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亂世烽煙

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222章 血戰杭城(一) 文 / 醉夢清歌

    更新時間:2013-03-04

    (求收藏)

    翌日天氣晴朗、風和日麗,吳越稱臣,唐國退兵,就連天氣都在預示著這是一個吉利的日子。

    吳越百姓對朝廷是否稱臣根本不在意,他們要的只是太平的好日子,吃飽穿暖、兒孫滿堂……。

    這一天的確是個吉日,娶妻嫁女的也不再少數,一大早杭州城內就敲鑼打鼓聲不斷。

    由於唐國使臣進城簽協議是在外城臨近內城北門的大廣場上舉行,有不少的好事者一早就趕來想佔個好位置,一睹吳越皇帝的真容和唐國使臣的風采,不過城內早就准好的大兵卻是沒給他們這樣的機會,見到有人靠近便將人驅散,只將他們留在外圍,儘管如此北外城依舊是熱鬧非凡。

    卯時緊閉了兩月的杭州北門再次打開,從城內走出的儀仗隊伍一直排出護城河橋外一里,杭州城頭也是錦旗招展。守城軍士的臉上雖然凝重但與以往守城的嚴肅相比明顯有了變化,似乎都在盼著唐軍簽訂協議之後就此撤軍。

    吳越杭州城一切都準備就緒,唐軍大營之內即將進城的兩萬軍士早已經做好了準備,正在等著辰時的到來。李弘冀和在東門外的陳祚也已經準備完備,只等李景遂率軍進城發出戰鬥訊息。

    臨安城內李從嘉一萬銀槍都大軍以及隨軍的郎中後勤等保障人員早過任何一支部隊出發,此刻也在等著城內戰鬥的響起。

    鼓聲長號聲在卯時最後一刻同時響起,聲音整齊渾厚,遠在臨安城的百姓都能聽見。

    唐軍緩緩的邁過護城河,李景遂一身金色盔甲在前軍親兵的護衛下緩緩的向著杭州城內走去,他白皙的雙頰興奮的帶著一絲紅,目光不停的四處游移著,每個進城的唐軍都是鎮定,唯有李景遂身下的戰馬在戰鼓和長號聲中有些煩躁,時不時的會打個響鼻。

    唐國兩萬軍進城要耗費一些時辰,錢俶一直安坐在外城廣場設好的禮台上,他的身邊只有八名宮人和兩名內侍,再看不到其他多餘人,可是在禮台之後卻是藏著數百的弓箭手以防止發生不測,禮台的位置也在內城牆上弓手的射程之內。

    碩大的廣場兩側站滿了吳越守軍,人數在進城唐軍的兩倍之上,只將中間位置空出留給正在進城的唐軍,似乎是想將這兩萬包圍。

    整整用了半個時辰唐軍才全部進城,軍士齊整的站在禮台之下不足百米之處,李景遂看了下四周的情況比他所想要鬆一些,心中不禁一喜。

    李景遂帶著親兵走上禮台也不行禮也不問好,只是簡單而隆重的自我介紹了一番,才朗聲道:「吳越主動稱臣,在民族大義面前,我大唐陛下深思熟慮之後認為大唐與吳越同為華夏人不應繼續內鬥下去,在眾人的反對之聲中力排眾議,這才決定接受吳越稱臣……。陛下希望大唐與吳越能夠永世修好,共創華夏民族之文明……」

    李景遂雖說沒給錢俶面子直接走了上來,可是這幾句話倒是讓錢俶聽得很是舒服,李璟如此說,他當然也可以這麼承認,讓天下知道他稱臣也是為了民族大義,而不是想苟且偷生。

    錢俶還在沾沾自喜時就聽見身後的內侍低聲說道:「陛下,唐軍在東門和北門已經集結了數萬大軍。」

    錢俶雖然向唐國稱臣,可是這會兒脾氣卻是被李景遂那幾句話說的硬氣起來,瞄了李景遂一眼不等他說完便皺緊眉頭質問道:「皇太弟殿下,既然陛下已經接受吳越稱臣,為何還要在東門和北門陳兵數萬,這是何意啊?」

    錢俶才說完廣場上四萬大軍同時抄起了武器一副如臨大敵的場面。錢俶嘴上質問心裡卻是沒想過唐軍攻城,畢竟唐國大軍一直就在杭州城外,而每天這個時辰正是來叫陣的時候,說不定李景遂忘記了安排這事。

    李景遂眉頭微微皺起心道李弘冀和陳祚太過心急,時機還未到就暴露了目標,眼珠一轉便堆著笑著說道:「我軍已經準備撤軍,並無惡意,今日是我大唐與吳越簽訂協議的好日子,他們也是為了慶祝。可是你這數萬大軍將孤王圍起,是不是沒有誠意啊,若是沒有那孤王就此出城……。」

    錢俶見他轉身往下退去就苦著臉擺擺手,說道:「皇太弟殿下留步,小王這就讓他們退下。」

    只是不到兩盞茶時間,剛剛近四萬人便退去了近一半,李景遂見此不禁一笑,轉過身對禮台下的盧絳做了個手勢,又獨自往錢俶身邊走去,邊走邊笑瞇瞇的說道:「你可曾想過會有今日?……」

