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冒牌穿越者

正文 第522章 會見國家總理 文 / 我要回火星

    第二天清晨,即2月17日,天還沒亮,超時空科技園就已經擠滿了來自全球各地的媒體記者,人數超過400人,其中,不乏歐美地區的駐華記者。最

    在超時空科技園的大門口,懸掛著數條紅色橫幅,其中,最顯眼的一條橫幅上赫然寫著「熱烈歡迎總理視察超時空科技園」的字樣。

    是的,今天國務-院總理將親臨超時空科技園做視察工作。

    自超時空科技園成立以來,過去四年多裡,這是第一次有國家領導人來做考察,對於科技園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自然倍受關注。

    除此之外,超時空科技園今天之所以會來到這麼多來自世界各國的記者,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便是有關尹衛健和多元宇宙的問題。

    到今天為止,雖然超時空科技園還沒有向外界正式宣佈尹衛健的身份,但是不少媒體記者經過多番查探,已經知道尹衛健是超時空科技園的研究員,而且已經在這裡工作數年時間。

    重要的是,超時空科技園和美國國家科學院一樣,也在進行著有關多元宇宙的研究。而由於尹衛健是目前全球範圍最頂尖的甚至是唯一的多元宇宙論的權威專家,因此,超時空科技園毫疑問最有機會成為研發出穿越技術的基地。

    正是因為如此,在這樣的特殊時刻,國務-院總理今天親自來考察超時空科技園,自然成為全球矚目的焦。

    早上十。總理乘坐的班機準時抵達京華市國際機場,下了飛機後,他沒有做任何逗留,馬上趕往超時空科技園。

    此次陪同總理一起來做視察工作的領導還有國務院副秘書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科技部部長,國防部副部長,財政部副部長,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等共計二十餘人。

    到達科技園後。在京華市委書記兼京華市市長韋小寶等市政府領導以及「超時空計劃」總負責人歐陽克等人的陪同下,總理對超時空科技園做全面細緻的考察,並聽取了超時空科技園首席科學家霍興院士對於「超時空計劃」進展情況的詳細介紹。

    在考察的過程中,總理對於超時空科技園驚人的發展速度讚不絕口。高度肯定了歐陽克、韋小寶和霍興院士近幾年所做出的傑出貢獻。

    超時空科技園成立至今不到五年。在五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地,是歐陽克花了1.7億人民幣買下的。之後,歐陽克在得到了唐曉生200億的資助後。幾乎只憑借一人之力,正式啟動了「超時空計劃」,並想盡辦法籌資資金,開始大規模興建超時空科技園。

    而今天,當初的這片荒地,已經變成建築面積超過25平方公里的大型科技園區,總產值已經達7700億,成為國內五大高科技園區之一。

    超時空科技園的發展速度,是史前例的,幾乎可以用奇跡來形容。而這個奇跡的誕生,主要要歸功於兩個人。

    第一個是歐陽克。科技園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資金,都是在他籌集的;科技園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投資商和合夥人,都是他談判來的;科技園的成立是他一手策劃的。

    第二個則是韋小寶。

    自從韋小寶當上京華市市長後,大力改革京華市的投資環境,推出不少政策,全力為超時空計劃創造最好的發展條件。正是因為如此,過去兩年多裡,超時空科技園彷彿駛上了高速公路,發展極為迅速。

    比如,在韋小寶的倡議下,京華市政府拿出120億設立了一個「創科技獎」,專門用於獎勵為「超時空計劃」做出傑出貢獻的企業和個人。這一政策推出之後,不僅吸引了不少投資商入駐,而且吸引了眾多權威專家學者的加盟。

    截止2033年2月分,在全國範圍內,已經有2700多個企業、297所大學、98個省市級科研單位加入了超時空計劃,超時空科技園的研究員總人數是突破了12000人。

    全國前100名的重大學和研究院中,有91個機構已經和超時空科技園建立深度合作關係,這其中就包括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大學研究院、清華大學研究院、京華大學研究院、浙江大學研究院等等。

