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辛亥軍閥

大道小說網 第五百九十八章 會見斯大林 文 / 青史盡成灰

    首相東條英機雖然權勢滔天,但是面對著半神半人的天皇裕仁還是止不住的心裡發虛,當然他的恐懼更多的是來源於戰事的不順,中國先是大肆空襲曰本本土,現在又開始大肆對著曰本農田噴灑除草劑,給曰本的農業造成了致命的影響.

    「首相,朕想知道究竟有多少良田被毀,我們的糧食會減少多少,有沒有辦法阻止?」

    東條一聽裕仁問道損失,他的禿腦門之上就冒出了汗水,戰戰兢兢的說道:「按照目前粗略的統計,一共有二十萬公頃的良田被毀,約佔整個關東平原的三分之一以上。另外還有八萬五千公頃的森林也被毀掉了,如果按照目前的情況發展,帝國今年的糧食產量將減少兩成!」

    聽到了這個數字之後,裕仁就覺得一陣天旋地轉,民以食為天,糧食減產百分之二十,可不意味著每個人一天少吃百分之二十就完了。不幸是不可能平攤的,那些權貴不但不會挨餓,相反還會發國難財。

    這也就是說曰本國內必定會出現大規模的饑荒,特別是曰本還要支撐海外戰場,對國家的壓力就更加沉重,糧食的缺乏必定造成曰本國內大亂。

    而且現在還處於戰時,曰本的海上生命線還受到中美兩國的聯手威脅,這更是在島國的脖子上套上了致命的繩索,只要這樣下去,本土農業徹底被摧毀,海外來源完全斷絕,曰本就是不戰而敗的局面啊!

    「首相,朕要聽的是你的辦法,帝國的子民需要糧食,朕命令你必須保持國內的基本供應,不然你的首相也就當到頭了!」

    按照曰本的政治體制,天皇是沒有罷免首相的權力的,可是如今裕仁卻如此乾脆的破壞了政治規則,他的行動毫無疑問是在宣佈他是曰本最有權勢的**者,首相不過是他手上的玩偶而已。

    事實也的確如此,幾乎所有前線的曰本兵都喊著為天皇而戰的口號參加的戰鬥,憑著這種威望,裕仁可以輕易罷免東條。

    在這種條件之下天皇沒有被追究戰爭責任,只是審判了一些領兵的將領,同時參謀人員和財閥也都逃脫了制裁,還指望曰本能夠反省戰爭罪責麼,只能讓他們認為侵略沒有錯,錯的只是失敗了!

    東條英機一聽裕仁的話,頓時撲通跪倒在了地上,大光頭拚命的向地上磕,「陛下,微臣罪該萬死,罪該萬死!大本營已經擬定了幾條對策,一定能夠消除糧食危機的影響!」

    裕仁控制住了情緒,又說道:「首相說說吧。」

    「陛下,大本營一共擬定三條方略,第一是加強國土防空,修建預警雷達,對支那人的轟炸機做到提前發現,提前預報。第二是穩固海上商路,加大從南洋等地補充糧食的力度,確保國內的需要。第三是加大海洋捕撈的力度,支那人對於海上大型商船的襲擊十分頻繁,但是對於一些小漁船卻不怎麼在意,如今帝國控制了龐大的海域,能夠得到足夠的魚,尤其是鯨,只要加大捕撈力度,對國內也是一個補充。」

    東條英機提出了三個方式,裕仁點了點頭,然後說道:「這三個辦法都不錯,不過首相也要看到這還只是治標之策,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帝國需要的是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朕的意思你懂麼?」

    「微臣明白,陛下是要求帝國盡快佔領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獲取那裡廣袤的農場和牧場。」

    「首相說的不錯,澳大利亞是美國人海上支點,只要拿下了這裡,美國太平洋艦隊就徹底完蛋了。而且澳大利亞擁有數量驚人的礦石,帝國拿下了這裡,就解決了後顧之憂。德國盟友已經開始針對斯大林格勒的戰役,只要拿下這裡,蘇聯就會崩潰,到那時我們的壓力就會小很多,首相帝國必須撐過這個困難的時期。」

    裕仁既像是對東條說,又彷彿在自言自語,他當初以為德國能夠像對付法國人一樣,兩三個月就攻到莫斯科,將蘇聯摧毀,但是蘇聯的頑強遠超出想像。

    而且中美兩個大國也都使出了渾身解數,向蘇聯運送一切需要的物資,尤其是中國還在外蒙、疆省等地設立了專門的合作工廠,全力為蘇聯生產軍用物資。

    靠著中美的支持,加上蘇亮擁有舉世無雙的特殊體制,很快整個國家都變成了一個大兵營,所有俄國人的力量都凝聚到了一起,他們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徹底摧毀納粹德國。鋼鐵洪流重新組建起來,遠東的士兵都被調到了莫斯科前線,一番鏖戰下來,蘇聯人雖然損失了上百萬條生命,但是他們成功的擋住了德國的鋒芒,保住了莫斯科。

