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亂世烽煙

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247章 長子當立 文 / 醉夢清歌

    更新時間:2013-03-18

    (求收藏)

    南唐與楚國還是一段歷史可說的,保大八年九月,李璟應楚武平節度使馬希萼之請,遣楚州團練使何敬洙率兵入援,助馬希萼攻潭州以奪楚王位。

    十一月,馬希萼率朗州軍攻陷潭州,殺楚王馬希廣後自立,稱天策上將軍、楚王兼武安、武平、靜江、寧遠軍節度使,以其弟馬希崇為節度副使,委以軍府事。此後,馬希萼縱酒荒淫,刑戮無度,漸失人心,朗州舊將相繼叛離。南唐主以楚連年易主,民疲主驕,國民不附,遂尋機進取湖南。

    保大九年三月,命營屯都虞侯邊鎬為信州刺史兼湖南安撫使,率兵潛屯袁州萍鄉待機,並准其便宜從事。此間邊鎬常扮作僧人周遊,入潭州弄鈸賣藝,暗察楚情,漸得楚虛實。九月,楚馬步都指揮使徐威等兵變,擁立馬希崇為楚王,廢馬希萼並囚其於衡山。朗州將劉言聞訊,遣軍趨潭州,進討馬希崇。時馬希萼又被衡山指揮使廖偃等擁立為衡山王,招募徒眾數萬餘人,斷江為柵,潛通南唐。

    邊鎬乘機率萬餘兵出萍鄉,直趨潭州。十月初五,軍至醴陵,馬希崇迫於朗州兵進討,衡山王壓力,更懼戰南唐,遣使投附邊鎬,引南唐軍入潭州。邊鎬未戰而取潭州,開倉放賑,民心大悅。二十五日,南唐武昌節度使劉仁贍亦率戰艦200艘攻克岳州,撫納降附,頗得人心,湖南內亂遂平。十一月,南唐悉遷馬氏宗族及文武將吏千餘人於江寧府,留邊鎬為武安節度使,統領湖南。

    次年,劉言命王進逵等攻南唐滅楚的部將邊鎬,收復被南唐所據之楚故都潭州,命周行逢率別部攻益陽,殺南唐兵2000餘人,擒其將劉建期等人。南唐軍大敗,撤出湖南,楚主馬氏在南嶺以北之故地為劉言等人收復。

    廣順三年,後周升朗州為武平軍,以劉言為節度使,以王進逵為武安軍節度使。周行逢被任命為集州刺史,擔任王進逵的行軍司馬。當王進逵與劉言之間矛盾激化時,周行逢為王進逵出謀劃策,襲殺了劉言。周行逢與王進逵聯手,擒殺劉言,後周太祖郭威任命王進逵為武平節度使,行逢則被逵任命為知潭州事。

    顯德元年,後周以周行逢為武清軍節度使,權知潭州事。湖南大饑,周行逢在潭州開倉賑災,人民感恩戴德。顯德三年,潘叔嗣殺王進逵,自知不能服眾,便派人到潭州迎周行逢入主武陵。不久,周行逢計殺潘叔嗣。至此,周行逢控制了整個湖南,建立起五代史上的「周行逢政權」。

    周行逢出自農家,應募為楚主馬希萼部靜江軍卒,與王進逵、潘叔嗣、張文表等人結為十兄弟,在十人中最有計謀,後周廣順元年,楚王馬希萼荒淫無道,命行逢、王逵等人率兵士修復被火燒燬的楚王府,工作勞苦,又無賞賜,王逵、行逢遂率部逃回朗州,推舉馬光惠為武平節度使,後因馬光惠愚昧懦弱,改推劉言為權武平留後。後周廣順元年,馬希萼等降於南唐,楚政權滅亡。周行逢隨王進逵成為佔據朗州的劉言的部將。

    身處亂世的周行逢是個能人。他負責湖南軍政事務後,矯正前人的弊端,關心百姓生計,廢除了原來的一些苛捐雜稅,打掉了一批貪官污吏,從嚴治軍、治政,使久亂的湖南呈現了生機。但周行逢不懂得為政必須寬嚴相濟的道理,因嚴得過了頭,也傷害了不少無辜的人。

    如今楚國戰亂才剛剛平息不久,在看到唐國對吳越動兵,周行逢就看出了不妙,在吳越政權滅亡之後周行逢便意圖向唐國稱臣。雖然以往都是在中原王朝的庇護之下,但如今南平被唐國收入囊中,將楚國與中原的聯繫切斷,周行逢這才下此決定。

    李從嘉對周行逢瞭解不多,但在密探所收集的情報之中,李從嘉得知這個人最善於計謀,動兵戈是最直接的辦法。

    從如今的局勢來看,李璟要李從嘉掌控四州之地,出征之事一定輪不到他,無論是攻打楚國還是南漢都與李從嘉無關,按照李從嘉的想法打楚國應該是李景達,他身在荊南,不需要長途跋涉,而南漢很有可能就會要南部幾個節度府或是李弘冀去打。

