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辛亥軍閥

大道小說網 第五三十七章 日本異動 文 / 青史盡成灰

    在原本的歷史上德國和日本雖然是盟友,但是也是同床異夢,互相之間都盼著對方吸引火力,然後自己在背後撿便宜,現在德國要做的也無非是這麼回事,讓中國在亞太地區吸引美國,英國,蘇聯的注意力。

    然後德國放手在歐洲擴張,這完全是一個如意算盤,中國政府絕對不會給德國人火中取栗,畢竟如此一來風險實在是太大了。

    一旁的國防部長吳桐也發表了觀點:「大總統,諸公,現在戰爭歸根到底是是生產能力的競爭,是產業工人的競爭,在中高級技工方面德國獨步天下,超過了五十萬人,美國緊隨其後也將近五十萬,但是質量比不過德國,英法兩國都在二十萬左右,至於蘇聯和日本的水平相當,都在十萬左右,我們還不到八萬人,當然由於推廣了自動化生產線,我們的產能絕對不在蘇日之下,另外中國還有大量的中低級技工,人力資源也十分豐富,就算我們武裝一千萬的軍隊,也絲毫不影響軍工生產。

    但是我們必須注意,中國和德美等國有著巨大的差距,甚至是不可跨域的差距,如果德國整合了整個歐洲之後,德國的技工人數勢必超過一百萬,而且歐洲作為現代科學的誕生地,擁有數量最多的科研力量,有了這些優勢,德國就能製造出最先進的武器,到時候還有誰是德國的對手!」

    吳桐的話無疑又從另一個側面揭示了德國的強大,在國際競爭之中資源很重要,但是人才更重要,而且還是一切的基礎所在,中國和德國進行過深入的人才交流,對於德國的底細瞭解的很透徹,因此吳桐才更擔心讓德國做大。

    喬宇的心中也有了判斷,德國的軍工科技的確有過人之處,當然德國也有致命的問題,就是他們的企業組織協調能力遠不及美國。標準化和流水線這種現代工業利器貫徹的不夠深入,而且德國過分追求武器性能,忽視了數量的追求,到了最後就算虎式坦克再厲害,也會淹沒在蘇聯的鋼鐵洪流之中。

    當然德國不能和美蘇拼數量還有一個更加致命的因素,那就是資源問題,尤其是石油等能源的缺乏使得德國沒有瘋狂暴兵的能力。總體來說德國就是一個地區性的強國缺乏成為世界領導力量的基本底盤,又處在四面包圍的惡劣地緣環境之中。因此這個國家的希望不大。

    「大家也都發表了意見,那麼我也總結一下,第一和德國的合作還要繼續開展下去,要盡可能的獲取德國的先進技術,滋養我們的工業體系;第二同德國結盟並不可取,但是我們也必須注意到德國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尋找盟友,這就意味著新的世界大戰已經臨近,我國必須確定好自己的出路;第三根據德國外長透露的消息,日本也有可能加入德國的聯盟之中。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必須加強對日本的情報力度!」

    喬宇發表了意見,自然就是一錘定音,軍方和政府雖然也有不少親德派,但是此時也沒有了用武之地,實際上中國和德國已經走上了岔路,當然對於軍事合作中國一貫都是十分熱情的。

    中**方和外交部派出了專門的人員同裡賓特洛甫進行了會談。雙方談論的重點就放在了航母問題上,德國希望中國能夠提供全套的航母技術,並且幫助德國訓練一批艦載機飛行員,最好還能夠向德國出售一艘退役航母。

    中國目前擁有四艘新式大型航母,也就是遠字艦,另外還有一艘更大的靖遠號馬上就要下水。這五艘新式航母是中國海軍的核心戰力,另外中國還有一大四小五艘改裝航母,其中超勇號賣給了暹羅,揚威號和廣乙號已經退役,只有號和鎮海號還在服役。

    德國這一次將目標放在了揚威號上面,這是一艘中日海戰之中的功勳戰艦,排水量雖然不到一萬噸。但是也足以幫助德國訓練出優秀的航母人才。

    不過中國卻給了裡賓特洛甫一個更好的選擇,那就是號,中國可以將號出售給德國,並且中國可以提供改裝技術,號採取的開放式艦首,這也是早期改裝航母的通行做法,就是在原有的艦身之上安置一個全通甲板,而艦首部分的甲板就用支柱撐起來。

    這種結構抵禦風浪的能力很差,日本航母就曾經出現過被風浪把支柱變成麻花的經歷,而且北海和大西洋的風浪比起太平洋要大很多,號的強度很難承受大西洋的風浪,中國提出了改裝建議,正好適合了德國的需要。

    而且號滿載排水超過了兩萬五千噸,艦載機數量能達到八十架,這已經可以和英國航母抗衡了,雖然軍艦舊了一些,但是還是能夠參戰,一艘有戰鬥力的航母和一艘純粹的訓練艦完全是兩個概念。