    同時,在超時空科技園裡,來自全國重大學和研究院的專家教授超過2100名,兩院院士的人數也達到人49人。

    其中,京華市裡的9所重大學研究生學院是成了超時空科技園的分區研究院。

    可以說,在韋小寶上任之後,他在自己職權的範圍內,最大程度的整合了京華市乃至全國的科研資源來為超時空科技園服務。

    正是因為歐陽克和韋小寶的共同努力下,才有超時空科技園今日的成就。

    而在外界看來,歐陽克和韋小寶最令人稱道的,還不是他們的這些努力,而是他們的「先見之明」。

    當初,歐陽克成立超時空計劃時,曾經被人嘲笑過,覺得他花巨額去幹這麼一件荒唐的事顯得很可笑。而韋小寶在擔任京華市副市長期間,他在不遺餘力地推動超時空科技園的建設時,曾經受到其它市級領導的阻攔。

    在當時,多數人都沒有看到歐陽克和韋小寶做這件事的意義是什麼。

    直到現在,當美國科學院研發出一台「多元宇宙連接器」時,世界各國都驚呆了,而中-國人則可以慶幸地說一句,咱們國家也有一個超時空科技園。現在回頭看。市民們才不禁發現「超時空計劃」是一個多麼有遠見的構想,而當初歐陽軻和韋小保的堅持是多麼有先見之明。

    於是,在考察科技園的過程中,總理對於韋小寶、歐陽克、霍興等幾名超時空科技園的負責人讚不絕口,毫不吝嗇讚美之詞。

    整個視察的工作持續了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從早上十一直到傍晚六。

    在結束視察後,總理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在超時空科技園科研中心辦公室特別會見了一個重要人物——尹衛健(唐曉生。

    實際上,總理此次來考察科技園,有一半的原因就是衝著尹衛健而來的。因為尹衛健所提出宇宙學理論《尹氏多元宇宙論》。不僅震驚了全球科學界。而且已經影響到整個世界的格局,影響到的中-國的未來。

    尹衛健現在所從事的研究工作,已經不僅僅是他自己的事,而是整個國家的事。甚至是全世界的事。

    毫誇張的說。尹衛健在一夜之間就成了世界政客和平民的焦。同時,成了中-國的一張王牌或者說秘密武器。

    在昨天,尹衛健(唐曉生就已經知道總理此次來訪要找他面談。今天中午。唐曉生原本是準備陪同總理一起考察超時空科技園的。不過,最終還是打消了這一念頭。

    因為現在全球媒體都在尋找尹衛健,一旦尹衛健公開出現在超時空科技園的現場,可能會引起在場記者的瘋狂跟拍,甚至會引來騷亂,這會嚴重影響總理的考察工作。

    正是出於這些考慮,唐曉生今天下午一直在科研室裡忙碌,始終沒有露面。

    直到晚上七時,在京華市市長韋小寶的引薦下,唐曉生在科研中心的辦公室裡見到了國家總理。由於此次總理和唐曉生是秘密會談,於是,在辦公室裡只有他們兩人,至於韋小寶、歐陽克等人都不在場。

    唐曉生是平生第一次會見國家領導人,不過,他倒沒有太緊張。一方面是因為他算是見過不少世面的人,心性比常人要穩重成熟;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總理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並沒讓人覺得這一名高高在上的國家領導人,反而像是一個相識多年老朋友一般,令人倍感親切。

    見到尹衛健時,總理是入鄉隨俗,和科研小組的其它工作人員一樣,親切地稱呼尹衛健為「小尹」。

    之後,唐曉生和總理一起坐在辦公室的沙發上,進行秘密會談。總理是個喜歡喝茶的人,剛好辦公室裡有安溪鐵觀音,唐曉生於是泡了一壺茶,然後與問題一邊喝茶,一邊閒聊。

    「小尹,我聽說美國科學院前天找過你,給你提供了一份高達5億美元的年薪,想邀請你去美國發展。」總理抿了一小口鐵觀音,問道,「結果,被你婉言拒絕了,是不是有這回事?」

    聞言,唐曉生心頭微動,美國科學院楊天星教授是前天晚上深夜來邀請他去美國的,這件事唐曉生從未向任何人提起過,總理竟然已經知道,而且連年薪為5億美元這樣的細節問題都一清二楚,確實令人有意外。