    錢俶茫然的眨著眼睛,還未琢磨出李景遂這句話的意思便聽見一聲轟響,接著就是塵土飛揚以及看熱鬧百姓的哭喊逃散聲。

    錢俶被那一聲嚇得差點將心臟跳出來,他身邊的兩名內侍見此立即拔出腰間的軟劍,擋在錢俶身前。

    場面一片混亂,唐軍外圍與吳越守軍相接的兵已經火拚起來,兵器碰撞聲、喊殺聲不絕於耳。

    盧絳站在廣場中間,藉著地利他很容易的就將吳越出席的五六位重臣控制在手中。這時李景遂的親兵就要去搶錢俶,可是人還未到身邊,從禮台之後和內城的城牆上便射出無數的箭矢。

    李景遂來不及躲避,雖然身穿鋼甲但手臂還是不幸被射中,正在他被親兵護在身後往後退去的當口,錢俶就被從禮台之後護駕的禁軍搶了回去,一路不停的往身後的內城奔去。

    李景遂來不及管手臂上傳來的疼痛,立即命令人追上去意圖將錢俶控制在手。可是剛剛才散去的吳越守軍頓時蜂擁而上,將唐軍兩萬人圍了起來。

    李景遂在親兵的護衛之下咬牙拔去箭矢,大吼了幾聲,唐軍便將密密麻麻的箭矢射向了衝上來的吳越守軍,同時他身邊的親兵又將早準備好的炸藥包點燃,狠狠的拋向奔來的吳越守軍。

    吳越守軍不知唐軍扔出的叫什麼名字,但也明白這是唐軍的利器自然也不會站著等死,一見炸藥包飛來便急忙四散,可是由於人數眾多,集中了六萬人的廣場已經接近人擠著人,外邊的人又往前擁著,他們哪裡逃得開,只是一瞬間幾個炸藥包拋出吳越守軍就死傷數百人。

    李景遂見炸藥包的效果好於弓箭,便不停的命令親兵點燃炸藥包,如此一來,吳越軍死傷無數連連後退,可是他手中的炸藥包也是越來越少。

    由於太過盲目又沒有清醒的預計戰場的走勢,李景遂只是不到半個時辰便將一百隻炸藥包全部用光。

    雖然炸死了近兩千餘人,可是沒有了炸藥包吳越守軍便不再懼怕,在外圍弓箭手的協助之下守軍再次衝了上來,一直將李景遂和盧絳大軍壓縮在一個圈內。

    李景遂這時才發現自己的想法太過簡單,原本以為進城就會有把握,哪裡想到給即將到手的錢俶跑了,又過早的用光了炸藥包。這會兒面對守軍殺來他只能奮力率軍抵抗,等待李弘冀和陳祚攻城為自己減小壓力。

    李弘冀聽見城內的轟響立即率軍向還未來得及關起的北門衝去,同時東門外的陳祚也率領一萬五千軍衝了上去。

    城頭守軍眼見城外唐軍衝向東北兩門立即向城中求援,聽得求援四萬與李景遂部戰鬥的大軍迅速退去一萬去支援東北兩處城門,這樣也使得東北兩個城門處守軍兵力各達到了一萬五千人。

    李弘冀和陳祚雖然還未衝進城去,卻是將吳越守軍吸引一萬過去,也的確是讓李景遂的壓力小了一些,可是人數之上依舊是兩萬對三萬,處於劣勢。

    城內的混戰繼續著,江都軍戰鬥力與吳越守軍不相上下,倒是神武禁軍強出很多,近兩萬人在頂住吳越守軍的連番箭雨之後已經傷亡三千餘人,同樣在炸藥包和箭矢的攻擊下吳越守軍卻是比唐軍的傷亡還要多出近千。

    李景遂近兩萬人被吳越守軍圍在包圍圈內,此時已經顧不上進攻內城搶得頭功和財富,他只想著將眼前的守軍擊敗就是勝利。

    西門外的銀槍都大軍在聽見城內的連番轟響之後,也在李從嘉的帶領下殺向了西門。因為東北兩門和城中三處皆有唐軍,西門這一側的守軍卻是不多,但城頭和城下也有近萬人在防備著。

    西門守軍眼見唐軍又從這一側殺來,立即吹響了求援的號子。

    李從嘉不知城內和其他兩個方向的戰鬥如何,依然是按部就班的下達命令。

    突擊隊軍士在李從嘉的命令之下帶著炸藥包往城門處衝去,兩千新兵弓箭手也站在最遠處給與強力的支援。

    與東門和北門動不動就兩萬上下的唐軍相比,李從嘉銀槍都也才不過一萬人,與城頭的守軍不相上下。唐軍剛剛衝來時守將陳文鑄還向城中求過援助,可是在看到人數幾乎相等之後卻是沒有更多的重視起來。

    但讓陳文鑄沒想到的是唐軍在迅速炸開城門之後,衝進來的鐵甲軍異常的英勇,再見到唐軍的裝備和戰鬥力以及打法陳文鑄才知道這就是那支傳說中的銀槍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