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五十六章 迫擊炮 文 / 雨天下雨

    趙東雲有些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就是迫擊炮,因為這玩意怎麼看都不像是迫擊炮啊,那厚厚的炮管再加上幾乎兩百多毫米的口徑,這那裡是迫擊炮啊,這根本就是各國普遍裝備的臼炮嘛。

    而一邊的庫爾特卻是帶著驕傲的神情對趙東雲說:「為了設計這款迫擊炮,我們參考了諸國現役的多款臼炮,可以在付出同等的火炮重量時,我們的這款迫擊炮可以獲得更大的射程,更高的射速,而且我們預計,如果把火炮重量的限制放寬……」

    然而還沒有等他說完,趙東雲就是打斷了他的話:「施密特先生,我對你在火炮方面的設計能力是毫無懷疑的,眼前這款迫擊炮,不,臼炮看起來的確不錯,不過這種大威力的臼炮並不是適合我軍的現在需求!」

    庫爾特道:「那趙先生的意思是?」

    趙東雲道:「在我軍中,三千米以上的遠程打擊將會由五十七毫米或七十五毫米火炮來負責,五百米以內的步兵火力支援將會由機槍負責,然而現在我們缺少的是一款可以在五百米到三千米之間的支援炮火。

    除了對射程的要求外,我們也要求新式火炮擁有大角度彈道,以便可以讓我們的炮彈直接打擊掩體、工事背後的敵人。

    而在滿足射程和大角度曲射能力以後,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要求該火炮具備伴隨步兵作戰能力。在行軍可以由馬匹馱運或牽引,然而戰時必須具備快速機動能力,也就是說它的重量必須控制在一定範圍內,能夠讓士兵們徒手帶領該炮進行快速轉移、建設陣地!

    當然了,我知道快速機動的要求對於一款火炮來說有些困難,不過我的建議是,如果重炮的重量無法得到控制,那麼可以設計為數個可以進行獨立機動的部件,作戰時再快速組裝。」

    趙東雲的這番話是根據自己前世對迫擊炮的一些基本概念延伸而來的。

    庫爾特這個時候已經把剛才的一點小不滿拋之腦後,並且不知道從哪裡掏出了一個筆記本和鋼筆快速的紀錄著,而等趙東雲說完後,庫爾特就已經是整合了趙東雲的詳細性能要求。

    「要求具有三千米的射程,要求大角度的曲射能力,這都不算太大問題。只是要求分拆後可以進行人力搬運,馬匹馱運,這樣一來,每一件新式火炮的組合件重量就必須控制在三十千克以內,整炮的重量不宜超過一百公斤。這倒是個大問題!」

    趙東雲還是有些不放心庫爾特等人,免的他們再一次把迫擊炮當成臼炮,所以趙東雲再一次出口強調:「我們要的不是攻克敵軍要塞的重炮,而是一款輕便、可以快速機動的步兵支援火炮!」

    隨後他拿出庫爾特的筆記本和鋼筆,然後按照自己記憶裡的迫擊炮畫了副簡圖,為了避免庫爾特等人無法理解,這一次他特地把炮管、炮架、炮座分開來畫圖,並且標上了大體的長寬高等數據。

    在庫爾特看來,趙東雲現在所畫的設計圖是錯誤百出的,甚至那些數據也是似而非是,然而他也非常清楚,趙東雲並不是要給他一個完整的設計圖紙,而是要給他一個全新的火炮設計方案。

    為了能夠讓迫擊炮這種簡易火炮快速面世,並加強自己軍隊的火炮支援能力,趙東雲這一次可謂是不厭其煩的給庫爾特以及身邊的其他幾個工程師講解,甚至為了照顧庫爾特這個德國人的語言理解能力,他都沒有用中,而是用的德進行講解。

    「先生們,為了獲得更快地射速,該火炮採用的前裝整彈的方式,如果沒有太大差錯的話,一分鐘發射十發炮彈是沒有問題的。此外為了防止二次裝填,我建議設計一個防止重複裝填的小設計,我想這點小難題不會難倒諸位先生們吧!」趙東雲一邊說著,手中的筆也在繼續寫著。

    他在炮管的位置引了一條線出來,然後寫上防止重複裝填裝置,後頭還打了個小小的問號。

    「為了進一步降低火炮的生產難度,我們也無需自產炮管,由於該炮的身管較短,膛壓相對於傳統火炮而言極低,所以完全可以採取民用級別的無縫鋼管稍加改裝後作為炮管所用,如此一來也能夠有效地降低火炮的炮管成本。

    還有在炮彈的設計上,我們也無需採用價格昂貴的鋼皮彈體,採用鑄鐵彈體即可,這樣一來又能夠把炮彈的價格降低一部分!」

    在場的幾個人當中,趙晨濱是純粹的生意人,他只管來接受趙東雲關於生意上的指示,而對於趙東雲和庫爾特等人對迫擊炮的技術探討,他是根本插不上嘴,只能是一邊呆著。

    而另外一頭的林永權也是如此,他就是一個純粹的軍人,而且還是一個步兵軍官,對於炮兵知道的都不多,更別說讓他去討論什麼迫擊炮了。

    這兩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副無聊透頂的模樣!

