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辛亥軍閥

大道小說網 第三百八十五章 治黃 文 / 青史盡成灰

    羅長福提出要將鐵路修到密支那,按照現在中英業間的約定。密支那地區可是屬於ziyou市,如果中國把鐵路修到這裡,就等於是在宣告密支那已經淪為中國控制之中,英國人能答應麼?

    「總理,按說英國人是不願意答應了,不過現在南洋的局勢可謂是瞬息萬變,已經開始向著有利於我們的一方發展了!」

    羅長禱說起了南洋的變化,華人很早就進入東南亞,並且憑藉著自己的聰明和勤奮,逐漸發家致富,甚至毫不誇張的說已經控制了當地的經濟命脈,即便是西方殖民勢力進入之後也是如此,華人欠缺的就是高度的組織性,加上沒有強大的祖國作為後盾才會處境艱難。

    殖民zheng府更是一面需要控制華人的力量,一面又需要靠著華人帶動當地的經濟,因此才會出現頻繁的排華行動,在這些行動之中,當地的土著雖然沖在了最前頭,但是背後全都是殖民zheng府的慫恿!

    靠著暴力的排華行動,在東南亞保持了一和恐怕的平衡,但是隨著緬北戰役中國的獲勝,這種平衡被徹底打破,中國已經崛起,一個強大的中國是不會允許自己的僑民被頻頻殺戮的,而一直遭受苦難的南洋華人終於能夠挺直腰桿,同時也掀起了歸國投資的浪潮!

    兩廣,福建,雲南等省份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華人資本,這些華人資本向國內回流,自然嚴重影響了東南亞的殖民zheng府,沒有資本他們就沒有了巧取豪奪的機會,而且工廠和植園減少之後,那些懶惰暴戾的土著的工作機會也在減少,沒有了工作,社會自然就動盪。

    羅長錡笑著說道:「總理,只要中國能夠長久的保持穩走,經濟持續發展,遲早會抽乾東南亞的血液,那些西方殖民勢力到了東南亞是為了賺取好處的,可不是來這裡擺平土著鬧事的,他們更不願意看到殖民地經濟受到打擊,因此對我們做出一些妥協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喬宇也瞬間想明白了西方人的打算,既然不能和中國硬掛,那就只能選擇合作,加強同中國的經濟交流,避免資本外流!

    「羅先生,光是這樣還不夠啊,我看還要繼續施加壓力,廣西號和chongqing號過一段時間之後就給我南下,進一步展示武力,讓所有人都見識一下中華的威風,中國不只要做一個陸上強國,還是成為一個海上強國!」」的確如此,只有強大的武力才能夠得到尊重,和西方人將仁義禮智信,他們是聽不懂的,關鍵時麾還是用拳頭管事!」

    「對於南洋,我是志在必得,不過也不必太著急,小火慢燉,自然有水到渠成的時候,以我來看這個世界還能維持十幾年的和平,不會急著開戰,這段時間就是中國苦練內功的時候,我現在最為關心的就是土改的事情啊,這是扭轉中國社會的根本,只有把土改做好了,國家才有希望!」

    羅長禱也一直在負責這個,問題,當然清楚其中的重要性,這一次喬宇到西南怕是主要就是考察土地的問題:」總理,總體上來說,西南的土改是很順利的,我認為成功的關鍵是以四,為龍頭,西南出現了大量的工礦企業,吸納了相當數量的勞動力,原本的租佃體系已經接近瓦解,只要給予足夠的利益,改成股份制的農場變得很容易,而且在經濟發展的浪潮之中,稍微有點野心的人都想要闖出一番自己的事業,不甘心一輩子都在土地上打轉轉,因此西南的土改的難度就在那些土司身上,他們極為保守,又不懂經營,但是通過緬北戰役,這些人也都老實了,如此一來土改就變得十分容易,我真正擔心的中原地區和藏地!」

    羅長椅一句話道出了土改的最關鍵所在,東南民風開放,商業繁榮,即便是地主也多數經營工商貿易,因此只要適當引導,改變一下經營體制不是什麼難事,而西南是喬宇的老巢所在,這麼多年的發展下來,要進行土改也不會太難!

    另外西北地區由於減免了農業稅,民眾對於zheng府空前支持,又加上閻錫山那麼個能人,土改也已經展開,形勢也比較順利,最大的難度就剩下了xizang和中原,對於xizang地區喬宇已經做好了心裡準備,必要的時候就採取上下結合的辦法,zheng府派遣強大的軍隊作為保證,然後讓百萬農奴從下層發動反抗行動,另外媒體全面配合,一舉打破這個堡壘!

    現在算來算去最麻煩的就是中原地區了,河南,山東,河北,山西,陝西這些地區是中國古代輝煌歷史的發祥地,開發歷史悠久,人。秘密,但是目前這些地區已經顯出了明顯的頹勢,隨著海洋時代的到來,沿海的交通便利地區優勢凸顯。

    中原地區商貿中心的地位早已失去,另外由於開發歷史太過悠久,潛力已經掏空,黃河又在這裡流過,旱潛不斷,又加上人口眾多,長此以往下去必定

    造成中原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嚴重滯後,中華腹心之地嚴重虛弱,這種情況如果不能夠解決必然會制約中國的進一步發展!

