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北宋小廚師

正文 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吳玠入滇(一) 文 / 南希北慶

    在滇、川、藏的交匯處,有一處地方名叫芒康,唐朝時期芒康境內開通了「茶馬古道」,芒康隨之成為吐蕃東南部對外政治、經濟、文化等交流的重要窗口。當然,也成為了歷代的兵家必爭之地。

    芒康也是青藏高原的東南大門。

    原本居住在芒康地區有這許多部落、土著,可是在松贊干布統一這裡後,將這裡的部落融合為同一個民族,那就是藏族。

    此時控制芒康的政權,是一個本名叫羅羅康統領的部落,自從童貫出征河湟大勝後,羅羅康也歸順了大宋,宋徽宗還賜他「趙」姓,名叫趙言欽。

    在芒康縣以南,相鄰的是一座名叫聿繼城的地方,這聿繼城也可以說是處在大理與吐蕃的交界處。

    其實大理自從高氏掌權後,內部非常混亂,早已經無力出征,而吐蕃分裂後,同樣也是如此,兩國其實一直以來都算是相安無事。

    但是,在聿繼城和芒康地區之間,兩國卻發生過不少矛盾。

    原因就在於聿繼城和芒康中間有一個名叫察卡洛的地方,察卡洛是藏語,翻譯成漢語就是鹽井的意思,顧名思義,這地方盛產井鹽,幾百年前就非常有名了,也是茶馬古道的一個重要過道。

    鹽,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後世,都是統治者非常看重的,因為鹽代表的就是錢,而且永不過時。

    一切的戰爭,都是圍繞著利益進行的。

    原本這察卡洛是是屬於吐蕃的,但是後來吐蕃衰弱,大理就趁機佔領了這裡,想以此作為兩國的邊界。

    吐蕃當然不會答應,這井鹽可是源源不斷的財富。我憑什麼給你,兩國在這裡發生過多次衝突,但是因為吐蕃內部還在交戰,兵力衰弱。故此大理還是牢牢掌控著這裡。

    後來趙言欽自立為王后。也一直希望能夠收復察卡洛,可惜打又打不過。交涉大理有死活不肯讓,所以直到現在,還一直在這裡僵持不下。

    吳玠來此後,得知了這個情況。立刻以此為由,屯兵芒康,並且讓趙言欽向大理發出警告,如果大理不交出這個地方,那麼我們就準備出兵奪取這裡。

    但是話又說回來,趙言欽雖然歸順了宋朝,也掛著一個漢人的名字。但是他畢竟不是漢人,你若不給他一些好處,他也不會盡心盡力幫你啊。

    這個道理,吳玠當然明白。就暗中答應趙言欽,只要你肯幫忙,不但讓你加官進爵,還把這察卡洛送給你。

    這就等於送一座金庫給他啊!

    趙言欽如何不會答應,以前是打不過,但是如今有大宋幫忙,底氣倍增,立刻派人去大理交涉,讓大理從察卡洛退兵。

    當然,這只不過是先禮,至於後兵與否,那得另說。

    高氏又不傻,憑什麼你一句話,就讓我把這金庫歸還給你,而且察卡洛這地方,對於他們而言,同樣也非常重要,其中牽扯到多方利益,而且由於趙言欽的部落與大理是老鄰居了,雙方也是知根知底,高氏根本就不懼怕趙言欽,你有本事就出兵奪回去啊!

    高氏對此是置若罔聞,理都不理

    芒康!

