮本部或協本部的重任,甚至連必要的警戒都很難滿足。

    北洋常備軍時期的編制本來就有著諸多缺陷,這種缺陷在趙東雲率兵進入錦州後顯得更加明顯起來,他第三混成協直屬機構的辦事人員就高達六七十人,這還不包括配屬的後勤人員呢,圍繞第三混成成司令部周圍的人員高達百餘人。

    而第三協原有的護衛隊區區十多人根本就不夠用,所以以成立第三混成協為契機,說混成協地位雖然稍遜一鎮,但是也不可以尋常步兵協視之,又第三混成協直屬各機構人數眾多,為擔護衛之責,應設一排護衛隊用之。

    所以搞得最後,第三混成協協本部的護衛隊比同為北洋常備軍的第一鎮、第二鎮都要多,達到了五十人,擁有護衛隊正副排長各一,轄有兩個騎兵棚和兩個步兵棚。

    如此才算是稍微滿足了第三混成協司令部的警戒要求,當然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說趙東雲的個人安全保障也上了一個台階。

    只是這麼多人一股腦擠到司令部來自然是不行的,李氏莊園的南院雖然大,但是住那麼多人肯定是不行的,所以這南院實際上只是一個辦公場所,大部分工作人員還是住在外頭,衛兵們也有一部分是住在李氏莊園外頭。

    不過在這裡直接住宿的人雖然不多,但是白天裡諸多辦公人員進進出出,所以這南院還是非常熱鬧的,院子裡的諸多廂房都是被改為了辦公室所用,裡面擺滿了辦工桌,各號清書案穿梭其中,傳遞號令、書的人員快速奔走著,有的拿到書後就是小跑到前院,然後騎上快馬就直奔而走。

    依靠著司令部的數十名辦公人員,第三混成協的諸多事務才能夠一一處理,才能讓這架戰爭機器保持正常的運轉。

    身為這架戰爭機器的掌舵人,趙東雲雖然已經放下了很大一部分的權力給各部機構,但是下屬諸多機構頂多也就給他處理不重要的瑣事而已,大部分重要的事情還是需要他親自來處理並作出決定。

    比如這發放軍餉,事關全軍士兵切身利益,為了防止下屬各級主管剋扣士兵軍餉,趙東雲是一方面按照軍制把軍餉分成三部分,一部分郵寄給各士兵家屬,一部分扣下來用於口糧軍服費用,而剩下的一部分按照原有的習慣是由各級主官向士兵發放,但是趙東雲卻是下令改由協本部的軍需科直接派遣人員向各部隊的士兵發放。

    一方面是避免各級主官剋扣士兵軍餉、吃空餉等弊端,另外一方面也是進一步加強趙東雲個人在士兵們的影響力,他得讓士兵們知道,是我趙東雲給你們發餉的,可不是各級主官給你們發餉的。

    甚至為了加強這種影響力,趙東雲有時間就會和軍需科的人一起下部隊發餉,雖然因為他時間有限,這種事情一個月也就只能去一兩個營而已,不過總比一點都沒有好。

    「第九標這個月就先不去了,去馬隊看看,不過我時間比較緊,你們軍需科要抓緊時間,最好兩天內辦妥!」趙東雲說著。

    下方的軍需科科長洪浦濤道:「明白,我們會抽調人手加緊馬隊那邊的發餉工作的,絕不會誤了大人的日程安排!」

    趙東雲點頭道:「嗯,這就好!」說罷後,又是看了洪浦濤一眼,然後意味深長道:「軍需科的事情細瑣繁多,你平日裡要記著細心一些,不要讓外頭的人挑出什麼錯處來。」

    洪浦濤聽罷道:「大人放心,我知道外頭不少人說閒話,不過我絕不會辜負您的期望,這軍需科的事情我必定會辦的妥妥當當的!」

    這個洪浦濤以前是新建機槍營的案之一,年紀四十餘歲,是個老秀才了,不過久考不中,家中也是個苦寒之家,一大家子都等著他賺錢養家餬口呢,後來聽聞北洋新軍裡當案清書薪水不錯,所以也就到了當時的新建機槍營裡當了個案。

