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亂世烽煙

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168章 放火燒糧 文 / 醉夢清歌

    更新時間:2013-02-04

    (求收藏!)

    四更,邵可遷聽到唐軍馬蹄聲細算著這一晚唐軍來過了幾次,知道唐軍只為騷擾而來,睏倦的動也不動躺在榻上等著唐軍撤退。

    營地外,林仁肇此時已經摸清了大營之內米糧等物資的儲存之處,他知道這些物資他帶不走,若是想帶走就要消滅這兩萬三千大軍,這對他來說難度很大,此時林仁肇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將這些物資毀掉。

    先後襲擾了數次,天已經快亮了,林仁肇再次命令軍士衝鋒,相對之前的幾次,這次前軍在營地前襲擾,營地的北側還有近百人藉著黑夜偷偷的潛到了吳越大營附近。

    吳越軍昨日行軍一整日,唐軍又騷擾了大半夜,這會兒大營前唐軍再次襲擾,北側看守大門和糧草的軍士也是提不起精神來,都是一副昏昏欲睡的神態,甚至有一些已經打起了盹。

    就算是營中還有清醒的人,也都在軍營的前方防備唐軍真的突襲進營,因此林仁肇派出的唐軍百人很輕易的就從北側進了吳越大營。

    為了給北側潛入的軍士以支援,林仁肇命令騎兵停在營地半里的地方,再次命令全軍拉弓起箭,而吳越守兵見唐軍弓箭射程遠只能抱頭鼠竄。

    第一輪射擊過後,邵可遷部大營之內又有數十人的傷亡,接著就是第二輪,第三輪以及第四輪,直到看到大營北側冒起了濃煙和大火,林仁肇又命令放了幾輪箭矢以助潛入軍營放火的軍士撤出,這才退到了十里之外。

    唐軍潛入邵可遷部大營的百人無一傷亡全部歸隊,遠遠的看著吳越軍營內火光沖天,林仁肇臉上露出一絲笑意,火光先太陽將東邊的天空染紅,他知道吳越大軍這次的損失一定不會少,就算能保住一些物資也不會太多。

    正在林仁肇想著邵可遷部損失多少時,從長興縣而來的斥候帶著李從嘉的命令到了,林仁肇猶豫了片刻,雖然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湖州還有近兩萬援軍,若是他在這裡有所損失那麼長興縣怕是也危險了,長興縣一旦丟失,那麼鄭王殿下的防守就困難很多,也給了吳越偷襲廣德縣與義興縣的機會。若是這兩地一丟造成宣州和常州的失手,朝中原本就不支持殿下的大臣就會給彈劾殿下,這些後果不可預計也不是他自己一個人能承擔的。

    於是林仁肇直接做出了連夜撤軍的決定。

    梧桐距離長興縣一百五十餘里,林仁肇怕吳越援軍抵達湖州之後出兵阻攔自己便下令連夜行軍。可銀槍都騎兵只是一人一匹馬,做不到時時行軍,為了保存戰馬不得不走走停停。

    吳越羅晟的中直都全軍一萬七千人又帶著大量的物資經過兩天的行軍也才走到東林,此時距離湖州城還有三十餘里。

    林仁肇走走停停,此時已經停在湖州東北十里的地方,見天色已經暗淡下來,在不知湖州情況下為了安全起見已經命令全軍在太湖沿岸休整。

    一路上斥候還沒發現羅晟中直都的影子,林仁肇也不知羅晟這會兒是進了城還是正在路上,正在與幾個校尉商量著如何行軍。

    銀槍都四千騎兵若是想回到長興縣就要從湖州城外經過,若是援軍未到林仁肇也不用擔心湖州出兵阻攔,這會兒他只怕援軍已經進城,並且又有吳越斥候發現了自己的蹤跡在他回去的路上埋伏。

    林仁肇與眾人聊過之後就命令斥候全部出營,一部分去刺探吳越援軍的方向,另一部分去刺探湖州城與長興縣之間的山下是否有伏兵。

    與林仁肇的謹慎相同羅晟也是萬分小心,他接到邵可遷部物資被唐軍毀掉的消息便故意繞開了大陸,這才繞去了東林,天才黑他就命令大軍停了下來,又派出斥候去湖州送信,準備大軍在東林休整一夜,明日天亮再出發。

    而湖州城內的錢弘偡和孫承佑則更是小心,兩人做過交流,孫承佑年輕但足智多謀,錢弘偡雖然年長一些,腦子卻要比孫承佑慢一些,但人更穩重,兩人在一起倒是配合不錯。援軍未到,為了不被唐軍扮成援軍蒙騙,湖州城內還是在失去長興縣之後第一次派出大量的斥候往長興縣方向和杭州方向,一路探查長興縣唐軍的動向,一路找尋羅晟部的方位。

