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亂世烽煙

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142章 柴榮的妥協 文 / 醉夢清歌

    更新時間:2013-01-21

    (求收藏!)

    李從嘉的擔心不是沒有必要,周朝的國書早於唐國一步送進了南平都城荊州府,高保融和高保勖兩兄弟正在拿著周朝的國書愁悶之間,又接到唐國的譴責書信。

    見到唐國莫名其妙的書信,高保融很是茫然。可腦袋靈活的高保勖卻是看出了事態的嚴重性,那就是他們的好日子要到頭了。

    周朝讓其兄弟二人去大梁聽封,去了就不可能再回來,而唐國的譴責根本就是無中生有之事,在這兩封國書來看,無論是周朝還是唐國此時都是有意要取他們的國土。可無論是腦袋不活泛的高保融還是荒淫無恥的高保勖都不想起兵戈,但是兩人又不能決定歸附於誰。

    中原王朝一直以來就要比其他小國強大,可是如今南平的鄰國唐國也是穩步發展後來居上,吳越進犯的慘敗已經在各國之間廣泛的流傳,高氏兄弟兩人也不是聾人又怎麼可能不知。

    唐國大兵此時已經陳兵於邊境,而他們兩兄弟之間就算是守,又能守到幾時?南平國內三州總兵力總共才不到萬人。

    周朝此時有蜀國的威脅無法出兵,若是唐國在三日後不進攻南平,待周朝擊敗蜀國大軍也會興兵討伐,那麼他們也是無法抵抗。

    兩兄弟這會正在權衡去哪裡能得到善終,高保勖信任周朝,畢竟唐國代楊吳之後殺害過楊吳皇族之事。相對荊州府來說,高保融則是傾向於唐國,與政治無關,他只是嚮往江南的生活,大梁身處中原,這是他不能接受的。

    雖然高保勖掌管朝中大小事情,但是畢竟他不是皇帝,凡是也不能全部做主,這歸附於誰還是要聽兄長的意思。

    信中說三日時間,可是從信上的日期到他們手中就已經過了兩日,高保融不捨得離開荊州府,但是又怕去了唐國丟了性命,因此很是矛盾。

    正在矛盾時就聽說唐**隊還未到三日便已經跨過了邊境向荊州府開來,高保融頓時慌了。

    高保勖也聽到了消息,可是南平守兵卻是沒有得到任何的命令,不知道是守還是不守。

    高保勖進宮就見宮中一片忙亂,無論是宮人還是內侍都是忙得腳不離地,忙著整理東西準備逃跑。

    高保勖帶兵制止住眾人找到兄長就問道:「陛下,此時唐國數萬大軍已經進入我國境內,我軍是抵抗還是逃跑?」

    「抵抗?怎麼抵抗?還不快去收拾東西準備去周朝避難,日後或許還有機會回來。」高保融一聽說唐國大軍即將殺來,原本就慢半拍的腦子更是慌亂,他很怕唐國大兵將其砍殺,急忙說道。

    「周朝要陛下與臣弟兄弟二人進朝聽封,那是看中了我南平這塊土地,可是如今陛下丟了土地,周朝又怎麼可能容得下我們這喪國之犬?」高保勖一臉的憂色。

    這會兒兩人的想法正好調換了個位置,之前高保融想去唐國,高保勖想去周朝,這會兒全都反了過來。

    見兄弟這麼說高保融臉上的憂色更濃,說道:「那該如何是好?」

    「不如開城投降,將整個國家獻給唐國,讓唐國不費一兵一卒,或許唐國還能容得下陛下與臣弟兄弟二人。」高保勖說道。

    見高保融還在猶豫高保勖再次說道:「陛下此時不要再考慮去周朝之事了,如今陛下只能有一種選擇,那就是拱手將南平國土和自己一起獻給同一個國家,若只有人去了,而沒有國土只能下場淒慘,客死異國他鄉。」