    「是有這回事。」唐曉生頭承認道。

    「這麼好的福利待遇,你為什麼不去呢?」總理好奇地問道。尹衛健年紀二十出頭而已,像這樣的年輕人,常常是抵制不了誘惑的。

    唐曉生不想去美國科學院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十來個情人現在都住在光明頂,他自然不願意出國。

    不過,唐曉生目前不可能將這樣的事說出來,只好說道:「我之所以沒去,是因為我相信在美國能辦成的事,在中-國同樣可以。」

    總理微微一怔,片刻後,欣慰地頭,豎起大拇指,稱讚:「真是英雄出少年,這麼年輕,就這麼有志氣!」

    頓了一下,總理輕輕歎了口氣,緩緩說道:「這兩天,我一直在琢磨一件事。《論多元宇宙的結構》這篇文章是你寫出來的,文章是在國內發表的,理論是中-國人提出來,為什麼最先研發出『多元宇宙連接器』的人卻是美國科學院,而不是中-國的科研機構呢?」

    轉過頭。望著唐曉生,總理問道,「小尹,你不防說說看,咱們國家缺少了什麼?」

    唐曉生微愣,沒料到總理會突然拋給他這麼大一個問題。

    「你儘管說說自己的看法,暢所欲言,說對說錯都沒關係。」這時,總理特地補充了一句。

    唐曉生想了想,片刻後說道:「我覺得是缺少對知識的尊重。」

    「對知識的尊重?」

    「是。」

    此次美國科學院能夠率先研發出「多元宇宙連接器」。並首次找到多元宇宙存在的證據。這事雖然有意外,但是卻也在情理之中。

    超時空科技園一直也在做類似的研發工作,但是最終還是比美國科學院晚了一步,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客觀條件上。美國的科研水平目前是領先全球其它國家的。擁有最多的頂尖科學家。對於科研的項目的投入也是最大的。

    美國國家科學院,成立至今已經將近200年,科學院中不僅有最先進的科研硬件設施。而且還有全球最優秀、最權威的科研專家,其中諾貝爾獎獲得者就一百多名。

    與美國科學院相比,超時空科技園就落魄得多。它從創立到現在不足五年時間,其中,有將近四年的時間都在完善硬件設施,直到現在,超時空科技園的工程依然在興建中。如果不是歐陽克和韋小寶全力在推動這個工程,今天肯定還沒有這個成績。

    因此,有關「多元宇宙連接器」的研發實際上只進行了約一年時間,比美國科學院還少了兩年多,研發經費也只有美國科學院的五分之一。

    研發時間短,經費少,這是超時空科技園沒有趕在美國科學院之前率先研發出「多元宇宙連接器」的一個原因。

    不過,唐曉生覺得這並不是主要的原因,最根本的問題是中-國整個大環境對於知識還缺乏足夠的尊重,形中導致了人才的大量缺失和流失,科研水平於是難以提升。

    就比如說霍興院士。

    霍興院士是目前國內最著名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專家。在20多年前,他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後,放棄了美國政府提供的優厚待遇,毅然回國,並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科學院院士。

    過去20多年裡,霍興院士在崗位上兢兢業業,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於研究工作。如今已經年過六旬他,依舊沒有結婚,甚至沒談過戀愛。正是因為他將整個人生都奉獻給了科研工作,在統計物理、廣義相對論、天體物理物理、量子場論、數學物理等方面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中-國科學界最具影響力的院士之一。

    可惜,儘管如此,普通民眾對於霍興院士的瞭解卻幾乎一所知,霍興院士在國內的名氣甚至比不上一個靠秀下限炒作的三流娛樂明星的百分之一。

    科學家當然不需要與娛樂明星比人氣,但是如果科學家得不到足夠的尊重,民眾對於科學知識漠不關心,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價值觀必然會出現問題。形之中,想當官,想發財,想出名的人越來越多,但是真正立志於探索宇宙真理的科學家則越來越少。

    幾十年來,中-國科學界一直與諾貝爾獎緣,這絕對不是因為中-國人不夠聰明,不是因為中-國的人口不夠多。

    在成立超時空科技園的過程中,歐陽克和韋小寶遇到的最大問題並不是資金問題,而是人才問題。

    「超時空計劃」是一個純粹的探索宇宙時空的項目,它很難市場化,簡單地說,可能在很長時間裡內賺不到錢。由於利可圖,多數大學院校、科研單位對這個計劃都不感興趣,一開始都沒有與超時空科技園合作的意向。