    李景達比李景遂更善於軍士,也要強過李弘冀,而李弘冀也從不輕視敵人,南方幾個節度使都是穩重之人,李從嘉自然不用擔心戰敗。

    正在李從嘉還在沉思之際,殷崇義就站出來說道:「陛下,既然周行逢有意稱臣,為何不叫他進京來,若是他來了,就可以將他幽禁在京中,楚國將不戰而得,若是他不來,我朝也有了出兵的理由。」

    李璟這一段時日以來一直都在考慮作戰的問題,倒是忽略了最容易的辦法,便笑道:「這事也是一個辦法,但周行逢生性多疑不一定會輕易進京,我軍還是要做好進攻的準備。」

    李璟接著又說道:「朕認為打楚國,齊王景達出兵最為合適,景達在荊南之地距離最近,以李景達為主將,再命令武昌節度府和奉化軍節度府同時出兵輔助,周行逢若是不來江寧他也將必敗。」

    對楚國作戰李璟將李弘冀剔除在外著實讓人很是意外,朝中都知道李弘冀與李景達在爭奪儲君之位,若是李景達拿了楚國的功勞,那就有了資本與李弘冀去爭,眾人皆在糊塗之中,也只有李從嘉最為明白。

    眾人皆是看不懂李璟此時安得什麼心,李弘冀也看不懂,除去李從嘉以外,所有人都認為李璟有意再將儲君之位傳給兄弟。李弘冀剛剛還因李璟未提李景達而感到興奮,這會兒興奮的臉上也沒了表情,冷冷的僵住,心中似乎也冷到了極點。

    李景遂被扁為庶人,李弘冀知道他的機會來了,但哪裡想到李景達突然橫在自己的眼前。

    正在眾人皆是不解之時,李璟才笑著說道:「楚國戰事就有齊王李景達為主帥,武昌節度使楊守忠和奉化節度使皇甫暉出兵輔之,三人共同攻打楚國。南漢之地則交給弘冀……。」

    李弘冀聽見這一句這才稍微的舒緩過來。

    與楚國周行逢政權相比,南漢政權更加羸弱,劉晟雖然在楚國內亂時奪下楚國十六州,但是他為人殘暴多疑,他登基就是因為兄長劉玢多疑要害他,才反過來將其兄劉玢殺死奪了皇位。因此劉晟也怕其兄弟也會如此效仿,便將所有皇族男子全部殺死,還將其女兒收入後宮,殘害過皇族之後他開始對忠臣元勳下手,最終還制定出最為荒誕的政法,要求為官必須先閹割,使得南漢掌權者皆為宦官,使得朝政每況愈下,一年不如一年。

    如今劉晟病重,見到唐國國立強大,兒子太無能,兄弟又都給他殺光,也只能選擇稱臣。可是李璟並不希望南漢和楚國稱臣,他認為只有將兩國都納入唐國,任何官員皆有自己來封他才真的安心。

    李璟才說完對南漢的作戰事宜,殷崇義這時又說道:「陛下,臣認為我國不宜此時兩面出兵。」

    李璟見此就反對說道:「殷愛卿,南漢和楚國積弱,我國就是兩面出兵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殷愛卿這就去給楚國和南漢下詔書,要周行逢和劉晟攜其家眷立即進京……。」

    按照殷崇義的想法,若是周行逢和劉晟不戰而投降那是最好的,但周行逢不戰的幾率很小,而劉晟病重倒是很有可能進京。

    李弘冀雖是得了差事,但是李璟還未冊封儲君,他也是心中不安,正在他胡思亂想之際,就聽李璟說道:「李景遂犯下欺君之罪,如今已經被朕扁為庶人且永不復用,因此儲君之事也要選立,如今燕王弘冀和齊王李景達都是人選,不知眾位可有什麼要說的。」

    李璟說話時還看了李從嘉一眼,饒有深意的一笑。

    「陛下,長子當立,於此來說臣認為燕王要比齊王合適。」蕭儼因為之前李璟叫李景達去攻打楚國,這會兒心裡還在怕李景達上位便直接說道。

    蕭儼說完,馮延巳不等常夢錫等人附和立即說道:「齊王景達帶兵有方,治理荊南很有成效,燕王年輕,齊王穩重……」

    馮延巳在這裡推薦齊王李景達倒不是李景達的意思,李景達原本就沒有爭儲君的意思,而馮延巳之所以將李景達推出,只是不想李弘冀成為儲君在登基之後對自己下手。要說矛盾,馮延巳與李弘冀的矛盾也是在宋齊丘還在時產生的,孫晟倒台、宋齊丘死後,馮延巳等人只是陪著李璟與其飲宴賦詩,不多參與政事。但李弘冀為人多疑好猜忌,馮延巳就怕李弘冀上位之後對自己做些什麼,這才與馮延魯等人商議將李景達推出,若是李景達真的給冊立他們就能成為擁護者,若是失敗他們也會在李璟退位之前就選擇致仕回鄉。

    常夢錫這會兒也站出來說道:「陛下,長子當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