    高保融被高保勖這麼一說立即說道:「省躬,你現在就去命令全國三州軍隊繳械投降,開城迎唐國大軍進城,朕要沐浴更衣,祭太廟,親迎唐國將領。」

    ****************************************************

    李從嘉這會兒自然不知南平國內發生了什麼,但是此時周朝國內襄州已經知曉了唐國兵發南平之事,襄州不能私自出兵只能將南平戰事送進大梁。

    柴榮這會兒還在思考著秦鳳二州的戰術佈置,自從蜀國十萬大軍圍城以來,兩國還從未交戰。蜀國大軍已經圍城近十日時間,之前柴榮倒是有些輕看了王昭遠,無論是王昭遠還是蜀**士皆是井然有序,沒有一絲慌亂的意思,似乎從發兵起王昭遠就做好了打算。

    與唐國的同盟之事正在進行之中,雖然使臣還未進京,但柴榮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偏偏這時又傳來了南平被唐國入侵的消息,柴榮看過戰報立即將諸位大臣召進宮中,連夜商討措施。

    對於唐國出兵,周朝國內任何人都是始料不及的,他們被唐國的此舉打亂了陣腳,包括一向穩重的柴榮都是煩亂不堪。

    「陛下,臣認為應該趁著唐國大軍未站住陣腳之時立即發兵援助南平。」王樸聽柴榮說完立即說道。

    「那與唐國的同盟之事怎麼辦?」柴榮問道。

    若是沒有這事他也不會如此心煩,也不會與眾位商議直接就會出兵,但是此時不同,周朝已經看到唐**隊的強大,先提出同盟,又怎麼可能說打就打。

    「陛下,與唐國的同盟之事是同盟之事,援助南平是援助南平之事,兩者不能相提並論。」王樸說道。

    「王愛卿,你來說說這兩者都與唐國又關,怎麼就不能相提並論?」柴榮皺眉說道。

    王樸沉默了良久也沒有開口。

    柴榮歎了一聲道:「王愛卿找不到理由吧,這事不能貿然出兵,就算是南平向我大周稱臣,我朝也不能貿然的出兵,只能出面譴責唐國。此時若是出兵對我朝很不利,很可能同盟之事就此擱置還會招來兵戈,若是沒有蜀國的威脅朕也不怕與唐國起兵戈,可是蜀國大軍已經將秦鳳二州圍城十日,水洩不通,而蜀**士絲毫沒有慌亂煩躁,趙匡胤就算是這會兒倒了也要小心的應付,朕在朝中可不能再貿然的引起兵戈了。」

    柴榮盯著眾人,見眾人皆不開口再次說道:「我大周朝給南平的書信也早就到了,高氏兄弟一直沒有反應,怕是也不看好我大周,而這會兒唐國進軍南平,怕是那兩兄弟已經拱手將南平三州讓出換得太平晚年了。」

    書房內沉默良久,柴榮才問道:「唐國派來和談的使臣是誰?」

    「回陛下,是兵部侍郎韓熙載。」李谷回道。

    「哦?」柴榮不禁一絲苦笑,道:「既然是韓熙載出使,那這接待工作就由李愛卿來做,同盟之事也由你來負責,不過愛卿可不能因為與韓熙載是舊友就出賣我大周朝的利益。」

    「臣不敢。」李谷回道。

    兩人已經二十幾年未見過,雖然李谷完成了那時候的願望成了一國宰相,但是此時韓熙載也是距離不遠了,當初李谷認為唐國的實力永遠趕不上中原王朝,可是從吳越戰事來看唐**隊的實力已經超過了大周朝軍隊。

    當初兩人許下願望,要率領各自國家的軍隊吞併對方的國家,也不知道如今誰能變成現實。

    「使臣此時到了哪裡了?」柴榮問道。

    「回陛下,此時唐國使臣還在壽州府內,聽說是受了風寒。」李谷一直關心著此事,立即回道。

    「這麼熱的天居然受了風寒。」柴榮不禁一笑,隨即又歎道:「不管唐國使者如何,朕要以大局為重,此時南平之事我大周先不要去管,只叫襄州守好自己的國土就好。將來無論是對蜀國、北漢還是契丹或是河西回鶻用兵,再與唐國簽訂同盟,打退蜀國十萬大軍之後再說。」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