    趙言欽部落的大本營內。

    吳玠、吳璘、張憲還有一些宋軍將領坐在裡面。

    「將軍,樞密使說了,皇上聖旨以下,誰先攻取善闡府,就封誰為滇南王,這可是咱們幾兄弟揚名立萬的好機會啊!」

    張憲在接到李奇的來信後,得知李奇讓吳玠自己全權做主,不禁表現的非常興奮。

    吳璘也是非常興奮,笑呵呵道:「滇南王?大哥,看來樞密使的用意,並非只是想幫助段氏奪回統治權那麼簡單啊!」

    「當然,若是一點好處都沒有,咱們犯得著為了一個外人,拚死拚活嗎!」吳玠哈哈一笑,霸氣道:「這滇南王我是要定了。」

    張憲一聽,有戲,忙問道:「將軍可已有對策呢?」

    吳玠點點頭,道:「樞密使在信中說讓我全權做主,那麼就意味著我們可以主動出擊。」

    吳璘道:「可是大哥,對方的人馬乃是我們的四五倍,而樞密使又沒有調派人馬來,若主動出擊,恐難以取勝。」

    吳玠搖搖頭道:「二弟,你可不要忘記,目前而言,我們只不過是輔助段氏奪回建昌府,真正的主力是段氏那邊,我們只不過是從旁策應。」

    說著他一揮手,朗聲道:「拿地圖來。」

    很快,兩名士兵就將地圖拿了過來,一干將領也全都圍了過來。

    「建昌府乃是大理西北面的最重要的糧倉,高氏在這片地區都派有重兵把守,如果是從外進攻建昌府。」他說著手指向地圖上的聿繼城,繼續說道:「那麼必須要先攻下聿繼城,這聿繼城等於就是建昌府的西南大門,而且還有察卡洛這塊鹽井地區,所以高氏在聿繼城囤積一萬軍隊在此駐守,再加上周邊的部落,至少也有兩萬人馬。而建昌府的大理軍也有一萬兵馬,加上周邊的部落軍同樣也有兩萬餘人馬,還有一萬則是分散在建昌府四周,一共約莫五萬人馬。

    由此可見,這建昌府對於高氏而言,是非常重要,一旦建昌府失守,那麼那整片地區可能都將會全部淪陷。就憑我們這點點人馬,想要從這裡進攻建昌府,那無疑是癡人說夢,好在這不需要我們動手,因為段氏若要攻取建昌府,根本不需要經過聿繼城,可以直接進攻建昌府。但是,一旦建昌府遭受進攻,你們說會出現什麼情況?」

    張憲道:「這周邊的軍隊一定會趕去救援。」

    「不錯。」

    吳玠自信一笑,道:「因為建昌府周邊許多的地方,實際上都是被一些部落控制的,而高氏對這些部落不是很相信,所以建昌府等於是高氏在西北面的大本營,一旦建昌府受到攻擊。而且對方還是段正嚴,高氏一定會調集所有部隊回去救援,那麼我們的機會就來了。」

    吳璘道:「大哥你的意思是,等到高氏從聿繼城調兵回去救援時。我們再趁虛而入?」

    吳玠搖搖頭道:「對於我們此次出征的目的而言。聿繼城根本就是無關緊要,我們要做的不是佔領地盤。而且先要想辦法,殲滅高氏軍隊,幫助段氏佔據建昌府。」

    頓了頓,他又道:「這察卡洛可是一塊寶地啊。特別是對於周邊的部落而言,他們每年都要從這片地分走不少利潤,在這些部落族人眼中,建昌府那是屬於高氏的,他們更為看重的是察卡洛,如今我們屯兵於此,他們怎敢離開。但是高氏就不同了,建昌府對他們而言可是非常重要,所以我猜一旦段氏進攻建昌府,那麼高氏一定會從聿繼城將那一萬大理軍隊調去建昌府救援。讓這些部落士兵守在聿繼城。」

    張憲道:「察卡洛對於這些部落而言,同樣也非常重要,即便高氏不下命令,他們也一定盡心盡力守在這裡,所以高氏根本就不用擔心。」

    「你說的不錯,正是此理。」吳玠點點頭道:「我們此番主要是要打擊高氏的軍隊,而非這些部落,樞密使未來之前,我們還是盡量不要與他們結怨。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將兩者分開來,我們可以先繞過這些部落,集中兵力殲滅從聿繼城回援的大理軍隊。」