    長興縣內李從嘉也一直擔心一路上林仁肇騎兵會有危險,斥候也是不停的進出。

    銀槍都成軍不到一年,但是這一年裡已經兩上戰場,無論是斥候還是騎兵、陌刀兵平日裡訓練,學得都是殺人的本事,雖然在成軍入伍的時間上要少於吳越宣德軍和中直都,可是殺人的本事和收集情報的能力卻是要比吳越斥候強上很多。

    從梧桐退出林仁肇手下的斥候一直在不停的探查著羅晟部的下落,這會兒只剩下天目山餘脈附近還沒查過,因此去查羅晟部下落的斥候出營後直奔天目山餘脈沿線,往東南方向逐步的探查。

    這一小隊有十一人,領頭的什長是張衡的部下吳大年,年紀最大的不過二十七歲,最小的十八歲,十一人身上清一色的黑色軟甲,武器的配備有弓箭,一把兩尺長的鋼刀,還有必備的望遠鏡和契丹運來的耐跑戰馬。

    此刻吳大年正率領著十人沿著可通行漕船的河道往東南搜索。湖州城內派出的斥候兵正在他們的身後,而從東林方向過來湖州送信的斥候也正在往他們的方向而來,吳大年一隊人身前送信的只有兩人,他們的身後卻是有多過他們的一倍的宣德軍斥候兵。

    距離東林二十里,吳大年騎在馬背上聽著河水緩緩的流淌,拿著望遠鏡望向遠處希望能看到遠處的燈火,不過眼前還是一片漆黑,除去夜的暗影還是茫茫一片黑色,將望遠鏡放回腰間的背囊裡,吳大年回頭說道:「大路上沒有,羅晟部若是沒進城一定就是藏在了這山腳下。」

    「二叔,要不我們分開找吧,這樣機會更大一些。」吳大年身後一個面相看去只有十六七的少年說道。

    「不用分開,吳越援軍近兩萬人目標很大,他們若是沒進城我們一定能夠找到,若是分開反而會遇到麻煩。」吳大年在黑夜裡回頭打量了兩眼剛剛說話的吳長生。

    兩人是叔侄關係,吳大年今年二十七歲,而吳長生十九歲,在張衡挑斥候時發現叔侄兩人腦子靈活,便將兩人要了過來,進了斥候營之後,更讓張衡驚喜的是吳長生的一對耳朵十分靈敏。

    一眾人對這邊的不夠瞭解,又怕打草驚蛇暴露自己,行軍速度自然快不起來,十一匹馬的蹄聲嗒嗒嗒的踩在軟土上,聲音發悶,不知名的河水在黑夜之下透著黝黑的光芒。

    一眾人不放聲沉默著往前,突然吳長生說道:「二叔,前後都有馬蹄聲。」

    「你在中間前後當然會有馬蹄聲。」吳大年笑道。

    「不是,是離我們很遠的地方。」吳長生不管吳大年怎麼說急忙跳下馬,將耳朵貼在地面上仔細的聽了起來。

    「怎麼樣?」吳大年見侄兒認真,急忙問道。

    吳長生認真的聽了一炷香時間,站起身來抖去沾在身上的泥土說道:「前面人不多大概兩到三個,可身後的怕是有二十幾人。」

    「距離多遠?」吳大年再次問道。

    「前邊的不到兩里,後邊的差不多還要十里。」吳長生回道。

    吳大年眉頭擰緊壓低聲音說道:「我軍最前方的斥候就是我們,我能斷定前邊來的人一定是吳越軍的斥候,很有可能就是羅晟部的,他們來人沒我們多,我們可以先將這幾個幹掉之後躲起來,再看看身後的人是不是林虞侯派來找我們的。」

    吳大年說完前方的馬蹄聲近了,就算是不貼在地面聽這十一人都聽得清楚,馬蹄聲越來越近,雖然看不清來人,但卻能看出兩個人的黑影。

    吳大年知道此時他們已經無法避開,再次壓低聲音叫人不要放聲,命令全軍舉起弓箭準備射殺兩人。

    吳越軍送信的斥候只顧著趕路,倒是沒有發現這一隊站在黑夜裡窺視他們的影子,等人到了身前,十隻箭矢同時射出,戰馬上的兩人同時被射中,兩人又同時哼了一聲隨著戰馬跑出很遠才倒下馬來。

    吳大年帶人奔過去,看到兩人身上穿著吳越軍服,忙道:「快找找,兩人定是去湖州送信的。」

    眾人七手八腳的將兩人翻了個遍,找出兩封同樣的書信,拿出火折子點燃,見到信上所說羅晟部援軍正在東林駐紮。吳大年便露出一絲笑意說道:「任務完成了,我們可以撤了。」

    「身後的人怎麼辦?」吳長生問道。

    吳大年回道:「來的路上我們都看到了,去東林只有這一條路可走,若是湖州斥候去東林送信也一定會從此經過,我們可以先躲起來看看是什麼人,看看具體情況,若是我們的人就一起回去,若是吳越斥候人少的話那就做掉他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