    然而這個時候,趙東雲等人討論似乎已經進入了**,庫爾特這個時候,也是接過了趙東雲所畫的圖紙,然而手中筆一邊畫著一邊道:「按照趙先生您說的戰術需求,這種火炮的重量是重中之重,如果要把重量控制在一百千克以內,那麼炮管的長度就必須控制在一點五米以下,口徑在八十毫米以下。如果採用普通的無縫鋼管,那麼一根炮管的重量有望控制在三十千克左右。

    而控制了炮管重量後,支撐炮管的炮架採用鐵製,重量估計會在二十五千克左右。然後這個炮座,要抵消八十毫米左右炮彈的後坐力,那麼整體重量大約也應該在說三十千克左右!」

    隨著這幾個人的你一言、我一句,很快就是把這個迫擊炮的大體設計要點整合起來,那就是採用腳架、炮管、炮座三合一的組裝方式,同時口徑預定

    為八十毫米到八十五毫米之間,整體重量控制在一百千克以內。

    這個時候,這個連詳細設計都沒有完成的迫擊炮已經具有了它的初步戰術定位,那就是營級支援火炮。

    「這款火炮如果用於對一個步兵營進行火炮支援,那麼只需要六門就足以覆蓋整個營的戰線!」

    此時,一個年輕的聲音響了起來:「如果把這款迫擊炮的口徑縮小到五十毫米到六十毫米之間,重量有望降低到四十公斤以內,甚至進一步降低到三十公斤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如此的話,是否可以滿足步兵排、連機動要求?」

    趙東雲聽到這話,心中暗道,這人的心思倒是活絡,我都還沒透露出小口徑迫擊炮的口風呢,他自己就是先想到了。

    所以不由得仔細打量了這年輕人,此人並不是洋人,而是今天到場的五個工程師中唯一的一名華人,年紀不大看上去頂多也就二十來歲而已,身上的穿著也不是普通國人的馬褂長袍,而是穿著黑色的西服,只是腦後的那條辮子無聲的向世人宣告他的身份

    此時,見趙東雲關注其了自己帶過來的那名年輕人,趙晨濱當即俯身到趙東雲耳邊道:「這是徐立華,之前在天津機器製造局任職過,善於機器!」

    雖然還不知道這個徐立華的真正能力如何,但是今天既然能夠被庫爾特當成助手帶到保定來,顯然技術能力還是有一些的。考慮到這年頭有技術的國人實在太少,趙東雲不由得也是起了愛才之心,想著這人要是真有能力的話,自己不妨給他一個機會。

    所以道:「哦,徐先生的這個想法很有趣,你來說說!」

    徐立聽罷露出激動神色道:「八十毫米左右的迫擊炮雖然重量已經較輕,但是把口訣繼續縮小到五十到六十毫米之間,重量還能夠進一步降低,到時候甚至可能降低到比重機槍的重量更低,做到真正的伴隨步槍機動進攻!」

    趙東雲聽罷點頭:「這說的倒是倒是事實,如此你們把小口徑迫擊炮的設計也加入計劃當中去!」

    儘管這個徐立華還不知道六十毫米迫擊炮的到底有什麼戰術作用,不過聽聞趙東雲同意他的說話,也是讓他感到高興無比。

    不過話又說回來,其實連趙東雲自己一時間內也是沒有摸透六十毫米迫擊炮的戰術定位的,或者說他不知道這個六十毫米迫擊炮能不能當今的戰術需求。

    任何一款武器的裝備都必須服從於整體的戰術安排,比如說趙東雲想要機槍、手榴彈甚至八十毫米的迫擊炮,這些武器在當今北洋軍內都是可以輕鬆找到自身戰術定位的,比如說重機槍,這玩意完全就是為了抵禦敵人的密集型衝鋒而配置的,再比如手榴彈,它的戰術定位也非常容易找到,那就是用於近戰當中肉搏之前的火力打擊,不管是對著衝鋒過來的敵人仍一波手榴彈,還是衝鋒到差不多的時候往敵人戰壕裡扔手榴彈,目的都是一樣的。

    而八十毫米的迫擊炮,在當今北洋軍隊內戰術定位也相當明確,那就是充當營級部隊的中距離火力支援,這個定位嚴格上來說是屬於炮兵的定位。

    然而然而六十毫米迫擊炮這東西,趙東雲之前也沒有仔細考慮過,如果按照後世的戰術定位,這種武器是屬於連排級的步兵支援武器,主要用於打擊敵人前沿火力點、工事。

    此外在後世機槍橫行的二戰裡,五十毫米到六十毫米之間的迫擊炮\擲彈筒的主要戰術作用就是清除敵人的機槍火力點,壓制敵軍的步兵火力。然而以上的戰術運用都是建立在現代化的散兵戰術上的,而這種戰術對於當今各國橫行的密集衝鋒戰術來說,能不能發揮出作用來還另外一說。

    當然了,有總比沒有好,只能說效果不如二戰期間那麼明顯而已。

    此外如果真的能夠弄出來的話,恐怕趙東雲還得為了怎麼應用這個武器而浪費諸多腦細胞編寫戰術指導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