    吳璘好奇道:「可是這聿繼城可是從西面通往大理的必經之路,除非那些部落肯歸降我們,否則,根本不可能饒過聿繼城。」

    「不,還有一條路。」

    張憲道:「將軍說的可是水路?」

    吳玠點了下頭。

    吳璘道:「但是在這附近的金水河和瀾滄江邊上,對方都建有哨塔,想要偷偷繞過去,我看很難。」

    吳玠搖頭道:「我去打聽過,金水河有一條分流,可以完全繞過聿繼城,進入大理。」

    其中一位先鋒官道:「將軍說的可是東北邊那條激流?」

    「正是。」

    這先鋒官又道:「這激流我也聽說過,可是據說這條激流地勢狹隘,水流湍急,而且還要經過三道峽谷,才能達到大理境內,非常危險,就連這附近的漁夫也鮮有人敢去那裡。」

    吳玠道:「這我知道,但是以我們現在僅有的兵力,想要正面打贏對方,是難於上青天,唯有兵行險招,設法伏擊對方,才有可能取得完勝,你們都認為這不可能,敵人就更加想不到了。如今春季還未過去,雨水充足,我們又是處在地勢高的地方,是從上流去往下流,我前些天派人去打探過,如果我們與高氏軍隊同時出發,等到達這條激流末端時,我們至少可以快他們一天半,算我們比他們晚走半天,我們還是有充足的時辰準備。」

    吳璘聽得心動了,道:「那我們就可以在聿繼城去往建昌府的途中伏擊這一隻援軍,一旦殲滅這一支援軍,高氏軍隊必將士氣低落,段氏那邊便可乘勢奪取建昌府。」說到這裡,他忽然眉頭一皺,道:「可是咱們伏擊成功之後,那些士兵怎麼回來啊?」

    吳玠哈哈笑道:「二弟,你今日怎恁地糊塗呀,當然是走康莊大道回來啊,你何曾見過這凱旋之師,還走小路的。」

    「康莊大道?」吳璘雙眉一抬,忙道:「大哥莫不是到時想前後兩面夾擊聿繼城?」

    吳玠搖搖頭道:「這只是下下策,我方才就說了,目前最好還是不要與這些部落發生大規模衝突,如果我們能夠全殲那一萬援軍的話,聿繼城的部落一定會感到恐慌,到時我們可先營造出大軍壓境之勢,再打著段正嚴的旗號,勸降這些部落,並且承諾將高氏在察卡洛的利益分給他們與趙言欽,你們也知道,這些部落與高氏一直也有矛盾,我想他們會願意歸降段氏的。」

    張憲沉吟半響,若有所思道:「聿繼城遲早是咱們的囊中之物,與其攻取這裡,還不如去到時趁機幫助段氏進攻建昌府。」

    吳玠搖搖頭道:「你這法子是好,但那不干咱們的事。」

    張憲錯愕道:「將軍此話何意?」

    吳玠微微一笑,若有所指道:「張憲,你畢竟還年輕,還有許多的事情都不明白。」

    吳璘也呵呵笑了起來。

    張憲眉頭一皺,道:「你笑什麼?」

    吳璘當初和張憲一起投靠趙菁燕麾下,關係勝過親兄弟,見張憲有些不爽了,忙解釋道:「張憲,你想想看,樞密使為什麼不直接出兵幫助段氏?」

    張憲想了想,道:「難道不是為了麻痺交趾?」

    「這只是其一,還有一點,就是樞密使也不希望段氏過於強大,對我們最有利的局面,就是段氏與高氏拼的兩敗俱傷,交趾趕來相救,我們這時候再出兵,收拾殘局,到時段氏就必須依靠我們大宋了,這才樞密使想要的結果,所以建昌府,就讓段氏自己去取吧,我們做的也足夠多了,他們實在打不過了,咱們再另商對策,興許岳飛那邊已經有準備了。」

    張憲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道:「原來這裡面這麼複雜啊!」

    吳玠哈哈一笑,突然一臉威嚴,朗聲道:「張憲聽令。」

    張憲忙抱拳道:「末將在。」

    「本帥命你率三千敢死隊,前去阻擊高氏軍隊。」

    「三千?」

    一旁的將士們不禁驚呼道。

    吳璘忙道:「大哥,若是往激流走,騎兵根本不可能過去,只能派步兵前去。」

    「步兵足矣。」吳玠自信道。

    「步兵?」一位先鋒官道:「將軍,你是說拿三千步兵去阻擊對方一萬人馬?」

    不得不說,這個提議太嚇人了。

    吳玠呵呵道:「難道你們忘記,當初樞密使還送給了我們一樣法寶嗎,這法寶用在伏擊戰,那是最適合不過了,況且這裡到處都是山地,步兵不一定比騎兵差,只要不走漏風聲,這一戰必勝無疑。」

    吳璘拍著腦門道:「對對對,我差點把那寶貝給忘記了。」

    ps:

    求月票,求推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