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辛亥軍閥

大道小說網 第四百九十六章 危機根源 文 / 青史盡成灰

    斯大林克服了黨內的不同聲音,準備了龐大的軍隊,甚至已經做出了針對中國的詳細作戰計劃,不過一切的一切都以戲劇化的方式結束了,托洛茨基被抓住了,而且也可以交給俄國,遠東共和國並不會主動和蘇聯開戰,軍隊已經從前方大踏步的後撤。

    面對這種情況,斯大林當然可以繼續選擇討伐遠東共和國,不過如此一來就變成了徹頭徹尾的侵略戰爭,對蘇聯的形象是一個很大的影響,更加糟糕的就是使得中國有了合法的借口去干涉這場戰爭了。

    國際道義這種東西很多時候就是一個遮羞布而已,以大欺小,恃強凌弱永遠都是國際的慣例,但是誰也不能輕易就此否認國際道義的重要性,特別是兩個勢均力敵的國家針鋒相對的時候,誰能夠佔據道義的制高點,誰就能夠更加理直氣壯,也更能夠獲得國內國外民意的支持,腰桿也就更硬。

    就像這一次爭端一樣,如果是托洛茨基和俄國開戰,某種程度上就是俄國的內戰,斯大林怎麼打都行,如果中國強行干涉,說不定還會引來遠東共和國民眾的反對,但是托洛茨基這面大旗倒了之後,俄國要想再打仗,那就是侵略,中國和俄國有過條約,要維持遠東共和國的獨立,俄國膽敢主動破壞,中國就能夠理直氣壯的參與其中。

    當然斯大林並不是一個很看重這些的人,但是他卻極為關注中國是怎麼將克拉斯諾曉剋夫從層層的看護之中救出來的,這才是他擔心的關鍵所在,中國能夠在數百里之外救出一個人,也就證明能夠在數百里之外殺一個人!

    如果不弄清楚,中國隨時都可能派遣軍隊進入俄國的境內,那時候想殺誰就殺誰,對於俄國來說絕對是一個無法承受的噩夢。

    「斯大林同志,經過調查我們發現執行這次營救任務的是中國的空降兵,他們使用運輸機從蒙古出發。偷偷潛入遠東境內,救出了克拉斯諾曉剋夫,然後克拉斯諾曉剋夫快速的召集舊部,將沒有來得及反應的托洛茨基抓住了!」

    「你有什麼證據麼?」

    「我們通過在中國的情報人員發現他們向蒙古的邊境運送了一大批航空燃油,另外遠東共和國境內也有牧民表示見到過龐大的機群。而且我們還知道中國有一支秘密部隊進行訓練。綜合各方面的情報,我們認為中國就是通過傘降作戰,才達到目的。」

    對於傘降斯大林並不陌生,實際上俄國也在從事這方面的研究。而且已經取得了相當的成果,距離正式成軍已經不遠了,只不過俄國的軍用飛機顯然沒有中國這麼好的性能,無論從飛行距離,還是運載數量都有著一些差距。

    瞭解到這些情況之後。斯大林的心中也不斷的盤算,一個兵種還不會引來斯大林的太多關注,他更在乎的是其中透露出來的信息,中國在軍事技術發展上的確有獨到之處,絕對不是能夠小看的對手。

    尤其是俄國雖然同任何一個歐洲國家比,都稱得起是人口眾多,唯獨不能和中國比,一旦陷入長期的作戰,俄國勢必要落在下風。斯大林別看表面上和粗魯,但是能夠做到這個位置,實際上他是極端聰明的一個人物,利弊得失在斯大林的心中盤算的很清楚。

    「貝利亞同志,能這麼快得到事情的真相。足見你工作的十分認真,我希望你能夠為蘇維埃做出更大的貢獻!」

    貝利亞這個俄國最著名的魔王終於得到了斯大林的賞識,也走上了陞官的快車道,他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去遠東共和國接手托洛茨基。斯大林放棄了在遠東開戰的打算,但是斯大林並不會放棄托洛茨基。

    幾經權衡。對於這個最令他頭疼的對手還是盡快消滅的好,只要只要托洛茨基活著一天,斯大林就會寢食難安。

    此時的托洛茨基還控制在中國手中,對於這樣一張好牌,中國是絕對不會輕易鬆手的,中,俄,遠東三國在赤塔連續召開了將近半個月的會議,主要就是討論托洛茨基的歸屬以及如何保證遠東和平的問題。

    最終三方達成了一致意見,托洛茨基交給俄國;遠東共和國的所有政府官員脫離俄國多數黨,成為完全獨立的民主共和國,擁有平等的同中俄兩國進行貿易的權力;中俄兩國在遠東的超過三千人的軍事調動必須提前通知對方。