    但是想要改變中原地區並不容易,這裡擁有強大的地方宗族勢力,民風頑固保守,經濟發展滯後,同時自然條件也趨於惡劣,zheng府不只要改變人心,還要改變自然,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總理,對於中原地區的土改肯定不能如同對付土司xizang一般採取強制措置,關鍵還是要利誘,讓這裡的老百姓能夠實實在在的看到土改的好處,只有這樣才能夠順利完成土改,另外我建議總理把中原地區的土改和治理黃河聯繫到一起!」

    對於治理黃河,喬宇早就在籌刮,黃河既是中國的母親河,也是一條災禍不斷的害河,從宋明以後,黃河水患頻繁,已經成為了歷代王朝的一塊心病,但是卻遲遲得不到根治,喬宇上台之後,也召集了大量的水利專家,生物學家,地質學家組成了強大的專家團,一起在思考如何治黃的問題,現在羅長禱提到了這件事,喬宇立麾就來了興趣!

    「羅先牛,有何高見呢?」

    「總理,我對水利懂得不多,也談不上什麼高見,但是為認為黃河為禍多年,想要徹底治理,就要相當龐大的工程量,而整個黃河流域又人口犯密,想要建大工程,麻煩事情肯定不少,因此我覺得不妨一面推進土改,一面將中原的人口轉移到東北等地,人口少了,麻煩就少了,然後用一二十年的時間,徹底治理黃河!」

    羅長禱給喬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原本喬宇在制定中原的土改計刮之中,也想要對採取鼓勵工商的措施,促進中原經濟轉型,效仿在西南和江淅的做法,現在羅長禱這麼一說,喬宇才發現土改的確是很好的促進移民的方案!

    說起治理黃河最為根本的還是治沙,只有控制住了泥沙,黃河才能夠實現治理,總體來說無非就是在中游黃土高原地區增加植被數量,固走住沙土,針對下游的地上懸河問題,經過專家的論證也提出過一些很好的建議。

    比如有些人就主張不能單純的向著束水沖沙,而應該主動的將黃河的泥沙引入到黃淮海平原區,這可都是最好的肥料,能夠改善整個黃河流域的土壤鹽鹼化問題,不能眼看著寶貴的黃河水白白流掉!

    不過站的角度不同,喬宇的看法也不相同,有些方法在理論上是十分不錯的,但是實施起來就會十分麻煩,比如黃土高原恢復植被的問題,人口數量在那裡擺著,總要讓這些人能夠吃飯,儘管開墾土地得不償失,但是沒有了糧食,人可是一庶都撐不下去,下游的治理也是如此。

    其實整個黃河流域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洪地區,如果能夠利用好,絕對會成為中國重要的糧倉,而不是像現在一樣被水旱鹽鹼折磨著!

    但是要想讓黃河的泥沙能夠澤被沿岸,就要建造大量的水利工程,進行龐大的移民工作,說起來容易,辦起來就困難多了,羅長椅的這個思路的確不錯,東三省加上外東北這塊沃土之上安置一個億的人口也沒有問題,這部分人口大部分從中原地區輸送,就能夠讓中原地區的人。減少三分之二以上!

    如此一來就可以放開手腳治理黃河,在上游大肆植樹造林,保持水土,還能夠解決一些人口的就業問題,而下游也可以大建水利工程,用黃河的泥沙將整個黃淮海平原變得肥沃起來,而人口減少之後,在這塊平原之上,必定會出現大規模的機械化耕和的農場,正好又和自己土改的計刮相互配合,完美的結合到了一起!

    「羅先生一語點醒夢中人啊,我回到běi精之後,就專門成立一個治黃工作組,同移民局緊密配合起來,把老百姓從中原地區移走,同時將黃河徹底治理好,使得中華兒女再不被黃河問題困擾啊!」

    「總理,想法雖然好,但是要徹底治理黃河,我看至少要二十年的時間,而且投資也要在二百億以上,zheng府的財政恐怕很難承受啊!」」黃河已經肆虐了上千年,二十年能夠取得成效已經很不錯了,至於投資麼,我們不能光看投入,還要看產出,只要黃淮海平原治理好了,每年能夠增加的糧食就無法用金錢衡量,不過想要完成這麼浩大的工程必須要有合適的人主持才行!」

    羅長禱一看喬宇看向了自己,頓時一陣苦笑「,總理,我是有心在管這個注定名垂千古的事業,不過我對於治理水利真的不懂,也不敢隨便誇口,我給您推薦一個人吧,此人叫武同舉,是著名的水利專家,在民國建立的時候當過江蘇水利署的主任,我看此人的才能足以承擔此項重任!」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