    正是因為功利性的科研單位太多,他們追求的是財富和功績,而不是科學和知識本身。在這樣的大環境中,是難以誕生真正的科學家,科研水平自然上不去。

    即使花巨資興建出一個全世界最大、最豪華的科技園,如果沒有一流的科學家,那麼科技園也只是一個漂亮的空殼而已。

    因此,超時空科技園與美國科學院相比,真正缺少的不是資金,而是人才。

    雖然尹衛健(唐曉生目前已經是全球最頂尖的宇宙學家,但是像「超時空計劃」這樣超級龐大的項目,只憑唐曉生一人之力,是不可能完成的。

    中-國需要誕生多的科學家,擁有強的科研團隊,這是「超時空計劃」面臨的最大問題。而要解決這個難題,顯然不是一個人或幾個人能夠完成的,而是需要政府的宏觀調控以及政策上的支持。

    因此,唐曉生才會向總理提起有關尊重知識這一話題,緩了緩,解釋道:「雖然美國科學院已經證實了多元宇宙的存在,並接收到其它宇宙的信息,但是距離開發出成形的『穿越技術』還有非常非常漫長的路要走。保守估計,這條路至少要走七八十年甚至幾百年時間,不是一代人就能夠實現的。」

    總理眉頭微微一緊,思慮一會,關切地問:「要開發出『穿越技術』真的還需要這麼長時間嗎?你有這個把握嗎?」

    唐曉生頭:「絕對錯不了,以目前的科研水平,至少還需要七八十年才一絲希望開發出穿越技術。這還是最最保守的估計,實際情況,肯定遠遠大於這個時間。」

    在美國科學院研發出了一台「多元宇宙連接器」的聞傳出後,不少普通的市民對於穿越都充滿期待,甚至覺得穿越可能在不久的未來就能夠實現的。

    不過,唐曉生自己心裡卻非常清楚,情況遠沒有這麼樂觀。

    過去四年裡,他一直都在研究紫霞繪製的月光寶盒內部結構圖,並不斷完善他的《尹氏多元宇宙論》。隨著研究的深入,他越來越深切的感受到宇宙之大、之玄妙、之龐雜、之繁瑣、之博大精深遠遠超乎他的想像,他甚至常常懷疑人類可能永遠也法真正洞察到整個宇宙的本質。

    因為知道得越多,就會發現不知道的也越多,甚至是窮盡的,這種虛飄渺的感覺真的很容易令人感到崩潰和絕望。

    唐曉生目前已經走在全球科學界的最前端,他對於科學界未來的發展之路自然看得最清楚。

    正是因為如此,唐曉生知道在探索穿越技術的路上,美國科學院目前的研究成果只是踏出了一小步而已,前面還有漫長得完全看不到盡頭的路要走,而且每一步都會步履維艱,寸步難行。

    因此,這是一場持久仗,不是短時間內能夠有結果的,而是需要幾代人前仆後繼去共同奮鬥的。

    聽到這裡,總理也陷入沉思之中,因為穿越技術的進展情況,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國家未來的的戰略部署。如果穿越技術短時間內能夠研發成功,那麼世界必然會出現大動盪,有必要做好應對危機甚至戰爭的準備;而如果穿越技術還有漫長的路要走,那麼未來的一段時間裡,世界則會相對穩定。

    因此,唐曉生對於穿越技術的研發進展情況的預判,會成為國家領導人在制定國家未來戰略的重要依據之一。

    「小尹,這個問題非同小可,直接關係到整個國家和所有人民的命運,容不得半馬虎。」總理萬分認真地提醒道,沉了沉,再次問,「你對於自己的判斷,有多少把握?」

    唐曉生沉靜地答道:「有百分百分的把握。沒有七八十年的時間,穿越技術不可能有突破性的進展。世界各國探索穿越技術的這場較量,會持續到未來至少一百年的時間。」

    聽到這裡,總理緩了緩,補充道:「未來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

    「是。超時空科技園目前最缺的也是人才,我們需要培養多的頂尖科學家,才有希望在百年之內實現『超時空計劃』設定的目標。」

    總理了頭,若有所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