    協議明顯對中國有利,遠東共和國從一個俄國的衛星國,變成了獨立國家,尤其是克拉斯諾曉剋夫同莫斯科越發的離心離德,天平已經開始向著中國傾斜,這對於中國的北疆安全有著重要的意義,要知道古代中國的威脅多數都是來自北方的,不能不重視。

    但是目前中國政府的精力更多的被牽扯到了美國的經濟上面,雖然距離著著名的大蕭條還有一年多的時間,但是敏感的人已經能夠發現美國經濟的問題了,美國的木材價格開始大幅度的下降,一直在注意美國經濟的中國政府立即就覺察出了問題,央行行長衛若嵐也順勢將多年對美國經濟的研究拿了出來。

    中國統一民主黨的所有中央執行委員,加上政府的主要官員全部齊聚總統府的大會議室之中,喬宇上台一來,為了提供官員的素質,制定了定期學習的要求,幾乎每個月都會有各種行業的專家學者給這些中國高層人物授課,中國變化很快,世界的變化更快,沒有足夠新的頭腦是很容易判斷錯誤的。

    最初要這些頂層大員像一個個小學生一般,聽別人講課,大家都有些不情願,不過幾次下來,大家發現這的確對於看問題有著巨大的幫助,自然也就接收了。

    不過這一次的會議明顯不同,主講人並不是那些學者專家,而是央行行長衛若嵐,大總統喬宇主動擔當了這次的主持人,而且在會議之前,針對所有人都做了保密的要求。也就是說這次學習會議的內容是一個字都不能洩露的。

    大家也都清楚的覺察出所謂的學習會議不過是個障眼法而已,怕是大總統又要有什麼重要的決斷了!

    「諸位,就在不久之前,美國的木材價格開始大幅度下降,最直接的因素是蘇聯向國際上提供了大量的廉價木材。不過我們認為這是美國經濟出現問題的開始。也是歷史上無數次經濟危機的一個循環,而且這一次的危機要遠比歷史上嚴重的多,破壞型幾乎超出想像!」

    衛若嵐從一開始也對於這次木材降價並沒有表示太多的擔憂,實際上蘇聯這些年在國際市場上進口了為數不少的機器。當然這些都不是白來的,都要靠農礦產品償還,蘇聯人為了工業化也幾乎是拼上了一切,他們的糧食並不充足,但是俄國人還大量的出口糧食。換取機器,造成了嚴重的饑荒。

    在原本的歷史上,俄國饑荒最嚴重的就是大蕭條的這幾年,同時這幾年也是俄國大量引進機器,技工,俄國工業飛度發展的的時候,這些機器都靠著從老百姓的嘴裡搶來,廉價出售一些木材就更正常不過了。

    但是衛若嵐的團隊之中有一位名叫朱長平的經濟專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這位朱長平早年也曾經在美國留學。後來回國,對美國經濟發表過很多極有價值的文章,被衛若嵐看重,招入到了政府之中。

    根據朱長平提供的思路,加上衛若嵐手頭的情報。全部結合到一起,喬宇也參與到了其中,他的很多超前觀點給衛若嵐等人提供了很好的啟發,漸漸的這些中國專家將經濟危機背後的東西看的越發清楚了。同時也察覺到了一場巨大的危機即將不可避免的來臨。

    「自從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之後,世界各國漸漸地都捲入到了這種新的生產模式之中。人類的財富不斷的增加,但是伴隨而來的卻是經濟危機也接連不斷,大約十年左右就出現一次,從沒有消失,只有看透經濟危機背後的規律,才能夠站在更高的上看待眼前的經濟問題。」

    衛若嵐接著說道:「經過研究,我們認為經濟危機的原因就是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也就是生產的東西超過了社會消費的能力,在目前的歐美各國的資本主義生產模式之下,生產出來的商品總價值就等於成本和利潤的總和,付出的成本是進行生產必然的東西,而危機的根源就出現在了這個利潤上!」

    「衛行長,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經濟活動更是利子當頭,如果沒有了利潤,誰還會投資生產啊!」商務部長錢默吟提出了疑問。

    「錢部長,這正是我接下來要說的一個問題,也是為什麼經濟危機不可避免的原因,那就是利潤分配的不公平,利潤產生了,如果能夠完全平分給所有工人,這些工人把這些利潤都消費掉,就會將社會生產出來的所有商品消耗掉,也就不會出現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但是事實上大量的利潤裝進了資本家的腰包,他們手握著大量的財富,我們都清楚一個普通工薪階層可能把收入都花掉,甚至還會借錢消費,但是腰纏億萬的富翁無論怎麼揮霍都不見得將所得利潤花掉,如此一來就產生了一個要命的問題,那就是資本家消費和工人消費加起來永遠少於社會生產出來的總產品的價值,也就是說只要按照這個模式運行下去,有效需求是始終不足的,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危機!」

    眾人也都不是笨人,聽到衛若嵐的解說之後,瞬間也想透了其中的關鍵,似乎是只要利潤存在,經濟危機的確是無解的東西!

    (網網)w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