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亂世烽煙

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158章 意在長興 文 / 醉夢清歌

    更新時間:2013-01-30

    (求收藏,求推薦!)

    安排好諸多瑣事,也到了李從嘉即將出征的日子。

    此時蜀國圍秦州城的大軍已經與白重贊和趙匡胤的四萬軍隊展開了數次的戰鬥,其中互有勝負。讓天下人大跌眼鏡的是一向不被人看好的蜀國大軍此時是激情澎湃,而周朝白重贊和趙匡胤兩人卻是發揮不佳。蜀國大軍似是打了雞血一樣一直勇猛向前,讓一直不把蜀國大軍看在眼裡的白重贊和趙匡胤兩人損失慘重。兩人各自帶來兩萬人,幾戰之後兩軍合在一起已經只剩下不到三萬人,當然蜀國大軍也是有大量的死傷,但是鳳州圍城的五萬大軍又來了兩萬支援,整體上也讓秦州外的蜀國大軍比周朝多了一倍,蜀軍前幾次戰役勝多負少,但依然是只選擇圍城不攻,面對白重贊和趙匡胤也是選擇防守,這再次讓兩國戰事陷入了僵局,與此同時秦州城內已經出現了糧草短缺軍心不穩的情況。

    趙匡胤和白重贊知道秦鳳二州被圍城數月,隨時都可能因為糧草短缺城內軍心不穩而投降的情況發生,他們都很想解決問題,但是無奈此時兵力不如蜀軍,不得不選擇休整再次向朝中求援。

    在得知秦鳳二州戰事中蜀國大軍微微有利,並且兩軍再次陷入僵局之後,李璟當即命令已經在無錫縣集結的江都和潤州軍向蘇州進軍。

    蘇州戰事打響,李從嘉也沒有多餘的時間在江寧府多留,一旦蘇州陷入僵局那麼常州和宣州就真的危險了,吳越國內一定會派兵襲擾兩地從而來解蘇州的圍,因此李從嘉不得不立即出兵去做部署,以扼制吳越從湖州出兵襲擾。

    告別嬌妻美妾以及兒女,李從嘉帶領一萬銀槍都軍士兵發義興縣。

    太湖平原一帶水網交錯,又有運河從中而過,李景遂最終還是聽從姚君生的建議,兵分兩路,一路從路上進軍蘇州,另一路則是從運河水道將兵力投送到蘇州城下。為了不給吳越偷襲抄了自己後路的機會,李景遂還命令江都未出戰的兩萬水軍進入常州和無錫縣幫助防守,雖然李景遂擅自下令,李從嘉作為常州和宣州防禦使倒也沒有不滿,李景遂幫助自己將身上的擔子減輕了一些,李從嘉也好在南太湖平原腹地用盡全力去牽制吳越的兵力。

    之前有著想法的皇甫繼勳也如願的上了戰場,不過他沒有如願的被李璟調撥到李從嘉手下去防守,而是被調撥到了李景遂的手下任職,共同進攻蘇州。

    這樣一來李景遂手下江都馬步兵以及水軍四萬,潤州軍馬步兵以及水軍也是四萬,再加上一萬神武禁軍已經有大軍九萬人,若是蘇州錢文奉出城迎敵就是用人海戰術壓也夠將他壓死了。

    李從嘉銀槍都一萬軍士此次只是作為防守之用,但是他的任務很重,不過還好有李景遂幫著他完成了一部分。

    若是吳越軍選擇襲擾唐國,吳越從湖州出兵有多種選擇,一是從水路偷襲無錫和常州,但有李景遂的部署這兩地已經不需要李從嘉去關心,二是偷襲被劉彥琛拿下過的義興縣,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往南去襲擾宣州的廣德縣,因此這兩地還需李從嘉需馬不停蹄的立即部署防禦。

    大軍抵達義興縣之後,李從嘉不休息直接部署義興縣的防禦,吳越進攻義興縣有兩條路線,一是走太湖水路出兵,二是走山谷間唯一的一條通路,當時劉彥琛部隊就從此殺出,李從嘉命令義興縣僅有五百的水兵做好太湖沿岸的防守,防止吳越水軍偷襲,然後又派人將山間唯一的通路守住,這邊的防禦部署完成,李從嘉又帶著四千騎兵穿過山間通路打馬去廣德縣做部署。

    李從嘉將三千騎兵留在廣德縣與宣州調撥來的三千軍士共同留守廣德縣,他獨自一人率領一千騎兵打馬從吳越湖州前沿長興縣城掠過,故意威嚇長興縣一番這才往義興縣撤去。

    回到義興縣城外的軍營,李從嘉進帳見林仁肇等人正在討論著兩地分兵的壞處。

    李從嘉聽此無奈的笑著說道:「錢弘偡和孫承佑可以選擇兩個方向出兵因此我們也是不得不分兵啊。」

    林仁肇見李從嘉如此說就笑著建議道:「殿下,屬下認為此時可以將長興縣拿下,這樣一來我軍只要守住長興縣,以長興縣為前沿陣地,就可以不用在分兵兩地,太湖又有義興縣和無錫縣水軍在巡弋,我軍也不用擔心吳越從太湖偷襲。雖然這一帶到秀州附近水網密集,但只要我軍斥候將水網渡口分佈圖詳盡的畫出,憑借我軍騎兵的機動性便可以將吳越宣德軍捏在手裡,或許還能限制吳越從杭州出兵援助蘇州。」

