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亂世烽煙

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133章 砝碼 文 / 醉夢清歌

    更新時間:2013-01-17

    (求收藏!)

    李從嘉回府上不到兩個時辰,李璟便想出了懲罰李弘冀的方法,那就是將他已經許下的獎賞全部取消,罰其面壁思過一月,再將吳越軍的戰俘之事交給遠在江都的皇太弟李景遂去做。

    李璟最近不再如往常那般猶豫不絕,想到即做,聖旨此刻已經出了江寧府從陸路直接送往了潤州。

    剛剛才將聖旨送出,李璟也得了從壽州送來的消息,消息稱周朝信使已經抵達壽州,來意是邀請唐國使臣共進大梁城,商談周朝與唐國的同盟之事。

    李璟放肆的大笑了兩聲,原本只是唐國一廂情願的事,如今周朝主動提出同盟,那麼主動方已經掌握了在了唐國手中。

    李璟笑過之後,不得不將李從嘉再次招入宮中,同時進宮的還有殷崇義、王崇質、蕭儼等若干眾臣。

    別說李璟是昏君,但他的昏只是分時候分事情,與周朝同盟之事,這是李璟最想看到的結果,兩國同盟之後就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起兵戈,這樣一來形勢便有利於唐國的發展部署,向南平出兵,打下南平之後,再對吳越下手,拿下這兩個潛在的威脅之後,唐國便可以根據周朝的局勢來決定以後的步調。

    從吳越的進犯,李從嘉和李弘冀的取勝來看,吳越軍隊實力也不過如此,至少已經不被不懂軍事的李璟放在眼裡,但是對於李從嘉來說,這次的取勝有很多因素,最為主要的就是吳越軍主帥的疏忽大意,其次就是天時地利的問題,依著他的想法他倒是想再發展上三年五載之後再開戰,可是形勢已經來不及。因為吳越的試探周朝勢必會調整策略,郭崇韜可以兩月打下前蜀,柴榮也未必不可,若是柴榮輕易的拿下蜀國,再將南平和北漢等等諸國取下,在契丹與唐國之間,他一定會選擇面對唐國。而蜀國和北漢兩國加在一起也不會耗費柴榮三年五載的時間,頂多一年便可,因此李從嘉認為唐國也不得不抓緊時間掃平威脅再圖發展。

    在李從嘉和李弘冀大勝吳越軍之後的這幾天,李璟一直在想著與周朝同盟的可能性,也在考慮著如何對吳越用兵,每日他都會仔細的看上幾眼地圖,雖然他對軍事一竅不通,但他也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

    很巧合他的想法與孫晟之前給蕭儼所出的主意不謀而合,分三路出兵,一路取華亭,二路取湖州,第三路取蘇州。然後再取秀州,一點點向南蠶食,直到吞併吳越。

    李從嘉接到宮中傳召的消息,知道父皇再叫他進宮定有要事相商,也來不及去與熟睡的周憲說一聲就匆匆進了宮。

    在路上李從嘉就聽內侍說周朝信使來唐國之事,他不禁一笑心道:這邊戰事才結束,周朝居然這麼快就有了反應,看來他們也是怕了,不過如此也好,這也有利於唐國清除自己的威脅。

    李從嘉進宮之時眾朝臣早就已經到了,他依次問好之後才坐在一邊聽著父皇說話。

    「如今我朝與吳越初戰已完,也取得了大勝,從中朕看到了我國的軍士實力,同時也看到了吳越軍的軟弱,朕已經有意日後向吳越發兵。」李璟鄭重的說道。

    在座的眾人皆是一陣驚訝,多人紛紛想開口,這時李璟又說:「剛剛朕又收到壽州送來的消息,周朝信使已經到了壽州,周朝柴榮有意與我朝達成同盟,如此一來也印證了六郎所說,吳越之軍是周朝的試探之兵,所以朕才下定了決心要將吳越吞併,免得將來我國對外用兵再受到吳越的偷襲。」

    「陛下同盟之事還未定下,對吳越採取行動不能操之過急。」殷崇義見聖上信心滿滿的,就怕他被這兩場大勝沖昏了頭。

    「殷愛卿不必擔心,朕心裡有數,對吳越用兵是要放在最後才成的,此時唯一的大事就是促成與周朝的同盟。」李璟頭腦十分清醒的笑著。

    見李璟如此說眾臣這才舒了口氣。

    李璟掃了幾眼在座的臣子,問道:「與周朝的同盟關係到我國今後的走向與發展,如今周朝主動提出,已經對我朝很是有力,不知道哪位愛卿自薦可以出使周朝,與周朝商議此事,簽訂同盟協議啊?」

    「陛下,臣認為鄭王殿下當得大任,鄭王殿下文能治國武能安邦,是我朝不可多得之才。」眾人皆在思量之間蕭儼站出推薦道。

    李從嘉剛剛還想著是否會有人推薦自己,這會兒見蕭儼站出來不禁一怔,這事對朝中任何人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就算蕭儼不推薦李弘冀也應該自薦才是,怎麼不可能輪到他推薦自己。