    後來新建機槍營解散,趙東雲調任第三協統領之後,也是把新建機槍營的營本部人員一股腦的移到了第三協協本部裡,洪浦濤繼續擔任趙東雲的案。

    這裡得說一說,洪浦濤這些案清書和士兵們不一樣,他們拿的並不是軍餉,而是薪水,也就是說他們並不是現役軍人,而是聘請的僱員,如果按照湘軍、淮軍傳統來說,他們算是趙東雲的私人幕僚,只不過是公家發工資而已。

    而隨著第三協規模越來越大,到正式成立第三混成協的時候,第三混成協裡各機構的案清書多達數十人,其中又以負責全軍糧餉

    後勤的軍需科人員最多,達到了二十餘人,這裡頭對軍需科的競爭自然就大了。

    不過趙東雲挑選軍需科科長看的不僅僅是能力,更重要的還是忠誠,挑來挑去後就選了洪浦濤,趙東雲選擇他是因為他從去年上半年開始就跟著他辦事了,乃是趙東雲下屬幕僚裡追隨時間比較久的一個了,平時為人也比較守本分,掌管新建機槍營軍需事務的時候也把事情處理的妥妥當當,雖然挑不出什麼好了,但是也挑不出什麼錯來。

    說實話,洪浦濤的辦事能力在數十名案清書中,頂多算一般,但是有時候用人能力只是次要的,軍需科這種掌控全軍糧餉後勤的重要部門,必須要讓心腹之人掌控,而且還得是不那麼貪的心腹之人掌控。

    綜合諸多因素才導致趙東雲選擇了不算出彩的洪浦濤擔任軍需科科長一職,而這自然也就引來了諸多人的不服,天天想著挑出洪浦濤的錯誤打小報告,而這樣反過來又能起到監督促進洪浦濤的作用,而洪浦濤和下屬、同僚們的不和也會導致他進一步加強和趙東雲的聯繫,更加依賴趙東雲的支持坐穩軍需科科長一職。

    這裡頭也算是趙東雲另外一個小手段了!

    隨著洪浦濤出去,趙東雲又是處理起桌面上的諸多件起來,只是不多時李三就是走了進來:「大人,到時間去炮營了!」

    趙東雲這個時候才把頭抬起來:「都準備好了?」

    「幾位大人們都在外頭候著,護衛隊也已經準備妥當了!」李三現在和以往也有所不同了,現在的穿著的是北洋常備軍裡的低級武官軍官。

    他可謂是跟著趙東雲最久的心腹之人了,武衛右軍右翼第二營時期,他就是趙東雲的護兵之一,隨後一直跟著趙東雲到新建機槍營,第三協,第三混成協,如今算起來也有兩年時間了。

    而這個李三也是一路陞遷,從普通的護兵到馬弁,再到護目,再到今天的護衛隊副排長。他之所以沒有直接當上護衛隊的正排長,是因為他幾乎整天都跟在趙東雲身邊,某種程度上充當了趙東雲副官、秘書的職責。

    不可能有太多時間去掌控整個親衛隊,所以親衛隊隊長是由另外一名跟隨趙東雲多年的護衛魏大志擔任。

    那魏大志和李三一樣,也是武衛右軍時期就跟著趙東雲的老護衛了,只是和李三短識字,為人比較機靈不同,此人大老粗一個,馬弁出身的他騎術精湛,一手馬刀耍非常乾淨利索,戰鬥力絲毫不遜於馬隊第三標裡的那精銳騎兵,其實這人更適合去當騎兵衝擊敵陣,而不是來當趙東雲的護衛隊排長。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樣彪悍的精銳騎士才能夠讓趙東雲把自己的安全交給他,將來要是戰場上遭遇不測,趙東雲可就指望著他帶著自己殺出一條血路來了。

    趙東雲起身,出了辦公室後就在外頭的院子裡已經有十餘名軍官們候著了,有原第五標統帶、現步隊第九標統帶陳光遠、第三混成協參謀官兼任教育科科長林永權,第十標幫統裴連英以及第三混成協炮隊第三營的管帶劉廷貴和其他多名步隊、騎隊管帶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