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三十四章 部曲的消亡以及警衛的產生 文 / 晴了
吳起採取由單兵到多兵、分隊到合成的循序漸進的訓練方法,使武卒完全脫離生產,專心操演,成為「常備兵」,明顯不同於過於業餘兼職的「征發兵」,是一種史無先例的創舉,開後代募兵制的先河。
這種「募兵制」的選兵標準很高,要求全副三層衣甲——即「上身甲」、「股甲」、「脛甲」。當時沒有褲子,人們下身是裙子——對於軍人來說就是裙狀的皮革「股甲」。裙子裡邊光著大腿,從膝蓋以下有半截褲筒似的脛衣套在小腿上——脛衣是由從前遠古時代的綁腿進化來的,未來將繼續向上擴張成為褲子(但現在還沒有褲子,只是小腿上的脛衣),對於軍人來講小腿上的脛衣就是皮革的「脛甲」。
穿好這上身甲、股甲、脛甲三層衣甲,腦袋上再著胄(青銅頭盔),操十二石之弩,挎箭五十枚,荷戈,帶劍,裹三日之糧,負重奔跑,由拂曉至日中,能奔跑一百里者,才能應徵人伍。當時的一百里相當現在的4〔6公里,等於全程馬拉松賽,要求半天跑完,而且這些大兵背了那麼多兵甲武器,可不是背心褲衩呀。
如今從預備役挑選正規軍將士,也同樣要採用這樣的方式,另外還得通過文化課考試,因為所有的預備役士卒每個月有三次集中訓練時間,每次兩天。
早上先進行文化課教育,中午開始到下午才是正規的軍事訓練,正是因為有了文化課,使得很多原本反感預備兵役制的老百姓很是熱烈響應。
不過,本公子規定的預備役只允許十八歲到三十五歲之間的青壯年參加,其他超齡或者是低齡的,預備役部門不得讓其參與。
徵兵制在秦代和西漢時期很是盛行了一陣,而之後,漸漸地衰敗了。自光武帝劉秀實行罷兵政策後,東漢的兵役制度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秦及西漢的普遍徵兵制逐漸取消,代之以募兵制的盛行。東漢無論中央軍,還是地方臨時組建的軍隊或長期屯兵,大多採用募兵的形式召募士卒,如象林營、長安營、雍營、漁陽營等,其士卒均系召募而來。
東漢的募兵制與西漢有很大區別。西漢募兵制是作為徵兵制的輔助和補充,召募的士兵為數不多,但都是經過嚴格挑選的精勇之士,戰鬥中往往以一當十,戰鬥力極強。
而東漢的兵役制度由於以募兵制為主要形式,對於應募對像不再有所要求,因而士兵成分複雜,多以社會散閒人員、無業遊民為主,也有農民、商賈、少數民族男子,甚至還有死刑囚徒,如度遼營即是由召募的死刑囚徒組成的,其他各要地屯兵也有不少刑徒。由這些人組成的軍隊素質低、戰鬥力差,而且軍紀敗壞。
東漢募兵的主要手段是以財物誘引。最先採用這種手段的是光武帝劉秀。劉秀初起兵時,因兵少問策於任光,任光建議道:可募發奔命,出攻傍縣,若不降者,恣聽掠之。人貪財物,則兵可招而致也。這種思想,影響了東漢歷代統治者,為了吸引更多的人應募當兵,他們往往支持、縱容兵卒劫掠財物。而許多應募從軍者,也往往意在掠奪他人財物,而無心作戰。
如此,募兵雖多,但戰鬥力也可想而知了。東漢募兵的其他手段,還有以免除賦役為條件召募士卒的。如東漢末軍閥混戰時,孫策初入江東,即以樂從軍者,一身行復除門戶為條件募兵2萬餘人,馬千餘匹,威震江東,形勢轉盛
東漢募兵戰鬥力差,除成分複雜、素質低、軍紀敗壞等原因外,還有,募兵制往往是應急性臨時招兵,士卒平日未經軍事訓練,不習騎射,長期屯兵雖為職業軍人,但終身從軍,當兵時間很長,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這樣使軍中存在著大量病老羸弱之卒,戰鬥力自然日趨低下。
東漢募兵制的盛行,最嚴重的弊病是為地方軍閥的武裝割據提供了方便。東漢前期,中央集權有所加強,地方官吏擁兵不多,募兵須由中央下令。
中期以後,隨著皇權的衰落、募兵制的發展,各地軍政長官紛紛自行召募士兵,組建軍隊,到東漢末,這些軍隊均成為他們自己的私家武裝,使之得以割據稱雄。
這樣的募兵制自然是扯蛋的,被本公子狠狠鄙視,招募軍隊,只能由國家出面,任何人,不得私募軍隊,不然,一律按叛國論處。是的,在本公子上台之後,就對於作出了極為嚴格的規定。
而屈突通等人也很是心領神會的向本公子,或者說向朝庭交出了他們的部曲。而本公子自然懂得投之以李,報之以桃,對各級官員進行了規定。
