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越空三國誌

大道小說網 資料04:越空趣談 文 / KiteGirl

    三國時的貨幣

    三國時期的貨幣流通與通常古裝劇中的銀兩、銅錢並不相同。

    作者通過查閱相關歷史專著發現:三國時期並不以銀兩為貨幣。當時貨幣情況十分混亂,金屬貨幣信用程度不高。蜀國通行貨幣一般是「直百五銖」,所謂「直百五銖」並不是說一枚錢頂一百銖,而是頂五百銖。三國時期更多的是採用實物交換。布帛、糧食、鹽甚至人口都可以用來交換東西。

    《越空三國誌》裡的物價

    《越空三國誌》小說中的物價是作者根據歷史資料反覆斟酌,制訂的一個假設而且容易計算的物價參考比例:五百銖合人民幣五角(約六美分);一個錢=五百銖合人民幣五角(約六美分);一串錢=五萬銖合五十元人民幣(約六美圓二十五美分);一千銖=兩個錢合今日一元人民幣(約十二美分);八千銖(十六個錢)約合一美圓。

    以〔越空三國誌1·四十八回〕當中劉平購買生豬為例:李嘉文讓劉平拿一百二十匹絹去姜維府上賠禮。後來劉平以一頭豬四匹絹的價格購買了三十頭豬到姜維府上大鬧一番。那麼,一百二十匹絹究竟是多少錢呢?在這一回後面又描述李嘉文購買「美人紅」女裝,商人要一件五十萬或者四匹絹。則:一匹絹=十二萬五千銖=二百五十個錢,合今天人民幣一百二十五元。由此看來,李嘉文賠償姜維門客一條人命,花費一百二十匹絹大約相當於今天的人民幣一萬五千元。作者當時也正是這樣考慮的。

    那麼,今天一碗七元錢的牛肉麵在小說裡是多少錢呢?已知一元合一千銖,則:七元合七千銖=十四個錢。如果您有興趣,不妨也算算您感興趣的,比如:一個一元五角的大串烤牛肉串合一千五百銖=三個錢;一輛四十萬人民幣的轎車合三千兩百匹絹(可惜那年月沒這東西)。

    需要注意的是:《越空三國誌》小說並非歷史學術著作,與歷史實際情況是有很大出入的。裡面的描寫僅僅是在盡量合理的前提下假設為一種簡單的換算。

    食物與作物

    寫古代題材的小說最容易忽略歷史上的農作物種類。我們常見的地瓜、土豆、玉米、煙草是從美洲傳來的,在明朝之前是沒有的。因此,在《越空三國誌》小說裡,讀者看不到地瓜、土豆、玉米等食物。

    在《越空三國誌》當中,唯一虛構的是關於辣椒的描寫。根據研究:辣椒是明末清初從美洲傳來的。但也有一種說法:據說在某個唐朝的遺跡裡發現了辣椒的痕跡。這個說法雖然沒有被證實,但是雲南土產的涮辣椒卻勾起作者的一些猜測。所以,作者在《越空三國誌》當中假設涮辣椒是雲南的土產植物,只是當地人沒有發現而已。

    作者對老家農村玉米和大豆間種有很深的印象,因此在小說當中將這個增產的辦法由主角「傳」到三國時代。可三國時代沒有玉米,因此作者就打算改為高粱和大豆間種。經過查閱農業資料發現生產實際當中果然有高粱和大豆間種的做法。而高粱在三國時期已經種植,當時叫做「蜀黍」,而《越空三國誌》故事恰好發生在蜀地,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巧合。在創作當中,類似的巧合非常多。

    關於火藥和火器

    《越空三國誌》一大看點就是主角李嘉文在三國時代將火器應用於軍事,這個想法可能很多人都曾經有過。作者創作《越空三國誌》的靈感也是最初來自這個想法。

    為了更好描寫火器,作者查閱了大量關於火藥、炸藥、軍工、冶金方面的資料。一些在今天看來很容易得到的化學藥品,在古代卻是難以獲得的。比如制取高效炸藥的濃硝酸、濃硫酸的獲得,在古代就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雖然作者已經論證出在古代制取濃硝酸、濃硫酸、無煙火藥、底火甚至tnt的辦法,但是這些辦法不適合大量生產。因此,在古代最容易製造出來的也只有黑火藥。

    小說當中最先出現的火器是火箭、手榴彈。這些爆炸武器外面都包有人為製造的破片。古人可能並不懂得製造這種外包破片的火器,這是作者根據現代武器的觀點設計的。

    中國古代的冶煉技術在當時來講是非常先進的,鑄造火炮應該不成問題。研製火炮是一種很危險的工作,小說當中也描述了初制火炮炸膛的情景。相比之下,火槍的製造就困難一些。小說當中採用先鍛內管再鑄外層的辦法,這個辦法能否成功作者其實也沒考證過,僅僅是一個虛構的情節。小說當中並沒有採取從火繩槍到燧發槍的過程,而是從一開始就採用燧發槍。因為主角來自未來世界,他應該清楚燧發槍比火繩槍更先進。

    在《越空三國誌》小說當中,另一種厲害的火器是燃燒彈。小說當中的燃燒彈形象取材於一種綽號「莫洛托夫雞尾酒」的簡易燃燒彈。這種燃燒彈甚至可以對付輕型裝甲目標,在小說裡對付古人或許有些太過殘忍了。

    通過對炸藥、火藥知識的學習,作者深深感覺到操作這些東西是十分危險的,需要遵循嚴格的操作規範。鑒於一些讀者對火藥、炸藥很有興趣,作者在此忠告各位讀者:也許你從某些地方能獲得火藥、炸藥的製作方法,但奉勸你千萬別動手嘗試。這些反應是十分危險的,同時一些猛炸藥的能量超乎你的想像,在沒有經驗的前提下極容易造成危險。**炸藥對你自己和你周圍的人都會造成危險。另外,私自製造爆炸物也是違法行為。

    弓弩手的神話

    在《越空三國誌》當中,相信讀者對「石弩」這種武器印象一定很深刻。所謂「石弩」是一種靠簡單機械搖柄上弦的硬弩。小說當中打五百多步(約七百多米)的說法並沒有被驗證,僅僅是一種虛構。由於石弩的應用,主角的女軍一戰成名,主角也由此得到發跡的機會。

    除了「石弩」,在小說後期的情節裡,還提到一種用滑輪改良的石弩,這種弩的初速可以提高五倍左右。原理類似的滑輪弓後來也被應用到主角的軍隊當中。

    儘管小說當中最吸引人的武器是火槍和火炮,但真正被大量應用的「先進武器」是這些改良的弓弩。可以說《越空三國誌》是一部弓弩手的神話。

    關於長柄刀和馬鐙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關羽有一把長柄青龍偃月刀。但通常的觀點認為:長柄大刀是唐朝之後才出現的。因此,當時很可能並沒有長柄大刀。

    作者覺得長柄大刀的使用和馬鐙有很大關係。三國時期雖然出現馬鐙,但那種馬鐙是上馬用的,只有一側才有。在沒有馬鐙的馬背上揮舞長柄大刀是很危險的行為。因此,當時打仗的方式很可能是坐在馬背上靠衝擊力來回衝刺。因此,當時馬背上的武器多為馬槊、長刀(刃比較長的刀,而不是長柄刀)這些比較笨重的武器。

    在四十八回裡描寫姜維和主角比武的情景,主角便是依靠馬鐙和武器的靈活把姜維纏得無法脫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