    李從嘉看著蕭儼的背影在心裡一笑,便認為他一定是有別的想法,不過這會兒李從嘉倒是想不出蕭儼推薦自己究竟是為了什麼。

    李璟微微一笑瞄了李從嘉兩眼,又看看蕭儼說道:「六郎是個人選,但是他還有其他事情要做,諸位愛卿再說說誰可以勝任。」

    眾人沉默良久,嚴續才緩聲說道:「陛下,臣認為孫晟可以勝任此事。」

    聽著嚴續的聲音眾人皆是茫然的看了過去,李璟搞不明白,李從嘉也搞不明,所有人都是不明白,孫晟曾是孫黨的頭目,與保皇黨中新近崛起的嚴續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的瓜葛,這會兒嚴續怎麼會推薦孫晟,眾人皆是困惑。

    李從嘉清晰的記得韓熙載說過孫晟有意投效自己,他沒有任何表示,難道是孫晟等不及,又找到了嚴續不成?

    嚴續不管眾人異樣的目光,再次說道:「臣認為,此時諸位大臣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只有孫晟賦閒在家,他又曾經是朝中重臣,雖然曾經犯過錯誤,但那是被仇恨蒙蔽了雙眼,如今這關係到國家利益的大事,臣認為孫晟定然不會辜負陛下,一定會盡心盡力的處理好此事。」

    「父皇,兒臣認為孫晟去還不如韓侍郎去,孫晟與宋齊丘之事已經被天下各國看成了我唐國改革發奮圖強的起點,若是再次啟用定然會讓其懷疑,那麼我國所付出的努力就白費了,因此兒臣認為孫晟不可再用。」李從嘉怕父皇被嚴續說動立即阻止道。

    「六郎說的有道理,孫晟就不要再提。」李璟笑著點頭,他對孫晟和宋齊丘已經徹底失去了信任,就算如今宋齊丘已死。

    李璟又將目光轉向韓熙載,見他沒有任何的表情,笑著問道:「韓愛卿,你對此事怎麼看?」

    「陛下怎麼說臣怎麼做就是。」韓熙載笑道。

    雖然他手上有事要做,但他也希望能夠通過他的手達成與周朝的同盟,這事也將在他的仕途上起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那好,朕就派遣韓愛卿出使周朝商談同盟之事。」李璟見韓熙載應了,笑著說道。

    「諸位愛卿對此還有沒有別的意見?」韓熙載領旨之後,李璟又問。

    「陛下,臣認為此事應該派皇太弟、燕王或是鄭王去,只有皇家有人去了才能夠體現出我國的誠意。」常夢錫瞄了一眼蕭儼之後立即站出來說道。

    李從嘉微微一笑,蕭儼在推薦他時他還不明白為何,但常夢錫如此說他就明白了。蕭儼推薦他,是有意引出威望和實力相對更高的李弘冀,讓李弘冀親手促成此事。

    此時常夢錫如此說,仔細分析就可以得出結論,為了大局,作為皇儲的皇太弟李景遂是一定不可能去的,而在李從嘉與李弘冀之間選擇,就一定會是李弘冀勝出,但是他們卻是不知,李璟因李弘冀擅殺俘虜之事,剛剛才下旨取消了對他的獎賞又罰其面壁思過。

    「此事就不要再提,朕已經決定,就由韓熙載出使大梁。」李璟此刻看出了常夢錫的用意,也不看他就大聲說道。

    蕭儼和常夢錫兩人低頭對視了一眼,心裡同時一歎。

    李璟瞥了兩人一眼,再次將目光轉向韓熙載,壓低嗓音說道:「韓愛卿今日回去就準備行裝吧,明日啟程前往壽州,與等候的周朝信使同行,到了大梁一定要以我唐國的利益為重,不能有損我國威。」

    「臣遵旨。」韓熙載應聲道。

    李璟隨即又板著臉說道:「這事就先告一段落吧,大事說完,朕還要說一件小事,今日朕收到無錫縣送來的消息說燕王在對吳越戰事中擅殺兩千俘虜,此事已經不用再做調查,皆為屬實,此事已經對本國在天下諸國中產生了極壞的影響,日前朕已經獎賞過燕王,因為他擅殺俘虜,獎賞之事就作罷。常州一萬五千戰俘之事就由皇太弟景遂來處理,等待日後吳越朝中傳來消息,是交換還是送去做苦工再做打算。」

    蕭儼和常夢錫兩人再次對視一眼,這才明白聖上為什麼會拒絕他們的建議,對於殺俘之事兩人皆是不清楚,但這事在兩人心裡卻不是一件大事,對於聖上沒有過多的懲罰,只是將原有的獎賞抹掉,兩人還算欣慰。對於李弘冀來說就算是面壁思過,也不會影響將來的發展,只是兩人惋惜燕王失去了這一次給他未來的道路增加政治砝碼的機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