    希特勒攻擊失敗之後,不得不選擇了斯大林格勒作為突破點,他希望征服這座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同時拿下蘇聯西南的豐富資源,特別是高加索地區的油田,滋養第三帝國乾渴的戰爭機器。

    裕仁已經將勝利的希望寄托在了德國身上,只要第三帝國還能兇猛如初,曰本就能夠擺脫糟糕的處境。

    對於斯大林格勒的戰役,不只是曰本在關注,中美等國也都十分矚目,德國的法寶就是閃電戰,失去了速度第三帝國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莫斯科蘇聯人已經贏了一回,如果在斯大林格勒再贏一次,德國就會面臨徹底失敗的命運。

    在這場決定命運的會戰初期,斯大林和蘇聯最高統帥部再度出現了判斷失誤,他們認為德國的攻擊重點還會放在莫斯科方向,因此蘇聯將重兵集群放在了莫斯科,西南方向的防禦力量相對較弱。

    德國人的攻擊分成了兩個方向,一個是針對斯大林格勒,一個是針對高加索的巴庫油田。在戰爭初期德國人順風順水,曼施坦因成功消滅了克里米亞的蘇聯軍隊,俘虜了十七萬蘇聯士兵,使得蘇聯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預備隊消耗殆盡。

    另外蘇聯由於錯誤估計形勢,在西南方向還主動發起了攻擊,在主動發起的哈爾科夫戰役之中陣亡七萬五千人,另外有二十四萬人被俘,損失坦克超過1249輛,火炮超過兩千門。

    這場失敗的會戰毫無疑問在表明蘇聯軍隊目前還不具備主動攻擊的德國的能力,兩軍在作戰能力,戰役組織上面有著巨大的差距,蘇軍要想戰勝德軍還要經歷一段時間的考驗。

    德國憑藉著勝利的雄風,再度拿到了戰略優勢,並且開始向斯大林格勒發起了猛烈的攻擊,直到此時斯大林才如夢驚覺,自己再度出現了判斷失誤。德國博克b集團軍群左翼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和魏克斯第2集團軍突然從庫爾斯克東北向東攻擊,對布良斯克方面軍的第13和40集團軍實施了突擊,目標直指頓河上游的沃羅涅曰。

    與此同時右翼保盧斯第6集團軍也從哈爾科夫東北發起了進攻,以斯大林格勒為目標向東南挺進,並突破第21和28集團軍防禦,蘇聯人將所有的預備隊都投入了戰場,但是依舊不能阻止德國勢如破竹的態勢。

    此時戰場的情況已經十分危急,擔任保衛斯大林格勒任務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僅有12個師16萬人、火炮和迫擊炮2200門、坦克約400輛、飛機454架,由遠程航空兵(轟炸機150∼200架)和防空航空兵第102師(殲擊機60架)負責支援。

    而他們要面對的德[***]隊是霍特的第四裝甲集團軍,還有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光是第六集團軍就有6個軍,含2個裝甲軍,計14個師約27萬人,近500輛坦克,3000門火炮和迫擊炮,還可以得到第4航空隊1200架作戰飛機進行支援。

    德國此時不僅有數量上的優勢,而且質量上德[***]隊也是遠超蘇聯的,斯大林格勒的局勢可以說是危在旦夕。

    為了挽回嚴峻的局面,斯大林再一次想到了最可靠的將領朱可夫,斯大林任命朱可夫為最高副統帥,並決定立即調撥第24、第66集團軍和近衛第1集團軍開赴斯大林格勒。

    隨即朱可夫飛到斯大林格勒並著手組織第24、第66集團軍和近衛第1集團軍的反擊行動。斯大林又致電朱可夫要求立即對斯大林格勒進行突擊,以緩解當地緊張局勢。

    不過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就在斯大林格勒最危急的時候,斯大林本人卻離開了莫斯科,悄然前往遠東共和國的首都赤塔,當然斯大林並不是逃跑,而是去和喬宇會面。

    斯大林和喬宇兩個人也算是老冤家了,從蘇聯創立之初,喬宇就毅然出兵干涉蘇聯,收回了失去的土地,並且扶持了遠東共和國,這成為了所有俄國人心中的痛,雙頭鷹從此徹底失去了一個頭。

    隨後中蘇雖然沒有爆發大衝突,但是邊境線重來沒有太平過,當然兩國也有過互相借鑒的時候,比如五年計劃,就是如此,實事求是的講現在的蘇聯和中國政體上其實很像,當然還包括德國,都是強人政治,一黨制國家。

    斯大林的專機飛越茫茫的西伯利亞荒漠,而喬宇此時也從燕京出發北上,兩國元首要展開第一次正式對話。

    (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