    李從嘉皺眉仔細的看著地圖,雖然他已經將兩地的部署完成,但是從義興縣到廣德縣之間正是隔著山地,若是一地被襲擊,從另一處班兵救援就晚了。按照林仁肇的說法去想,長興縣正好處於兩地之間,只要拿下長興縣那麼對銀槍都來說一切都簡單了很多。

    雖然南太湖平原這一帶水網相對來說要多一些,但是因為時間和地質變化的關係,此時的這一片平原與千年之後的那一世相比還是要好上很多,都是一些天然的河道,沒有那一世的隔百米就有的一道道的灌溉溝渠,如林仁肇所說只要將水網的分佈以及渡口等等詳盡畫出,總體上來說就沒了對騎兵的限制和其他的顧慮。

    李從嘉看過地圖凝思良久說道:「雖然本王的任命是常州和宣州防禦使,但防禦也要掌握有利地形,如今本王認為長興縣更有利於我軍的防禦,俗話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管蘇州戰局如何為了將來打算,本王都要拿下長興縣。」

    「殿下英明。」營帳內眾人見有仗可打頓時興奮的異口同聲支持道。

    「雖然長興縣城池不高,但我軍沒有攻城器械,又皆是騎兵以及陌刀兵,都不宜攻城,因此必須要想辦法將長興縣守兵引出。」李從嘉沉吟道。

    「殿下,屬下有一計。」鄭元華笑道。

    「元華請講。」李從嘉瞇眼說道。

    「我軍斥候已經刺探過,長興縣內守軍只有不足千人,因此想要拿下長興縣,只需要將城內的一千守軍騙出,或者是讓他們放我軍進城即可。」鄭元華說道。

    「引出敵軍倒是有可能,想進城就難度大了一些。」李從嘉笑著說。

    「屬下認為混進城容易,引出敵軍反而不是很容易。」鄭元華再次笑道。「我軍先前有大勝吳越軍的戰績,無論我們用什麼手段怕是他們都會穩守不出。縣城雖不及大城那般堅固,但只憑弓箭也是無法取勝,反而是讓我軍斥候扮成百姓混進城內倒是更容易一些。」

    「元華的意思是要在城內製造混亂,趁機打開城門讓我軍進入?」李從嘉睜大眼睛不禁一笑問道。

    「屬下正是此意。」鄭元華回道

    「也好,但此事要經過周密的計劃確保計劃萬無一失。」李從嘉臉上掛著淡淡的笑意,俄爾又說:「將張衡叫來本王要親自安排。」

    ********************************

    李景遂大軍出發蘇州,雖然他一心想要功勞,可是很多事情都讓他心情不爽快,首先就是常州俘虜的問題。在他出兵之前常州俘虜已經投降了大半,接近九千人加入了唐軍,而另外的一部分卻是依舊不降,為首的就是劉彥琛。

    他還在等著李景遂將自己的家眷接來唐國,可是出發前一晚李景遂就接到了消息,劉彥琛的家眷一百三十多口,男子無論老幼皆已經被處斬,而女子無論年紀大小皆被充入官奴。

    姚君生根本就沒有去營救,而是叫密探將劉彥琛率軍投降唐軍的消息散播了出去,這才導致了這樣的惡果,雖然之前李景遂也說過不到萬不得已不可以這樣做,可是姚君生獨斷直接選擇了此法,他的做法已經讓李景遂感到氣憤不滿,再加上之前他瞞著李景遂做下種種事情,這會兒都被李景遂一一的想出,李景遂越想越是氣憤,恨不得將他殺掉,扔進運河裡餵魚。

    不過李景遂氣歸氣,此時他正缺少能為他謀劃的人物,身邊的謀士雖然不少,可也只有姚君生最合他的脾氣懂得他的心思,並且還能時不時的提出一些好點子,這正是戰時需要用人,因此李景遂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等待戰後再去找借口安撫劉彥琛。

    其次他擔心的就是李弘冀與他心不齊,兩人一直暗地裡就有爭鬥,萬一他命令李弘冀的潤州軍衝鋒在前,他拒絕配合該怎麼辦,雖然戰後聖上會做出處罰,可是這是戰時,一旦兩人的關係出現了問題,這九萬大軍的麻煩就大了。

    還有皇甫繼勳,雖然他手中只有一萬人,但李景遂怎麼會不知他是來爭功的,可是他手上半數為騎兵,攻城怕是用不到,李景遂對皇甫繼勳不瞭解,在他腦子裡想著若是皇甫繼勳得不到功勞,他心生不滿搞鬼又該怎麼辦。

    當然李景遂的有些擔心是多餘,皇甫繼勳可以不顧大局,但李弘冀是要爭皇位的皇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