例如,屈突通大將軍這一級別的軍方大員,將會擁有一個警衛隊,一個隊是一百人。而警衛大隊中的百分之九十都是由禁衛軍將士選拔,另外的十名,則是從特種兵中選拔出來。
而若是文職官員,像魏大院長這樣的,是一個警衛中隊,也就是五十人。另外,官員可以允許使用自己的家身子或者是役僕為自己的貼身警衛,不過,人數不得超過二十人。
另外,所有的警衛,每隔兩年一個輪換。並且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員,才能夠擁有警衛。而四品以下,自然是不會有這樣的福利。如此一來,諸位朝庭重臣的安全獲得了足夠的保證,更重要的是這些兵是朝庭的,是國家的,不再是私人的。
使得這些朝庭重臣不再擁有一股強大的軍事力量,使得他們無法使用武裝力量來對付朝庭或是於啥壞事。從根本上解決了一件隱患。
要知道,過去,本公子身為堂堂的齊國公,家裡邊有數百部曲,這是很正常的事,甚至在其他勳貴門閥的眼裡,數百部曲少得可憐,就拿觀德王楊雄來說,光是觀德王,就有部曲三千,這還不算護院,莊丁。
而楊玄感這貨更是了不得,私募部曲近八千,而這八千部曲,就是他的根本力量。就像當年楊玄感進進攻洛陽之時,光是洛陽城中的世家勳貴所湊出來的私軍部曲數目就達到了數萬人之眾,佔到了守城的一半還多。
也就是說,若真是有人有威望並且有心把這些部曲私兵全聯合在一塊,甚至有可以在楊廣北征高句麗時,組織一一隻強大的軍隊從內部拿下洛陽城。
正是因為當時見到了這一幕,所以,本公子對此留上了心。所以在建國之初就立下了規定,而很多老牌的世家門閥,不管是否有家人在朝中任職,也必須按此規定遵守。
當然,你們不想解散也成,但是不得再稱之為部曲,最多只能稱為保鏢或者是護院。並且對於人數也有了嚴格的限制,也不想想當朝一品的大將軍也才一個警衛隊,你們難道還能比大將軍牛叉不成?
所以,勳貴世家用來看門守院的護衛私兵數量都不得超過五十人,並且都必須要到長安警備司令部報道登記註冊。
另外,在本公子治下,早在去歲末就開展了武器排查活動,所針對的,自然是那些世家門閥。對於私藏弩及甲仗的,都會有一定的懲罰,但是,對於家傳鎧甲,則不在此列。
畢竟,本公子是很喜歡古代的鎧甲,後世,中國幾乎找不到一件古代製作的鎧甲,就是因為在古代,對於刀劍之物,沒有太嚴格的管控,但是對於弩、長兵器,還有鎧甲是控制得極為嚴格。
在我的眼裡邊看來,等火槍研究出來之後,再牛叉的鎧甲也將會漸漸地退出歷史的舞台,既然如此,還不如讓那些人當成傳家寶保留,讓人能夠在後世瞻仰到古代的軍事文化和藝術真品。
從一開始我在韓城主掌軍政開始。所有的軍人,都採用的是募兵制,當然,預備役是強制性的,但是,只是在當地進行訓練,而想要成為職業軍人,自然是從預備役中挑選。
也幸好本公子會掙錢,使得國庫的財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也才能夠養得起這麼多的兵馬,而給予這些將士們的軍餉,每個月的月餉為五百錢,雖然不算多,甚至比不上一些技術好的工人又或者是商舖的大夥計,但是卻已經足夠一家子生活在半個月。
另外,每名將士退役之時,還將會獲得一筆不菲的退伍津貼,最低等的就是只入伍兩年便退役的普通士卒,也能夠獲得十貫錢的退伍津貼,十貫雖然看似不多,但是卻也夠買上十數畝薄田的。
最重要的是軍人退伍之後所獲得的那些與議員、貴族同等的特權,使得很多人都恨不得能夠成為華夏帝國軍隊的一員。
「軍隊,是國家的脊樑,更是華夏能夠平安的保證,必須保持隊伍的純潔性和嚴肅性,任何違背軍紀的行為,都絕對不能姑息。」我攏起了眉頭,冷冷地道。
跟前的一大票文武大臣都不敢吭聲,嗯,主要是我剛剛發了一大通火,不為別的,就是因為新編三十軍的軍人,居然乘夜跑到長安來玩。
玩也就算了,反正長安已經取消了宵禁。但問題是,近二十名新編軍的士兵連同一名隊長並沒有到他們的休假日,而是悄悄的溜來的。
而且去了啥地方,卻了妓館,因為跟人爭風吃醋,在妓館裡邊大鬧了起來,最終被昨天夜裡巡夜的警備軍抓獲。而有五人見機得快,偷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