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儒俠

正文 第九章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文 / 少年/無涯

    蘇遠帶著步歸一路上往後院走去,只是現在步歸還在疑惑,為人師表的蘇遠居然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就好像現在的長者與剛才的無賴的樣子,簡直是天差地別。只是這些步歸可不敢說,只能留在心裡想想。

    後院數排宮殿,卻不見行人,蘇遠走在前面為步歸介紹著;「六藝館」「三省書屋」六德殿,「六行居」等等,六藝館是儒家學習功法的地方包括了,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禮學,學習禮儀的地方,無禮而不立,不僅僅是學習諸派的禮儀還有祭祀大典包括祈禱先輩,功法有著練習天地之理,引諸天星辰之力為己用。樂學。是學習樂理的,包括了各種音律,功法也有著各種音攻,其中以琴聲和簫聲,鐘聲威力最為強大,黃鐘大呂一下子就能震碎尊者神魂的厲害功法。射學,學習弓箭與暗器的,還寓意為,射箭先正身在正行,方能一擊必中。御學,乃是防禦功法,和駕馭之術,防禦與駕馭一體的學術,也是儒家精要所在,御,能御器,御物。故曰『|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保命要緊。書學,是學習書法的,書法這一門可不能小看,以器物為筆,以元力為墨,以寰宇為紙,能寫下諸天五千言,威力莫測。數學;乃天地經緯之數,以天地為樣,量化諸天陣法,威力也是莫測的。

    三省書屋,是用來練功休息,打坐的地方,環境別雅,元力充沛,像是置身自然之中一般。

    六德,乃是修身養性的學科,六行是學習身法的地方,每一處地方都有著不同的作用,地方雖小卻包羅萬象,什麼都不缺,蘇遠一遍介紹一邊講解儒家學術,一路上步歸對儒家也有了大致的瞭解,儒家的學術並不比那些一流的宗派弱,只是釋道占天下大勢,拜入儒家的人稀少無比,幾百年來都快成一脈相傳了。但是儒家的功法易經與春秋也是世間一等的修煉功法,而且修煉分明,易經,重在法力與心性的功法,春秋卻是一本專修殺伐的功法,一個主內一個主外,心性

    /』看書網網游外就是你我了。

    步歸搖搖頭,鬱悶的想到;」這儒家還真是沒落了,一門就才四個弟子,我還以為怎麼也有弟子三千啊!」

    沐浴焚香之後,步歸站在先賢殿之下,門內還有兩人到場想來就是那個掌門師兄與自己的大師兄了,掌門長的眉目慈善,也是老好人的樣子,而那年輕人樣子十足像個書獃子,一動不動的站在大殿之下,面帶恭敬,好像呼吸大點就是不恭敬的感覺。

    這時,蘇遠咳嗽一聲道;「時辰到了,開始拜師大典吧!」蘇遠像那老者問道;

    老者點點頭示意可以,蘇遠朗聲道;「儒家第一千九百八十一代弟子蘇遠帶一千九百八十二代弟子步歸前來拜祭先祖,步歸依言恭敬的跪在地上,看著上面琳琅滿目的牌位,想來儒家的歷史也極為悠久,心中那一點不忿頓時煙消雲散了,能經歷這麼長時間而不斷傳承看來儒家還是有著過人的地方。只見蘇遠道;

    入儒家要遵守儒家戒律,你可能辦到?這句話是對步歸說的,

    步歸連忙朗聲道;「即入儒家,儒家之事便是步歸之事,倘若犯戒甘願受罰!」

    蘇遠點點頭接著道;「入我儒家當行正義之事,倘若違背汝之心性,做出天怒人怨之事,當受魂刑之苦,你可願?」

    步歸點點頭道;「行我意之事,倘若做出大逆不道之事,原永墜輪迴,受無盡煉獄之苦。」

    蘇遠點點頭再次道;「如我儒家當行尊師重道之數,不可行宵小之事,你可能?」

    步歸道;「我當奉行儒家天、地、宗、親、師。之道。」

    蘇遠問一句,步歸答上一句,不知蘇遠問了多少回,蘇遠才結束對話,問的步歸腦袋都大了,最後都是迷迷糊糊的支過去了。還好蘇遠只是按照規矩來,這些都聽青雲道人說過,先賢的事跡儒家後輩會一定遵守的,但是行事如何還不是隨心而為。

    蘇遠結束對話,高喊一聲;「請掌教尊者點化。」

    那掌教尊者,踏步上前,先是對著先賢牌位彎彎鞠躬,旁邊的青年手上捧著一些物品,只見掌教尊者手中白光璀璨,點在步歸眉心,一道玄奧的符號出現在雙目之間,然後便閃逝不見,掌教老頭沉聲道;「入我儒家當按先賢行事,不可在做那寫天怒人怨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你自己量力而為。我也不多插手,儒家重禮數,你當要好自為之,你為八十二弟子,這些東西你先收下,等到尊者之境在賜你道號,安心與你師尊學習,這是你大師兄,木遠寒,這一代就是你們兩個弟子,一定要相親相愛。說完從木遠寒手中的托盤上拿出一枚玉簡道』「你的事情我聽蘇遠說過,這是春秋典籍,你便修習這本功法,不懂的就問你師傅或者是我,我就住在六藝館後面的茅屋中。說完拍拍步歸的臉頰親切的說道,一個脾氣好,心也好的老好人,這樣的老大看起來還不錯。

    掌教尊者名為水清寒,是一個大尊者巔峰境界的高手,實力不容小覷。看來修煉的易經了。木遠寒也隨著水清寒一起走出先賢殿,留下的只是步歸與蘇遠,這拜祭大殿簡直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步歸無奈的攤攤手,蘇遠嘴角一笑就到;」好了隨我來六藝館,教你修煉。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