    裡賓特洛甫得知中國的慷慨之後,高興的發瘋,急忙向柏林報告了消息,希特勒也連夜召集身邊的親信要員,一同商討此事。

    中國這麼大方可不是沒有條件的,而是有著眾多技術要求,比如德國要向中國提供六款機床的核心技術;還有德國要派遣技術人員幫助中國建造一座萬噸級的鍛壓機;另外還要電子技術等等,加起來不下二十餘項。

    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鍛壓機,這是當之無愧的國之重器,中國早就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並且通過猶太人獲得了一大批資料,但是由於中國技術儲備不足,最終也只建成了一座五千噸的鍛壓機。

    至於萬噸級別的,以中國的技術水平還難以達到,這種東西技術要求太高,在二戰之前美蘇兩國都沒有,中國想要建成不得不倚重德國的技術,在喬宇看來技術遠比武器要重要,戰場上有多少武器都是消耗品,而有了技術就有了連續生產的能力,就有了源源不斷的補充。

    用一艘航母換來這些是很合算的,當然這些技術交換之後協議的一部分,德國還要付出兩億美元用來購買號。用這樣的價格購買一艘老舊的船隻,怎麼算都有些昂貴,不過德國高層此時卻是欣喜異常。

    「尊敬的元首,海軍方面認為不論花多大的價錢都要把號弄到手,德國只要擁有了一艘航母,英吉利海峽就不再是天險,我們岸基飛機還艦載機配合起來。就能夠掌握制海權,登陸英倫三島必然變得十分容易。而且我們還可以利用航母封鎖波羅的海,甚至轟炸列寧格勒,這些對於德國有著重要的價值!」

    鄧尼茨簡單的暢想了一下航母的用途,希特勒的確對於技術有著不同尋常的敏感,或者說與生俱來的天賦,他也很快意識到了航母的價值,不過隨即希特勒也產生了一個疑問。

    「航母如此重要,卑劣的英國佬一定會阻止德國擁有的,你們有什麼好辦法麼?」

    希特勒已經下定決心要把號弄到手。只是這種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武器交易起來絕對會引來列強的激烈反對,要知道這裡還是歐洲,是英法兩國的家門口,不論是德國還是中國都沒有為所欲為的能力。

    「元首,我們是不是可以假借邀請中國航母前來訪問的名義,將號弄到手!」宣傳部長戈培爾出了一個主意,在場的戈林等人也在不住的思索。這似乎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只要軍艦到了德國,英國就沒有辦法了,只是這麼做無疑是在公然欺騙世界,英法兩國能夠坐視不理麼?

    德國上下都在為了航母的事情絞盡腦汁,而中國此時也在因為惡鄰日本煩心。日本這個國家是侵略成性,而且野心巨大。

    中國一口吞下了印支三國,對於日本的刺激是十分巨大的,他們的邏輯很簡單,那就是中國能擴張,我們也能擴張,我們也要殖民地。也不看看自己的份量!

    日本選了一圈,還是將目光放在了荷蘭身上,這個國家在南洋各方之中實力最弱,正適合日本下手,為此天皇特意給喬宇寫了親筆信,哪知道中國竟然堅決反對,甚至不惜動用經濟制裁,讓日本放棄侵略的主張。

    這對於日本朝野是極大的震動,元老西園寺甚至也表示,這是支那人在打壓日本,幾千年來中央王朝都是一直打壓日本,這是對日本的羞辱,日本必須擴大領土,保證經濟的完全獨立,只有這樣日本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國,不用看任何人的眼色。

    說起來這就是小國寡民的悲哀,他們永遠不會換位思考,永遠不知道感恩戴德,相反好像整個世界都對不起他們一樣。

    日本在這幾年已經向婆羅洲移民四百餘萬,獲得了巨額的利益,使得日本的國力得到了恢復,現在日本國內上下都重新燃燒起了侵略的野心,日本將兩艘大型航母蒼龍號和飛龍號派駐到了塞班島。

    這是日本在一戰之後從德國手中弄到的島嶼,緊鄰美國管轄的關島,不過此時關島並不受美國的重視,原因就是關島不只遠離美國本土,還處在日本控制的島嶼中間,安全性很差,美國只有少量的駐軍。

    日本派兵到塞班島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進一步對付荷蘭,如果從中國沿海南下,必然會遭到中國的抵制和反對,現在走東南航線,就能夠避開中國。

    日本政府又利用報紙連篇累牘的報道荷蘭在南洋的纍纍罪行,甚至還把種種**的事例搬了出來,日本政府試圖用這種方法將中國拉下水,我們不光是為了自己而戰,也是為了中國人出氣,你們的政府還能夠阻止日本的行動麼!

    對於日本媒體的這種動向,中國十分清楚,日本這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中國索性就保持沉默,然後靜觀其變,喬宇就不相信美國還能坐穩釣魚台,羅斯福這隻老狐狸該有所行動了吧!(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